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斌,言伟强(通信作者)
(1 汕头大学医学院 广东 汕头 515041)
(2 惠阳三和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东 惠州 516211)
(3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东 深圳 518036)
颈部淋巴结是淋巴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头颈外科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性质可以是良性、恶性或交界性,不同的性质有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和预后也有所不同。因此,快速、准确判断淋巴结肿大的性质和原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MRI 对软组织有较高的分辨率,且不会对患者造成辐射影响,因此检查安全性较高,动态对比增强能评价淋巴结的血供情况,且能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并通过测定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评估病变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1]。通过定量测定ADC 值对判断淋巴结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2]。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能反映病变组织血流灌注状况的MR 成像技术,其时间-信号曲线、动态增强特征性参数可以直观、量化地反映病变组织的强化特征。基于此,本文采用DCE-MRI+ADC值判断颈部淋巴结的性质,由此进行动态研究,为提高MRI 正确诊断颈部淋巴结性质的效果提供参考。
回顾性分析2020 年2 月—2023 年3 月惠阳三和医院收治的92 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7 例,女性45 例,平均年龄(47.70±8.30)岁,平均病程(3.3±0.5)个月。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患者同时接受DCE-MRI 和DWI 检查;②均有病理检查结果。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未经病理证实的患者;③处于妊娠或哺乳阶段者。
MRI 检查:仪器使用1.5T 磁共振仪(德国西门子ESSENSA1.5T),采用DWI(SPGR)序列,具体参数包括TE 98 ms,TR 13 000 ms,b 值为0、500 和1 000 s/mm2,层厚、间距、视野分别为5 mm、0.5 mm、229 mm×229 mm。同时,还进行DCE-MRI 检查,使用VIBE 序列,具体参数包括TR 5.08 ms,TE 1.85 ms,翻转角150°。对比剂以0.2 mmol/kg 的剂量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率为2.0 mL/s,进行连续8个序列的动态增强扫描。由2 ~3 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完成阅片。
①淋巴结形态:超声下若短径/长径>0.5,则判定淋巴结形态属于类圆形,不规则形则呈淋巴结边缘粗糙、棘突样改变。②诊断效能: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MRI 联合ADC 值对颈部淋巴结性质的诊断效能,指标包括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③DCE-MRI检测值及ADC 值:测量不同性质颈部淋巴结患者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以及ADC 值,并取平均值后进行记录与对比。
采用SPSS 28.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75 表示一致性良好;0.4 ~<0.75 表示一致性尚可;<0.4 则表示一致性较差。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颈部良、恶性淋巴结MRI 平扫影像表现相似,但恶性淋巴结以不均匀信号较为多见,其形态可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良、恶性淋巴结平均长径分别为(20.36±10.77)mm、(12.65±6.82)mm,平均短径分别为(15.18±8.45)mm、(8.14±3.50)mm。
病理证实92 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中恶性38 例,良性54 例,DCE-MRI 及ADC 联合检出恶性40 例,良性52 例。DCE-MRI 及ADC 联合检查的准确率为89.13%(82/92)、灵敏度89.47%(34/38)、特异度88.89%(48/54),Kappa=0.776,与病理检查一致性较强。见表1。
表1 DCE-MRI 及ADC 联合检查诊断结果 单位:例
颈部恶性淋巴结Kep、Ve值均高于良性淋巴结,ADC 值低于良性淋巴结(P<0.05),Ktrans值在良、恶性淋巴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1。
图1 典型病例影像表现
表2 不同性质淋巴结的DCE-MRI 检测值及ADC 值对比(± s)
表2 不同性质淋巴结的DCE-MRI 检测值及ADC 值对比(± s)
类型Kep/min-1 Ktrans/min-1 Ve/min-1 ADC/(10-3mm2·s-1)恶性(n=38)1.14±0.20 0.53±0.10 0.35±0.080.84±0.08良性(n=54)0.88±0.11 0.49±0.11 0.22±0.051.32±0.17 t7.9981.7829.58416.171 P<0.001>0.05<0.001<0.001
