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创新合作发展研究
——基于广东“粤书吧”建设最佳实践案例分析

2023-10-26 04:20:52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书吧文旅广东省

陈 长

(佛山市南海区图书馆,广东 佛山 528200)

1 背景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民众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尤其是社会力量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1],到2017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再到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3]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2018年3月,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合并组建成新的文化和旅游部(以下简称“文旅部”),不仅标志着我国文旅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还标志着公共图书馆与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合作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文旅融合背景下,各级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道路。广东省作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示范区,于2020年开始推进“粤书吧”工程建设,探索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新模式。经过三年的发展,“粤书吧”工程涌现出不少优秀实践案例,对于这些优秀案例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总结当地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成就,还能为其他地区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广东“粤书吧”建设概述

2.1 “粤书吧”工程概况

2020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以下简称“广东省文旅厅”)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落实文旅部部署的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任务要求,推动完成《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重点任务[4],在广东全省范围内正式开展“粤书吧”工程建设。具体来说,“粤书吧”工程建设就是通过在广东省内的旅游景区、酒店、民宿等旅游场所开展“粤书吧”文旅融合创新发展项目,引导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在旅游场所设立当地公共图书馆的分馆或流通点,拓展图书馆总分馆制新领域,打造公共文化建设的新品牌。“粤书吧”以公共阅读服务、全民艺术普及为主要功能,兼顾活动、展示、休闲等多元服务功能。2020年1月18日,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广州南沙花园酒店合作试点的广州南沙花园酒店“粤书吧”迎来了首场主题分享活动,该书吧是广东省第一间“粤书吧”,活动通过国乐沙龙与节俗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营造了“粤读书,悦旅游”的良好氛围,让游客感受国乐、体验年俗、领略传统文化魅力[5]。

为推进“粤书吧”工程建设,广东省文旅厅于2020年4月制定并推出了《广东省“粤书吧”建设指引》《“粤书吧”必备书目》等规范文件。2020年7月,广东省文旅厅按照选址条件、建设模式、运营管理等要求,推出首批86家“粤书吧”进行试点,这86家试点“粤书吧”涵盖了广东全省21个地级市,具体区域分布为:广州市9家、深圳市6家、珠海市家4、汕头市3家、佛山市6家、韶关市6家、河源市4家、梅州市3家、惠州市4家、汕尾市3家、东莞市3家、中山市3家、江门市7家、阳江市3家、湛江市3家、茂名市3家、肇庆市3家、清远市4家、潮州市3家、揭阳市3家、云浮市3家。

2.2 “粤书吧”运行方式

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根据广东省文旅厅发布的《广东省“粤书吧”建设指引》及各地的实际情况,从自愿申报的旅游企业中优选“粤书吧”的合作建设单位。参考指标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程度、场所设施条件(通常要求50平方米以上、书籍1,000册以上)、经营主体的积极性等。各地级市图书馆将“粤书吧”纳入所在地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管理体系,采取“图书统一采编、资源统一调配、人员统一培训、服务统一规范、绩效统一考评”的方式进行建设。具体运行方式为:旅游经营单位负责“粤书吧”的场地建设、运营维护、书籍管理、人员管理等日常工作,旅游经营单位与图书馆结合试点实际情况,协商选取书籍目录、配送方式及借阅方式,按照书吧定位功能和建设标准协商建设,并签署合作协议,遵循“粤书吧”统一建设运营管理规则,做好后期运维和活动开展等工作。广东省文旅厅鼓励各“粤书吧”结合当地实际,做好特色化运行,打造“一吧一特色”。

2.3 “粤书吧”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经过两年的实践,“粤书吧”在广东省内得到全面推广,截至2021年10月,广东省共建成2,080家“粤书吧”[6]。2021年年底,广东省文旅厅从申报的35个案例中评选出14个“粤书吧”建设最佳实践案例,具体如表1所示[7]。

表1 “粤书吧”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在上述14个获奖“粤书吧”案例中,有10家“粤书吧”是2020年首批86家试点单位,创意金山文化园“粤书吧”、墟顶人家一屋“粤书吧”、好心精神“粤书吧”建设系列、交通站点“粤书吧”系列是后来新建的,可见第一批试点“粤书吧”确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3 “粤书吧”最佳实践案例分析及启示

上述14个获奖的“粤书吧”建设案例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这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有重要联系。此外,笔者通过对这14个优秀实践案例的分析后发现,社会力量在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发展了重要作用。

