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红光,钱梦静,李万平,宗富
(1.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一三队,云南 玉溪 653100;2.墨江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 墨江 654800)
金厂金镍矿床位于云南墨江县城北东40°,直距约10km的哀牢山中南段。已查明金属量金43.4t,镍54.8万t(以硅酸镍为主,少量砷硫化镍),钴1.97万t。伴生Co、Se、Ag、Ga、Te、PGE等元素[1]。“残坡积、风化壳型硅酸镍矿床”镍钴矿勘查深度一般几十m~>100m;金、砷硫镍矿勘查深度400m~500m。深部金矿体变厚变贫,矿体自然延深、尖灭再现。多数矿体圈定为透镜状,未探边摸底。
大地构造位置属于西藏-三江造山系,扬子西缘多岛-弧-盆系,金沙江-哀牢山蛇绿混杂带。哀牢山蛇绿混杂带,处于特提斯成矿域,三江(造山带)成矿省,墨江-绿春(火山弧)Au-Cu-Mo-Pb-Zn矿带,哀牢山(结合带/小洋盆)Au-Cu-Mo-Cr矿带(图1)。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早期大陆边缘沉积,华力西中晚期古特提斯拉张,华力西末期-印支早期挤压,印支中期古特提斯发育为陆缘岛弧,印支晚期强烈造山,喜马拉雅期走滑的发展过程。基性-超基性岩体侵位于九甲-安定深大断裂(F3),为主要矿源层,金、镍矿体分布于基性-超基性岩体底部内外接触带。矿床类型为阿拉斯加型,Cu-Ni-PGE就地熔离和贯入式矿化为主;成矿时代为志留纪、泥盆纪。已发现评价镇沅老王寨金矿、墨江金矿、元江安定镍矿、元阳大坪金矿、金平白马寨镍矿等中大型矿床。
图1 牢山中南段重要金矿分布图
矿区出露志留系中下统金厂组(S1-2j)板岩、石英岩(硅质岩)、砂岩,赋矿层之一;三叠系上统一碗水组(T3y)泥(页)岩、砂岩。图2。
图2 墨江金矿矿区地质构造及平剖面图
(1)第四系:①全新统(Qh)残坡积层,以砾石、砂土、红色粘土。厚0~10余m;②更新统(Qp)古残积层,见于超基性岩体之上,呈面型风化壳。
(2)三叠系上统路马组(T3l)以灰红、灰紫、灰黄、黄绿、黑色等杂色泥(页)岩与砂岩互层为主,局部夹煤线。厚度>800m;三叠系上统一碗水组(T3y)厚度>400m,分上下两段。下段分上下两层。上段(T3y2)灰黑色粉砂岩、泥岩互层,底部夹薄层灰岩;下段上层(T3y1-2)出露于矿区西侧。白红色含砾砂岩、砂岩、泥岩,下段下层(T3y1-1)灰绿色、紫红色砾岩、粉砂岩、泥岩。底部具底砾岩,其厚度变化大(0m~数十m)。为明显的古侵蚀面、古风化壳。地层倒转,“红层”翻伏于S1-2及岩体之下。走向320°~330°,倾角30°~60°,倾向北东。南段可见局部“红层”产状正常,覆于岩体之上,向西倾斜。
(3)志留系中下统金厂组(S1-2j)自下而上分为三段。其中①马乎洞段(S1-2j3)顶部紫灰色叶片状板岩,中下部灰黑色板岩夹变余粉砂岩,厚266m。岩层中顺层分布数层花岗斑岩(有的鉴定为霏细斑岩)。该层未见金、镍矿化;②四十八两山段(S1-2j2)顶部灰黑色薄层状细晶灰岩,厚10m。中部为灰黑色薄层状板岩夹砂岩。下部灰绿色绿泥片岩,总厚406m。该层仅见局部轻微的砷硫化镍矿化;③烂山段(S1-2j1)上部深灰色薄-中层状泥质变余粉砂岩,中下部深灰色黄铁矿化石英岩为主。总厚大于456m,为金镍矿床赋存层位。出露于四十八两山、老金牛、烂山、平坡及猫鼻粱子地段。
