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远,马良,陈炳华,安昌,黄泽豪
(1. 福建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3. 福建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福建省处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相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福建省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由于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影响较大,从而形成了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7 ~ 21 ℃,平均降水量为1 400 ~ 2 000 mm,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气候条件优越。由于地处高温多雨的季风亚热带气候环境,因而形成了丰富的亚热带植物区系,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1]。
1982—1995年出版的6 卷《福建植物志》共记载福建省维管植物有248 科1 596 属4 724 种。此后,植物学工作者在野外考察以及日常工作中,又不断发现了一些福建省未记载的维管植物。据统计,截至2017 年底,福建省维管植物达252 科1 643 属5 064 种[2-3]。2018—2021 年,该项工作仍在继续,并不断有新植物的发现。为此,本文通过对中外文献数据库检索,从2018—2021 年发表的文献中筛选出在这4 年中新发现的维管植物,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从而获得福建省维管植物新数据。
对中外文献数据库检索,并结合《中国植物志》、FloraofChina(FOC)等文献,整理2018—2021 年有关文献报道的福建省内新增的维管植物。数据库来源包括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百度学术、谷歌学术、读秀知识库、PubMed、SCI 数据库。中文检索式:(主题=新分布OR 新记录OR 新种OR 新变种OR 新亚种)AND 主题=福建AND 主题=植物;英文检索式:(new distribution OR new record OR new species OR new variety OR new subspecies) AND Fujian AND (plant OR botanical OR phytotaxonomica OR fern OR botany OR phytomorphology OR weed OR phytomedicine),限定时间跨度为2018—2021 年。
经整理统计,2018—2021 年,有关《福建植物志》中未记载的新种及新记录种的文献报道共计60 余篇,其中涉及的具体种类见表1。表中数据按蕨类植物、被子植物依次排序,其中,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 年)分类系统,被子植物按APGⅢ分类系统(部分APG 未收录的仍按恩格勒分类系统,在表中用*标出)。
表1 福建省新增维管植物名录(2018—2021 年)Tab. 1 Newly added vascular plants from Fujian province (2018-2021)
由表1 可知,2018—2021 年,福建省共新增植物198 种。其中,四籽野豌豆、笔龙胆和杜仲藤虽被鉴定为福建省新记录种,但由于FloraofChina中已明确描述福建省有该种的分布,因此本文暂不将其纳入新增种类中;另外,铜铃山紫菀在《福建植物志》中被误订为长叶紫菀,在此亦将其统计在外。最终统计结果为2018—2021年福建省新增植物种类194 种,分别隶属71 科146 属,其中包括3 个新记录科——石杉科、稀子蕨科和雨蕨科;31 个新分布属——石杉属、长片蕨属、稀子蕨属、膜叶铁角蕨属、实蕨属、雨蕨属、拟水龙骨属、瘤蕨属、杯苋属、华葱芥属、金缕梅属、大头茶属、红厚壳属、梁王茶属、穿心草属、车前紫草属、假紫珠属、泽番椒属、水八角属、蔓虎刺属、金瓜属、落芒草属、石柑属、球子草属、钟兰属、金唇兰属、隐柱兰属、绒兰属、天麻属、鸟巢兰属、云叶兰属;13 个新种——武夷山孩儿参、多穗兔儿风、单花兔儿风、武夷山凤仙花、连城报春苣苔、武夷对叶兰、福建天麻、永泰卷瓣兰、漳州越橘、君子峰鸢尾、软枝青冈、泰宁冬青、南平冬青;4 个新变种——黄果野鸦、密毛大花石上莲、大瓣卷瓣兰、罗氏石斛;6 个新归化种——银花苋、圆叶母草、美洲马㼎儿、薇甘菊、翼茎阔苞菊、苏里南莎草。
除了福建内发表的植物新记录外,周边省份在同期发表的新种文章中亦有提到福建省有分布,如:海棠叶梨[65]、无毛忍冬[66],但由于其在福建省的标本采集年份过于久远(40 年前),如今是否还有分布尚未可知,因此本文并未将其统计在内。
