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冯梦祯的崇古思想在诸多方面有所表现,反映出了明万历时期相应社会领域所存弊端。冯梦祯因朝廷阻碍士子言路、选官制度不当而在政治上崇古;因举业汗漫无式、诗文浮华失真而在文学上复古;还因当代医者、琴修素质的败落,在医学和音乐领域崇尚古时。而他这种崇古观念,在其作品《快雪堂集》中展现鲜明。
【关键词】冯梦祯;崇古;明代;《快雪堂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7-0070-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7.022
中国古代历史上,仕子的崇古态度并不少见,这种“信而好古”的思想,不仅与古代相对保守的封建制度,以及世代传承的“敬天法祖”观念有关①,也源于社会现实的影响。冯梦祯作为晚明万历时期的仕人、文人,在作品《快雪堂集》中,他也从诸多角度表达了自己的崇古倾向。
一、冯梦祯“崇古”思想在政治领域的表现
(一)崇尚古时的言路通畅。明朝初年,随着学校的兴建,朝廷制定了严格的学规政策,“颁学规于国子监,又颁禁例十二条与天下,镌立卧碑,置明伦堂之左” ②,而其中即有“军民一切利病,并不许生员建言”的要求。③可见明廷虽标榜广开言路,但统治者们就生员这一特殊群体的政治活动和日常言论却严加管控④,明代对于学校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与言语钳制,也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严厉程度。⑤冯梦祯对这种情况做出评述,“顾独严于诸生,而卧碑之设凛凛然,何耶?岂罪其妄发耶” ?⑥其中,“凛凛然”表明了,哪怕到万历时期,对生员议政的限制依旧严格。而“罪其妄发”表达出,生员议政不仅不得朝廷重视,甚至被视为一种“胡言乱语”的“罪过”。冯梦祯对于朝廷限制生员议论军民利病的做法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学生之中也有关心时政并且学问深厚的人,他们所提出的言论同样具有深刻意义,“然其中岂无通经学古,留心世故,而其言不可废者。奈何以诸生锢耶?抑更有深意耶” ?⑦而“自古天下将治,言路先开;天下将乱,言路先塞” ⑧,言路的通畅对于治国而言,更是极其重要且大有益处的事。出于对当时“锢于言”甚至“罪于言”政策的不满,冯梦祯表现出了对古时言路通畅的崇尚,“古之时,自公卿至庶人,皆得贡其直于天子,而天下治”。⑨他向往古时无论官宦还是平民,都可以进言于天子的政治生态,并憧憬着由此而至的治世。
(二)推崇宋代的选官制度。明代最初设立馆选政策的目的,在于提升国家人才的储备质量,经过永乐时期诸措并举的朦胧期后,宣德年间,“进学”成为了朝廷培养庶吉士的首要方式。⑩《明史》记述,庶吉士进学,“以翰、詹官高资深者一人课之” ⑪,冯梦祯在《刻历科词林馆课序》中也提到,庶吉士“读书文华殿,择宿儒教之。盖于中秘之书,无所不探,而于诸体之文,无所不习,亦无所不试” ⑫,可见当时庶吉士享有极高的教育资源。“精英”教育下的庶吉士,本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为政能力,实却不然,“而其课试之文,嘉靖初元以前,不少概见,即有一二传者,俱清薄浅稚,不堪大雅”。⑬在冯梦祯看来,是进学政策本身的偏好性,导致了庶吉士们“秀而不实”,“丁丑夏,余滥选中,则所习者,惟兼治一经与《文章正宗》《唐诗》而已……所试诗若文,惟贵清浅和平,而不贵深练宏远……不善楷书,益为皮相者所裁”。⑭如此,虽然在理论上,庶吉士的进学教育内容丰富且切合时政,但在实际操作中,培养的侧重点却在清和的文风、端正的字体这类形式主义的事情上,反而不重视其是否具备与国家治理直接相关的实用素质,由此培养出的仕人,自然难副人才之名。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这些“人才”逐渐成为了明代部分中央要职的主要备员。按照规定,庶吉士三年学成,其后成绩优异的人,可以留任翰林院,而天顺二年以后,“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礼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⑮明代宰辅人选,更是达到了“二百年来,名卿硕辅,尤此途出者,十之八九”的程度⑯,这便导致了当时明朝高层官吏素质的集体受限。面对弊病如此的用人政策,冯梦祯在选官制度上亦出现了一定的崇古思想,具体表现为对宋朝词科选官的推崇,“宋以前,进士之科不獨重,所最重者,曰词科”。⑰冯梦祯认为,相较于明朝馆选“就进士中改用,其途隘”,宋朝词科取士“其途广”;相较于明朝馆选“养之义尤至焉”,宋朝词科取士“精于择而疏于养”。⑱认为如此选官,既有更广的选拔范围,又更重视士子已具备的实际能力,也就能够选拔出更适用于国家治理的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冯梦祯对于宋朝选官制度的推崇态度,并不是主张一味地照搬从前,而是带有发展意识的,“若国初则择与养俱至矣,而其用之也,上者立登枢要,下亦不失显庸,盖视宋有加焉” ⑲,指出若朝廷能够在宋朝选官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兼容今古两种选官方式,则能超越宋朝实现更优境界。
