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航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福建 厦门 361001)
小儿包皮、包茎过长属于较为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其发病率相对较高,包茎过长可使患儿龟头顶出困难,进而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而包皮过长则会导致包皮内污垢堆积,存在较大的概率使得患儿出现包皮炎或是尿路感染,甚至导致阴茎癌,对患儿的健康造成影响[1-2]。对于包皮、包茎过长的患儿,主要予以患儿手术治疗[3-4]。在多数情况下,临床医师会考虑患儿阴茎实际情况,结合患儿、患儿家属意愿等因素制订适用性相对较广的手术方案,其中包皮环扎术属于应用频率较高的手术之一,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势,且能够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而保障手术最终的效果[5-6]。但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仍需配合高质量的护理措施,否则会存在较高的概率导致患儿出现术后并发症,延长恢复时间,甚至对患儿阴茎造成不可逆的影响[7-8]。陈洁[9]在其研究中通过选取包皮过长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予以患儿包皮环扎术之后配合高质量的护理措施,取得了优良的护理效果,其中患儿在手术结束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左右,其认为在对患儿落实包皮环扎术的过程中,结合优质的护理措施能够获得良好的干预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围手术期人文护理干预对小儿包皮环扎术的影响,详情如下。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开展的时间在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邀请在院内即将接受小儿包皮环扎术的患儿共68例及其家属参与到此次研究的过程之中。由相关医护人员对接受小儿包皮环扎术患儿的各项临床资料以及基本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以患儿的出生年月日为基础应用随机法将其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34例,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3.57±1.07)岁;观察组患儿34例,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3.33±1.2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前确保患儿阴茎、龟头的持续性清洁状态,引导患儿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由相关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予以患儿体位指导,遵循医嘱予以患儿用药干预,做好患儿术后的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①术前护理:组建专业的围手术期人文护理小组,要求院内工作时间>3年且具有优良经验的护理人员,引导其作为组长,对相关护理人员开展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的全面培训,保障护理治疗的可持续提升。同时,收集患儿的各项检查结果、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既往史,护理人员掌握患儿的实际病情,并为其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保障护理干预的高质量性。予以患儿优质的环境,保障患儿所处病房的舒适性以及清洁性,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引导患儿排空大小便,引导患儿进行全身的放松。在开展手术干预前由相关护理人员指导患儿进行床上排尿动作的练习,引导患儿取跪位或是俯卧位进行排尿,每日进行练习,确保其能够有效的掌握,进而保障患儿在手术结束后能够熟练的进行床上排尿,减轻其疼痛程度,减少感染等情况的发生。②术后护理:予以患儿及其家属全面的健康教育,通过口头宣教或是文字性知识手册的发放,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使得患儿及其家属能够明确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禁忌事项,如术后避免切口碰水、保持切口的干燥以及清洁、遵循医嘱用药的重要性、衣物应保持宽松状态,避免手术切口受到损伤、避免手术部位受到磕碰等,保障患儿及其家属在术后的配合度以及依从性。同时对于记忆能力相对较弱的患儿家属,则可充分利用小视频以及PPT的优势,采用音视频结合的宣教模式对其进行干预,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在手术结束后的24 h将阴茎外包裹的纱布取下,落实对于患儿及其家属术后生活方面的指导,如在手术结束后需要确保手术部位干燥以及清洁状态,使其避免过度的紧张或是焦虑,进而受到不良刺激,引导患儿正确的进行清洁工作。应用高锰酸钾溶液稀释后对其阴茎进行浸泡,使溶液完全浸泡患儿包皮环,后采用医用棉签沾稀释络合碘涂抹在结扎环与阴茎头之间的间隙、结扎线及环的内外,待其干燥后再将消炎药膏涂抹结扎环的内外,避免堵住尿道口。结扎线前端多余的包皮在手术结束后的6 h左右会开始变黑、变薄、变硬,此类现象属于正常情况,告知患儿及其家属不必进行过多的干预。术后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3 d内,发生原因可能是术中剪除多余包皮后残端保留太少致内板滑脱使血管断端显露出血所致,首先需通知医师及时处理,一般予以残端重新缝合,并配合止血药,同时要稳定患儿及其家长的恐慌情绪,并告知发生原因,讲明再次手术的必要性,以及不会影响患儿发育,以取得家属的理解。