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全程评价体系提升稻麦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水平

2023-10-27 00:24谭广梅江苏省盐城市农业信息中心王亚杰龙乃云盐城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23年8期
关键词:稻麦盐城市基地

谭广梅/江苏省盐城市农业信息中心 王亚杰 龙乃云/盐城市农业农村局

为充分发挥稻麦综合示范基地在粮食生产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江苏省盐城市创新构建以准入条件评价、建设质量评价、运行保障评价、项目绩效评价为主要内涵的基地建设全程评价体系,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全市基地建设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

围绕“四项重点”,探索构建基地建设全程评价体系

稻麦综合示范基地作为盐城市推进粮食高产高效发展的重要项目载体,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示范基地建设水平,盐城市围绕项目申报、建设质量、运行保障、绩效考核四项重点,创新构建了稻麦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全程评价体系,为全省推进稻麦综合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探寻了有效路径。

严格项目申报主体准入。在示范基地申报评审过程中,明确主导产业突出优先、产业基础过硬优先、主体功能齐备优先、示范带动明显优先。严格要求示范基地布局区域内稻麦规模种植比例在65%以上,辖区内稻麦轮作面积需超过2万亩且在耕地面积中占比50%以上。满足订单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年加工能力超过1万吨、品牌销售额不低于每年100万元3个条件中任一条件的基地优先准入,带动20户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年增加经营性收入5万元或帮助10名以上农村劳动力年增加工资性收入1万元以上的基地优先准入。3年来,全市共整合5大类25个项目,累计建成县级以上稻麦示范基地90个。

加强基地建设质量评价。严把质量关,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科技装备、重大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引领、一二三产融合“五个到位”,推动基地建设不断提档升级。加大对沟、渠、路、涵、闸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要求高于现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亩投入超过5000元。基地应逐步优化生产装备结构、稳步增加高效智能的现代科技装备数量,项目实施周期内,新增现代科技装备或试验专用装备1套(台)以上,基地从种到收整体机械化水平在95%以上。每年规范开展试验研究5项以上,开展重大技术攻关课题研究1项以上,鼓励具有育种人才优势和资源基础的基地开展“卡脖子”品种攻关。基地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低碳循环化水平要稳步走在全市前列,项目实施周期内,需实现绿色生态栽培技术利用率每年提高3%,化肥农药用量每年递减1%;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鼓励基地主动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畅通运行保障体系。强调“人才、科技、经费”三要素,构建完善运行保障评价体系,确保支撑作用充分发挥。要求基地主任需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资格、从事稻麦生产相关专业工作年限不低于10年,团队核心成员至少3人以上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资格、从事稻麦生产相关专业工作年限不低于5年。基地需对接市级以上科研院所1个,正常运转的实验室,对接稻麦产业体系岗位专家2个以上,定期邀请岗位专家开展咨询、指导、培训等工作。突出对稻麦综合示范基地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前、中、后三级经费监督管理,确保经费使用规范高效。

强化项目绩效考核。聚焦决策咨询服务、技术协同创新、成果示范推广,及时客观开展稻麦综合示范基地建设绩效考评。积极发挥基地的示范推广功能,及时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每年培训300人次以上,在关键环节、时间现场解决生产中技术问题和难点2次以上,至少对接5个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挥基地的协同创新功能,每年至少完成5个(项)以上专项技术报告,形成技术成果2件以上。基地畅通信息的收集、共享与报送渠道,及时传输当地信息,服务管理部门决策。

运行“四轮驱动”,加速推动评价体系应用落地生根

按照建成区域全覆盖、建设水平高、辐射带动强的高质量示范基地的推广思路,创新“行政推动兴体系、部门联动用体系、典型带动推体系、激励促动强体系”的“四轮驱动”推广机制,推动体系应用在全市落地生根。

行政推动兴体系。出台文件将稻麦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全程评价体系作为全市20个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准入申报和考核的标准实行。建立全市农科教人员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项目实施主体、基地核心成员、农技推广人员等进行全覆盖轮训。

部门联动用体系。盐城市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牵头全市粮油条线配合科教部门,积极开展评价体系应用。制订基地建设全程评价体系4类74项指标细化评估,提升了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连续3年组织示范基地核心成员参加多部门联合举办的粮油技能竞赛。

