张芳兰 王琪 牛晓娟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文旅战略政策的落实,红色文创产品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红色文旅市场成为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首先阐述红色文旅背景及市场前景,探索红色文旅视域下文创产品设计的必要性;依据市场调研与文献资料,梳理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现状以及红色文化具象性、解构性、交互性应用的三方面设计特征,分析了设计同质化现象、地域红色文化不凸显、产品交互性缺乏及數字化程度不足等设计困境;最终提出推动品牌多元化、增强教育普适化、加快传播数字化的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发展路径及框架,促进红色文旅市场的开发建设。
关键词:红色文旅;红色文化;文创产品;设计路径
基金项目:2022年河北省文化艺术和旅游研究重点项目研究“红色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研究”(HB22—ZD003)。
红色文旅是在传统社会人文旅游产业的基础上,融入中国红色历史传承文化内容,整合“红色人文、研学旅行、传统民俗、自然风光”等于一身的文化新兴产业,对促进中国红色文旅产品资源的再整合和纵深发展有着重大意义[1]。《“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红色文创设计是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下连接红色文旅与游客之间的桥梁,它不仅承载着审美和实用功能,更是承载对红色精神的宣传和传承,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度与教育程度,是红色文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当今社会,快节奏生活和信息快速更替产生了种类繁多的大众娱乐项目,这使得人们在红色文化内涵的学习层面缺少深入认识。近年来,红色文旅受到大众的追捧,是学习宣传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平台之一。随着红色文旅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如何运用红色文旅传承红色文化,设计好既能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又能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红色文创产品,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项目。在红色文旅视域下,本文通过文旅市场分析,结合红色文创产品发展特征及困境,研究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因素及路径,为拓宽红色文旅市场的深度与广度提供参考。
一、红色文旅概述
(一)红色文旅背景
红色文化具有明确范畴、特定内涵、独特形态,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现形式[2]。20世纪70年代,我国党中央及政府开始加强对红色遗址的保护工作。21世纪初,着力打造红色精神传承路线,建设爱国主义革命遗产教育基地。当前,红色文旅项目和旅游工程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业多元化等政策,助力革命老区振兴[3],图1为红色文旅政策发展历程。
(二)红色文旅市场分析
近年来,在各地政府及相关机构的积极支持下,红色旅游发展保持强劲势头。2022年,全国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34.78亿人次,同比增长5.73%,红色旅游综计收入9295亿元。预计2023年中国红色旅游市场进账将达到9886亿元,未来将达到万亿市场规模。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显示,进行红色旅游的次数达到3次以上的游客占比41.7%。其中,7.1%的游客参加了5次以上的红色旅游,超过40%的游客常常自发地选择红色景区参观学习。“Z世代”人群总数占比51%以上,相较于2020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红色旅游市场年轻化趋势明显。根据同程旅行发布的《红色传承·“Z世代”红色旅游消费偏好调查报告2021》显示,25.6%的用户选择红色遗址,22%用户选择革命纪念馆。选择种类增加了诸如文艺演出,剧本杀等多样化形式。统计数据反映出游客在新时期下虽然选择多样,但仍倾向于从游览遗址或接触实物的形式体验红色文化,市场缺乏吸引游客的创新性红色文创产品。
(三)红色文旅市场前景
我国拥有不同革命时期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00多万件,为红色文旅市场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资源支撑;经过红色主题游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红色文旅市场享有广泛的覆盖面及良好的用户基础[4]。随着市场逐步推进,发展环境日趋扩大。目前,在政府政策积极带动下,红色旅游产业朝着产业融合、产品和线路融合、精神融合、空间融合、科技融合、层面融合六个方面融合发展[5],为拓宽红色文旅市场带来有利条件,同时满足日益增长的年轻消费群体对红色文化的体验需求,也为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带来新的机遇。红色文旅与红色文化之间紧密相连,与红色文创产品的关系密不可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开发红色文创产品的必要性
伴随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文化创意领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文创产品设计涵盖面比较广,主要包括动漫、影音、工艺与设计、雕塑、空间艺术等多个领域,是依靠创意思维、技术和文化沉淀实现资源的再创造。设计师运用文化美学特征、人文精神和文化元素,通过对文化的学习和诠释,将其赋予红色文创产品创作,最终形成红色文化创意产品。
(一)健全红色文旅资源整合
红色遗产在同一区域的多处空间都可能留有红色资源。红色文旅需要将碎片化的红色文物、遗产等红色资源有效整合。可以通过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将不同类型的红色文化元素进行整合再创新,对濒危革命遗址或文物实施文化传承与设计再造。借助设计多元化的表现手段,对众多重要革命文物实现数据化采集、保护和展示,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丰富红色文旅市场的宣传与体验。在市场中开辟一条传承和保护道路,优化设计路径中的各个环节,促进红色文旅市场资源管理迭代升级,对资源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二)促进红色文旅协调发展
