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彻体撞击冻土摩擦升温计算方法研究

2023-10-25 01:12:12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3年10期
关键词:物态初速度冻土

邵 伟

(中北大学 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51)

0 引 言

对水冰探测的研究表明[1,2],侵彻体摩擦力做功的90%以上将转化为热能,使接触头表面热量迅速累积,为水冰等介质物态改变提供了充足能量。

冻土含水冰成分结构复杂[3~5]。目前,侵彻体表面摩擦升温目标介质靶多为混凝土[6,7],针对冻土的研究少有涉及。其难点主要在于:冻土物理性质受温度影响很大,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差异较大。而侵彻体撞击侵入冻土过程中,摩擦产生大量热能,使冻土物态和各项物理参数发生较大变化,相应侵彻体受力特性也不尽相同。因此,该过程的分析研究不可一概而论,而需划分为不同阶段分类讨论。

1 冻土阶段划分与热量计算

土是由固、液和气组成的复杂多相体系。常规土类性质由颗粒矿物、机械成分、密度和含水量控制。这些因素确定后,其性质基本稳定,多表现为静态特性。而冻土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物理性质受温度影响很大,含水量对其性质有最直接的影响,冻土物态变化如图1所示。温度升高,含水量增多;反之,减少。因此,当环境温度变化时,冻土的物理性质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当侵彻体侵彻冻土时,摩擦生热使冻土物态和物理性质发生较大变化。使得侵彻体的受力特性不尽相同,所以要对侵彻体侵彻冻土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分类讨论。

图1 冻土物态变化

本文将侵彻体侵彻冻土分为“冻土”阶段和“融土”阶段,“冻土”只含冰,“融土”只含水。由于侵彻体撞击侵入冻土产生瞬态高温,导致冻土与融土之间的物态瞬时转变,故假设二者转换无中间状态。基于此,假设本文提出单位体积冻土转换为融土所需热量的物质为:冻土骨架和冰。其中,冰的物态变化需要两部分热量:加热冰和冰融化所需的相变热。相变热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物态改变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加热冻土骨架所需的热量公式如下

式中 Csf=0.77 kJ/(kg·K)为负温土骨架的比热;θ1为负温绝对值,本文工况温度为-20 ℃,因此θ1=20。ρd=1 520 kg/m3为土的干密度。

冰物态改变所需的热量由两部分组成:加热冰所需的热量,设为Q2;冰融化所需的相变热,设为Q3。可由式(2)和式(3)分别得出

式中 Ci=0.77 kJ/(kg·K)为冰的比热容,w =25%为含水量,wu=0.06为未冻水含量,L =334 J/g相变潜热。

联立式(1)~式(3),可得单位体积冻土变为融土所需的总热量Q,Q =Q1+Q2+Q3,Q为单位体积冻土转换为融土的热量,即为冻土转换为融土的临界热量。

2 侵彻体撞击“冻土”阶段摩擦热量计算

假定侵彻体瞬时撞击侵入“冻土”阶段,物理性质不变,头部与冻土作用过程中,遵循连续介质力学[8]。该过程属于高接触应力和速度条件下的摩擦温度计算。基于半有限体表面线性瞬时源的摩擦温度分析,文献[8]提出了高速高压条件下的摩擦温度场的计算模型;指出当Pe>0.8时,满足该模型的适用条件,Pe为无量纲参数,Pe=vql/ac,其中,l为头部长度;ac为冻土导温系数。vq为侵彻体与冻土撞击接触面切向初速度。代入下文相关参数后,得出侵彻体侵彻“冻土”阶段Pe≫0.8。

设侵彻体撞击初速度为v,对头部受力分析,如图2 所示,可知vq=v·cos θ。

图2 受力分析

高速高压下的摩擦温度计算公式[8]如下

式中 aB为侵彻体导温系数;λB为侵彻体导热系数;l 为侵彻体头的弧长;ε*为无量纲参数和F1为体表面的切向力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 U和F0为无量纲参数,表达式如下

分析侵彻体运动规律,可知热源密度均匀分布,取KS=1.333[8]。

文献[9]根据空腔膨胀理论和连续介质力学分析,得到了侵彻体侵彻冻土的阻力F。体头垂直撞击侵入冻土轴向阻力F =χ(C +Dv2),其中,v为体头撞击初速度;χ,C 和D为无量纲参数

