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扫描定量参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诊断的有效性分析

2023-10-27 08:14:56宋冬梅王立群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5期
关键词:占位性磁共振定量

宋冬梅,王立群(通信作者)

(淄博148医院磁共振室 山东 淄博 255000)

肝脏占位性病变根据病变性质可分成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其中良性占位性病变包括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囊性占位等,一般生长缓慢,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表现,当病变体积较大或压迫重要组织时,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恶性占位性病变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癌等,由于肝脏具有代偿能力,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使得二者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当患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恶性占位性病变多已发展到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致患者生存期缩短,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1-2]。现阶段常用的诊断工具涉及计算机X 线断层扫描,能够清晰明了地显示肝脏的解剖结构,尤其是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但是存在扫描切面局限的不足;超声检查便捷实惠,安全且可重复性操作,但是容易受肠道气体、肥胖等因素影响,继而影响病灶的检出和定性[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难以确定缺血病灶的大小和形态;金标准即组织病理学诊断,诊断效能良好,但是必须通过有创手段获得[4]。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广泛应用,其定量参数为疾病的定性诊断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本文以5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磁共振扫描定量参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2 月—2023 年2 月于淄博148 医院就诊且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56 例,其中男30 例、女26 例,平均年龄(57.00±3.60)岁,平均病灶直径(4.60±1.23)cm。根据病变性质分成良性组(28 例)和恶性组(28 例)。良性组中男13 例、女15 例;年龄30 ~68 岁,平均(56.89±3.10)岁;体质量指数18.0 ~26.3 kg/m2,平均(22.09±1.13)kg/m2;肝血管瘤18 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7 例、囊性占位3 例。恶性组中男17 例、女11 例;年龄31 ~66 岁,平均(57.09±4.11)岁;体质量指数17.7 ~25.9 kg/m2,平均(21.95±1.15)kg/m2;肝细胞癌14 例、胆管细胞癌10 例、混合细胞癌4 例。

纳入标准:①均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②均能开展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能够屏气配合检查;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良恶性病灶共存者;②肝脏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③检查不耐受者。

1.2 方法

开展磁共振扫描,仪器采用飞利浦3.0T 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前6 ~8 h 禁食禁饮,检查时仰卧,双下肢伸直略外展,先行T1加权像(T1WI)和T2加权像(T2WI)常规扫描,T1WI 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参数矩阵、FOV、TR 和TE 分别是224×126、375 mm、4.6 ms 和10 ms,扫描时间82 s。T2WI 同样采用TSE,参数分别为400×252、405 mm、100 ms 和1 250 ms,扫描时间150 s。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钆喷酸二甲基葡胺0.1 mmoL/kg,速度2.0 ~3.5 mL/s,以相同速度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然后开始动态增强扫描,参数设置层厚、层间距、TR 和TE 分别是7 mm、3.5 mm、2.52 ms 和1.16 ms,扫描时间120 s,扫描范围为全肝。扫描期间患者屏气,间隙自由呼吸,所得图像上传至工作站,选取病灶信号最强、面积最大区域绘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平均强化时间(mean time to enhance,MET)、正性增强积分(positive enhancement integral,PEI)、最大上升斜率(maximum slope of increase,MSI)和最大下降斜率(maximum slope of decrease,MSD)。由于呼吸运动对肝脏磁共振扫描图像影响较大,检查前可对患者进行呼吸或憋气训练;在图像处理时为了避免人为选择导致的偏移,由2 名影像科医师分别利用软件重复测量ROI 和定量参数,以提高数据准确性。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肝脏占位性病变分布结果,比较不同性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磁共振扫描定量参数;②评估磁共振扫描定量参数诊断肝脏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以最大约登指数所对应的值作为诊断阈值,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脏占位性病变分布结果

56 例患者共计61 个肝脏占位,其中位于肝右前叶25 个;肝右后叶19 个;肝左外叶4 个;肝左内叶13 个。

2.2 不同性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磁共振扫描定量参数比较

良性组MET、PEI 和MSI 值均高于恶性组,MSD低于恶性组(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磁共振扫描定量参数比较(± s)

表1 不同性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磁共振扫描定量参数比较(± s)

