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放 张佳玮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快速增加。城镇周边的矿物资源的开采规模不断扩大,不仅浪费了矿物资源,而且对矿山周边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采石矿区停止作业,变成了荒芜的采石矿坑场。这些废弃的采石矿坑场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资源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对城市废弃采石矿坑场的自然恢复,同时营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景观,文章以枣庄市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凤凰绿道遗留的矿坑区域为例,探讨城市废弃矿坑在城镇化发展中的新型利用模式,并对废弃的采石矿场进行规划修复设计,本着少动土方、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规划区域用地。规划后的园区总占地面积122 500平方米,硬化面积27.8%,绿地率为72.2%,并划分六大功能分区。设计有效利用矿坑的工业历史价值,重塑当地文化,本着“重生、重建”的构思理念,秉承当地“山、水、林、城共生共融”的城市生态建设目标,着力打造成集健身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修复景观,最大限度地体现园区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促进枣庄市生态文明示范建设。
关键词:凤凰绿道;矿坑公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0-00-04
0 引言
采石活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一路走来,留下了悠久且耐人寻味的采石文化[1]。在城市化进程中,废弃矿坑造成了严重的景观生态问题[2]。随着国家推进生态保护行动,许多矿场停止作业,废弃的矿坑阻碍了城市发展。为了解决因过度开采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维持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平衡,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如生态修复、复绿设计等[3],对城市采石废弃地实施无害化山体生态修复,打造人工矿坑公园。
1 枣庄市凤凰绿道矿坑公园基址概况
1.1 区域位置
该项目基地处于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东邻临沂,南接江苏。其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6°48′~117°49′,
北纬34°27′~35°19′。枣庄交通网发达,地属中纬度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具有光照好、积温高、雨量充沛等气候特点。
1.2 地势现状及现存问题
1.2.1 地势现状
该项目规划基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东城区和西城区之间。基址地形地貌的不同和地质构造的差异,形成了枣庄东北高西南低的地貌特征。规划地临近东横山水库,矿坑底部变化较缓,土壤、植被保存完善。
1.2.2 基址景观现状
现场调研得知,该矿坑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规划地东侧山体有严重的损坏,裸露岩壁分布着松动岩体与碎石,山体断崖特征明显,威胁游人安全。场地内碎石沙砾多,坡脚有堆渣,土壤以褐土、棕土为主,质地稀松且薄弱。矿坑遗址场地的生态系统在开采矿物资源时遭到了严重破坏,伴随着采矿的终止,自然植被开始恢复生长。场地内有一处物产丰富的水库,附近居民常常会自发开展垂钓、戏水等户外活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给场地的生态管理建设带来了不便。
2 规划设计依据与原则
2.1 规划设计依据
(1)《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2016)
(2)《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
(3)《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51346-2019)
(4)《枣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2.2 设计原则
2.2.1 4R原则
4R原则是针对全球生态大环境变化所提出的保护新政策。“4R”是指4个以R开头的英文单词,即Reduce(减少)、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Replace(替代)[4]。4R原则对于促进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生态环境长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educe(减少)是指在设计矿坑公园的过程中应避免对规划土方的整改,减少使用不可再生材料。
Reuse(再利用)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保留原场地的自然风貌,并对场地的素材加以使用。这种设计手法既有利于避免资源浪费,也有利于保留当地风土特色。
Recycle(再循环)是指在设计矿坑公园时建立相应的循环系统,合理使用当地的生态资源,结合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理念,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Replace(代替)是指在设计矿坑公园时以清洁能源取代非清洁能源,以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消耗。
2.2.2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注重以人为主体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在规划时要基于人体工程学的理念,设计出适应人体机能的景观小品与节点及服务设施,满足游人的行为需要和精神需求。
2.2.3 凸顯地方文化特色原则
在建设公园时,应传承和发扬其历史、自然和文化方面的原真性,设计时必须尊重地方文化以及特色乡土景观和人文景观,并从中获取设计思路和设计主题。
3 枣庄市凤凰绿道矿坑公园设计构思
3.1 设计理念
图1为枣庄市凤凰绿道矿坑公园规划设计鸟瞰图。场地的主题运用“重生、重建”的设计理念,致力打造生态修复景观。在设计构思中,秉承“山、水、林、城共生共融”的城市特色目标,规划场地以生态保护为核心,通过水系改造,山体、植被恢复等手段,建设绿色生态保护屏障,打造场地内部的自循环生态体系,提高其旅游开发与经济价值。
3.2 功能分区
3.2.1 休闲活动区
休闲活动区位于公园北部,该场所以开展生态保护与展示当地文化为首要功能,在生态修复的前提下开展各项休闲娱乐项目。区域内主要的活动场所包括一个篮球场和两个网球场,此外,还设置了休息座椅、园林雕塑等,为游人提供了集休闲与健身功能于一体的活动空间。