金厂组各段地层间呈整合接触,顶部层位剥蚀,底部层位因与岩体呈侵入接触,矿区内顶底层位均未出露完全。地层已全部倒转,走向310°~330°,倾向北东,倾角20°~60°。
区域内最大的主干断层构造为九甲-安定深大断裂(F3),褶皱构造为金厂破背斜西翼。矿区内构造变动较强烈,地层已发生倒转、翻卷现象,岩层较破碎,褶皱、断层较发育。
(1)断裂:九甲-安定深大断裂(F3)沿衰牢山分水岭或西坡一线出露。矿区段称“金厂大断裂”,侵入的超基性岩体“金厂岩体”侵位占据。矿区即位于其中段部位紧靠西旁侧。该断裂北端与哀牢山深大断裂合并,墨江以南部分逐渐隐入红层(上构造层)之下,走向300°~310°,倾向北东,倾角70°~80°,逆断层。沿深大断裂或近两旁侧,侵入“哀牢山超基性岩”(华力西-喜山期),见压碎带、糜棱岩化带,硅化程度高。断裂东侧主要出露下古生界,西侧主要出露上古生界,但多为三叠系“红层”掩覆。
矿区内断层可分三组,多为成矿期后断裂。断距仅3m~5m,多属逆断层。断层面常见水平擦痕。破碎带规模亦不大,仅宽数十cm至1m~2m,有的不见破碎带。a.北西断层组走向303°~330°,最发育的一组断裂。倾角65°~85°,倾向多北东,少数南西。为走向断层组;b.北北西断层组走向330°~350°,较发育的一组断裂。倾角50°~85°,倾向多北东,少数南西。其中最大的F59是“红层”与Sl-2j地层不整合面间发生滑动形成的逆(掩)断层,破碎带宽3m~5m;c.北西西断层组走向275°~290°,不甚发育。倾角50°~70°,倾向多为北东,多为平移断裂。
矿区内节理、裂隙发育,主要为断层构造派生的次级羽状裂隙。北西组、近东西组及岩层的层间裂隙主要属成矿期裂隙,是含金石英脉和砷硫化镍矿的容矿裂隙。
(2)褶皱:属华力西-印支褶皱(下构造层S1-2)和喜山褶皱(上构造层T3)。轴线走向与区域主干构造线走向一致(295°)。金厂同斜破背斜轴部,个别地段甚至发生翻卷现象。超基性岩体后期以冷侵入形成“压入体”,(底辟)呈岩舌状局部挤入红层。
老金牛-烂山地段S1-2中有一些挠曲形成的舒缓波状短轴小背向斜,似盘碟,鞍部平坦,轴向多北西,个别近东西。下构造层中有大岩脚翻卷小背斜(Ⅳa)。上构造层马乎洞-龙潭阱同斜向斜东翼,据红层底板等高线图,显示几个隐伏的隆起和坳陷,单个长约200m~600m。
金厂岩体是岩带中最大的岩体,平面上呈反“S”形,长15.6km,宽0.4km~1.93km,一般宽1.2km,面积19.24km2;连接其北端岩体(深部),一个长约40余km的大岩墙,长34km,宽1km~3km,面积64km2,成矿深度预测达10km。岩体两端细窄,中部膨大,呈弯豆荚状。与围岩呈锯齿状接触。岩性以斜方辉石橄榄岩(φ3)为主,斜方辉石辉橄岩(φ2)次之,亦有少量的含辉纯橄岩(φ12)和纯橄榄岩(φ11),橄辉岩和辉石岩异离体很少见;二辉岩相和单辉岩相带亦极少见。造岩矿物以斜方辉石、橄榄石为主,单斜辉石少见。岩体中有少量分异的辉绿岩体或岩脉(βμ),多见于岩体南端部。还有少量分异或蚀变成的含钛铁矿辉长岩脉、榴辉岩脉、顽火辉石岩脉、直闪石岩脉等。
岩体数值特征:①岩体主要属镁质超基性岩类,镁铁比值(m/f)7~11,平均值9.3,分为镁质、富镁质、超镁质三个亚类。②岩石化学系列属铝过饱和系列(占40%)和正常系列(占40%);少量属碱过饱和系列(占20%),铝含量偏高,无长石出现。③岩石普遍含Ni、Cr。岩体NiO含量与MgO含量、a/c值、m/f值成反消长关系。Ni呈硅酸镍状赋存于岩石中,含Ni0.26ω%;纯橄岩类中Cr2O3含量1.41ω%,斜辉辉橄岩中0.5ω%,斜辉橄榄岩中0.34ω%。