红色文旅市场是文化、经济、社会等多领域融合的市场体系,不仅要通过固有遗址等吸引游客,还需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文创产品可以提取不同景点或地域文化并加以关联,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地区,达到因地制宜、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推动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生态发展、社会教育等相结合,延展红色文旅市场辐射宽度和要素聚集深度,放大红色文旅市场综合效益,扩大革命老区文旅市场,推动市场融合与协调发展。
(三)提升红色文旅市场价值
相较于传统红色旅游的观赏游览模式,红色文创产品在红色文旅市场的作用不仅是在观光或者学习时产生短暂性文化交流,它更是作为一种日用品融入人们的生活,把文物与用户的兴趣点相结合,兼具实用性、趣味性与现代性,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让用户能以更加轻松、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体验红色文化。通过红色文创产品设计推动红色文旅融合,拓寬红色文旅市场领域,以用户为中心推进红色文旅系统化与品牌化发展,提升红色文旅市场的体验性与互动性,实现服务升级,构建新时代红色文旅市场传播路径,加深游客在红色旅游过程中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增强红色文化自信以及红色文旅的品牌价值。
三、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特征
根据市场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现有红色文创产品体现出对红色文化的具象性应用、解构性应用、交互性应用三方面设计特征,具体如下所述。
(一)红色文化的具象性应用
文创设计进入大众生活的一类方式是成为大众的日常生活用品,该类设计一般将红色文化中具象性的符号或者特征直接应用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进行表现,将红色形象直观地呈现在用户眼前。部分红色文创产品常常采取帆布包、搪瓷杯等物品作为设计的呈现载体,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给用户一定的代入感[6](如图2)。具象性的红色文创产品制作方便,直接使用红色符号,因而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在红色文化符号直观化表达的同时,该类型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停留在直接采用红色文化元素进行表现的层次,情感映射分布单调,缺乏层次性,导致目前市场上部分产品出现同质化、粗制滥造等问题[7],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创新停滞不前,容易引起用户的审美与使用疲劳,红色文创产品难以进行长远发展。
(二)红色文化的解构性应用
解构性应用基于红色符号、内涵、色彩、材料等元素进行再设计,使之形成创造性的文化特征,除了在视觉层面带来符号表现,在精神层面也赋予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内涵,将设计要素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孟广伟[8]运用皮尔斯符号三元关系原理解读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用户解码,将文化符号与情境理论与之结合,使用解构方法进行设计,通过具有地域特征的红色人物形象,让人联想到沂蒙红色老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战士,将书签作为载体也符合用户解码的结果,适应年轻群体使用情景,将沂蒙红色文化进行可视化宣传与传承(如图3)。然而,解构性应用案例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中尚处于少数比例,红色文化符号与现代情境的合理化结合有待深度挖掘。
(三)红色文化的交互性应用
在技术背景和用户规模都得到蓬勃发展的驱动下,让红色文化的交互性应用成为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特征之一。红色文旅视域下的交互性应用,一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各地有代表性的红色书籍、历史、影音、符号、遗址等,建立基础数据库。另一方面,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3D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红色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9]。基于上述元素结合红色文旅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充分挖掘各自的独特价值,从而实现红色文旅的多角度呈现。河北工程大学的马敬晓收集邯郸红色建筑遗产,建立数字交互性资源库并进行虚拟可视化设计[10],以邯郸建筑的三维模型为基础元素,实现虚拟漫游、虚拟修复以及虚拟拆解三种交互方式,使人们获得沉浸式体验(如图4)。设计功能的开发更多取决于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程度,通过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提升红色文化的设计价值和用户体验,故而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应逐渐从以设计产出为中心转移到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体验中。
四、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因素与发展路径
通过红色文旅视角下文创产品设计特征分析,可以看出其面临的设计困境与不足:1.红色文创产品同质化设计现象严重,红色文创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对红色文化的创新创造不足;2.具有当地红色精神的特色产品设计相对比较缺乏,当前的红色文创产品设计路径在弘扬地方特色方面上缺少地域文化与精神的显现;3.红色文创产品未满足新时代用户的体验性和交互性需求,在红色文旅市场和用户之间形成文化交流架构功能未凸显,导致用户积极性不高;4.红色文创产品与新时代技术的结合存在滞后性,传统的设计方式对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一定阻力。依据市场分析及产品现状,针对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困境与不足,提出在红色文旅视角下,面向品牌多元化、教育普适化、传播数字化的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因素与发展路径(如图5)。
