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娟
[摘 要]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和学科性强等特点。开展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应坚持三贴近、互动性、实效性的基本原则。开展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意,是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路径,也是拓展教材内容的必然选择。要有效实施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就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采取多元实践形式,制订科学实践评价标准。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理论;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9-0046-0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具有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要有效实施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高中思政课教师就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刻认识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
一、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的理论探讨
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是指在高中思政课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或模拟情境中,从而获取学科知识、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手段。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是高中思政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一)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是实践性强。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实践,强调具体的内容和真实的情境,往往是由教材内容衍生出来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亲身体验。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主张学生在“做中学”,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提高知识水平、道德品质,同时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二是探究性强。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关注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可有效促进学生构建认知体系。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解决问题来活跃思维,产生灵感,获取学习经验,提高公共参与等素养。三是学科性强。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学科特色,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展开,其中心思想是“基于学科、为了学科、在学科中”。开展高中思政治课实践活动可以助推学生理解知识、积累信息与提升能力,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
高中思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互相推动。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从实践地点来划分,可以划分为课堂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活动及校外实践活动。课堂实践活动是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的,主要包括辩论赛、模拟法庭、模拟政协、互动讨论等多项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升思辨能力。校园实践活动则不局限于课堂,学生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主题演讲、制作专题宣传栏等多项活动。而社会实践活动则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主要包括基地参观、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同。
(三)开展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三贴近原则。“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教材。高中思政课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课,而是要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升亲和力。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材料和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因此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必须要贴近教材。
其次是互动性原则。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不是学生个体探索,而是强调团队之间的配合。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之间则是合作的关系,师生共同致力于实践任务的完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与同学、老师等进行交流,从而解决实践问题,得出实践成果。
最后是实效性原则。高中思政课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必须注重开展实践活动。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要想实现提质增效,从横向上,要注重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重视教育的整体性;以纵向上,要注意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从而实现纵横交互。
二、开展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的现实价值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在实践中培育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开展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能够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呼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和新要求,切实为党和国家培育栋梁。
高中思政課实践活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力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不仅重视思政小课堂,还重视社会大课堂,强调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获得实践体验提供了平台,有助于为党和国家培育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路径
公共参与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思政课中注重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会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会强调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但是会忽略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导致学生在情感体验方面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系列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
开展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有助于课程活动化,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思政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对应的实践活动,如在课堂上结合真实的社会生活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交流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参与意识。又如,在课后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打破书本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懂得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与合作能力,增强学生与他人、社会之间的联系,为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奠定基础。
(三)拓展教材内容的必然选择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利用思政课教材实施教学时,不仅要注重知识内容,还要注重实践内容,要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优势,让学生真实地去感受、发现、探索,并从中收获满足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教育作用。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教学的延伸环节,能够使学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逐渐提升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政课教师可通过丰富的课内课外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模拟政协、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志愿服务、烈士陵园祭扫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不断增强高中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教学实效。
三、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的实施路径
(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要开展好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树立实践育人的意识,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根本目标。为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认真研读《课标》,明确“活动课程化”“课程活动化”的重要性,摒弃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树立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二是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元素,积极开展有助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平台。三是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四是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及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给学生传输正确的观念和思想,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除了传播知识,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塑造人格、提高素养。
(二)校内校外充分结合,采取多元实践形式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具有突出的育人价值。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应注重校内校外相结合,采取多元实践形式。
一方面,要丰富校内实践活动形式。1.开展课堂模拟活动。可以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感受司法公正;也可以通过开展模拟政协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合理性。2.开展课堂辩论活动。通过课堂辩论活动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知识,形成辩证思维。3.开展课堂主题演讲活动。教师公布主题后,让学生围绕主题搜索资料、撰稿并上台演讲。4.发挥校内劳动课程的育人作用。通过让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有利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校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如引领学生参观革命旧址、瞻仰烈士陵园等,使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红色精神;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节约资源、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等;带领学生开展关爱老人活动,让学生走进养老院,给老人献爱心。通过校外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制定科学实践评价标准,注重反馈提升实践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在评价实践活动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评价促进思政课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
首先,評价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要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于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其次,评价角度多元化。高中思政课教师需要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积极,是否主动发表意见,能否完成学习任务,等等。再次,注重评价后的反思与改进。
总之,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横向的学科综合和纵向的学段衔接的重要载体。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精心设计实践活动,遵循实践规律,最终促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地。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