式中 φ =10°;ρ 为冻土密度;A,B,δ 和η 均为无量纲参数,A =(K0+KT)/(1 -tan φ),B =3tan φ/(1 -tan φ),δ =B/(1 +B),η =1 -ρ/ρ′;其中,ρ′为冻土的锁定密度。K0+KT为冻土粘聚力。K0=0.75 MPa,K =0.18 MPa,T =|-20|℃。

式(8)的计算中涉及完全撞击侵入冻土时间t,通过以下方法得到。侵彻体撞击侵入冻土过程的运动微分方程如下

得到侵彻体的速度表达式

反解式(13)可得撞击侵入的时间,h 为侵彻体撞击侵入冻土中的位移

可得T的表达式

3 仿真校验

3.1 建立有限元模型

采用非线性动力学仿真软件[10]。建立有限元模型,验证式(15)的正确性。在保证求解精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网格的大小[11],提高计算精度,并减少计算量,采用1/4结构建模。模型如图3(a)所示。

图3 有限元模型与仿真过程

侵彻体头部为尖卵形,长径比和曲径比为3.5 和3。头长2.0 cm,身长2.6 cm,半径1.3 cm。

侵彻过程存在多种因素的干扰[12],需做如下假设:1)摩擦热量全部转化为接触表面温度;2)目标物理参数恒定;3)以接触体某一点表示整个表面的升温变化趋势,初始温度为-20 ℃。因此,本文设置400,300,200 m/s 撞击初速度的仿真实验。仿真过程如图3(b)所示,初速度为200 m/s侵彻体侵入13 μs时温度变化情况,由图可知,此时接触表面最高温为-15.13 ℃。

3.2 仿真结果分析

由式(15)可知,侵彻过程侵彻体升温值T与侵彻体头部弧长l正相关。图4 为侵彻过程中运动轨迹分析,图中(x0,y0)为圆弧所对应的圆心坐标。

图4 侵彻体运动轨迹示意

分析可知l与t的关系如下

式(17)将升温值T表示为时间t的函数,其计算升温与仿真升温的变化趋势对比,如图5所示。

图5 不同初速下的温度变化趋势

从图5中可得出,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完全侵入冻土时,理论计算值与仿真值得最高温度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速度下仿真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

侵彻体以400,300,200 m/s的速度撞击时,以仿真结果为参考,相对误差分别为11.9%,1.8%和0.3%。侵彻体的撞击速度较低时,理论计算终值与仿真终值吻合更好。

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理论公式计算中将接触面考虑为光滑面,而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是由若干表面不连续的微小网格组成。初始网格数量少,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差较大。随着不断侵入,网格数量增多,二者结果吻合性也会随之增高。

3.3 侵彻过程冻土物态变化体积分析

由传热学理论可知,侵彻体撞击侵入冻土时,接触表面的热量对冻土的传热类型为:热源对半无限大物体的瞬态导热。在热传导第二类边界条件下半无限大物体表面的热流强度计算公式

式中 qw为热流密度,ΔT 为侵彻过程接触处的温度变化量,t为时间。

将热流强度转化为热量

式中 Qw为接触处传递给冻土介质的热量值,S为接触面积,即侵彻体接触表面积。可得到系列速度下冻土物态改变的体积。ΔT取理论计算结果,可得表2数据

表2 热量生成对比

由表2可知,侵彻体初速度越大,侵彻体表面的热流密度越大。而当热流密度转换为热量时,差距较小。所以“冻土”阶段物态体积的改变量差距也较小。对“冻土”阶段物态体积的改变量不仅与发射初速度有关,还与传热持续时间有关。

4 结 论

将侵彻体侵彻冻土划分为“冻土”阶段和“融土”阶段。提出了“冻土”阶段,摩擦升温计算方法。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对于侵彻不同温度条件下冻土或其他介质目标,改变计算式中,如密度、导热系数和导温系数等参数即可。根据传热学理论,分析了系列速度下,20%含水量“冻土”阶段物态改变的体积数量。对侵彻体发射初速度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物态初速度冻土
“物态变化”知识延伸
物态变化真奇妙 熔化凝固常见到
“物态变化”知识拓展
北极冻土在求救
冻土下的猛犸坟场
AGPM控制系统分析及最适初速度优化算法研究
第三章物态变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关于瓦斯放散初速度实验留样再测的探讨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