岩体中各类岩石均已蛇纹岩化(地表向下500m内)。金属矿物以磁铁矿、铬铁矿、铬尖晶石为主,偶见黄铁矿(挤压成薄膜状)、赤铁矿、石棉 (横纤维)亦较常见。
中酸性侵入岩呈少数岩墙、岩株,30余个岩体多呈狭长状岩墙侵入九甲-安定岩体旁侧。中性侵入岩极少呈豆状小岩体侵入P、T3地层中;酸性侵入岩以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类为主,Au矿源之一。侵入时代属燕山期。
超基性岩结晶年龄476.6Ma~551.6Ma(云南第三地质大队)、417.6Ma(陈景荣,2002),花岗斑岩脉结晶年龄180Ma。金镍矿石PGE含量[3]ΣPGE2.58×10-9~109.66×10-9,与超基性岩ΣPGE4.58×10-9~50.48×10-9相差不大,显示墨江金镍矿PGE来源主要来自超基性岩体。
(1)金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原圈定159个大小金矿体,生产探矿新增13个,南北长约3.2km,东西宽约0.4km,面积1.34km2。产于金厂岩体底部内外接触带(图3)。出露最高标高2093m,最大埋深400余m。矿体金>1000kg有6个工业矿,300kg~1000kg有5个,100kg~300kg有5个。最大的矿体是Ⅰ10,金资源储量10.49t。金矿体产状大多数与地层产状一致或略穿层,矿体长轴多与区域主构造线方向一致,形态完整。其中,四十八两山地段矿体倾角60°~80°;老金牛-烂山地段矿体倾角20°~30°;猫鼻梁子地段矿体倾角35°~45°。主要金矿体特征见表1。
表1 矿区主要金矿体特征表
图3 墨江金矿42纵、94横剖面图
主要金矿体Ⅰ10矿体:位于烂山-平坡地段。工业矿体长1120m,宽110m,平均厚度16.25m,品位Au2.88ω×10-6。赋存标高2130m~1900m。矿体两端形态较规整,成鞍状、倒鞍状,金矿体多夹于上、下镍矿体之间。呈长条带似层状,走向300°~305°,倾向北东,倾角25°~45°。矿石类型以“混合型”为主。金镍矿体产于岩体的底部,部分有穿插现象。
(2)镍矿床地质特征
图4 196线剖面图(风化壳型镍矿)
含金矿物:自然金(含银自然金)、银金矿。含银矿物:硫锑铜银矿-银黝铜矿-含银黝铜矿(系列)、自然银、辉银矿、辉锑银矿、中银黄铁矿;含镍矿物:辉砷镍矿(含钴)、针镍矿、方硫镍矿、锑硫镍矿、斜方砷镍矿、辉镍矿;氧化矿物镍华、碧矾;硫化矿物: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锑矿、方铅矿、闪锌矿、铁闪锌矿、毒砂、砷黝铜矿;其它金属矿物:磁铁矿、铬铁矿、铬尖晶石、锡石、异极矿。菱锌矿、菱铁矿、自然铜。氧化矿物:褐铁矿、赤铁矿、针铁矿、铜兰、孔雀石、白铅矿、铅矾、黄铁钾矾、水绿矾等;
副矿物:电气石、锆英石、钛铁矿、榍石、金红石、白钛石等;脉石矿物:石英、玉髓、隐晶硅质、蛋白石、绢云母、绿泥石、钠长石等;蚀变矿物:“绿色水云母”-包括云南水云母、单热水云母、伊利石(水云母)等种,菱镁矿、铁白云石、白云石、胶蛇纹石、滑石、臭葱石、沸石、鱼眼石;粘土矿物:高岭石、多水高岭石、迪开石、拜来石、蒙脱石等。
金镍矿床赋矿岩层为镁铁-超镁铁杂岩底部内外接触带。形成时间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期-喜马拉雅期,具有多期性。基性-超基性岩体是Au、Ni、Co矿源层、成矿地质体。侵位于华力西期九甲-安定深大断裂(F3)及两旁侧,后期有中酸性岩体侵入,但都围绕基-超基岩体;金镍矿体赋存于超基性岩体旁侧同一地质体的中下部、底部与围岩接触带。金矿体多见于外接触带200m范围内,最远未超过400m。分布于岩体内分异形成的特殊岩相带、岩体底部或侧伏端。基性-超基性岩体是Au、Ni、Co的载体、矿源层、成矿地质体[4]。
