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的探索

2023-10-26 03:43吕兴凤任倩倩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导师研究生

吕兴凤,任倩倩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研究生教育也在不断改革,旨在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在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更应注重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机制,以推动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为了更好地培养交叉学科人才,许多高校开始进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跨学科、跨院系、跨领域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综合性思维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2020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全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增设“交叉学科”,为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许多高校在该导向的基础上,对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2]。

在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指导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使每位导师负责的研究生人数增多,导师可能无法充分关注每位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进展,导致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4]。并且,导师的交叉学科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优势侧重点不突出,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为此,作为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对学科专业领域的知识熟练掌握,而且对交叉学科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这对组建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至关重要。通过组建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可使研究生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结构,增加跨学科的知识储备,有效促进多学科的知识积累,引领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5]。建设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可以充分发挥导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作用,在引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同时,有效促进交叉学科的知识积累。

二、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交叉学科研究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研究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还需要能够跨越不同学科领域,整合多学科资源,形成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团队建设是非常关键的。然而,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在建设、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导师团队对研究生的指导效果。

(一)学科交叉的难度大,对导师的要求高

交叉学科的研究需要导师掌握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对其学科背景和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理论和技术各有特点,导师需要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对跨学科研究提供有效的指导。但是,导师通常只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很少有人能同时精通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就导致在研究生培养中,由于学科交叉的难度较大,进而使交叉学科整合难度增大。在研究生导师团队的组建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科导师的年龄、职称结构,而且要了解各位导师的研究方向和专业领域,包括他们的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等。这有助于发挥各位导师的优势,增强导师之间的互补性。

(二)导师团队的协作困难

在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制度下,每个研究生通常会有两位或更多的导师,若导师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则无法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交叉学科研究往往涉及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科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团队成员具备交叉学科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另外,来自不同学科的导师,会有不同的个人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可能会在团队协作中出现冲突,进而影响团队的合作和研究工作。不同领域的差异会导致交流和沟通的难度增大,这就需要在导师团队建设中引入更多跨学科交流机制,以提高团队成员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交叉学科研究任务,培养交叉学科人才。

(三)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难统一

传统的科研评价体系主要基于学科评价标准,而且不同学科的学术标准和要求不尽相同,因此,交叉学科的研究往往难以用传统学科评价标准来衡量,这就给导师的职业发展和科研成果评价带来了不确定性。如果不能建立交叉学科导师团队研究评价标准,那么就难以评价和认可其研究成果,这也会影响导师团队的发展和科研成果的推广。高校可以通过开放、透明和民主的方式建立交叉学科评价体系,加强不同学科导师间的协作和交流,确保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三、基于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的探索

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工作,需要在推进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前提下,加强研究生导师团队的组建和管理,提高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水平和质量,培养学生的交叉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下面从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的组建和管理方法进行探讨。

(一)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的组建方法

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通常来自不同的学科,这也是交叉学科研究的特点之一。一个交叉学科项目或课题组会有一位主导师,负责整个项目或课题组的管理和协调工作,掌握项目或课题组的总体研究方向和目标。此外,为了确保项目或课题组的研究能够充分涵盖各个学科领域,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通常会包括若干位副导师,他们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各自负责项目或课题组中特定的研究领域或课题。在组建研究生导师团队时,可以通过校内、校外两种方法进行组建。

1.校内导师团队的组建

综合性院校的每个学科都有其特色和研究方法,而且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交叉。文章以计算机学科为例,对组建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方式进行探讨。首先,需要明确计算机学科与哪些学科有联系,以及在哪些领域可以开展交叉研究。这涉及对学科发展的了解和前瞻性思考,可以参考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研究报告、会议等。其次,根据交叉学科方向,寻找在相关领域内有较强专业背景和经验的导师,如数学、物理、电子工程等学科的专家、教授。最后,组建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为了便于导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采用校内导师团队组建方法。

在校内导师团队组建的过程中,根据确定的研究任务,寻找学校内部的教授、博士后、研究员等,将不同学科的导师组建成一个研究团队。为了确保导师的素质和能力,可以制定相应的导师筛选程序和标准。在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导师后,邀请他们加入团队。导师成员根据各自的专业领域,合作指导研究生,以达到知识互补和学科交叉的目的。导师将为研究生提供跨越不同领域的知识,以及实践和经验,帮助研究生掌握交叉学科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导师成员之间可以有合作项目,使研究生在学科交叉的环境中获得全面的学习和成长。在组建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时,需要考虑导师的学科领域、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保证导师可以为研究生提供其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考虑导师之间的合作关系和交流沟通能力,保证导师可以有效地合作指导研究生。

