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飞
(清远市银盏林场,广东 清远 511500)
当地相关部门为了能够稳步推进国土绿化水平,针对清远市林业生态修复工作,逐步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全市在完成生态修复工作上齐心协力。在积极开展保护修复工作的背景下全力维护清远市生态安全,通过建立完善的林业保护制度转变林业生态修复工作模式,进一步优化清远林业生态产业结构。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林业生态修复工作中,建设全面的林业生态防御系统。
清远市森林面积为1991 万亩,在全省排名第2 位,森林覆盖率69.74%全省排名第5 位,生态公益林面积907.65 万亩,森林蓄积量8664 万m3,有1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977 株古树名木。
清远市位于广东西北部,是粤北山区市,由于各种原因清远自建市以来,林业用地面积一直呈现下降态势,清远市也是广东省潜在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报告,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面积超过2 万hm2。由于石漠化比较严重,森林覆盖率还有提升空间,矿山开采、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都在影响着森林生态,因此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具有一定的紧迫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对于人们生存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林业工作者和与此相关的人员在实际修复过程中应结合现有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高效的林业生态修复方式,以此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修复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对生态环境进行净化,通过森林的固碳作用,调节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进一步高效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森林资源作为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可以有效修复被破坏的植被,同时在极端天气下可以防止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季节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发生的概率和危害。针对经济方面,在有效提升生产力的基础上能够扩充林业生态资源的规模,进一步强化林业利用率,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更加注重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避免林业资源受到损害的同时严格遵守绿色发展理念,为人们的生活营造美好环境。林业生态修复系统的不断完善可以直接推动林业产业建设升级,为林业工作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1]。
目前林业生态修复过程中无法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森林火灾以及台风等重大灾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林业保护制度,加强预防工作的力度,避免自然灾害对林业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应具备高度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在不断提高保护管理力度的基础上坚持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等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处理措施,同时通过建立管理责任制度将林业生态修复工作内容以及责任进行细分,在确保技术人员明确自身职责的基础上能够各司其职,共同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另外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让林业技术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在认识到自身林业保护责任的基础上强化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以及相应责任意识。广东率先在全国设立“双总林长”,进一步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主体责任。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广东省设立总林长,由省委主要负责人担任第一总林长、省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林长。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设立第一林长、林长和副林长,分别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各村(社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林长和副林长,分别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和有关委员担任,构建以村级林长、基层监管员、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二员”森林草原资源源头管护机制。可以通过岗位晋升激励制度加强林业生态修复管理,通过充分挖掘内部的优秀技术人才,为其提供一定的晋升途径。林长应充分发挥自身示范引领的作用,在全面维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引领当地居民共同努力保护林业生态,提高群众积极性[2]。
清远市森林生态修复工作应结合当前省委提出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转变森林生态修复工作模式,为了确保林业森林生态修复的实际效果应将工作重心着重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升方面,以培育生态功能完善的健康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以功能丰富、实用性强近自然林经营理论为技术支撑,以造林更新、森林抚育、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备资源培育为重点,坚持严格保护、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统筹谋划,分类经营,分区施策,提高清远市森林资源总量和森林生态功能,筑牢我市粤北生态安全屏障,为建设美丽清远和全市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这一过程中应对森林资源进行强化利用,充分认识到森林生态环境工作的意义以及重要性,与林业产业有机结合,确保林业生产为社会效益服务。通过加强对物种构建工作的监管,不断调整工作模式确保森林生态修复工作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应根据相关要求以及实际修复目标,逐步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建设工作机制,严格规范各项工作体系。例如,在对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应制定林地定额管理制度,加强林地的日常巡查,针对各种情况能够及早发现并制止,通过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采伐会审制度,实现严格治林工作;加大防火宣传力度,确保森林不受到林火侵害;有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对松材线虫病危害严重的小班加大除治和改造力度。另外在对市场机制考量的过程中可以对其有效引导,将林业生产要素融入生态修复工作来,逐渐强化修复工作的能力,林业生产要素配置如表1 所示。技术人员在修复区域应有效利用林业资源,依据“适地适树”原则营造乡土树种阔叶混交林。加大生态公益林补偿力度,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在实现林业自身价值的基础上扩大林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表1 林业生产要素配置
