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2023-10-25 03:39谷康王雪
艺术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研究展望文献综述乡村旅游

谷康 王雪

摘要:目的:近20年来,乡村旅游逐渐引起了我国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文章旨在明确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研究存在的问题,挖掘乡村旅游的潜力与发展动力。方法:依托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功能,并利用内容分析法、文献计量法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过去20年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特征,涵盖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结果:文章详细梳理了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发展历程。从2000年至今,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经历了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学科建设阶段。研究主题不断丰富,研究范围逐渐扩大。文章系统总结了近20年来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学术成果。根据CiteSpace分析结果,我国学者在乡村旅游研究方面的产出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涉及的学科领域越来越广泛,包括旅游规划、乡村发展、生态环境等。经过CiteSpace的深入分析发现,我国乡村旅游研究处于热潮之中,包括乡村旅游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旅游市场营销、休闲农业以及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等成为热门研究课题。结论:鉴于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研究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加强理论创新、提升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的潜力以及推动学科交叉与跨界合作等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文献综述;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F320;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0-00-03

0 引言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开发,必须加大力度,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建设,打造更多的农村旅游精品线路[1]。乡村旅游的繁荣有助于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2021年,国家乡村振興局的成立为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乡村旅游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CNKI数据库显示,含有“乡村旅游”等关键词的CSSCI期刊论文篇数达931篇。2017年以来,研究和探讨乡村旅游的热度不断攀升。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各界的普遍重视,并且引发了学界的普遍讨论,使得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随着相应地位的日益提高,乡村旅游越来越受重视。

1 研究关键词

关键词是文章的核心,借助关键词及频率分析能发现科研热门话题,可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图(见图1)。

从研究对象来看,乡村旅游探讨的热点有:乡村旅游业开拓、乡村振兴、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新型农村建设、实证调研、乡村振兴战略、社区、乡村旅游业资源、精准脱贫、影响因素调研、乡村旅游业开拓途径和模式、乡村旅游中居民参与度等。

2 主要研究内容

在研究内容上,目前学者在乡村旅游政策、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和路径、居民参与以及可持续性上有比较深入的探索。

2.1 乡村旅游政策

2006年首次出现乡村旅游研究,同年,原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引起了各界学者的普遍关注[2];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2018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21年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3],这些皆体现了国家对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重视,并逐步扩大到美丽乡村、绿色发展、机制创新等方面。

乡村旅游政策方面的研究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从时间来看,我国学者在初期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经验,并遵循“西为中用”的原则,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二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解读乡村旅游聚焦的“三农问题”,探讨乡村旅游在惠民增收方面起到的作用;三是研究农家乐、美丽乡村、绿色乡村、田园综合体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模式。

2.2 乡村旅游影响因素

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动关联行业企业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制约。吴丹丹等从美丽乡村的整体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等出发,分析浙江美丽乡村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构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模式,揭示各类乡村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影响下如何从局部走向全域[4]。王凯等从全国层面对第一批32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禀赋、政府政策、客源市场、交通通达度等因素对乡村旅游发展有较大影响的结论[5]。杨庆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贵州省旅游扶贫村在市级尺度、县域尺度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就旅游脱贫提出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山地户外运动项目、建设公路网等建议[6]。宋居宇等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SPSS相关性分析技术对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区域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整体集聚发展等参考意见[7]。

2.3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亟待创新,我国学者纷纷对此展开研究。马勇等从三个不同视角深入探究中国乡村,指出成都的乡村发展模式可归纳为三种,一是以村庄为中心的旅游集群,二是以园林为中心的特色农业,三是以庭院为中心的休闲度假景点[8]。阮慧娟指出浙江省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可归纳为经营公司的管理,并且可能需要通过构建产业链、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城市与农民之间的互动来推动其发展[9]。程瑞芳等则通过对怀来县的田野考察,探索更多的可行性和操作途径,为促进我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10]。陈慧英指出,我国乡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全面的、基于乡土文化的、可持续的、多元化的发展方案与模式[11]。