二、冯梦祯“崇古”思想在文学领域的表现
(一)主张举业要取材六经,禀式先辈。“举业”是科举考试中士子的应试之文,明朝最初对于举业的要求为“取书旨明皙而已,不尚华彩也”。⑳但随后因统治者强化集权专制,期间措施导致了举业的内容与文风,愈发背离最初的追求。永乐时期,朝廷进一步规定了作“举业”所必用的文体——“制义”。㉑这种要求士子“代古人语气为之”的做法㉒,大大束缚了士子的自我表达,为了实现文章的出类拔萃,士子作文选材变得日渐混乱。“国初举业有用六经语者,其后引《左传》《国语》矣,又引《史记》《汉书》矣。《史记》穷而用六子,六子穷而用百家,甚至佛经、《道藏》摘而用之,流弊安穷。” ㉓
在《序郑元夫举业近草》一文中,冯梦祯以禅文融合为例,揭露了当时的情状,“今之操觚者,竞以禅语入文,而文病。有以文字说禅,而禅亦病”。㉔由此可见,冯梦祯深以举业中乱用材料的情况为忤,他认为士子摘佛经而用之作举业,既背离了举业文章应有的雅正,也造成了佛法解读的谬误,是两不相宜的做法。除了选用材料不当外,冯梦祯还察觉了当时举业在内容上有更严重的问题,“逞其臆说,饰以芜词,剿竺乾之馀渖以为玄,袭市井之恢谈以为通,言愈肆而愈浮,意弥凿而弥诡”。㉕他批评这些文章,不仅不以正统文本为内容,甚至还把宗教、市井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当作精华使用,行文遣字放肆轻浮,文章大意也牵强古怪,尽是些无用的芜杂之词。本应以质朴实用、规矩方正为主旨的举业文章,因士子在约束的政策中追求新奇,日渐变得漫乱而不切实际。在内容之外,冯梦祯还诟病举业文式的日渐散漫。“农有畔,棋有局,书有经营,物固有之,文亦宜然,式所从来矣” ㉖,但在冯梦祯看来,“式”这个作举业时本应绝对遵循的要求,却是被日渐悖逆。更让冯子难以接受的是,外界对于时文“汗漫无当,不知式耳”的境况㉗,却展现出了一种很无所谓的态度,“野干、狐狸白昼嬉戏于九达之衢,求师而师然,求友而友然,甚至秉衡者亦无不然,举世昏昏,将安从耶” ?㉘
面对时文选材、内容、文式等方面出现的严峻问题,冯梦祯在褒贬举业时表现出崇古倾向,他主张时义要“以嘉靖追成弘,以成弘追六经”。㉙冯子的这种思想观念,在其品评他人的文章中有生动表现,他以“文则本之六经、语、孟,虽汪洋恣肆,如翻风卷涛,顷刻万里而不离其宗”来称赞苏原先生深邃渊笃的学问;㉚以“登之先辈典型”作为吴伯度刻《尚书》程文的重要功绩;㉛在《题黄川社草》一文中,又以“其不诡于六经先辈者,盖十而六七矣”来勉励友人之子贺烺的课业。㉜由此可以看出,冯梦祯在举业上的崇古思想,表现在方法论上,即主张举业要“禀式于先辈,取材于六经”。㉝
(二)提倡诗文要内在复古,流露真情。明代诗文的复古倾向,是基于深邃的历史背景和彰着的社会现实而出现的。宋代“理学”的勃兴,导致此后的诗文一改唐诗风格,其创作普遍重义理、轻修辞而薄性情。㉞到了元代,民族政治的高压冲击,又使传统诗文愈发凋敝。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明王朝建立崭新的汉族政权为节点,出现了文人们以“复古”为手段,迫切地想要扫除前代流弊,振兴正宗文学的思想潮流。除了历史积弊以外,明代诗文还深受当代社会风气的影响,产生了新的弊端。永乐以来盛行的“台阁体诗”,文辞浮夸、内容肤廓,但由于其歌功颂德的特性,成为了明代士子夤缘求进的手段之一㊱,“闾巷小人艳一青衿,不得,即摇笔学为诗,游大人以媒食”。㊲面对这种庸俗而刻板的诗学风气,“前后七子”又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口号“复古”诗文。但他们的运动,却也导致了明代诗文作品,过分强调文体特征,而缺乏情感表达与艺术表现力的新問题。㊳
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一方面,冯梦祯的诗学思想具备了一定的复古倾向。他认为,如果要真正研习诗文学问,需“窥初盛唐、六朝、汉魏三百篇之诗,西京、先秦六籍之文”才能“问津万里之途”,触及诗道而“不卑其间”。㊴另一方面,他的这种复古观念又是灵活与辩证的。冯梦祯不仅对台阁体诗的盛行抱持反对的态度,指斥“不得意于名场”的士大夫“以其灰冷无用之精神”所做台阁吹嘘之文,是永远无法问津真正的“诗道”的。㊵也意识到了此前的文学复古运动,诱发了诗文过分“拟古”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当时的诗文作品形式呆板而情感虚浮,“其情寡,其词多,诗于何有”?㊶
基于此冯梦祯指出,诗文复古是要在内在精神复古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艺术表达,不能沦入生吞活剥的境地。即创作诗文不能一味地“有意摸擬”,只追求形式上的类同,而是要在“得其神理”的基础上“面目随之”。㊷同时,冯梦祯又主张要作“真”诗。认为一篇优秀的诗文,不仅须阐发“天地自然之音”,还须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今途咢而巷讴,劳呻而康吟,一唱而群和者,其真也”。㊸如此,冯梦祯表达出了要求诗文实现内在复古,流露真情的诗文复古观念。
三、冯梦祯“崇古”思想在其他领域的表现
