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飞
【摘要】“双减”背景下,针对当前本校数学分项等级评价改革中的不足,文章提出以“档案袋”为载体,构建“1+X”过程性评价概念:“1”着力于基础性评价,“X”着重于数学能力性评价.在构建“1+X”过程性评价中,“1”基础性评价内容主要收集:数学课堂表现、作业表现以及形成性表现档案;“X”能力性评价内容主要收集:数学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档案,通过“建档、存档、流通”三步骤,记录每名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在评价中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1+X”档案袋评价;基础性评价;能力性评价
一、困惑:评价改革中遇见新问题
2020年我校数学教研组对数学学科制订了分项等级评价,更加细化了学生数学学业评价,分别从“态度与习惯”和“学业水平表现”两方面进行阐述,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注重发展性评价,树立科学质量观,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
每个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和平时单元形成性评价累积积分统计,得出实际得分,评出一定比例智多金星、银星、铜星.
然而,一线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困难,对本校中段教师及学生进行了当前数学评价实践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评价中大家都存在一些共同问题:
(一)老师说:评价内容难操作
虽然教师都知道数学分项等级评价就是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较之前评价中只关注学生分数更科学,但大多数教师认为新的分项等级评价操作内容过多,指导性过于模糊,如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教师认为每节课都对每名学生进行课堂记录是难以操作的,以至于对于每名學生的课堂表现都只能打印象分.
(二)学生说:评价过程伪知道
而对学生是否了解“评价过程”的访谈中,发现多数学生不知道老师是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的,对于自己最终的评价结果也是接受为主,而对于评价过程却一无所知,往往一个月下来,只知道自己最终评价结果,至于怎么来的却不太清楚.
(三)家长说:评价结果认分数
多数教师还反映,虽然学校进行了分项等级评价,但家长对孩子的每月评价结果并不关注,而到了期末,家长却十分关注“孩子考了几分,考得怎么样?”
面对以上共同问题,处于教学评价改革中的教师比较无奈,大家认同“数学分项等级评价”理念,但由于难操作、指向性模糊等问题,家长观念未转变等原因,使得评价变得困难.
二、思考:“双减”政策下,“1+X”档案袋评价之新思考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教师对学生评价更注重过程,聚焦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寻求“不评分制”,让每名学生从“分数”中解脱,是学校教育变革的关键所在,评价因从以往对知识评价转变为对数学能力素养评价,思考学校分项等级评价的新思路,针对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笔者进行了“1+X”档案袋评价的构思及思考.
(一)“1+X”档案袋≠学生作品收纳袋
“1+X”档案袋评价主要收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作品,是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内容框架,用以指向“1”基础性评价和“X”能力性有目的地进行收集,并非简单等于作品收纳.
(二)“1+X”档案袋≈学习过程记录袋
“1+X”档案袋评价应该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记录袋,它积累着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各种数据与证明,促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使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三)“1+X”档案袋=数学能力成长袋
“1+X”档案袋评价,前期对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进行数学能力达标的分析.前期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设计适合本班学生在相应阶段的“X”能力评价量表,科学地收集学生数学能力变化情况,因此“1+X”档案袋相当于学生的数学能力袋.
三、共建:以“档案袋”为载体,构建“1+X”过程性评价
“双减”背景下,评价变得尤为重要,而“1+X”档案袋评价更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精准评价,从每日课堂表现到每学段所要培养的数学学科能力,都一一进行了评价关注.它具体包含对学生三方面的过程性记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数学能力评价.
一、制订“1+X”档案袋评价内容
1.以“学会数学”为目标的“1”基础性评价内容
每名学生日常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包含: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及形成性表现三个方面,而对于这三个能够体现学生“学会数学”的基础性评价内容进行档案袋评价单的细则规定.
(1)课堂表现:课堂是学生学习主要阵地,对课堂学习的观察和评价极为重要,针对课堂表现所要达到的评价目的,从课前准备(作业上交、物品摆放、文具准备、课前3分钟准备)和课上表现(倾听、合作、发言、点评)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进行一日一记,一周一评,一月一反思.
(2)作业表现:作业是学习数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表现的评价,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与改进.每月特定作业主要根据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来制订相应的作业练习,比如三年级上册的教材特定作业构想是有关“计算能力”.
(3)形成性表现:结合每月教学内容,分三个模块:基础知识、基本计算、综合应用分别进行形成性练习,并将获得的等级转换成积分形式,进行过程性记录.
2.以“会学数学”为目标的“X”能力性评价内容
在原数学分项评价中,教师对于学生评价还只是停留在课堂表现及作业表现中,虽然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通过对比几组数据,会发现课堂表现、作业表现相同的情况下,最终决定学生评价结果的还是折合成积分制的形成性评价.这说明,基础性评价还是不能很好地关注一名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因此“1+X”档案袋评价还需增加学生数学能力方面的评价,真正全方位的评价学生.怎样借助“档案袋”评价学生的“X”能力评价呢,笔者主要设计了相应的每日好题分享活动、每单元导图整理活动以及每月项目实践活动来进行“档案袋评价”.
(二)设计“1+X”档案袋评价量表
“1+X”档案袋评价的量表设计主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和数学能力的素养评价.