典型带动推体系。在全市范围内筛选出44个体系应用效果好、建设质量高的示范基地,编印典型汇编,总结典型做法。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平台对稻麦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全程评价体系和典型应用案例进行宣传推介。项目实施期间,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开展宣传报道106次。

激励促动强体系。地方政府积极出台系列财政激励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若干政策措施》《盐城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关于印发推进聚力创新十条政策意见的通知》等政策,对基地建设主体进行扶持,对获批省市级基地进行奖励,为评价体系应用注入了强劲动力。

发挥体系效用,着力提升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水平

稻麦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全程评价体系的成功构建和整市推行,为综合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创制了一批稻麦品种。实施全程评价体系以来,基地统一制定试验示范方案、统一供种、统一稻米品鉴,筛选优质水稻品种,创新小麦高产、专用、抗病、抗逆综合性状品种改良技术,提升优良品种育种水平。盐都综合示范基地、大丰综合示范基地与科研单位、种业企业联合开展稻麦种子“卡脖子”技术攻关,在常规育种的基础上,引进分子育种和双单倍体等育种新技术,加快优质食味水稻、抗赤霉病小麦品种选育,自主选育新品种不断涌现。项目实施期间,共成功选育13个稻麦新品种,先后通过国家、江苏省审定,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个,其中南粳7718、武粳38等优质稻品种6个,盐糯17、盐糯19等优质糯稻品种3个,盐麦1号、盐麦2号等优质专用小麦品种4个。盐麦1号、南粳7718等已逐步成为适宜种植区域的当家品种。

集成了一批技术成果。围绕盐城稻麦生产实际需求,在基地内部开展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水稻集中育秧、水稻机插绿色高质高效栽培、小麦量质效协调栽培、稻麦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技术的创新研究工作,每年规范开展试验研究40项以上。创新了水稻机插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中高端优质稻米全产业链技术等适宜盐城生产应用的重大农业技术20多个,并成功入选2020-2021年、2022-2023年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项目实施期间,发表专业论文51篇,获得发明专利4项、新型实用专利17项。

搭建了一批合作载体。盐都稻麦示范基地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设立科技小院,遴选农业专业学生长期入驻基地,协作开展小麦抗黄花叶病机理研究;东台稻麦示范基地与张洪程院士团队合作建立创新试验基地,围绕稻麦生产,针对劳动力紧缺的状况,开展智能装备配套技术研发,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技术规范;大丰稻麦示范基地与南京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扬州大学硕博士研究生长期从事稻麦生产技术试验研究集成工作;建湖稻麦示范基地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合作建立江苏省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创业孵化基地、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教学基地;射阳稻麦示范基地与省农科院合作建成江苏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江苏射阳大米产业研究院、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亚夫工作站射阳工作站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博士工作站,开展适宜射阳大米品牌专用品种的选育攻关,育出“鹤香粳”系列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新品系。

涌现了一批示范典型。基地着重引进一批优良品种、高产技术、高效模式、新型产品、设施装备和先进经营理念,打造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高地、前沿窗口和示范样板。重点培植辐射基地的种粮大户,指导提高科学种粮的水平,先后涌现出一批示范基地重抓“良种+良机+良技”协同示范应用的高产典型。2020年盐都示范基地水稻攻关方测产,南粳9108平均亩产805.7公斤,实现超高产;响水县实施2个1000亩以上小麦示范基地,2020年平均理论单产480.4公斤,折算实产461.2公斤,较全县小麦平均单产393.1公斤增加68.1公斤;2022年省市专家组对盐麦1号攻关方进行田间实收实测,平均亩产681.8公斤,创盐城自主选育小麦新品种单产新高。

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2020年以来,每年组织开展全市粮油技能竞赛活动,参赛对象为从事粮油作物生产的农技推广人员、基地核心成员、种粮大户、乡土专家等,实现专业素质“以赛促提”。累计表彰全市粮油技能竞赛先进集体27个,1人获得盐城市“五一劳动奖章”,9人获得盐城市“五一创新能手”,81人获得盐城市“技术能手”,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技能过硬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先进团队,高水平、高素质、高效率的实用人才队伍日渐壮大。□

猜你喜欢
稻麦盐城市基地
盐城市深化专项整治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农民生存策略的选择逻辑——基于稻麦村庄农户样本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稻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我的基地我的连
赴湖北农业考察及苏北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长江下游稻麦轮作农田不同施肥措施的固碳潜力分析
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