术后为防止剧烈活动以及抓扯,可用小塑料筐罩住腹部,形成一个保护空间,避免患儿烦躁时及其他用物触碰阴茎引起疼痛及出血。包皮水肿的发生原因为系带保留过长,在手术结束后相关护理人员同样需要落实对于患儿的病情监测,明确其是否出现红肿或是感染等情况,如存在,则应引导其保持休息,避免活动,告诉家长水肿多为淋巴回流障碍所致,同时用5%高渗盐水浸泡创面,然后在创面处涂抹红霉索软膏,以减轻患处水肿以及疼痛。做好患儿的疼痛护理,在麻醉药效消失之后,患儿会感受到明显的疼痛感,易使得患儿出现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可通过为患儿播放舒缓的音乐、轻松的视频等方式转移患儿对于疼痛的注意力,对于疼痛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则遵循医嘱予以患儿镇痛药物进行干预,同时协助患儿取去枕平卧位,告知其避免长时间站立、运动等,降低其出现切口水肿、出血等症状。保持排尿通畅,在多数情况下,部分患儿在术后能够自行小便,但部分患儿由于麻醉、疼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出现排尿困难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儿进行术后的心理引导,避免其处于紧张以及恐惧的状态之中,引导患儿增加对于水源的摄入量,鼓励其排尿,或是通过予以其腹部按摩,引导其听流水声等方式促进其排尿,避免其出现尿潴留症状。当患儿出现尿意时,协助患儿于病床之上取俯卧位或是跪姿进行排尿,告知患儿如存在尿意需要及时告知其家属或是相关医护人员,由相关医护人员协助其进行排尿,避免由于憋尿使得阴茎勃起导致手术切口裂开等情况。做好患儿包皮环的护理,在手术结束后的第3天,每日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对患儿龟头进行浸泡,每日2次,每次20~30 min,避免患儿出现发炎等症状,在涂抹红霉素软膏的过程中避免涂抹至患儿尿道口,进而造成其排尿不适,如患儿存在瘙痒症状,应叮嘱其禁止抓挠,以免造成包皮环松动。术后包皮的分泌物会堆积与患儿阴茎头与包皮环之间,可使用医用棉签对其进行清理,如分泌物附着较紧,避免强行进行清理,可使其自然脱落。防止术后残端包皮内板与龟头粘连,粘连的发生部位多是术前内板与龟头,术中虽然进行了钝性分离,但包皮环脱落后未及时向上翻转包皮,致使再粘连发生。在术中采用医用润滑油以防止术后发生粘连,另外术后每日定时用稀碘伏消毒创面,待包皮环脱落后,仍需继续每日清洁消毒,特别要清洗干净阴茎包皮内存留的垢,清洗后受及时把包皮上翻。同时落实对于患儿术后感染的相关护理措施,术后密切观察创面是否有脓性分泌物,观察阴茎的局部变化。若出现感染,可给予抗生寨等抗感染治疗及局部换药,保持阴茎清洁,加强创面的消毒及护理。做好切口的护理,术后持续观察患儿包皮的血循环状态,明确其是否存在龟头水肿等症状,指导患儿家属予以患儿宽松的衣物或是开档裤,使用护架进行保护,避免衣物对手术部位产生摩擦,进而出现疼痛加重等情况。予以患儿延续性的护理,在患儿出院时将联系方式交予患儿家属,叮嘱其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如遇见用药、伤口护理、营养支持等方面的问题,及时拨打热线,由专业的医护人员为其提供节解答,避免其在出院后难以获得正确的知识。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的包皮环脱落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分为3个评价指标,分别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及阴茎水肿。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进行评定,包括生理职能、心理职能、社会功能以及精力4个方面,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生活质量越好。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示患儿心理状态越差。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包皮环脱落时间 观察组的包皮环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包皮环脱落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包皮环脱落时间比较(d,)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手术相关指标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6.55±11.30)min,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0.71±6.75)min,t=9.819,P=0.001。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7.62±3.10)mL,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70±1.01)mL,t=13.976,P=0.001。
2.5 生活质量 对照组生理职能评分为(50.32±4.67)分,观察组生理职能评分为(62.77±5.10)分,t=22.050,P=0.001。对照组精神健康评分为(55.80±4.94)分,观察组精神健康评分为(66.75±6.01)分,t=17.238,P=0.001。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分为(51.49±3.99)分,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为(63.97±4.82)分,t=20.337,P=0.001。对照组精力评分为(57.59±4.98)分,观察组精力评分为(67.83±4.55)分,t=18.592,P=0.001。