金镍矿体间常有间距,少数交叉、穿插、迭生,金矿体(矿化带)中广泛弥散镍、钴矿化和绿色水云母化,矿化带几乎重叠的。
3.2.1 金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1)主要分布于“烂山段(S1-2j1)”上部板岩夹变余砂岩、粉砂岩(或互层)中。呈穿层产出,受压扭性裂隙控制空间上呈雁行式、侧幕式斜列。远离金厂岩体一端品位较富,脉体厚度一般较厚。近岩体一端品位较贫,厚度变薄或分枝、尖灭。
(2)浸染状含金石英岩夹含金石英脉型(“混合型”)金矿体沿层分布受石英岩、变余粉砂岩层位控制。金矿体产状与含金石英脉一致或呈斜交关系,脉体在矿体中呈多字型或侧幕式斜列,脉带长轴方向与矿体长轴方向一致。
综合上述分析,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可以将有假释的裁量终身监禁作为死刑的替代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设立一项制度与废除一项制度同样艰难,况且,我国现有的刑罚制度——无期徒刑同样可以发挥出与有假释的裁量终身监禁同样的效果。死刑一旦被废止,无期徒刑的适用范围自动扩大,不仅包括本就适用无期徒刑的犯罪,还包括了之前应当适用死刑的罪行。对于一些特殊的犯罪,如若采取无期徒刑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可以在确定适用无期徒刑的同时,规定服刑的最低年限。
(3)金矿体较集中分布于“红层”底板起伏较大地段。较平整地段,金矿体分布较少。
(4)富金石英脉近东西向组发育,富集带也多呈近东西向,少数呈北西或北东向。
3.2.2 砷硫化镍矿体空间分布特征
(1)分布于超基性岩体、岩支、岩舌内外接触带弯曲部位,平直部位矿体少见。产于石英岩、变余粉砂岩及蛇纹岩、硅质菱镁岩中。一般离接触带愈远矿化愈弱,矿体出现愈少。
(2)矿体常分布于紧靠围岩一侧断裂带或构造破碎带中,伴随出现绿色水云母化蚀变带,矿体与绿色蚀变带分布一致,但蚀变带范围更宽。
(3)部分矿体(富矿体)常赋存于“绿色泥岩”中。由泥岩经绿色水云母化蚀变生成。
(4)矿区北段烂山一带镍矿体产于金矿体下盘,南段猫鼻梁子一带多产于金矿体上盘。
(1)岩浆熔离与成矿:①金厂岩体中岩石普遍含Ni、Cr等亲铜元素。Ni呈硅酸镍状态,Ni0.26ω%。纯橄岩类中Cr2O3含量1.41ω%,斜辉辉橄岩中0.5ω%,斜辉橄榄岩中0.34%。铬铁矿富集空间与纯橄岩类分异空间一致,矿区及外围发现平坡杂岩带、江水坝、公路石桥数等处矿化带或小矿体(Cr203最高23ω%)。②S熔离:岩石矿物组分复杂,其中黄铁矿、白铁矿含量5%~15%;其它金属矿物含量总计1%~2%。区内围岩和各类岩体中普遍黄铁矿化,局部十分强烈,说明岩体中有S熔离出来。通过硫同位素测定,基性火山熔岩σs34平均值-4.2,与围岩σs34平均值亦相近,硫主要来源于围岩中含“火山沉积硫”,即海底火山喷发期形成的海水硫酸盐(与地层同时沉积的产物)。镍矿体中块状黄铁矿σs34平均值-5.2,与金厂超基性岩体σs34平均值(-5.1)相近,有同源性。矿石硫比围岩硫重约1‰,围岩硫来自海水硫酸盐,矿石硫则掺合有部分深源硫。