组别例数MET/sPEI良性组28573.23±22.37255.19±25.66恶性组28510.34±30.4533.90±7.11 t 10.98043.977 P<0.001<0.001组别例数MSIMSD良性组28268.45±21.3481.09±9.27恶性组2898.56±13.21116.30±12.34 t 35.8199.214 P<0.001<0.001

2.3 磁共振扫描定量参数诊断肝脏恶性占位病变的ROC 曲线

以是否为恶性占位病变为状态变量,1 为恶性占位病变,0 为非恶性占位病变,MET、PEI、MSI 和MSD为检验变量绘制ROC 曲线,结果显示MET 诊断阈值531.12 s,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67.85%、64.29%、66.07%;PEI 分别为75.10、82.14%、75.00%、78.57%;MSI 分别为135.23、75.00%、64.29%、69.64%;MSD 分别为95.23、75.00%、78.57%、76.79%;上述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86%、78.57%和85.71%。见图1、表2。

图1 磁共振扫描定量参数诊断肝脏恶性占位病变的ROC 曲线

表2 磁共振扫描定量参数诊断肝脏恶性占位病变的效能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工作生活压力大等问题的进一步突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发生率有所上升,常见的疾病类型有肝癌、肝囊肿、肝血管瘤等,不同性质的病变治疗方式存在差异,能否早期发现病灶、明确病灶范围,鉴别病灶性质,对临床早期治疗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意义重大。磁共振扫描是临床常用的辅助诊断工具之一,具有独特的组织分辨率,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相对其他诊断工具优势较为突出,可以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但是常规平扫对病变血管功能的诊断效果不太理想,诊断效能还有待提高[5-6]。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是磁共振的功能成像技术,是在注射造影剂前后连续扫描和收集磁共振图像,并记录造影剂流入和排出病变的动力学过程,能够评价肿瘤血管,反映局部血供和微循环情况,从而帮助鉴别病灶性质[7]。与正常血管相比,肿瘤新生血管的生物学功能和组织构架有很大改变,主要体现在生长的无控制性、未成熟的结构两方面,这异于正常血管的功能和结构增加了肿瘤的复杂性[8]。研究发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各异,细胞间的裂隙较大,管壁较薄,基底膜不完整,厚度不一,随着肿瘤的生长,病灶组织的微血管数量持续增加,血流灌注改变[9-10]。此外,在多数占位和肿瘤中,微血管主要密集分布在病灶边缘,为边缘的侵袭不断提供营养物质,同时在不间断的营养供应过程中还会诱发肿瘤细胞及周围间质来源的细胞不断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该因子又不断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形成恶性循,而肿瘤新生血管又与病灶分化程度、恶性程度等关系密切,因此动态增强获得的定量参数不仅可以评估病灶血流灌注,还能够鉴别良恶性[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良性组MET、PEI 和MSI 值均高于恶性组,MSD 低于恶性组(P<0.05),提示磁共振扫描定量参数可用于鉴别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MET 反映了造影剂在肝脏内的通过时间,PEI 反映了在扫描时间内强化程度的变化,MSI 反映的是微循环血流量,MSD 反映了血流速度[13]。恶性病变新生血管较多,血供丰富,各项血流灌注指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对造影剂的分布和代谢有较大影响。有研究指出,肝癌的新生血管大多由动脉构成,这些血管平滑肌欠发达,部分仅由内皮细胞构成,使得血管迂曲扩张畸形,加之数量较多,容易形成非正常的血管网状结构,周围间隙和通透性较大,血管内的血流灌注量强,两室间的造影剂的交换速度要比肝血管瘤快,间接证实了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血流动力学差异[14]。江慧珍等[15]比较了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定量参数,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显著差异,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经ROC 曲线分析,MET、PEI、MSI 和MSD 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要高于单独检测,说明上述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果。本研究中联合检测AUC 为0.862,说明磁共振定量参数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方面具有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磁共振扫描定量参数MET、PEI、MSI和MSD 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度。但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肝脏作为受呼吸运动影响较大的器官,如何减少呼吸因素对感兴趣区的获取和定量参数获得的影响还有待深入。

猜你喜欢
占位性磁共振定量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44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