2.校外导师团队的组建

校外导师团队的组建过程,既包括高校之间的组建模式,也包括高校与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团队组建模式。校外导师团队的组建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研究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在高校之间的导师团队组建过程中,互访交流、寒暑假研学、学术讲座等是常见的合作形式。其中,导师之间通过互访交流的方式了解彼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优势,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寒暑假研学可以为导师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术讲座能够推动共同研究项目的开展,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在高校与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团队组建过程中,企业导师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更为实际的实践环境和更有挑战性的项目。相比于学校中的教学实验,企业项目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能够让研究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此外,企业导师还可以引导研究生学习和使用实践领域的专业技术和工具,使研究生更好地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同时,企业导师也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践领域的专业经验和技术支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企业拥有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资源,能够帮助高校导师更好地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更好地指导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并能够为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实践支持和技术保障。

(二)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的管理方法

建立健全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的管理方法,需要明确成员职责,建立交流机制、考核机制和团队管理机制,以保证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协作和高效沟通,实现团队整体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产出。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由多位导师组成,容易出现团队成员互相推诿的情况,导致无导师状态。为此,需要建立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的管理机制,其中包括责任机制、交流机制和考核机制。

1.责任机制

团队成员之间一定要明确各自的职责,保证科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定期召开组会,让每位导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方向,从而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确保整个团队的工作有序进行。在明确职责分工方面,应根据个人兴趣确定研究方向,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以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导师团队可由一位主导师和若干位副导师组成,其中,主导师负责把握大方向和督导进度,解决遇到的问题并选派研究生参加国际高水平会议。副导师则负责指导具体课题的实施,解决问题并引导研究生构建创新思维。同时,团队中必须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组会出勤、记录等工作,以确保会议记录完整并及时分享给全体成员。

导师团队责任机制的建立,可以促进导师团队的协作,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提高团队的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对交叉学科的发展和成果的取得至关重要。

2.交流机制

交叉学科导师之间进行交流,可以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容易获得创新性成果。为了促进导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可以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开展交流活动,如学术报告、研究进展汇报、研讨会等。来自不同学科的导师进行交流,从不同角度给出建议与解决方法,共同开拓新的研究视野,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另外,建设在线论坛、微信群等团队内部交流平台,方便导师之间即时沟通,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也可定期选派导师参加国际会议、学术研讨等,有利于导师把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及学术前沿,或者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举办学术论坛,从而扩展科研视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除了导师之间的交流外,研究生与导师之间也需要进行交流,导师可通过“传、帮、带、导”的方式指导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其中,“传”是指导师将自己的科研经验和知识传授给研究生;“帮”是指导师帮助研究生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带”是指导师带领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导”是指导师引导研究生进行研究,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导师之间、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机制,可以增进导师间的了解和信任,提高团队整体效率,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研究生与导师间的师生关系,为研究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考核机制

为了确保团队成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从导师的基本素质、指导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建立量化的考核指标。例如,可以将导师的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指导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管理团队的能力、学术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学术报告等纳入评审范围。定期组织学术评审,对团队成员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以激励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团队成员的工作任务需要明确,通过工作考核制度,激励成员积极工作、努力实践、创新思考。可以制定月度、季度、年度的工作计划和考核标准,对成员的工作量进行评估。但在建立考核机制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考核机制应合理、公正,不能只注重数量而忽略质量。其次,考核机制应符合团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能一刀切地套用别人的模式。最后,考核机制应与团队的文化和价值观相一致,不能损害团队的凝聚力和和谐性。

考核机制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团队的发展。同时,考核机制也可以提高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导师更加积极地参与科研工作,但要注意方法和过程,确保其合理、公正、有效。

四、结束语

交叉学科研究需要集合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可以带来许多创新和突破,因此,组建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至关重要。通过结合校内、校外导师团队的组建方法,以及科学有效的交叉学科导师团队管理方法,构建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能够为研究生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支持,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更好的保障,在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方向。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V eraW an g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导师榜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交叉学科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