3.2.2 儿童活动区
儿童活动区位于公园北部,地形平缓,主要用来满足儿童的活动需求。此外,区域内的设计项目包括一座较低的景观观赏台,儿童可以在此眺望矿坑公园的山水景色。儿童活动区设置了大量草坪和起保护作用的地被,能够避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受到伤害,让儿童获得良好的使用感受。
3.2.3 主题活动区
主题活动区位于公园西部,地形平缓,是公园的主景中心。在设计园区时,原有材料得到了充分利用,设计了文化装置,将枣庄的特色文化融入了场地景石与雕塑之中。活动区包含一座占地1850平方米的科普文化馆,主要为游客普及凤凰绿道矿坑公园的科普知识。此外,主题活动区还是一个景观观赏区,结合景观小品,充分体现了园区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3.2.4 密林区
密林区位于公园东南侧、园区山体断崖旁,区域地势变化较大。在规划设计时,道路采用了环行路平衡高差,在高差最大的地方建设“之”字形道路。该区域的景观节点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植物种植体现生态修复概念,结合观景平台和小的观赏点,利用高差塑造出有层次感的景观。
3.2.5 开敞活动区
开敞活动区位于公园西侧,草坪绿化和硬化面积大,主要承担着疏散公园人流的功能。在设计时,结合原有植被构成造景,利用花带打造观花走廊。在满足观景需求的同时,结合园区构筑物起到指引游人视线的作用。
3.2.6 亲水区
亲水区位于矿坑公园东侧的山体断崖下,该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有较完整的水域。在规划设计时,采用人工干预手段,将水域的自然驳岸改造成生态驳岸,增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提高了景观的观赏价值。同时,在满足生态修复的前提下,结合景观桥、木栈道打造亲水空间,增强了区域交通的流动性,为游人营建了良好的滨水生态景观。
3.3 道路交通规划
根据地形和园区内的功能布局,将公园的道路分为一级道路、二级道路和三级道路。园区设有两个主入口和四个次入口,保障了交通流线的合理性和游人活动的便捷性。
一级道路:公园内的主要游览路,宽6米,连接公园的主要节点以及公园的主要道路,为参观者提供最优游览环线。
二级道路:公园内的次要游览路,宽3米,连接园区内各个景点的游览步道,包括康养步道、慢跑步道等,为参观者提供了快捷的观赏路线。
三级道路:公园内的游园小道,宽1.5米,包括林间小路、木栈道、碎石小道等,供游人驻足观赏美景。
3.4 主景设计
在规划设计风景园林的过程中,起到统领作用的景点设计被称为主景设计。主景能充分体现公园的主题和功能,同时承担着聚集参观者视线焦点的作用。公园共有两处主景,分别是开敞活动区的“上下天光”和主题活动区的“接秀山房”。
3.4.1 “上下天光”主景设计
在开敞活动区核心处设置景观瞭望台,揽全园景色,因此得名“上下天光”。“上下天光”作为园区的视线最高点,是构图的焦点与核心。该主景的构建材料主要是防腐木和钢架,通过景观轴线和增大体量等手段,有效吸引了游人的视线。设计过程中利用现有地形結合等高线设计起伏的缓坡,并在缓坡上设置了滑梯与攀爬绳,增添了活动场地的趣味性(见图2)。
3.4.2 “接秀山房”主景设计
“接秀山房”设置在主题活动区,位于主入口起点处的园林建筑,旨在为游人提供休憩、科普的场所。“接秀山房”以展示入口处的科普文化馆为主景、以品种丰富的生态景观为配景,巧妙融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打造和谐共生的有机景观。建筑总面积为3100平方米,占地面积1850平方米,共三层。在材质选择方面充分考虑建筑的耐久性和舒适性等,选取安全环保和耐侵蚀的石材壁板作为外墙装饰材料。在玻璃选材方面,采用中空玻璃。此外,场地内利用旱溪和雨水花园来蓄水和维持区域内的生态平衡,结合园区内的廊架、雕塑、小品展现生态景观效果(见图3)。
3.5 植物配置设计
在植物配置方面,公园的植被配置应遵从“师法自然”的原则,尽量减少人工痕迹,体现植物的季节性特征。以乡土树种为主,将植被组织成高低错落、富有层次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摒弃单一的传统造林模式,充分满足游人的观赏需求。
乔木具有很好的遮阴效果,在调节区域小气候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选用的常绿乔木有香樟、桂花、广玉兰,选用的落叶乔木包括樱花、银杏、紫叶李,而针叶乔木选择了龙柏、侧柏、马尾松等树种,能够有效地吸碳放氧,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灌木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能形成良好的景观群体效应。园区在灌木选择上包括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常绿灌木的品种有冬青卫矛、金叶女贞,落叶灌木则选择了绣球、蜜香杏、迎春、连翘。
藤本植物具有繁殖快、易存活、滞尘的特点。为了增加园区内植物景观层次的变化,选用了忍冬、凌霄、常春藤。
花草类植物的选择上,主要采用了薰衣草、向日葵、沿阶草、鸢尾,构成了园区的花带景观。
4 结语
枣庄市凤凰绿道矿坑公园的建设不仅能推动城市发展,还能改善遗留矿坑场地内的生态环境。在公园建设过程中要深入分析,并提出设计方案,从而形成总体空间布局。有针对性地从休闲运动区、儿童活动区、主题活动区、密林区、开敞活动区、亲水区这六大园区进行分区设计,重点规划了园区的两大主景,推演出合理便捷的游览路线。最后,通过植物配置的方式,营造出兼具生态效益和观赏效益的园林景观。矿坑公园的设计理念充分融合了齐鲁文化与枣庄的特色地域文化,打造出了集地域性、生态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多元化矿坑公园,极大地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精神需求,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瀚阳.基于矿山生态修复的采石场废弃地景观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21.
[2] 刘德成,周亚伟.城市生态修复理念下的废弃矿坑公园景观重塑研究[J].环境生态学,2022,4(1):37-41,70.
[3] 李亦虎.基于生态修复的矿坑公园景观设计探究:以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为例[J].现代园艺,2020,43(16):96-97.
[4] 鲁敏,王永华,丁海伶,等.齐河玉带湖滨水生态公园规划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20,35(4):67-79.
作者简介:徐放(1990—),男,山东泰安人,博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中国国家公园体制。
张佳玮(1997—),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山东建筑大学博士研究立项“枣庄市凤凰绿道规划设计”成果,项目编号:X20044Z0101;2021年度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枣庄市凤凰绿道规划设计”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R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