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继“民营经济21条”政策出台不久,7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从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六个方面提出20条针对性举措。那么这些针对性措施中,哪些值得重点关注?背后蕴藏了哪些发展新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又有何影响?
稳定大宗消费方面
(一)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着力推动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便利二手车交易登记等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促进汽车更新消费,鼓励以旧换新。加大汽车消费金融支持力度。增加城市停车位供给,改善人员密集场所和景区停车条件,推进车位资源共享利用。
(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落实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政策。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推动居住区内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并执行居民电价,推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
(三)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发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在老旧小区改造和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中的作用,继续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持续推进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
(四)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促进家庭装修消费,鼓励室内全智能装配一体化。推广智能家电、集成家电、功能化家具等产品,提升家居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榅升行动。深入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加强废旧家电回收。推进供给端技术创新和电子产品升级换代。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产品消费,打造电子产品消费应用新场景。
趋势解读
当前,新能源汽车似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普通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担忧还未消减。其一,是在极限状态下的电动化汽车安全隐患问题;其二,是保值率问题,燃油车保值率仍比电动汽车保值率高;其三,是电动车每年的保险保费比燃油车要贵;最后,是电动车保有量持续上涨,政策问题有待观望。而《措施》的发布,无疑给不少正处于购车刚需阶段的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定制化智慧美好生活的全面普及,还开辟了物联网时代场景品牌的新赛道,拉开了“个性化”家居时代的大幕。
在大宗消费方面,除了新能源汽车,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的紧密结合。如果说过去,智能消费只停留于自有房群体,那么现在租住房群体也在迈入这一领域,从重量级的整屋智装到轻量级的智能小设计,智家消费的边界正在被极速拓宽。
试想在不远的将来,“新能源汽车+全屋智能化家居”的组合将进一步提升现代人的生活水平,“让生活更轻松”也不再只是一句标语,而将变成实打实的日常生活,走入千家万户。
扩大服务消费方面
(五)扩大餐饮服务消费。倡导健康餐饮消费、反对餐饮浪费,支持各地举办美食节,开展餐饮促消费活动。因地制宜优化餐饮场所延长营业时间相关规定。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推广透明厨房,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六)丰富文旅消费。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促进假日消费。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积极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鼓励各地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等政策。在保障游客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推动夜间文旅消费规范创新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24小时生活圈”。打造沉浸式演艺新空间,建设新型文旅消费集聚区。
(七)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加快審批等工作进度,持续投放优秀电影作品和文艺演出。优化审批流程,增加大型活动供给。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大力发展智能体育装备,提升科学健身智慧化水平。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遴选确定新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进一步扩大会展消费。开展“老字号嘉年华”等活动,促进品牌消费。
(八)提升健康服务消费。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等医疗联合体。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开发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生活照护、康养疗养等服务和产品,支持各类机构举办老年大学、参与老年教育。积极扩大普惠型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消费提质增效。
趋势解读
据官方数据显示,上半年共举办五百余场中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票房收入达20多亿元,观众人数超过550万人次。一场文化演出带动的不仅仅只是票务行业。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对部分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票务销售趋势调研发现,平均跨城观演率已超过购票总人数的50%,跨城观演成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主要消费趋势。从整体上看,一场演唱会只是—个引爆点,背后是多维度、全生态的经济拉动。
线下演出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演艺设备的销售和租赁市场,这类演出项目对交通、住宿、餐饮等周边消费都能形成强大的带动作用。“来都来了,再逛逛呗”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行动指南。这对举办城市的第三产业经济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演唱会只是消费的引爆点,并不是消费的保障点,多场次、多城市的演唱会模式也对举办城市自身的第三产业服务水平提出了要求。想要将“流量”转变为“留量”就必须要将“文旅协同”尽早纳入规划,在现实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尽量延长消费者在举办地的停留时间,以突出的地域特色、独有的人文景观、优质的道地产品为核心,激活本地经济,甚至进一步产生外溢效应,辐射周边,带动产业转型。
促进农村消费方面
(九)开展绿色产品下乡。有条件的地区可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予以适当补贴,按照产品能效予以差异化政策支持。
(十)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直播电商、即时零售,推动电商平台和企业丰富面向农村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整合邮政、快递、供销、电商等资源,推行集约化配送。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逐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十一)推动特色产品进城。深入推讲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乡土特征的产品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订单农业,拓宽特色农产品上行通道。引导线上线下各类平台持续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增强消费能力。
(十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保护传承优秀乡土文化,盘活和挖掘乡村文旅资源,提升乡村文旅设施效能。推动实施乡村民宿服务认证,培育发布一批等级旅游民宿,打造一批品质民宿。支持经营主体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野外探险、户外运动、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拓展乡村生态游、休闲游。
趋势解读
《措施》中的20条举措不能割裂来看。在演唱会带动举办城市消费外溢的影响下,乡村休闲游也迎来了除短途消费者外的新客源。确切来讲,乡村旅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产品,乡村旅游应该是将当地的环境、气候与“六风”(风光、风貌、风俗、风情、风味、风物)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一段松弛的休闲时光。值得注意的是,乡村旅游并不应只是“采摘+农家院”的传统套路,这种方式极易引起同一区域内的同质化竞争,故而打造自己的IP,形成特色化、系列化产品,是获得持续性发展的根本要义。