自1996 年《福建植物志》出版以来,植物学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植物学方面的研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又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种和新记录种,本文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又对其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2.2.1 不同时段变化分析 对不同时段福建维管植物数量统计发现(表2),《福建植物志》出版之初,共记载省内植物248 科1 596 属4 724 种,1996—2014 年,在《福建植物志》的基础上新增了4 科36 属260 种,2015—2017 年,在此前基础上新增11 属80 种,2018—2021 年,又新增3 科31 属194 种,至此福建省维管植物共有255 科1 674 属5 258 种(含亚种、变种)。
表2 不同时段福建维管植物数据(1982—2021 年)Tab. 2 Vascular plants in Fujian at different periods
2.2.2 科、属、种变化分析 由表2 可知,福建维管植物数量每年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截至2021 年底,与《福建植物志》相比,共新增7 科78 属534 种。对本次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新增的3 个科均属于蕨类植物,在新增的31 个属中,蕨类植物占了8 个,而新增的维管植物种类中,以兰科植物增加最多,达37 种,分属于24 属,同时也是新种和新分布属增长最多的科。兰科作为单子叶植物最大的科,虽然在福建有诸多分布,但目前野生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例如福建诏安县兰科植物丰富,分布区域较广,野外资源较多,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野生资源越来越少。因此对野生植物的保护意识还亟待提高。除了兰科外,其他增加较多的科还有莎草科(17 种)、豆科(9 种)、菊科(9 种)、唇形科(8 种),此外还有茜草科、凤仙花科、十字花科等。
2.2.3 区域分析 对文献中涉及的福建省新增维管植物的市、县、区进行统计,共42 处(表3),按地理位置可分为闽东、闽西、闽南和闽北4 处,其中,闽东12 处、闽西11 处、闽南14 处、闽北5 处。由此可知,目前福建省内主要集中于对闽东、闽西和闽南的调查,而对闽北地区的调查相对薄弱,为更加全面地了解福建省内维管植物的变化情况,建议加大对闽北地区的资源调查。
表3 福建省新增维管植物分布情况(2018—2021 年)Tab. 3 Distribution of new added vascular plants in Fujian province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与统计分析,对福建省2018—2021 年新报道的维管植物进行了整理。通过限定关键词、主题词以及时间等,共计获得60 篇相关文献,但由于部分期刊发表的时限性差异,导致部分植物在不同期刊中重复出现,如铁齿铁仔[4,28]、黄山龙胆[20,39]、近二回羽裂南丹参[4,29]、九龙山紫菀[18-19]、金唇兰[54,57]等,统计时按最早发现的为准。在统计植物科属时,按照以下分类标准进行,蕨类植物按照秦仁昌(1978 年)分类系统,被子植物按APGⅢ分类系统,部分APG 未收录的仍按恩格勒分类系统,如缘脉菝葜在APG 中未收载,故仍按恩格勒分类系统将其划分为百合科,此外还包括卧茎夜来香、光叶丰花草、钝颖落芒草等。在统计新增维管植物数量时,只要FloraofChina中有明确记载福建有分布,即使文献作者将其当作新记录发表,本文也不纳入统计范围;另外对于植物种类存在误订的问题,如铜铃山紫菀在《福建植物志》中被误订为长叶紫菀,统计时亦排除在外。
本次检索结果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在查找文献的过程中,由于本文是通过限定关键词、主题词进行检索,获得的文献全部是基于在福建省内发现并报道的,而周边省份在同时期发现的新种并且根据馆藏标本认为在福建省亦有分布的,并未被统计在内;(2)在核对植物拉丁学名时发现,由于FloraofChina对植物分类进行了一些修订,导致《福建植物志》中部分植物的分类地位与FloraofChina相比发生了改变,拉丁学名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统计科、属、种变化时需着重关注;(3)《福建植物志》中可能仍存在部分植物被误订的现象,这将会导致统计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
根据统计结果发现,《福建植物志》所记载的植物种类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另外由于存在部分植物被误订的现象,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组织省内专业人员,结合近年来的调查结果以及FloraofChina的记载,重新启动《福建植物志》的编修。
基于文献检索与分析发现,自《福建植物志》出版以来,福建省每年新发现的维管植物数量都在不断的变化,1996—2014 年,共新增260 种,2015—2017 年,共新增80 种,2018—2021 年,增长的速度明显加快,新增了194 种。截至2021 年底,福建维管植物在《福建植物志》收载的基础上新增7 科78 属534 种,达255 科1 674 属5 258 种(含亚、变种)。这些新植物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福建省植物的多样性,同时对野生植物的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