3.1 政府支持是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的关键保障

“粤书吧”工程是由广东省文旅厅牵头的一项全省范围内的文化工程,为推动该工程顺利建设,广东省文旅厅先后出台了《广东省“粤书吧”建设指引》《“粤书吧”必备书目》等规范文件,明确了“粤书吧”的建设方式、馆藏建设标准,为各地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指导。此外,广东省文旅厅还要求各地级市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由当地各职能部门及公共图书馆相关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例如,佛山市“粤书吧”工作专班包括佛山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佛山市文广旅体局公共服务科科长,佛山市图书馆馆长、副馆长,佛山市下属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区文广旅体局的副局长、科长及图书馆馆长等。工作专班的成立为各地“粤书吧”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除政策及组织保障外,广东省文旅厅还按每市15万元的标准对汕头市、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汕尾市、阳江市、湛江市、茂名市、清远市、潮州市、揭阳市、云浮市等12个地市予以补助;按每市10万元的标准对江门市(除台山外)、肇庆市、惠州市3个珠三角地市予以补助,按10万元标准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台山市予以补助。补助的资金主要用于图书资源采购(图书资源购置费不低于补助金额的50%)、统一编目、日常维护、人员培训及分享活动等。考虑到新冠疫情对于旅游企业的影响,广东省文旅厅还鼓励“粤书吧”所属图书馆补助“粤书吧”建设的旅游经营单位。广东省文旅厅制定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为“粤书吧”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关键保障,从“粤书吧”的发展历程看,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的创新合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3.2 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粤书吧”工程的初衷虽然是选定图书馆与旅游企业合作,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注重多元主体的参与,以旅游经营单位为主,兼顾其他文化企业,以期吸引不同类型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阅读空间建设,给阅读空间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图书馆和社会力量在建设“粤书吧”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响应广东省文旅厅提出的“一吧一特色”要求,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例如,广州市越秀区参建的千年古都商业街区“粤书吧”系列属于最佳实践案例,广州市越秀区结合当地实际,打造了“图书馆+千年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图书馆+公园”“图书馆+书店”“图书馆+红色史迹”四大“粤书吧”建设模式[8];惠州市博罗县图书馆在民宿建设的“粤书吧”、肇庆市图书馆在房车露营基地建设的“粤书吧”、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图书馆在温泉酒店建设的“粤书吧”都各具特色。一方面,特色化、个性化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以用户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该模式以效能为目标,充分发挥每一间“粤书吧”的功效,让参建单位受益。

3.3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效能

这些获奖的案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参建单位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粤书吧”空间、时间及人员等的限制,提升服务效能。例如,广州市越秀区千年古都商业街区“粤书吧”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了红色文旅全景VR沉浸式体验项目,激发了民众的阅读热情;为市民、游客提供旅游电子资源阅读、远程自助办证服务等,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智能设备,如自助借还、自助咨询、人脸识别等设备,让文旅服务更智能、更便民[9]。在汕头市的小公园丹尼丹纳“粤书吧”,民众仅需要用手机扫描电子书借阅机,就可免费下载正版图书、离线储存,轻松享受图书馆服务。河源市东源县万绿湖“粤书吧”是一座“互联网+智能”24小时无人值守“粤书吧”,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10]。民众通过脸部识别、有效身份证件刷卡的方式,能在“粤书吧”自助借还图书。图书馆及社会力量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不仅降低了投入成本,还提高了服务效能。

3.4 注重品牌建设

“粤书吧”工程是广东省文旅厅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广东省文旅厅在建设该工程的过程中统一设计标识,制定相关标准,树立品牌意识,试图将“粤书吧”打造成文旅融合的品牌项目。公共图书馆和社会力量也积极按照相关规定,把该工程打造成一个品牌项目。例如,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就明确要把“粤书吧”打造成盐田区文旅融合的“名片”[11];清远市图书馆参建的英德连樟村城乡融合“粤书吧”在建立之初就把“品牌培育”作为重点发展方向[12]。图书馆和社会力量在建设“粤书吧”的过程中不仅抓住了文旅融合的政策契机,通过构建统一门户网站平台等方式讲好了“粤书吧”这一品牌故事,还重视用户反馈,推动了“粤书吧”品牌的持续升级[13],这些经验都为其他地区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创新合作发展提供了借鉴。

4 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与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供给渠道的多样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发展趋势[14]。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政府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以多种模式开展社会化合作,虽然目前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但公共图书馆必须认识到,与社会力量合作发展意味着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变革。因此,在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借鉴成功案例的相关实践经验,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开展。

猜你喜欢
书吧文旅广东省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 05:54:28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大众文艺(2021年11期)2021-06-24 03:16:20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0
书吧里的故事
快乐语文(2020年30期)2021-01-14 01:05:38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0
文旅照明的兴起
小书吧
大灰狼(2017年12期)2018-01-03 08:25:13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孕产·书吧
科学之友(2014年24期)2014-03-20 14:39:43
1万亿美元——广东省预计2013年GDP
法人(2014年2期)2014-02-27 10: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