(一)推动红色文旅的品牌多元化
相比于丰富的传统红色资源,以红色文旅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设计市场规模较小。为拓展红色文旅市场,红色文创产品设计需要树立起自身一套完整且成熟的品牌系统形象,将红色文旅中的红色文化、营销模式、产品设计等整合成一个形象。以当地红色精神的特点为核心进行产品设计,将挖掘整理出来的文化因素筛选整合,进行横向的产品种类、功能、形式等系列化开发以及纵向的产品造型、色彩、材质、服务等迭代化开发,实现产品、服务、文化多方面融合,形成系统性的品牌产业链[11]。进行用户需求分析以及使用情境模拟,以用户为中心,使产品的功能和大众的生活紧密联系,建立具有当地红色文化精神的产品设计体系。
(二)增强红色文旅的教育普适化
红色精神是文化宣传的重大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精神的根基。作为红色文旅的一部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需关注对用户的教育功能,让产品自身能够传达红色故事,不但要让用户在旅游过程中受到红色文化精神教育,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红色文化,实现“介绍红色文化,传递红色内涵,烙印红色精神”三步走,增加产品的趣味性和体验性,消除品与用户之间固有的产隔阂,做到“文创懂大众,大众爱文创”。推进红色教育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红色文旅活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让青少年自发学习红色精神,使红色文化在新时期下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加快红色文旅的传播数字化
传统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往往受地域限制,形式受制造工艺限制,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不足,无法深层次体验红色文旅与红色文化。因此,数字化信息时代背景下,活态化发展红色文旅市场与文创设计,结合新的媒体传播形式是当下重要的发展方向。
数字化传播指的是将文化中的符号、色彩、音频等进行数据集合,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红色遗产和红色资源的长时期保护,对残缺的遗址进行数字化修复并呈现,依托信息通信技术传播红色文旅,扩大红色文旅市场。还可以基于新媒体技术手段进行重构再创造,创造新的数字红色文创产品,实现红色文创产品的多样性、多维性与多变性,用户可以根据个性化需求定制红色产品。数据云计算是数字化的亮点,在旅游景点景区中,AR、VR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更受年轻一代的欢迎。红色文旅建设更高效互动性的互联网红色教育平台,更顺畅地和新时代下的青少年进行沟通交互。基于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使用者的偏好,為用户提供数据分析定制的个性化服务,收集大众反馈,为今后产品的迭代更新提供数据支持。
五、结语
红色文创产品是发展红色教育的坚实载体,是红色文化保持活态化传承的重要因素,在红色文旅视域下,提出推进品牌多元化、增强教育普适化、加快传播数字化的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发展路径,并对文创产品设计提出展望:从文化交融层面将红色精神与现代社会精神价值融合,设计有红色文化情感映射的特色产品,增强红色文旅竞争力,凸显红色文旅教育功能;从空间融合层面促进整合红色资源,从地域类型等方面出发,挖掘有地区代表性的红色资源,梳理整合形成红色基因数据库,加强区域特色建设;从层次融合层面面向红色文化产品,从多角度、多层次等方面进行设计,加快文化、科技、市场的多层次协调融合,提升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红色文创产品传承红色精神,提升红色文化体验,为促进红色文旅的有效发展提供精准支持。
参考文献:
[1]王雄青,胡长生.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江西的视角[J].企业经济,2020(11):100-107.
[2]孙绍勇.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百年赓续的精神解码及其文化涵育[J].思想教育研究,2021(6):73-78.
[3]洪妙惠,刘纯青,杨丽红.红色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大观,2021(6):46-47.
[4]喻学林,向慧芳.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和红色基因三者关系及其研究价值论析[J].红色文化学刊,2021(4):96-102,112.
[5]麻钱钱,卢丽刚.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的红色文化传播特征及策略[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9(3):18-22.
[6]马婷婷.服务设计视角下山西非遗文化产品用户参与式体验研究[J].包装工程,2022(6):313-321.
[7]侯可新.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的路径研究[J].包装工程,2020(8):323-326.
[8]孟光伟,史海云.沂蒙精神文创产品设计路径[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1(4):25-29.
[9]何玉花.芷江红色文化资源价值评价与服务创新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20.
[10]马敬晓.邯郸红色建筑遗产数字化建档与虚拟可视化应用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21.
[11]刘潇,周欣越.基于新文创视角的文化IP体系构建[J].包装工程,2022(10):183-189.
作者简介:张芳兰,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产品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文创设计。
王琪,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品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文创设计。
牛晓娟,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品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文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