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 艳
(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内部控制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通过采取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达到保护自身资源、遵守法律法规、完成业务目标并提高效率的目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护组织利益和声誉,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财务和业务运营的可靠性,进而增强投资者、客户、员工和供应商的信心。
(1)内部控制基本内容。内部控制分为企业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企业层面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对实现控制目标有重大影响,且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管直接相关的控制。业务层面包括资金、采购、资产、销售、研发、工程、担保、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等具体业务和事项的控制。
(2)内部控制方法。根据内部控制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大类。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保证会计记录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措施。其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合法性和准确性。管理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科学管理、有效控制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措施。其目的是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确保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充足的资金是保证企业经济活力创造效益的物质基础,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支持,相反,资金短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国有企业要重视资金管理。
(1)企业资金管理原则。资金管理原则包括资金筹措原则、资金流动原则、风险控制原则、盈利增长原则。资金筹措原则是根据企业自身资金情况和资本结构,通过投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满足企业成长和扩张需求。资金流动原则是根据资金流动和周转情况,合理规划资金运作,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风险控制原则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市场变化,分析、识别和评估风险,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减少和规避风险。盈利增长原则是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关注盈利增长,通过合理配置和使用资金,提高资产规模和效益水平,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经营需求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确保资金管理合规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保障企业财务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①集中管理模式。该模式下,国有企业将所有资金收付集中化管理,实行集中授权审批制度,由专门的财务部门负责企业所有资金使用及决策。②分散式管理模式。该模式下,国有企业将不同部门的资金分别管理,各部门相对独立,能够更加灵活、快速调整资金安排。③经营性资金和非经营性资金分开管理模式。该模式下,国有企业把企业运营所需的生产经营性资金和其他非经营性资金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别的资金进行不同管理和使用。④信息化管理模式。该模式下,国有企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资金流向进行监控和管控,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和数据分析系统,实现资金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风险防范。
基于财务预算方式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是指在预算编制、执行和分析各阶段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规划和控制。首先,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国有企业应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因素,结合历史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综合分析和预测企业收入和支出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其次,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监测。国有企业需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掌握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控制各项开支、减少损失和浪费,确保其合规性和有效性。再次,编制差异分析报告。国有企业应根据预算执行情况,编制差异分析报告,对收入和支出实际情况与预算数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预算有效执行。最后,调整预算计划。根据差异分析报告的结果,国有企业应进行必要的预算调整,以适应经营变化与市场需求,实现预算和实际结果相匹配。
基于会计核算方式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是指在资金收付活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制作过程中进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①成本控制,国有企业应当对成本进行科学合理控制,将成本和费用纳入财务核算范畴,防止因为成本过高而导致资金短缺等;②费用分摊。国有企业应按照财务要求,对各项经营费用进行合理分摊,确保各项费用科目的准确性和可维护性;③定期对账。国有企业应定期对账,检查资产和负债账面余额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因账目不正确带来的资金风险;④额度限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和设定一些资金使用的额度限制和审批流程,对重点资金使用进行监管和管理;⑤利润分配。国有企业应根据会计原则和法律法规,将企业获得的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包括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公积金和年度税后利润分配等。
基于内部审计方式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流程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审核和评估,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行为、不合规操作和风险隐患等。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①内控制度建设。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审计检查和评价,实现对各种会计核算系统和财务管理活动的监督和控制;②审计计划编制。国有企业应编制年度内部审计计划,根据审计对象性质和重点以及企业需求等因素,制订相应的审计计划;③审计程序设计。国有企业应制定严格的审计程序,具体包括审计前准备工作、业务流程分析、风险评估、数据抽样与分析、问题识别和整改跟踪等环节;④内部投诉处理。国有企业应建立内部投诉处理机制,鼓励员工或其他有关人员向内部审计机构反映存在的财务风险和违规行为等问题,确保财务管理活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⑤审计结果报告。国有企业应在审计结束后,及时出具内部审计报告,明确问题所在、风险评估及相应整改措施等。
国有企业借助资金管理软件,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企业资金科学、高效、精确、实时管理。然而,在目前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大多数国有企业资金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资金管理模式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化管理理念落后。企业管理层往往对信息化管理认识和理解不足,缺乏运用信息化技术管理企业资金的重视和投入,缺乏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技术支持。二是信息化人才短缺。信息化人才需求量远远超过了目前供给量,缺乏专业信息化管理复合型人才,对于资金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实施和维护存在困难。三是组织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国有企业集权化程度相对较高,信息流通不畅通,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可能会对企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带来诸多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在:
第一,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相关流程不够规范,造成以下财务风险和损失:其一,财务造假。由于内部管理制度缺陷,企业无法有效掌控其财务状况,容易导致企业和管理人员有意隐瞒或歪曲财务信息,甚至制造虚假财务报告,严重损害企业和投资者信誉。其二,财务浪费。由于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难以有效掌控其资金状况、资源流向等,导致企业运作过程中存在较大浪费和不必要的烦琐程序,增加了企业运作费用。其三,财务风险。企业内部管理能力不足,可能导致账务失误、违规操作、资金安全和管理风险等问题,企业管理人员若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预测能力,也会面临一系列名义风险问题。第二,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不仅会带来企业自身问题,同时也将严重影响社会和国家利益。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审计工作往往是为了找出国有企业内部问题和不足,提供改进意见和方案,但有些审计目的不明确,甚至是“求全责备”,审计人员设定审计目标时考虑不周,检查工作过于狭隘;一些领导认为自己对企业了解比较深刻,依据领导判断而非审计结论向下属发号施令,致使内部审计缺少独立性和客观性;审计报告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得应有的回应,导致企业未能有效改进问题。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设计不科学。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依托内部审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部门的职责,导致内部控制设计原则不合理,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业务环境;内部控制范围过于狭窄或过于宽泛,导致控制措施不完整或不完善,无法发挥控制的基本作用。