冯梦祯的崇古思想是反映在诸多社会领域中的,除了在政治和文学领域外,《快雪堂集》中也有材料表明了冯子在医学和音乐领域里的崇古态度。在《序诊家补序》一文中,其言“医家祖《素问》,犹儒术祖《易》《论语》,盖不独义理精深而文章简奥,非肤学小儒所易测识。” ㊹在冯梦祯看来,医学理论的鼻祖《素问》一书,不仅具有精萃而深邃的理论,且文章简明而玄奥。他在推崇这本成书于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医典籍的同时㊺,却认为当时的医者,是没有人能真正领悟其中学理的,哪怕是更久远地追溯到唐时,也惟有王冰的《启玄注》能够稍得其要领。之所以在医学领域产生此般“今不如夕”的崇古思想,与万历时期“世医之陋”的社会现实是息息相关的。冯子以为,万历时期的医者,不仅在学识上变得浅薄“大都不识丁”,在道德上日渐丧仁而追利“人为之趁,运善觅钱”,甚至缺乏行医最基本的医术“百药尽试 而徼倖不死”。㊻冯梦祯主张琴之道既尊且古,一个人琴艺的高下,不仅取决于其练习程度,还与他的天赋、性格等不可自控因素密切关联,“琴之道尊,而其音古,根于性情而侔于造化”。㊼因此对于操琴一事,冯子表现出了尊敬且审慎的态度,认为非得至人难以通达此道。万历时期绝大多数修琴之人,在冯梦祯眼中只是操着“瞽师伶工之技”,弹奏“下里巴人之曲” ㊽,不仅称不上触及琴道,有些更甚是令人反感的。基于此,在操琴一事上,冯梦祯也展现出了一定的崇古思想,他以古时的琴修为崇拜,赞扬他们的琴德能达到,“上者歌风以阜天子,不者鸣丘以善一身”的田地㊾,同时认为这样的境界,是当代绝多数琴师不可能实现的。
四、结语
在《快雪堂集》中,冯梦祯的崇古思想主要表现出了两种功能,赞扬评价功能和问题解决功能。对应的其思想的产生,也是主要受到了两种因素推动的。
首先,是中国人崇尚先贤,尊重传统的历史意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封闭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以血缘宗法关系为核心的家国一体专制格局,及泉源于远古时期的祖先崇拜,为中国古代文人尊崇古代,迷恋传统的历史意识,构建了坚实物质基础和社会结构,并通过信仰的力量,将这种意识不断维系增强。㊿因而,冯梦祯的思想中出现崇古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看做是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一种时代思想特征的反映。其次,是其所见所处的,晚明时不妥当的社会实际。在《快雪堂集》中,冯梦祯往往是在批判某特定范畴存有重大弊端后,才表达出对该领域的“崇古”倾向时。他提倡效仿古时广开言路,是基于明朝廷对于生员论政进言的不当限制;他主张举业禀式,是源于万历年间举业文体益变,流弊遂甚;而在诗文上崇尚“效古”,也是为了反对当时流行于世的“台阁体诗”和“拟古诗”……因而,冯梦祯的“崇古”思想,可以看做是其为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能被社会各阶层所支持的问题解决方式。这种思想,大多时候更像是一种“口号”或者“旗帜”,从实践的角度去观察就能发现,冯梦祯主张的“复古”,并不是要完全的回溯古代,反而表现出了一种进步的批判继承观点。
综上所述,冯梦祯的崇古思想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一种无实际意义的虚无的思想观念。研究其崇古思想,以小博大,既能从中体味出中国古代士人群体血脉源流中独特的思想特点,也能从中印证明代万历时期祸端潜藏的社会实际。
注释:
①郭捷:《往昔之物——中国古代文人的崇古情怀》,《科教导刊》2020年第7期,第292页。
②⑳㉓(清)张廷玉等:《明史》卷六十九《选举志一》,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686页,第1689页,第1689页。
③(明)申时行等:《大明会典》卷七八《学校·儒学》,《续修四库全书》第79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12-413页。
④展龙:《明代生员的舆论自觉与社会意义》,《社会科学》2021年第11期,第144页。
⑤魏伯河:《明清两代文庙卧碑文评述》,《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S1期,第81页。
⑥⑦⑨(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一《贺伯闇救荒八议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64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3页,第53页,第53页。
⑧(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一《李方簏侍御抒衷疏草序》,第52页。
⑩李小波:《明代庶吉士制度拾遗》,《史林》2014年第4期,第66页。
⑪⑮㉑㉒(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选举志二》,第1701页,第1702页,第1693页,第1693页。
