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馨颖,朱文浩,刘宝殊,王泰勇,苏 珊,高欣欣
(1.山东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2.淄博市中医医院 脑病科,山东 淄博 255300)
近年来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持续上升,致残率和致死率居首位,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该病起病急、进展快,若未及时治疗易增加致残风险甚至危及生命,改善其致残结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医学在该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如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取栓、抗板治疗等[2],但仍存在溶栓率低、复发率和致残率高及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3]。早期进行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AIS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致残结局[4]。但临床上中药治疗节点往往滞后,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本研究将中药治疗脑卒中前移至急性期,以期最大限度改善致残结局,提高临床疗效。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淄博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的患者108例,均为发病后3天内入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中药组54例,含男性30例、女性24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67.9±13.1)岁,有吸烟史18例、嗜酒史14例,有高血压病史30例、冠心病史14例、糖尿病史18例、脑梗死史8例、房颤病史4例、脑出血病史2例,中经络50例、中脏腑4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2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38例、后循环梗死(POCI)4例、腔隙性脑梗死(LACI)1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40例、心源性脑栓塞(CE)4例、小动脉卒中(SAA)10例;对照组54例,含男28例、女26例,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85岁,平均年龄(68.8±12.5)岁,有吸烟史12例、嗜酒史10例,有高血压病史26例、冠心病史10例、糖尿病史14例、脑梗死病史8例、房颤病史2例、脑出血病史0例,中经络52例、中脏腑2例,TACI 2例、PACI 34例、POCI 6例、LACI 12例,LAA 40例、CE 2例、SAA 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5]的诊断标准。证候诊断标准:参照《缺血性脑卒中病证候诊断量表》[6]中缺血性脑卒中病的诊断标准,“内风、内火、痰、瘀”四项证候要素每项得分≥10分,即诊断为风火痰瘀证。
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发病在6h以上,3天以内;意识清醒,能够配合神经系统检查者。
有脑梗死后遗症者;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疗效评价者;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既往有对受试药物或所含成分有不良反应者;不合作者。
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被误纳入组者;按纳入标准纳入后不配合服药者;受试期间自行换药,且所服药物可能影响受试药物疗效判定者。
1.6.1 对照组治疗 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给予AIS患者西医常规治疗:吸氧、心脏监护、体温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抗血小板等。
1.6.2 中药组治疗 除给予AIS患者西医常规治疗外,给予中风停颗粒口服,方剂组成:天麻10g、钩藤10g、生石决明2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丹皮10g、丹参10g、赤芍10g、白附子6g、胆南星10g、石菖蒲10g、黄芩10g、全蝎3g、蜈蚣2g,由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配方颗粒。用法:用开水300mL将配方颗粒1剂冲开,分两次服用,每次150mL,饭后服用。
两组均治疗10天进行疗效观察。
1.7.1 疗效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为参考,于治疗前和治疗10天后进行评分。基本痊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的数值百分比≥90%;显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的数值百分比≥70%,<90%;有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的数值百分比≥30%,<70%;无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的数值百分比<30%。临床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FDS量表[8]评定;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SS-QOL)[9]评定。
1.7.2 实验室指标检测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0天早7∶30,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mL,置于EDTA抗凝管内混匀,3 000r/min离心15min获得上层血浆,置于-80℃冰箱保存待测。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购自江西赛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190801),细胞因子的检测采用BDFACS Calibur仪,并采用流式荧光法测定,操作步骤按照说明书进行。
本试验通过淄博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医学研究备案编号:MR-37-22-001986。
中药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治疗前,两组NFDS评分和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F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NF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S-QOL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FDS评分、SS-QOL评分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浆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IL-2、IL-4、IL-6、IL-10、IFN-α、IL-12P70、IFN-γ水平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血浆IL-2、IL-4、IL-6、IL-8、IL-10、IFN-α、IL-12P70、IFN-γ水平比较
近年来,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中药复方研究越来越多,但多集中于恢复期,但该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急性期[2],且早期加入中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4],故本研究将中药治疗前移至急性期,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目前针对急性期治疗的相关复方研究多针对一种或两种病理因素,如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证,瓜蒌承气汤治疗痰热腑实证,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阳亢证等。现代研究表明,AIS中往往内风、火热、痰湿、瘀血等多种病理因素合并存在[10],本研究的前期研究结果与其相一致[11]。故本研究针对内风、内火、痰、瘀四种病理因素同时进行干预。《医学源流论》载:“先祛其风,继清痰火,而后调其气血,则经脉可渐通。”张山雷言:“在潜降摄纳之后,气火既平,痰浊不塞,乃可徐图滋养,以固护根基。”均强调急性期熄风清火、活血化痰的重要性。基于以上理论,本方确立了熄风清火、活血化痰的治则。其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重镇潜阳,黄芩清肝降火,使浮火归元、阴阳调和,丹皮、丹参、赤芍活血化瘀,白附子、胆南星、石菖蒲祛风化痰,全蝎、蜈蚣搜风通络,使经脉流行、气血畅达。全方共奏熄风清火、活血化痰之功。本研究基于中医证候积分对两组治疗后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风停颗粒有助于改善AIS的治疗效果。此外,在AIS发展过程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影响后期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医患共同的目标。故本研究选取NFDS和SS-QOL两个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后,中药组NFDS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中风停颗粒有助于改善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存质量。
炎症反应是AIS缺血性损伤的重要环节,故本研究选取诸多炎症因子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中药组患者血浆IL-8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中风停颗粒能够降低AIS患者血浆IL-8水平。IL-8是中性粒细胞重要的趋化剂,能介导后者聚集和活化,加速炎性浸润,参与黏附过程,加重脑损伤,对AIS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均有评估价值。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早期IL-8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脑损伤程度及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12]。且早期应用抗IL-8抗体,可减小12h后脑梗死面积[13]。结合本研究NFDS评分结果,中风停颗粒可能通过降低AIS患者血浆IL-8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损伤。
此外,本方部分中药的药效机制也得到了现代研究证实。如天麻中的天麻素能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减小脑梗死面积,通过下调NLRP3和炎性因子(IL-1β、IL-18)、调节lncRNA NEAT1/miR-22-3p轴,减轻神经炎症[14]。钩藤中的钩藤碱可通过调节Akt/mTOR和TLRs通路,减轻再灌注损伤[15]。丹皮中的丹皮酚可调节JNK/ERK/P38MAPK通路[16],赤芍中的赤芍苷可减轻细胞钙超载[17],二者均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综上所述,中风停颗粒治疗AIS效果良好,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这可能与降低IL-8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神经细胞等机制有关。但AIS病机复杂,本研究随访时间短、客观评价指标少,且样本量相对较小。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开展长期病例随访,增加客观指标,进行更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