国有企业预算在编制、执行、考核等环节不全面、不到位、不严格,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不编制预算或预算编制不全面,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方法选择不当,导致预算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足,难以实现预期目标。二是预算执行不透明,授权审批制度随意,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错误和违规行为,发生预算超支情况,使得预算失去严肃性和“硬约束”。三是预算考核不严格、不合理、不透明,往往达不到考核的真正目的,使得考核标准难以贴近企业实际情况和特点,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国有企业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资金沉淀现象严重,会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壮大。一是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投资过度导致资金紧张,盲目对外投资,没有科学控制投资规模,企业利用短期贷款参与长期投资,在长期项目上投入过多,增加了投资的风险和成本,流动资金难以维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资金配置不平衡导致财务风险,企业内部流动资金在项目分配上存在不合理现象,缺乏部门沟通,生产经营各环节分离,资金分散于太多不必要的或者过度的财务用途上,使资金流转很难且低效。二是资金沉淀现象严重。一些企业以产销量为主要绩效指标,为了追求销量,特别是在企业产品滞销的情况下,往往毫无选择地扩大销售范围,甚至将产品赊销给一些信用欠佳企业,虽然扩大了销量,但无法收回货款,应收账款增加,导致资金在企业外部沉淀。采购惯例松懈,盲目采购材料或设备,增加了企业库存中占用资金的比例,造成资金在企业内部沉淀。
国有企业外部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发债。银行贷款发放程序相对简单快捷,但是为了取得银行贷款,国有企业需要对资产实行抵押、担保等,无形中降低了企业再融资能力,产生隐形融资成本;同时,要从银行取得贷款,需向银行公开国有企业财务及经营状况,且在今后经营管理上可能会受到银行制约。债券融资虽然可以提高国有企业信誉度,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但发行债券通常有严格的条件和限制,发债规模小,发债难度大,且发债成本相对较高,需要承担一定风险。受传统经营管理理念影响,国有企业基本不采用其他融资方式,融资渠道比较狭窄、融资能力受限。
国有企业应充分认识信息化技术变革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实现人工操作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的转变,不断优化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模式。首先,国有企业应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建设资金管理监测系统,通过管理监控系统实时了解企业资金流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快速应对和调整。二是建设资金风险评估系统,通过风险评估系统,对企业资金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风险控制策略。三是建设资金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决策支持系统,对企业资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其次,引进信息化人才。在建立网络信息化平台、实现资金管理创新过程中,引进信息化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信息化人才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应对日益复杂的信息化技术变革和市场环境变化,推动企业实现高效管理和提高效率,实现管理模式和技术创新。最后,国有企业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信息化系统操作人员设置相应用户权限、对信息化平台系统设置加密处理、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以保证国有企业实现更加高效、安全和智能化的资金管理。
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保障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形成具有强大内控能力的机制和模式,有效预防企业风险。一方面,分析内部控制环节。国有企业应全面分析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活动,判断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点,制定出相应的内部控制策略和控制措施;另一方面,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应制定相应资金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审计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明确资金审批流程及审批权限,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一方面,根据需要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专职部门,专门负责内部控制在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负责设计和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向董事会或经理层报告内部控制建设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从而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和运作;另一方面,授予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力确保其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负责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各项业务、流程和操作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及有效性进行审计,向领导层提供审计报告和问题建议等,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预算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国有企业应编制科学合理的年度、月度预算计划,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分析,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和考核,通过一系列预算管理活动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其一,明确预算编制依据、内容、程序和方法,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内容全面、程序规范、方法科学,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其二,及时收集和汇总预算执行情况,对比实际情况与预算计划的差异和原因,及时调整预算,保证预算执行效果。其三,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与评价,以了解预算计划是否完成,为改进预算管理提供建议和参考,不断优化预算管理。
国有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规划,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周转率,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
第一,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国有企业应通过对市场需求、企业自身实力、行业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因素的研究和分析,结合投资项目风险和收益等因素,科学确定投资规模,避免因盲目扩张造成资金浪费和风险。同时,国有企业应当制订合理的资金配置计划,针对不同实际情况制订不同资金支出和资金收入计划,确保各部门资金需求得到满足。第二,提高资金周转率。国有企业应该控制客户和供应商的账期,通过调整销售政策、优化客户结算流程、规范供应商关系等方式,采取加快收款和延迟付款方式来提高资金周转率。国有企业应及时了解存货周转情况,加强库存管理,降低存货占用资金的比例,提高周转速度,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定期销售、开展促销活动等。
国有企业可以考虑与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提供国家政策性贷款支持;与大型中国工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建立授信机制,确保有畅通的融资渠道。国有企业应当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合作,定期与银行交流,明确融资使用方向,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助力国有企业更好获得银行借款资金支持。同时,国有企业还应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包括发债、股权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方式,这些渠道不仅能够提供更多融资方式,而且能够增加融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国有企业应从内部控制建设角度出发,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化平台、创新资金管理模式、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发挥预算管控作用、合理规划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银企战略合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等一系列有效的资金管理活动,避免资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风险,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