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初英杰
医药领域腐败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等问题,破坏了行业风气,加重了患者负担,侵蚀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结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聚焦“关键少数”、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持续纠治医药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有力推动医疗系统“杀毒除菌”“祛病强身”。
医疗卫生领域专业性强,有的“关键少数”在医疗卫生领域深耕多年,既是行政领导又是权威专家,集决策权和话语权于一身,很容易形成“小圈子”、搞“一言堂”。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极易在工程招标、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医保资金管理等环节滋生腐败问题。
在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县纪委监委会同县委组织部梳理出“‘一把手’用权负面清单”,发放给全县各医院“一把手”和新任领导干部,发挥“一把手”廉洁用权的“头雁效应”,推动“清廉医院”创建。
医者本应仁心,却有人利欲熏心。浙江省杭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孙志龙在职期间,先后196 次非法收受药品回扣,共计1600 多万元,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依法判处刑罚。
针对收受回扣、过度医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杭州市纪委监委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重点人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同时,针对“围猎”现象,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加大对巨额行贿、多次行贿的打击力度。
陕西省宝鸡市原卫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建国纵容、默许配偶利用本人职权,与他人合伙销售药品、医疗器械牟利,利用职务之便在干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工作中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财物,累计受贿89 万元,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被依法判处刑罚。
针对宁建国案暴露出来的廉洁风险,宝鸡市在全市开展以案促改,以药品购销、高值耗材采购使用、设备购置等6 个领域为重点,进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并强化医德医风考评,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从近年全国查处的案例来看,医药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多发高发,严重危害医疗行业政治生态和医患关系。”宝鸡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结合全国各地典型案例开展以案警示、以案促改,不断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条。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手段在各地纠治医药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让资金管理、权力行使变得可视、可控、可查、可纠。
为规范医用耗材、药品采购,南京市纪委监委在严肃查处腐败案件的同时,督促市医保局等职能部门协作建成全国首个医用耗材综合治理监管平台——“南京医用耗材阳光监管平台”,并在平台中嵌入“纪委监委再监督”模块。通过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问题,系统就会自动推送给相关职能部门及纪检监察机关。
基于大数据分析,监管平台还为每家医院、每名医生生成一份医用耗材使用“体检报告”。南京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各医院纪委可以随时调用这些数据,找准监督的切入点。
不久前,平台发出预警,提示南京市一家区属医院存在骨科耗材过度使用的异常问题。驻市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随即督促相关人员进行核查,确认其违规行为并下发整改意见书。
“医药贿赂频频出现,根本症结是行业生态出现了扭曲。”
相关专家表示,一方面,部分医疗系统干部枉顾党纪国法与职业操守,甘于与药企结成利益同盟,有的甚至在接受调查时以“收受回扣是医疗行业的行规”为理由为自己辩解,体现出思想防线的松动。
另一方面,尽管受贿和行贿是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毒瓜”,但在查处医药领域腐败案件时,往往是受贿者接受了法律的制裁,行贿者付出的代价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行贿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其低廉的“成本”让不少药企在东窗事发后依旧我行我素,反复行贿、同时向多人行贿的现象时有发生。
“行贿不仅腐蚀干部队伍,而且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严查受贿端的同时,对行贿者也不能轻易放过。”湖南省纪委监委政策法规室相关负责人说。
在《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事项目录清单(2020 版)》中,“医药购销中,给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集中采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回扣或其他不正当利益”位列主要失信情节首位。药企一旦出现失信行为,将面临书面提醒告诫、依托集中采购平台向采购方提示风险信息、限制或中止相关药品或医用耗材挂网等处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