2.6 心理状态 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干预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的SDS评分为(54.37±1.16)分,观察组干预前的SDS评分为(54.46±1.11)分,t=0.400,P=0.690。对照组干预后的SDS评分为(52.55±1.00)分,观察组干预后的SDS评分为(48.69±1.38)分,t=16.175,P=0.001。对照组干预前的SAS评分为(53.04±1.30)分,观察组干预前的SAS评分为(53.10±1.26)分,t=0.237,P=0.813。对照组干预后的SAS评分为(51.59±1.05)分,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为(49.02±0.98)分,t=12.779,P=0.001。
2.7 疼痛程度 对照组干预3 d后的VAS评分为(6.77±0.98)分,观察组干预3 d后的VAS评分为(5.42±0.79)分,t=6.698,P=0.011。对照组干预1周后的VAS评分为(4.51±0.50)分,观察组干预1周后的VAS评分为(3.15±0.57)分,t=11.202,P=0.011。
包皮过长主要是由于患者尿道口被包皮覆盖,其上翻功能受到影响,对患者的阴茎头以及尿道口等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包茎与包皮过程具有一定的差异,包皮口狭窄、难以上翻,如果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则会存在较高的概率使得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包皮炎、尿道炎以及生殖器肿瘤等疾病[10-11]。临床常见的尿路感染以及由于免疫力低下所引发的病毒感染均与包皮过长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包皮过长还会使得患者阴茎头以及阴茎发育不完全,部分患者阴茎尺寸相比于同龄人较短,也是由于包皮过长等情况导致[12]。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模式进行干预,进而降低患者出现阴茎癌以及泌尿系统疾病的概率。包茎以及包皮过长属于较为常见的男性外生殖器疾病,包茎以及包皮过长的发病率约为8%,在此类病例之中,5~14岁的群体占病例数的7%左右[13]。包茎主要是指患者包皮口狭小,导致包皮难以翻转使得阴茎头得到充分的显露,可分为先天性以及后天性。包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排尿困难、排尿过程中包皮鼓起以及包皮内由于尿液的残留形成包皮垢。其中残留的尿液以及包皮垢会使得细菌生长,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进而引发包皮炎。如果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则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进一步发展为阴茎癌。其中小儿包皮环扎术属于较为常见的手术,对于患儿及其家属来说,需正确的掌握关于手术以及术后的相关知识,因而在实际对患儿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需落实对于患儿家属的健康指导,重视对于患儿的术后护理,保障患儿在接受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控制[14]。以术后出血为例,导致患儿在手术结束后出现出血的因素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手术创口的大小以及术后护理人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等。在多数情况下,患儿在手术结束后的局部出血处理较为麻烦,多数并发症同样与术后出血存在密切的联系。在手术结束后,患儿会由于受力姿势世道伤口出现崩裂,进而引发出血,术中切口边缘系带处同样容易出现渗血等。在术后护理过程中,通过予以患儿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并强化对于患儿的监护以及观察,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术后出血情况[1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了人文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干预,通过予以其围手术期高质量的护理措施,取得了优良的护理效果,相比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观察组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围手术期人文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立足于患者的实际情况,涉及多个领域,有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除了要求护理人员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外,更要求其具有耐心、共情、沟通能力。对患者进行随访可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可调动患者的内在动力,消除其顾虑,促进疾病康复。为患者提供针对性饮食建议及心理咨询,可让患者在最佳生理、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在住院期间予以患者高质量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做好人文护理服务,需要为相关护理人员树立相应的服务理念,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人性化科学的认知,进而予以患者人性化的照护,通过人文关怀以及照护,予以患者开放式的沟通,使得患者在心理以及精神方面处于相对满足且舒适的状态,进而达到最终的护理目标[16]。
综上所述,对接受小儿包皮环扎术的患儿采用围手术期人文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可使患儿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疼痛程度均得到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