2.4 乡村旅游居民参与

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规划对于提高居民收入、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杨兴柱等根据相关研究,提出传统型、政府主导型、居民政府共同参与型以及居民全程主导参与型4种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12]。陈志永等探究贵州安顺天龙村“政府—旅游公司—农民旅游协会—旅行社”的参与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提出完善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相关规章制度、拓展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途径以及界定产权等建议[13]。郭文以云南省香格里拉雨崩社区为例,探究轮流制模式下的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效能[14]。张妍等基于多维贫困理论,构建旅游扶贫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区域经济、个人能力、居民思想、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5个方面,对阜平县居民旅游扶贫满意度进行定量评价,得出必须将解放居民的思想作为关键的扶贫内容、加强政策扶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等结论与建议[15]。

2.5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在农村的经济、文化、生态及居民参与度、利益分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陶玉霞认为,必须通过实现经济公平、文化公平等目标以及提高村民审美能力、构建农业经济循环产业链,方能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16]。朱晓翔等基于旅游制度空间、经济空间和社会空间构成的三元空间方法论进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是在权利、资本以及利益等多元因素的影响下,构建出和谐融洽、科学合理有序的乡村旅游经济空间、制度空间以及社会空间[17]。

3 结语

近20年来,我国乡村旅游领域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以近20年我国乡村旅游研究为基础,全面梳理该领域的研究主题、热点问题以及研究方法,从中得出以下结论。

研究发现,近20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相关学术论文数量不断增加。从研究时间来看,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起步较晚,发展周期短,早期理论成果相对较少。而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乡村旅游研究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内容方面,学者主要关注乡村旅游发展的旅游政策推动、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和居民参与等方面,较少关注文化传承弘扬、旅游地环境保护、市场管理营销以及居民利益评估体系和基础理论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鄉村旅游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趋势,但以个案分析为主,缺乏整体区域分析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旅游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些主要的研究热点,其中包括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休闲农业的发展等。

该领域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研究主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乡村旅游研究存在研究视角过于片面、深度不够的问题。二是虽然研究数量有所增加,但研究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的方法应用。基于目前的研究情况及不足,后续研究应从消费者、村民、企业等多利益主体出发,探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注重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康养景观等相结合,建立多主体利益评估体系。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模型、评价体系的应用,还有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

综上所述,近20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应进一步扩展研究视角,积极创新研究方法,以更全面、深入的方式探索乡村旅游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吴承望.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村治理:回溯、耦合与瞻望:以21世纪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为线索[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1(5):52-59.

[2] 舒伯阳,马静.中国乡村旅游政策体系的演进历程及趋势研究:基于3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9(11):94-107.

[3] 姚旻.乡村旅游政策大事记[J].中国生态旅游,2021,11(3):468-470.

[4] 吴丹丹,吴杨,马仁锋,等.浙江美丽乡村空间格局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22,31(2):363-375.

[5] 王凯,郭鑫,唐小惠,等.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布局与影响因素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1,41(5):127-133.

[6] 杨庆,张凤太,安佑志,等.贵州省旅游扶贫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6):316-322,329.

[7] 宋居宇,姜卫兵,何兰.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29(2):366-378.

[8] 马勇,赵蕾,宋鸿,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2):336-339.

[9] 阮慧娟,吴雪飞.浙江省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2):61-64.

[10] 程瑞芳,王丽丽.特色农业开发乡村旅游模式与路径:以怀来县葡萄产业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20):5411-5415,5418.

[11] 陈慧英.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创新模式[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9,38(5):86-89.

[12] 杨兴柱,王群.我国城乡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06(4):32-37.

[13] 陈志永,李乐京,梁玉华.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多维价值及完善建议: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文化村为个案研究[J].旅游学刊,2007(7):40-46.

[14] 郭文.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轮流制模式及社区增权效能研究:云南香格里拉雨崩社区个案[J].旅游学刊,2010,25(3):76-83.

[15] 张妍,刘建国,徐虹.贫困地区居民对旅游扶贫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21,41(5):223-231.

[16] 陶玉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4):85-89.

[17] 朱晓翔,乔家君.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三元辩证法视角的分析[J].经济地理,2020,40(8):153-164.

作者简介:谷康(1971—),男,安徽临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王雪(1997—),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共和国70年江南地区现代园林设计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SJZDA119;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江南地区现代园林设计变迁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FYSB046

猜你喜欢
研究展望文献综述乡村旅游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财税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制造业物流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