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GDP,谁在狂飙,谁掉队了?

2023-10-25 16:51凯风
记者观察 2023年8期
关键词:大省名义外贸

凯风

后疫情时代,谁在领跑?谁在挑起全国经济大梁?从2023年上半年各大省份GDP数据分析:从省域经济来看,广东、江苏仍旧强者恒强,山东、浙江你追我赶,四川、湖北表现抢眼,东北地区终于开始反弹。从实际GDP增速来看,上海、海南、西藏、吉林遥遥领先,部分中西部省份不及预期,远远跑输大盘。

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今年以来,疫情不再是宏观经济的困扰,全民拼经济成了自上而下的共识,刺激经济的政策更是一轮接一轮。然而,国际大环境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外有欧美国家衰退风险上升导致的外贸冲击,内有预期转向之下的消费不足,经济强劲反弹还需要一定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仍未迎来强劲反弹,对投资和消费都形成一定拖累,因此过度依赖房地产的省份也备受影响。

因此,为了扭转预期、重塑增长动能,一系列利好政策正接踵而至。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为楼市松绑潮拉开了序幕。会议上,再次定调房地产: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与此同时,“积极推动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被列入日程。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作为改造重点。虽然与七八年前的棚改货币化难以同日而语,但政策效应不容低估。

而对民营经济的呵护,更是甚于以往。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B三个变化值得注意

关于上半年经济,有三个变化值得注意。

第一个变化,湖北反超福建,而上海反超北京,重回半年度全国经济第一大市。去年上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上海经济一度负增长,北京半年度GDP以3亿元的微弱优势,罕见超过上海。但这一局面并未持续太久,上海在当年就完成反超,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扩大了领先优势。

第二个变化,江苏成为GDP增量第一省。今年上半年,长三角整体经济增速领跑全国,其中江苏增长6.6%,名义增量3556亿元,赶超了广东。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是低基数效应。去年同期,受到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都受到了极大影1向,江苏经济增速仅为1.6%。

另外,江苏发展相对均衡,而广东的粤东、粤西、粤北成了短板,但这也为其未来经济增长打开巨大空间。广东只有1个百强县,而江苏多达20多个,做大县域就成了广东的当务之急。对此,广东开始大力推动“百县干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塑县域增长动能,一旦粤东、粤西、粤北走强,广东经济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第三个变化,能源大省终于告别了狂飙时代,动辄两位数的经济增速不复存在。过去几年,受到全球通胀、供应链受阻、地缘冲突以及国际博弈的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一路暴涨。这种局面,带动山西、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等中西部资源型省份GDP狂飙突进。

今年以来,全球通胀趋于见顶,国际供应链基本恢复正常,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能源大省经济增速也随之回落。

C为何很多省份名义GDP增速低于实际GDP增速?

长期以来,各大省份GDP名义增速普遍高于实际增速,但在今年,超过一半省份名义增速开始跑输实际增速,而中部资源型省份悬殊更为明显。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山西、内蒙古实际增速分别为47%、7.3%,但名义增速仅为1%、4.8%,分别相差3.7个、2,5个百分点。与之对比,2021年和2022年,山西的名义增速分别高达28%、13.5%,内蒙古分别为18.2%、12.3%。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们常说的经济增长,一部分是来自价格的增长,另一部分是来自实际生产的增长,前者不可持续,后者更契合现实。衡量GDP增长也有两大指标,—个是以现价计算的名义增速,另—个是扣除价格、通胀因素之后的实际增速。

在大国经济中,通胀现象更为常见,保持适当的通胀,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更成为几乎所有国家的政策目标。我国也是如此。长期以来,温和通胀的存在,导致各大省份名义GDP增速一直高于实际GDP增速。

在一些特殊年份,比如地缘冲突之下的能源价格暴涨之际,工业价格(PPI)暴涨,进而带动资源型省份GDP狂飙突进。前几年山西、内蒙古的GDP位次晋级,就得益于此。举例来说,假设某地全部GDP都来自煤炭,某年煤炭价格上涨100%,而煤炭产量上涨10%,那么名义增速超过100%,而实际增速仅为10%。

然而,这一局面在今年开始逆转。究其原因,全球通胀不可持续,部分地区出现通缩的势头,工业价格下滑,一些省份名义GDP增长不及预期。山西、内蒙古实际增速之所以大幅跑输名义增速,原因是工业价格大幅走低。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山西全省PPI同比下降6.9%,内蒙古同比下降7.7%。显然,大宗商品价格不可能一直暴涨,通胀也不会长期持续。这也充分说明,靠价格上涨得来的经济增长难以维持,最终仍要回归到产业本身。

D外贸,正在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的新变量之一

地缘冲突仍未消停,大国博弈依旧如火如荼,全球产业大转移仍在持续,加之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风险日益高涨,全球主要外贸大国无一不受到冲击。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达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虽然较一季度有所走低,但仍然保持正增长。到了不同省份,由于产业结构、贸易对象、出口产品大相径庭,所受的冲击也呈现出明显差异。

在各大省份中,出口增速最快的当属新疆、广西、黑龙江,都达到了40%以上的高增速。不难发现,这些省份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边疆省份,拥有众多外贸口岸。同时,这些省份也是地缘变局的受益者,新疆与中亚、广西与东盟、黑龙江与俄罗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外贸一路狂飙。

当然,这些省份外贸体量较小,难以真正对冲经济大省出口遭受的冲击。与之对比,江苏、福建、重庆等外贸大省,出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重庆甚至大降13.5%。

究其原因,今年以来,由于全球需求衰退,加上国际竞争日益白热化,消费电子、纺织鞋服、家具等产品面临较大出口压力。江苏以计算机、电子元件、纺织服装为主要出口商品,重庆以笔记本电脑为最大出口品,福建则是纺织鞋服的最大生产基地,几地受到的影响都较大。

而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同样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主,为何扛住了下行压力?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广东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3.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一方面,民营企业发挥着扛鼎之力。今年上半年,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2.3万亿元,增长57%,外贸占比提升4个百分点至60.2%。另一方面,作为新动能的“新三样”,成了出口的最大亮点。广东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分别增长7倍、27.7%、5%。这背后,广东作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大省的地位日益稳固。

2022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就已高达130万辆,今年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有望突破200万辆。其中,以深圳比亚迪、广州广汽埃安、广州小鹏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正在構筑起一个新的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矩阵。

当然,外贸变局仍在持续,沿海大省谁能顶住压力,逆流而上,值得关注。

摘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猜你喜欢
大省名义外贸
逆行,以生命的名义
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现代化道路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以二胎的名义,享受生活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以创新的名义宣誓发展
农业大省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制约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