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W传播模式下“家”字类中医术语译介研究

2023-10-27 12:19张存玉陈子杰胡丽萍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27期
关键词:译介术语译者

张存玉 陈子杰 胡丽萍 陈 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29

在中医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医术语译介具有重要意义。中医术语语言简洁,一词多义,“家”字类中医术语就是典型一例。“家”字与其他汉字结合,构成具有不同医学所指的中医术语,翻译时不可一概而论。综观学界,已有诸多研究对“家”字类中医术语内涵进行了探讨[1-3],也有少量研究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其英译问题[4-5]。但复杂的跨文化译介不能简化为纯粹的语言翻译问题[6],换言之,除了语言文本的翻译,跨文化译介还涉及传播因素。本文基于5W 传播模式,从《伤寒论》的刘国辉(刘译)和李照国(李译)两个译本中选取例句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探讨“家”字类中医术语的译介问题,以期为中医术语的译介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助力中医文化“走出去”。

1 5W 传播模式

5W 传播模式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他指出,描述传播行为必须回答五个问题: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及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7]。“谁(who)”承担启动并指引传播行为的角色,需进行控制分析;“说什么(says what)”指传播内容,需进行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指广播、报纸、电影等传播渠道,需进行媒介研究;“对谁说(to whom)”指媒介通达的接受者,需进行受众分析;“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指媒介对受众的影响,需进行传播效果分析。

在跨文化译介活动中,以上要素分别对应译者、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及译介效果[8]。因此,在中医术语译介过程中,译者应具有何种条件、译介内容应采取何种翻译方法、译介受众的范围如何定位、采用何种有效的译介渠道及是否已经达到一定的译介效果等问题均应得到重视,这正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2 “家”字类中医术语

“家”字类中医术语可分为脏腑和患者两大类,后者进一步分为四小类:素病类患者、体质偏颇类患者、现病类患者、兼证类患者[2],见表1。该类术语在《伤寒论》出现了14 次,在《金匮要略》中出现了22次,本文以《伤寒论》中有关“家”字类中医术语的条文为例进行分析。

表1 “家”字类中医术语内涵及归属类别

3 “家”字类中医术语译介分析

3.1 译者分析

译者在传播源语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9],应具备扎实的中医知识和良好的语言基础[10],这是译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李译本译者李照国教授英语专业出身,后又学习中医,在中医院校常年任教并担任要职,长期从事中医典籍的翻译实践和研究,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底和医学知识储备。李译本在翻译“家”类中医术语时,虽仅限于翻译条文,语言简洁明了,但可为初学者传递基本的医学要义和中医文化。

刘译本译者刘国辉教授出身中医世家,熟读中医经典,常年久居英语国家,一直在当地从事中医教学、中医诊疗与中医典籍英译工作,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坚实的中医知识基础和丰富的诊疗经验。刘译本更倾向于深度翻译,丰富译文内容,提供诸多学术参考和诊疗案例供读者思考和探讨,呈现出中医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便于研究型读者进一步深入探究。

综上,译者在中医术语的翻译与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培养优秀的翻译传播人才应成为重中之重。目前中医翻译复合型人才缺口巨大[11],今后应着重培养能服务于中医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使翻译工作者具备良好的译写能力、国际传播能力、合作能力及新技术应用能力[12]。

3.2 译介内容分析

译介内容受到译者主观认知等因素的影响,体现出译者对原作的甄别和选择,具体体现在对词法句法的处理和翻译方法的运用上。

例如:①原文中“脾家”指五脏中的脾,属阴,具有藏而不泻的特性,病理上多表现为虚寒之证。李译主张借用西医术语将其译为spleen,简单直接,易于受众理解。刘译则是the yang of spleen,这是因为历代注家大多认为①原文是指脾阳充实,清阳得升,浊阴得降,驱逐肠中腐败秽浊之邪外泄之意[13],刘译显然是突出了“脾阳充实”的含义。此译法能够揭示中医术语的深层次内涵,深化读者对中医理论的认识,有助于突出中医术语与西医的不同之处。

①原文:……以脾家实,腐秽去故也。(278 条)

刘译:…because the yang of spleen recovers and the…[13]

李译:…because the spleen is strong…[14].

素病类患者即长久或经常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可采用意译、直译、添加注释的方法。②原文中“喘家”指素有喘病的人。此类患者往往新感中风,新感引发素喘,故用桂枝汤解肌祛风[15]。刘译借用西医术语asthma,使用定语从句进行解释性翻译,ordinarily 突出了“喘家”的素病类特征;李译也借用西医术语asthma,用方括号添加注释表示suffering from 为译者自加,The patient…asthma 与原文“喘家”形式上高度一致。

②原文:喘家作桂枝汤……。(18 条)

刘译:In a patient who ordinarily has asthma,panting is induced[by invasion of wind-cold]…[13].

李译:The patient [suffering from]asthma can be treated by Guizhi Decoction(桂枝汤,cinnamon twig decoction)…[14].