⑫⑬⑭⑯⑰⑱⑲(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二《刻历科词林馆课序》,第59-60页,第59-60页,第59-60頁,第59-60页,第59-60页,第59-60页,第59-60页。
㉔(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三《序郑元夫举业近草》,第82页。
㉕(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三《拟山东试录后序》,第86-87页。
㉖㉗(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三《文式引》,第79页,第79页。
㉘㉜㉝(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三《题黄川社草》,第81页,第81页,第81页。
㉙(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三《皇明文宪序》,第79页。
㉚(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二《苏原先生全集序》,第65页。
㉛(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三《序吴伯度刻〈尚书〉程文》,第73页。
㉞张文利:《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61页。
㉟徐彦君:《元代诗文衰落与中国士文化关系浅析》,《高等函授学报》2004年第3期,第46-47页。
㊱樊英:《明代诗文复古思潮浅论》,《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第11页。
㊲㊴㊵㊶㊷㊸(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一《重刻空同先生集序》,第50-51页,第50-51页,第50-51页,第50-51页,第50-51页,第50-51页。
㊳陈文新:《近二十年来明代诗学研究综述》,《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第86页。
㊹㊻(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二《序诊家补遗》,第68-69页,第68-69页。
㊺相鲁闽:《王冰及〈皇帝内经素问〉》,《河南中医》2013年第3期,第332页。
㊼㊽㊾(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二《丘中集序》,第68页,第68页,第68页。
㊿陈剩勇:《崇古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浙江社会科学》1988年第4期,第28-29页。
参考文献:
[1](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64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7.
[3]《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790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陈剩勇.崇古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J].浙江社会科学,1988,(4).
[5]邹长清.明代庶吉士制度探微[J].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2).
[6]陈文新.近二十年来明代诗学研究综述[J].青海社会科学,2001,(4).
[7]徐彦君.元代诗文衰落与中国士文化关系浅析[J].高等函授学报,2004,(3).
[8]刘毓庆.“前后七子”的诗文复古与明代文化复古思潮[J].山西大学学报,2004,(5).
[9]樊英.明代诗文复古思潮浅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8).
[10]何坤翁.明代台阁体诗派的消歇[J].学术交流,2011,(12).
[11]相鲁闽.王冰及《皇帝内经素问》[J].河南中医,2013,(3).
[12]魏伯河.明清两代文庙卧碑文评述[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4,(S1).
[13]李小波.明代庶吉士制度拾遗[J].史林,2014,(4).
[14]郭捷.往昔之物——中国古代文人的崇古情怀[J].科教导刊,2020,(7).
[15]展龙.明代生员的舆论自觉与社会意义[J].社会科学,2021,(11).
[16]张文利.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
山淼,女,汉族,青岛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