(2)同化混染作用:金厂岩体侵入及其自身变质引起一系列热液活动,使岩体及围岩中贫金石英脉和含金石英岩受到相应的改造,发生滑石化、蛇纹石化等蚀变,部分脉体和矿体中添加(或蚀变)入更多有吸附金矿质能力的成分(滑石、蛇纹石等),金矿质进一步聚积、富集。热液从岩体中溶解大量Au、Ni,金矿质迁移再分配,优先选择交代富含蛇纹石、高岭石等成分石英脉体,部分金矿质迁移富集形成品位低的含金石英岩矿体,迭加(或蚀变生成)较多的含镍矿物、硫化矿物、绿色水云母,形成较复杂的矿物组合,富金也富银的格局。
(3)流体作用:加里东地槽沉积形成期,伴随火山喷发活动,含金矿质火山凝灰硅质岩经华力西期区域浅变质作用,硅质岩中部分Si02以侧分泌方式析出,为含金石英脉雏形。
华力西期金厂岩体侵入及其变质引起热液活动(接触岩浆热液、岩浆期后热液、超基性岩自变质热液),金矿质再次进一步聚积、富集。热液富含氯、硫组分,且从岩体中溶解携带部分金矿质,促成贫金脉体和矿体的迭加富集。
燕山中晚期区域发生再生岩浆热液活动(酸性岩侵入),远源岩浆期后中温热液沿金厂岩体西接触带(通道)上升,富含Fe+2、Sb+2、Zn+2等重金属阳离子和部分S-2、As-2等阴离子,同时从围岩和岩体中溶解携带矿质,当S-2、As-2离子浓度足够高时,使岩体含镍矿物(橄榄石、辉石、蛇纹石)中Ni2SiO4离解,Ni+2与S-2、As-2反应形成镍的硫砷化物。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下降,矿质在接触带附近和构造带有利位置沉淀、聚集成矿,围岩发生硅化、黄铁矿化、绿色水云母化等热液蚀变。
(4)成矿作用特征:墨江金镍矿是多元、多期、多阶段成矿[7-8],为熔离-贯入作用+改造+迭生演化复杂的“复成金镍矿床”。是受断裂控制与超基性岩体有生因联系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金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交代矿床。砷硫化镍矿床镍矿质来自金厂超基性岩体,成矿热液属与燕山期区域酸性岩浆(花岗岩类)侵入活动有关的热液。
金矿成矿作用:金矿质来源的多源性。一是金厂组(S1-2j)围岩含金丰度值高,高于地壳各类岩性含金丰度平均值l~2个数量级;二是华力西期金厂超基性岩体,含金丰度高于地壳超基性岩含金丰度平均值;三是燕山期远源中低温热液活动。经历了多期多阶段变质作用和各种热液活动改造,金矿质发生迁移、聚集、再分配、富集成矿,形成了金矿床。
镍矿成矿作用:砷硫化镍矿床镍矿质来自金厂超基性岩体,含镍丰度平均高达2100×10-6(即0.21%),一般2000×10-6~2500×10-6,石英岩620×10-6,变余粉矿岩600×10-6;花岗斑岩550×10-6。岩浆型矿床主要为就地熔离矿体、深部熔离、贯入矿体、晚期贯人矿体、接触交代矿体和热液叠加矿体。
综上,构建“三位一体”的找矿模式,建立墨江金矿找矿预测模型(图5)[4],指导找矿。
图5 墨江金矿找矿预测模型
哀牢山中南段具有生成墨江金镍钴矿床的地质条件。有必要开展区域性找矿基础地质工作,加强区域性综合研究及成矿预测,同时加强工业指标论证,有助于提升矿床规模。
(1)哀牢山中南段360km基性-超基性岩体(带)分布有多处金镍矿床(镇沅老王寨金矿、墨江金矿、元江安定镍矿、元阳大坪金矿、金平白马寨镍矿[6],岩体大至几十至上百km2,小至<1km2,岩体周围都成矿,有大面积综合探矿空间。
(2)哀牢山中南段类似墨江金镍矿蚀变带和金镍钴矿化点亦有发现,如老王寨金矿中镍矿、安定镍矿中金矿,综合勘查评价能提升其价值;加强工业指标论证,提高矿床规模。
(3)墨江金镍矿现勘查深度400m~500m,成矿深度预测达10km。预测规模大-超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