③原文中“亡血家”是指平素患有慢性失血性疾病的人。刘译使用定语从句进行意译,frequent 将“亡血家”的慢性疾病特征体现出来。李译借用西医词汇hemorrhage,更容易引起国外读者的文化认同。

③原文:亡血家,不可发汗……。(87 条)

刘译:The promotion of sweating should not be performed in the patient who suffers from frequent and heavy loss of blood[13].

李译:[Patient with]hemorrhage cannot [be treated by]diaphoresis…[14].

体质偏颇类患者术语“虚家”“虚弱家”,均指平素身体虚弱之人。以“虚家”为例,该术语泛指各种虚证,不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都禁用攻伐之剂[16]。对于其内涵,“一从气血虚释之,一从脾肾阳虚立论,均有道理”[17]。④原文中刘译yang deficiency 突出强调的是“阳虚”。李译用方括号让读者明白[syndrome/pattern]为译者所加,利于补充出条文蕴含的基本医学信息。

④原文:……虚家亦然。(330 条)

刘译:…due to yang deficiency and cold[13].

李译:…so is deficiency[syndrome/pattern][14].

现病类患者是指正患有某种疾病的人,“风家”归属此类。但是,学界对“风家”内涵尚有争议:一解“太阳中风患者”,二解“易患太阳中风证的人”[17]。方有执指出:“风家,谓中风之病也”,而程应旄则认为:“以其人原有宿风,所谓风家是也。”[16]在⑤原文中,刘译主张后者,译文for a long time 呈现出素病类患者患病时间的持续性,并添加注释论证了大部分学者都持类似观点。李译则从前者,且没有拘泥于原文“风家”的语言形式,而是将其内涵融入整个句子。

⑤原文: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0条)

刘译:The patient who had zhong feng syndrome for a long time but does not feel refreshed,though the exterior condition has resolved,will completely recover in twelve days[13].

李译:The disease caused by wind will heal in twelve days [when]the external is resolved but [the patient still feels]uncomfortable[14].

兼证类患者“冒家”指经常自觉头目昏眩,神识不清,如物蒙蔽之人[16]。⑥原文中刘译利用上下文语境,对该术语进行解释性翻译。as if 一句形象地类比了“冒”字含义,利于读者理解“冒家”本质;李译较简洁,直接借用西医术语dizziness,易于读者理解基本含义。

⑥原文:冒家汗出自愈……(93 条)

刘译:The patient suffers from a cloudy and dizzy feeling in the head and eyes as if they are covered by something.The patient who has these symptoms and signs will automatically recover after sweating[13].

李译:[If the patient with]dizziness perspires,[the disease will]heal spontaneously…[14].

3.3 译介受众分析

在中医译介活动中,受众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之分[18],译者应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采用灵活的翻译方式,(以)增强受众的认同感”[19]。

刘译读者定位于专家、学者、教师及一些具有一定中医基础的学生。译文没有停留于翻译术语本身,而重在阐释术语背后的深层次知识与文化,同时还将与术语相关的背景知识、学术争议问题附于译文后进行充分阐释和深入讨论,以供专业人士进一步查询和研究。李译读者定位于初学者,其多借用西医术语,译文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易于初学者理解。

3.4 译介途径分析

“传播媒介是连接传播者与受众的纽带”[20],包括出版社、电视、广播等。李译和刘译主要是通过出版社将中医术语译介海外,前者由三联书店出版,后者由海外出版社Singing Dragon 出版。相较于国内出版社,“中国典籍译本的出版应选择传播对象国出版社为佳”[21]。Singing Dragon 成立于1987 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分销商遍布美国、欧洲、澳大利亚、非洲等多个地区,已出版诸多有关健康、太极、气功、医疗保健方面的权威著作,影响较大。因此,今后应“积极寻求或依托国家的政策支持,主动联合海外资源促进文化传播及交流”[22]。

另外,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译介途径也应多元化,一些新媒体如微信、TikTok、YouTube 等也可以承担起中医药文化传播角色。例如,李子柒在YouTube 上的短视频中不乏一些宣传中国传统膳食养生文化的故事,深受来自世界各地粉丝的喜爱。可以说,新媒体平台必将成为有效推动中医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之一。

3.5 译介效果分析

“译介效果就是译作的传播效果,即译介受众对译作的接受”[23]。受众接受译介内容,译介就有效果,否则就达不到效果[24]。中医术语的译介效果首先取决于特定受众的反应。为了达到理想的译介效果,译者一般根据受众选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李译本适合初学者,考虑到受众的知识水平层次,倾向于使用西医术语帮助读者理解中医术语基本信息,从而引起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医的兴趣,有助于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

衡量中医术语译介效果的另一个维度是社会影响。据图书销售网站Amazon 显示,刘译本畅销多国,全获五星评价[25]。该译本还在澳大利亚Abbey’s Bookshop官网出售。该书店成立于1968 年,总部位于悉尼,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可以说,该译本虽出版不久,却已经在海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力。

4 结语

中医术语的译介离不开对译者、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及译介效果各环节的把控,只有把控好每一个环节,才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对于未来的中医术语译介工作,应该多方合力培养从事中医翻译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重视受众群体差异,创新性地拓宽译介渠道,及时评估译介效果,构建出适合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有效译介模式。

猜你喜欢
译介术语译者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译介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西方兵书的译介与晚清军事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