在对森林生态修复工作升级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着重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清远市林业龙头企业。针对各项保护政策而言,当地政府与林业部门应严格落实保护政策,将林业保护工作的开展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确保林业生态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能够实现有机统一。首先,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管理。清远市对于森林督查工作的开展严格落实,零容忍违法行为,在将督查工作落到实处的同时全面推进林业建设,打造出具有清远特色的林业产业和森林景观,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森林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功能。其次,科学开发林业资源,引入林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为了实现林业资源的综合经济效益应积极发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高效利用森林资源空间,以此构建平衡的生态发展模式。或者针对林业资源的实际特征开展旅游业等破坏力较小的产业,带动当地相关经济发展。清远市的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中药材产业以及新型竹产业发展较好,其中“英德麻竹笋”已列入政府主导发展的“百亿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不断扩大相应的规模。最后,种植多品类的草本植物发展南药产业。由于林业资源区域较大,在其内部没有植被的区域,技术人员应在结合当地环境优势的前提下通过乔灌草相结合,广泛种植效益较好且利于生态平衡的植物,实现森林生态多元化的同时扩大林业规模[3]。
相关部门在开展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宣传效果,增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深入提高人们思想认知水平,引导居民能够共同参与林业环境保护工作中来。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宣传能力,借助广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对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结合绿美古树乡村、古树公园的建设,让人民切实感受到生态发展与林业保护的实惠,使全体人民真正认识到林业保护的重要性,在不断传播林业生态现状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能够自发地参与保护林业生态的行动上来。针对林业生态环境问题而言,人们的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林业修复工作无法真正精准施策,不仅影响了实际生态效果还会增加成本,导致修复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对于林业部门应巩固奋勇争先以及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加强内部建设,通过强化选人、用人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细化工作考核内容,在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基础上,推动林业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全面开展[4]。
现阶段由于我市信息技术的深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在林业生态系统中为了有效提高其实际自我恢复的能力,相关人员应为其提供充足的时间,使其在这段保护期内进行自我修复。相关技术人员应在全面掌握林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技术逐步打造生态系统智慧管理平台,以此推动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林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应打造监测系统,在智慧林长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护林巡林力度,对各种林业资源实施监测,针对其中具有威胁性的因素及时解决。为了实现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智能化发展,应加强对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引进,确保其通过先进的技术全方面的推动修复工作高效展开。
在对林业生态环境修复的过程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是其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生态保护与修复原则上应以种植乡土阔叶树种为主,苗木必须有“三证一签”或良种证的壮苗。城乡绿化确实要引进新林种时,应有一系列的科学手段,通过实验或专家论证,防止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相关部门应不断提升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水平,进一步打造全面的林业生态防御体系。生物防治技术作为直接有效且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技术,相关人员应重点发展。在结合当地林业情况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天敌的生物优势进行治理。
针对清远市林业情况而言,森林的病虫害主要包括松材线虫等病虫害,林业有害生物等级划分如表2所示。①可以借助鸟类以及其他虫类对其治理,在符合生态规律的基础上确保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在林间建设鸟巢,以人工的方式释放害虫的天敌,进一步营造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②物理防治法,针对分布密集且体积较大的有害生物可以实施捕捉。如果该害虫的繁殖能力较强,可以对其实施物理隔离,避免其进一步蔓延的基础上展开清理工作。③化学药剂,作为一项见效快且覆盖面积大的治理方法,在有效根除有害生物的基础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相关人员应谨慎使用,避免因使用不当破坏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性[5]。
表2 林业有害生物等级划分
筑牢森林防火屏障,“一点星星火,可毁万亩林”,林火是森林的大敌,加强防火宣传,落实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森林防火24h 有人值班,做到森林防火早发现早扑救,实行“严防死守、专人负责、包山头、守路口、打早小”的措施,确保森林防火万无一失。
综上所述,优化林业生态修复工作能够促进林业生态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实际环境提供保障。为了有效解决林业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在认识到林业生态修复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林业保护制度,转变林业生态修复工作模式,优化清远林业生态产业结构。通过提升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进一步营造生保护氛围,在强化对科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打造全面的林业生态防御体系,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