颈部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身淋巴结的1/3,其引流丰富,在检查时,若触诊淋巴结肿大,则考虑为炎症、结核、淋巴瘤和转移癌等良性、恶性疾病表现,通常情况下正常颈部淋巴结的直径应该小于1 cm。颈部淋巴结良性肿大一般是暂时的,治疗后淋巴结通常能恢复到正常大小;恶性肿大的颈部淋巴结通常持续肿大,并可能出现淋巴结坏死。此外,颈部淋巴结肿大也可能出现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例如血管原始免疫细胞间隙淋巴结病,这种淋巴结肿大初期缓慢增大,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转变为恶性进而威胁患者生命[3]。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管理,为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需要对颈部淋巴结的良性、恶性进行正确的判断,淋巴结活检的方法主要包括淋巴结穿刺术和淋巴结切除术。然而,病灶或淋巴结太小会造成穿刺术取得的样本组织较少或穿刺取样位置不准确,有时无法检测出淋巴结病变的性质。当穿刺结果不能明确诊断时,医生仍需进一步行淋巴结切除术来进行有创的病理学检查,从而可能导致临床医师误诊。因此,探索一种无创且能够准确评估颈部淋巴结性质的影像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依靠淋巴结的形态变化、大小变化和内部回声是否异常来判断其性质,然而,超声医生很难发现未引起淋巴结大小和形态变化的微小异质性。传统CT 主要依据淋巴结的大小和增强扫描方式判断颈部淋巴结性质。然而,某些未达到肿大标准的淋巴结可能仍然存在病变,例如在恶性肿瘤中,未达到肿大标准的淋巴结也可能存在微小转移。由于人工阅片仅通过传统影像特征,无法识别淋巴结微小转移,可能导致漏诊。正电子发射CT(PET/CT)可以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异常,灵敏度很高,但特异度相对较低,对于淋巴结性质的诊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临床医生实际要求,特别是在判断癌旁淋巴结时,PET/CT 常不能很好地区分原发肿瘤和瘤周转移淋巴结,容易出现假阴性或漏诊。此外,由于PET/CT检查费用昂贵,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常用。
MRI 为头颈部软组织病变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多项优势。首先,MRI 具有高分辨率,可以清晰显示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和信号改变,并实现三维立体成像,从而提供准确的解剖结构信息,便于发现病变并评估疾病情况[4]。其次,MRI 可以利用氢质子密度、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等多个参数和多序列成像,获得信号对比各不相同的图像,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此外,MRI 还可以减轻运动伪影和骨伪影的干扰,提高了颈部淋巴结性质评估的准确率,特别适用于头颈部疾病的检查[5]。通过本组病例将MRI 对颈部恶性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的影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质的淋巴结在形态、大小及信号方面均存在差异。DCE-MRI 和DWI 是MRI 常用的扫描功能成像技术。动态对比增强可以通过注射对比剂来突出病变的血液供应和内部组织结构特征,观察ROI 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提供更为详细的诊断信息。DWI 是目前临床进行水分扩散测量、成像的常规技术,其可以从微观角度观察组织间水分子的交换状态,根据水分子的弥散速度了解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对于检测病灶内部细小的分子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此外,MRI 具有无创伤、可重复性和无辐射损伤等优势,非常适用于临床应用。本组病例结果显示,DCE-MRI 及ADC 联合检查评估颈部淋巴结性质的诊断效能较高,且颈部淋巴结恶性与良性患者间Kep、Ve以及ADC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部淋巴结性质的评估中,ADC 值、速率常数(Kep)和容量转移常数(Ktrans)是常用的参数,ADC 值可对淋巴结病变性质进行量化评估,该指标与细胞密度和细胞核/细胞质比、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分别有负相关、正相关的关系,由于恶性病变组织具有较高密度,所以会增加液体的黏稠度,从而限制水分子的自由扩散度,因此ADC 值较低,能够作为辅助MRI 动态对比增强来鉴别诊断淋巴结病变的一项重要指标[7]。在DCE-MRI 中,单位时间内对比剂进入微血管的回流量可以通过Kep反映,部分细胞外血浆渗出的容量则可以通过Ve值反映。颈部淋巴结恶性病变患者的Kep与Ve值通常会因病变组织内新生血管未完全发育、血管外间隙渗出量较高,从而比良性病变的患者更高。DCE-MRI 早期阶段对比剂信号强度高低多与肿瘤血管生成情况、结构等有密切联系,其多集中于血管内。此时因颈部淋巴结恶性病变Kep与Ve值较高,血管间隙增宽,因此组织细胞外间隙会进入更多的对比剂,所以Kep值呈增高表现。而在DCE-MRI的晚期阶段,对比剂主要分布在组织细胞外间隙,此时对比剂的信号强度高低多与微血管的通透性、血管密度等有关,呈正相关,因此当对比剂在单位时间内进入微血管中的剂量越大时,Kep值便会越高。单纯的DWI 仅能反映组织水分子扩散受限程度,无法评价病变的血管生成情况,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ADC 值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定量诊断,但其测量受感兴趣区选择的部位影响。采用DCE-MRI 的定量参数结合ADC 值的应用可以相互补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对淋巴结内部结构及微循环功能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淋巴结性质,改善患者预后[8]。
综上所述,MRI 在头颈部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通过高分辨率成像和多参数序列的特点,结合DCEMRI 和DWI 技术,能够提供准确的解剖和功能信息,对于颈部淋巴结性质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