如何打造IP與特色?结合《措施》来看,可以寻找到一条新思路。推动农村消费,一方面是将乡村的产品卖出去,另一方面是把都市的产品买进来。“乡村旅游”体验的是风土人貌,享受的是科技便利。
例如,作为“中国咖啡第一村”的新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地处高黎贡山脚、怒江之畔,是农业部“一村一品”示范村,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保山小粒咖啡的原产地,目前,全村种有咖啡1.3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5%,年产量4000吨以上,农业产值1.2亿元,年收入7000多万元。这里不仅是众多优质咖啡豆的产地,更是诸多咖啡爱好者的休闲圣地。在保山有一家网红咖啡庄园——“新寨咖啡庄园”,原本只是一个废弃的院子,而在新寨咖啡公司接手后,老板特别邀请知名建筑师结合当地的山、水、人文特征,设计出了独一无二的集咖啡储存、加工、品鉴、售卖以及酒店客房、咖啡博物馆、礼堂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庄园,向来访者提供与高品质咖啡和怡人的坝区环境相匹配的旅游度假体验。这一探索也为更多特色乡村提供了发展经验与思路。
拓展新型消费方面
(十三)壮大数字消费。推进数字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和千兆光网应用场景。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发展即时零售、智慧商店等新零售业态。推进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数字消费业态、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加强移动支付等安全监管。升级信息消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持续推动创新突破,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
(十四)推广绿色消费。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生产和推广机制。健全节能低碳和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倡导理性消费,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趋势解读
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传统消费模式被网购、直播等新业态模式改变,这既打开了内需增长的新空间,也释放了数字消费背后的无尽潜力。目前,许多平台都在搭建全新的数字电子信息桥梁,这进一步拓宽了中小品牌企业触达消费者的可能。夹缝中求生的4300万中小企业,在国内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本身也需要“触电”的机遇。
这份机遇背后是数字化普惠带来的链接价值。随着云计算、AI、5G等新技术、新应用的逐步落实使用,云数字化时代为中小企业带来新的链接,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的存在,同样每—个优质的中小企业也都不再是一座孤岛,通过数据,通过新的媒介形态,中小企业与消费者,与行业将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大链接。
要发展、要增量、要突破,关键在于数字化的科技赋能。发挥大企业的品牌优势,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动能,提升品牌知名度,激活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促进零售转型,推动产业升级,是有效推动“内循环”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完善消费设施方面
(十五)加快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科学布局、培育发展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和地方特色消费中心。深入推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商业体系,发展智慧商圈,提高居民消费便利度。加强社区便民服务,合理布局养老、托育、餐饮、家政、零售、快递、健身、美发、维修、废旧物品回收等便民生活服务业态。
(十六)着力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结合推进城市更新,强化存量片区改造与支持消费新场景发展的硬件功能衔接。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稳步推动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建设,补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推动城乡冷链网绍双向融合。
(十七)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实施消费促进专项投资政策,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和关键生产线改造升级。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基础设施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支持各地保障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用地需求。允许企业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不改变用地结构和性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按文明城市规范要求和所在地临时建设、规划管理相关规定,在建设用地上搭建临时简易建筑,拓展消费新场景。
趋势解读
近年来,“内容电商化”“电商内容化”趋势持续深入。内容对电商的加持越来越深,电商对内容的边界拓展也越来越宽。对于不少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品牌而言,如何让追求新、奇、特体验的消费者认识品牌、了解品牌、记住品牌、购买品牌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新消费场景”不只是宏观的新业态、新模式,也可能是一个新洞察、新展台。快闪店和快闪活动以创意营销为立意,成为购物中心、景观景点与品牌破局同质化和流量瓶颈的新型营销手段。脑洞大开的活动主题设计、科技炫酷的创意呈现方式,为消费者们带来了不同的情境体验,吸引消费者自发到线下参与活动,细细品味品牌构建的创意空间,为品牌势能添砖加瓦。
优化消费环境方面
(十八)加强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的综合金融支持力度。更注重以真实消费行为为基础,加强消费信贷用途和流向监管,推动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在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合理优化小额消费信贷和信用卡利率、还款期限、授信额度。
(十九)持续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水平。全面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完善重点服务消费领域服务标准。依法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加快形成退换货、质量追溯、明码标价、监管、评价的放心消费制度闭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二十)完善促进消费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消费动态大数据监测平台系统。加快消费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改革,有序破除消费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促进不同地区和行业标准、规则、政策协调统一。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现有部门间协作机制作用,强化协同联动,加强督促落实,结合实际细化出台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各地区要压实属地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因地制宜采取有效举措、探索有效做法,切实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趋势解读
“放心”是消费者对一个品牌、对一个企业、对一个消费场所的最高评价,因为这代表了消费者对它的信任和安心。
当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产品感到放心时,他们认为该品牌的产品符合他们的期望,并且可以信赖。这种信任是由于品牌的历史、声誉、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表现所建立的,这不仅代表了消费者对于此次服务的满意度,更蕴藏着未来复购、推荐拉新的增量空间。
在知萌咨询机构发布的《2023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中,就针对品牌信任度进行了深度研究,提出了“信任复利”的趋势。报告指出,品牌信任度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是经过多次体验,消费者由先前的不知到知之,由知之到信之的过程。随着产品的品质精益求精,信任度不断被强化,只要遇到该品牌的系列产品,消费者就不会再犹豫,大大减少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成本,这也是品牌延伸的立足之本。
《措施》的发布,让企业要增长、要发展、要突破的需求有了政策的依托,实现“内循环”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成果,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突破发展瓶颈,焕活市场消费潜能,迎來新的发展机会就在不远的将来,就在每一份踏踏实实认真付出的努力之下。
摘自微信公众号“肖明超—趋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