1.关注数学学习显性表现———“1”基础性评价量表设计
(1)“课堂表现”量表:关注学生每堂数学课的态度表现,分别从课前准备和课上表现两个方面来观察.
(2)“作业表现”量表:关注数学常规作业表现,借助积分与等级之间换算,将学生每次的作业折合成相应的积分,进行一月统计.
(3)“特定作业”量表:针对教材特点,以计算为整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把“计算能力”作为本学期的一项特定作业进行过程性记录,而计算能力量表设计具有固定模式.
2.关注数学能力隐性素养———“X”能力性评价量表设计
“X”能力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隐性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数学表达、问题解决等能力进行培养与评价,根据此目的,设计了“X”能力性档案袋评价量表.
(1)借助导图整理,提升“数学思维”借助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框架,其知识表征方式及过程对知识的表达与理解都对提升“数学思维”有非常大的帮助.
(2)借助好题分享,发展“数学表达”借助好题分享让学生较清楚地表达思考过程和结果,将学生的数学表达以同伴分享或拍摄视频的方式进行分享、延伸到课堂之外.
(3)借助实践活动,获得“问题解决”根据教学内容,单元特点设计微项目数学实践活动,积累数学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获得“问题解决能力”,该类型档案袋评价量表在设计时要注意.
(三)实践:“1+X”档案袋评价实践
“1+X”档案袋评价量表设计后,即可根据学习内容和评价目的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按照“建档、存档、流通”的步驟,与学生共同创建属于自己的数学能力档案袋.
1.建档:“1+X”档案袋基本性结构
(1)个性化封面设计:在对学生进行档案袋评价之前,先得建立一只档案袋,组织学生动手设计具有数学元素的档案袋封面,让学生把档案袋作为成长朋友.
(2)统一化星章制订:三上学生还处在中低段阶段,以培养数学学习习惯为主,作业表现方面,除了对课堂作业本、数学书等做相应的积分等级记录外,根据三上以计算为主,制订了“1”基础数学星:课堂星、计算星,而“X”能力数学星:展示星、表达星、实践星,结合班级智慧树中队特色,进行了有班级特色的各“1+X”数学星的设计.
(3)前置化评价标准:在进行“1+X”档案袋评价前,结合本学期学习内容与学生进行学期评价内容的预告,只有让学生明确评价内容,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2.存档:“1+X”档案袋过程性记录
与原评价相比,“1+X”档案袋评价最大特点就是将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一一记录下来,除了,因此每月需要存档的档案有:
3.流通:“1+X”档案袋定期评价反馈
围绕“1+X”档案袋评价过程性记录,为了全面记录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初步形成“1+X”数学能力体系,来建全“1+X”档案袋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每月指定内容进行“学习先锋袋”“学习增量袋”以及“学习成果袋”的定期阶段性评价活动.
(1)周评学习状态———“学习先锋袋”:每周“学习先锋袋”主要评比的是基础性数学星:课堂星与计算星,而学习状态需要的是全员参与,因此课堂星进行小队积分评比,计算星进行个人评比.
“学习先锋袋”之课堂星优胜小队评比规则:每周星数达30星及以上的为“课堂星”加5分,小队内星数最低的加3分,其余加4分,各个小队合计总分,进行平均分的评比,最棒的为优胜小队.
用这样的方式将每周学习先锋袋进行展示,对学生进行每周表彰,使得档案袋里的内容变得“可见性”,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点滴收获进行表扬.
(2)月评学习增量———“学习增量袋”:根据学生个人两个月的评价内容对比进行增量比较,评比“学习增量袋”.
“学习增量袋”评比规则:两个月对比能比上月有进步的就可以评上“学习增量袋”.
“增量袋”主要是鼓励进步的学生,让一部分得不到“先锋袋”的学生能够有努力的方向,与上个月的自己进行对比,在上月的基础上获得进步的一种奖励.
(3)期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袋”:根据一学期的学习能力提升计划,评选学期“学习成果袋”,并进行成果展示.一学期设置两次大型成果展示:一次是期中家长会时,面向家长的展示;另一次是期末总结时,对于自己档案袋内容的一次反思,并对一学期档案袋评价进行成果袋的展示,为下一学期做好总结准备.
(四)成效:“1+X”档案袋评价成效
通过“1+X”档案袋评价实践,对学生进行访谈、观察、调查发现以下成效:
1.“1+X”档案袋评价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在对学生的调查访问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用“档案袋”评价数学学习是相当喜欢的,并且在数学课前准备、课上表现、各类作业表现中都能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2.“1+X”档案袋评价增强自我反思能力
在“1+X”档案袋评价中,会经常进行阶段性的反思档案撰写,如计算反思、课堂表现反思、阶段性学习反思等等,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增强了自我反思能力.
3.“1+X”档案袋评价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1+X”档案袋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停留在“评分制”,更多关注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其过程包括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以及针对数学核心素养设计的能力档案的收集,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了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朱雅萍.建立学习档案展示成长历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2(09):50-52.
[4]庄彩霞.成长的足迹———浅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几点感受[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3):152.
[5]林碧珍.培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与评价[M].福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20.
[6]袁晓萍.学会向学生借智慧[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7]葛帆.小学数学学习中档案袋评价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