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花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
会计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一定实践技能,同时要具备敬业精神、沟通技巧、计算机能力等,因此高校要不断优化和改进该专业培养方案。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规定及标准,强调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参与的重要性,要求充分发展第三方评价,不断优化和完善评价体系。从整体上来说,高校教育活动评价越来越倾向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关学者提出要积极明确利益相关者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和企业是重要的相关者,企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希望引进高质量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同时,学校也希望能够提高对口就业率,通过学校教育切实满足市场用人需求,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会工具、精业务、懂数据、擅分析的高素质综合会计人才[1]。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可充分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展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活动,与国家要求和规定相契合,有利于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现状,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文章分析高校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者,并总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旨在为类似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影响活动开展的组织或者个体,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利益相关者涉及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等,与人才培养有直接关系,需全面分析,为后续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奠定基础。
教师是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执行人,承担着人才培养任务,起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力较大。高校教师开展工作时,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相关实践技能,通过一体化教学,在让学生获得相应感性认知的同时,有效提升其动手能力,并培养其岗位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等,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综合性实用人才[2]。高校教师不仅具有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使命,也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再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3]。以会计专业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案例教学,重视情景教学管理方法[4],还需要有一定的教学规划,参考职业团体能力框架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制订全面的会计人才培养计划,为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寻找适合的路径。
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占有主体地位,是直接培养对象,也是重要利益相关者。高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学生具有一定自我生长机理和自塑性,从整体上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家庭背景、认知水平和价值观等是其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均会影响培养质量。
管理部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才培养体系的中枢,承担着掌控全局、检查督促和质量维护等责任。教学管理部门并不会直接参与教学,而是做好宏观调控,参与教学督察、方案制定、课程设置等,规范教学行为和评价,有效提升实际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合理制定教学体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积极创新改革教育模式,完善会计专业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具备专业思维和职业能力的会计人才[5]。
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中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见证者和检验者。明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能够使当前学校的教育改革工作和教育方向更加明确,贴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因此,高校需要积极引入用人单位,强化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促进人才培养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家庭并非高校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和责任承担者,但具有一定影响力,实施高等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家庭的鼓励作用和支持作用。对学生而言,家庭不仅是生活保障的来源,还能帮助其积极调控情绪,成为其不断进取的动力。高校学生最终要融入社会,社会是检验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场所,社会氛围和政府扶持政策等因素会影响职业教育选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较大。
高校会计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会计实践技能,同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保证一定政治思想觉悟,切实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从而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制定并实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能够真正满足各方需求,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时,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目标,遵循多方参与的基本原则,确保专业性、规范性以及可行性,围绕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优化课程设置,转变考试评价方式等,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6]。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学校、企业和学生等各方有直接关系,开展质量评价工作时,需结合各方愿望,兼顾其职责与权利,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各方能够有效参与,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将学校、学生和企业作为评价主体。在职业性和专业性方面,要充分结合两者特点,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根据会计专业的典型特征,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并考虑高校培养层次,立足企业用人需求,重点突出职业能力的评价,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评价机制等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7]。
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采取因子分析法确定,基于文献研究结果、政府规划和意见等,明确主成分因子。二级指标可以参考现有的高校评价内容以及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从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等方面着手设定,比如“学校定位”“课程与教学”“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等[8]。在初步完成指标设定后,组织专家、学者共同讨论,修改和优化二级指标。评价体系初步形成后,制作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利益相关者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基于现有法律法规,展开各指标的内涵说明,形成三级指标,各具体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不同利益相关者有各自的立场,对相关评价指标的关注情况有所差异,从整体水平看,高校、学生与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操作、信息处理、沟通交流以及互相协作等能力均比较重视,这与当前综合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以信息化技术发展为载体,建立多元化的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发展体系,使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水平能得到充分提升[9]。从用人单位角度看,计算机操作能力非常重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知识更新比较快,而计算机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学生掌握良好的计算机技能,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既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衔接[10],有利于其长期成长。学生更注重身体素质、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状态,认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提高适应能力,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未来发展的基础。高校更重视会计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以专业为中心,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开展评价工作时更注重学生硬实力,极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1]。由于利益相关者关注点不同,制定评价体系和方法时,要全面考虑各方诉求,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强化各方配合协作,深入挖掘评价主体的实际需求,做好精细化分析。基于统一测算和专家访谈等途径,完善相应的评价因素,在教学成效、过程管理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系统性完善内容框架。当前的评价机制普遍较为单一,不够客观,因此需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形成性评价、区别设置等措施,开展多元化考核,以产教融合强化会计实务实践教学[12],有效提升学生的评价成效。教学过程管理侧重于准备工作、课程设计、组织实施以及实际成效的观测,根据组合赋权法科学测算分析,明确指标权重,进而设置三级指标,最终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为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这将有利于推动培养模式优化与改进。从教学环境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促进学生在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引下快速成长。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为后期开展评价工作创造相对公平、公正的评价环境,符合当前教学评价机制构建需求。
评价机制的建设能够确保利益相关者在教育工作中付出的努力被真正重视,同时能够针对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因此需要重视评价机制的建设。
从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侧重点出发,科学制定评价机制和指标,通过对比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重点关注计算机技能、沟通交流、信息处理以及终身学习等各项指标。学校不仅要重视在校学生的培养质量评价,还可以针对已经毕业的学生开展全面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竞争力和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这有利于学校全面掌握会计专业教学情况,为优化和调整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方向,切实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满足市场实际需求,学校需针对性地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质量实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和要求方面,需根据评价指标进行相应更新,比如对计算机操作技能而言,不能让学生单纯将考证作为目的,要使其真正掌握使用技巧,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现状,适当调整教学时间,比如可以适当增加体育活动时间,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还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将其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新时代复合型会计人才[13]。另外,会计专业学生还要具备职业能力,包括终身学习与沟通协作等能力,这在评价体系中要有所体现,可以通过具体化评价操作,实现以评促教的目的。还可以为师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竞赛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升个人能力,以此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能够展示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个体力量。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积极引入先进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满足信息化发展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学校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微课和慕课等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比如讲授会计基础时,利用希沃白板,能够根据需要轻松设计游戏,使学生在互动中快速熟悉掌握档案管理等相关知识。使用微课平台时,可以选择系统题目布置作业,学生线上完成并提交作业,便可以获取答案和解析内容,不仅能够有效节省批改时间,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并有针对性地复习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也与评价机制当中的教学成效要求相吻合,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成果和效用。
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详细的评价机制和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促使相关评价更加全面,进一步提高评价效率和质量。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详细记录学生在不同环节当中的表现,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日常考核成绩等内容对其进行详细的评价,借助互联网平台生成动态数据图,便于教师对学生状态进行观察,能够更好地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此外,还需要根据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来的状态和思想道德水平等展开详细的记录,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个人成长记录表,便于及时调整教育模式。学校要记录学生对日常教学的接受情况和自我满意度等信息,以精准评价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前瞻性,是否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的需求。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较多,由于自身需求存在差异,各方对质量评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影响各有区别。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科学制定评价体系,明确合适的评价指标,兼顾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等各方诉求,有利于保证评价机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改进,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社会持续输送高质量人才,这对学生职业发展与学校教学水平提升等均有现实意义。在具体操作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切勿生搬硬套测评体系和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最终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