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引导科技聚焦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2023-10-25 21:22■陈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9期
关键词:崇明科创课题

■陈 磊

一、引导聚焦农业产业化的崇明实践

崇明区2019年起设立崇明农业科创项目,每年立项若干农业科创课题,支持开展本地农业种源种业、设施装备、生态农业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在引导科技人员聚焦产业化,推动农业科研范式升级,提升农业科技的质量和资助效益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

(一)明确产业化的支持方向

1.自上而下——围绕重点战略目标。坚持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种源农业、数字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同时,强化与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发挥高层次农业科学家对产业科技发展的洞察力,形成并不断完善农业科创项目的顶层设计。

2.自下而上——基于资源本底和发展需求。在聚焦“六个一”(蟹、羊、猪、米、菜、花)特色重点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产业化的征集渠道,广泛调研产业管理部门、技术服务单位、龙头企业等对象,明确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进一步将科创项目支持方向,落实到化解重点产业种源种业、生态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关键农机装备等具体短板上,努力摆脱跟踪模仿、简单评价的科研支持方式和方向,力求预期成果既满足产业龙头的具体需求,又在规模化应用上的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

(二)设置多类型的资助计划

1.引导产学研深度合作。农业科创项目明确提出优先支持本区农技部门、本市科研院所和本区优质企业联合申报,通过从源头优化科技合作主体,促进农业科技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产业化应用的一体化实施,提升农业创新体系效能。2021年以来的技术创新类课题中,30%的课题由科研院校、技术推广单位和企业合作承担,约25%的课题由科企合作承担,在发展科企合作,缓解各自为战等突出问题等方面发挥了明显引导作用。此外,在“崇明1号”河蟹、崇明优质粳稻新品种等课题中,各方自然形成了科研院校选育新品种(系)、区农技部门组织示范推广、龙头集团落实规模化繁育的分工协作关系,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应用更加顺畅。

2.鼓励多领域集成应用。崇明农业科创项目注重提供全产业链解决方案,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先进成果的集成应用。2021年以来,先后支持多个特色蔬菜、高端农业设施的农机农艺结合优化方案研究课题,促进形成现代化生产综合解决方案。如在集约化水产养殖智能装备集成应用课题中,通过融合养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将较成熟的环境监测控制、养殖投喂等装备进行集成应用和信息系统的整合,推动建立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数字水产”应用场景。在大球盖菇集约化制种和出菇示范课题中,把解决工厂化菌种制种和农户菇房出菇衔接问题作为攻克重点,探索打造具有更广阔推广价值的“家门口产业”模式。

3.支持开放共享式创新。崇明农业科创项目实行申报专题动态调整、承担主体突破本市限制、预期成果不局限于服务本地等系列开放式支持制度。2021年以来,科创项目支持了中国农业大学院士专家团队在崇明开展水稻后期无人机施肥技术应用研究,也支持了区农技部门同云南临沧开展淡水养殖技术协作等特色课题,在技术成果引进来或走出去上成效显著,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22年,结合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共建任务,科创项目设置先行区共建专题,为水产业科技共建提供有效的载体支撑。

4.着重培养产业创新型青年人才。自2021年起,崇明农业科创项目设置人才培育专项,定向支持本区青年技术人员开展品种保护与评价、农业生态种养、生产风险防御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弥补青年人才在主持实施课题项目中的弱势地位,重点培养“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加快促进青年技术人员角色转变和能力成长。目前,崇明农业科创项目累计支持24名青年技术人员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给予独立的实践平台,调整高学历技术人员重理论、轻应用的惯性思维,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从学校课堂到田间地头的转变,系统提升青年农技人员发现产业问题、设计田间试验、推广试验成果等综合能力。

(三)分类实施过程管理

技术创新专项方面,除实行中期评估、验收评审等常规管理操作,2021年以来,结合资金投入、预期成果等情况,先后将30个课题列入“揭榜挂帅”重点课题范围,实地督查和月调度实施情况和成果进展,同时落实相关部门协助解决问题困难,降低课题研究试错风险成本,促进重点成果早产出、早应用。人才培育专项方面,结合干部培养工作,邀请组织人事部门共同参与课题过程管理,将青年技术人员对课题统筹管理,外延到对业务工作的协调管理上,更好地促进青年人才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展示。

二、进一步推进科创服务崇明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支持政策,加大农业科创投入力度

农业科创创新需要长期规划,要保持定力和耐心,持续稳步增加财政支持农业科创投入,深入实施崇明农业科创载体项目。一是依托科创研发载体项目,聚焦“六个一”重点产业需求,持续支持开展特色种源种业、绿色种养、设施与智能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示范应用。二是依托科创服务载体项目,聚力培育科创人才团队,大力发展并努力提升专家工作室、专家服务团、科技小院等模式的科技服务实效,汇智聚力培育技术服务人才和产业科技人才。三是依托科创基建载体项目,大力拓展科创中心平台空间,创新运行崇明农业科创孵化园,积极打造集群化、融合化发展的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同时聚焦长江口特色种质资源,积极谋划打造具有特色种质资源保存、创新研究、成果转化服务等功能空间的上海(崇明)种源创新中心。

(二)深化联盟共建,突出产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是深化联盟合作。依托崇明农业科创联盟,进一步深化区院校企合作,围绕产业主体,有效整合课题项目、人才队伍、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等资源,形成特色聚焦、目标明确、梯次分明、分工协作的农业科创体系,共同开展科创活动。二是聚焦产业需求。进一步把解决重点产业实际问题作为落脚点,坚持围绕产业需求搞科研,及时将重点产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发展困境凝练为科技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模式探索和产业化集成。三是突出务实管用。找准崇明农业问题短板、发展需求的关键点,结合实际条件设计研究和服务内容,确保预期效果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解决具体问题上能够实用、好用、管用,能够与相关政策举措紧密衔接,快速体现在崇明农业经济增加量上。

(三)推进放权“松绑”,激发农业科创发展活力

一是合理简化管理制度。试点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立项,简化农业科创项目中期评估、验收评审、备案审批等过程管理流程,发挥好绩效奖励、社会监督和联合惩戒等的作用,引导专家团队一门心思搞研发。探索实行经费包干、成果兑现等科创支持制度,对科技成果进行后奖补或依据成果应用成效兑现绩效奖励,同时将科技成果应用质效、科技服务满意度和社会效益等作为对研发主体的重要评价指标。二是创新合作运营模式。试点开展科研院校参与产业示范基地共建与运营,鼓励本市科技人才灵活入驻在崇企事业机构,参与农产品及区域公共品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运营活动,支持技术人员兼职兼薪管理;推进设立企业参与的农业科创基金,投资开展科学家敢干、企业敢用、政府敢推的农业科创活动;加快形成多方共促农业科创的活力氛围。

(四)强化宣传带动,提升农业创新发展获得感

一是注重先进模式引进。对接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上海市农科院等一流农业科研院所,形成深度融合的区校院企合作发展关系。持续开展国际交流,深化与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对接合作,借鉴荷兰、日本等国家农业智能设施、生态种养等领域的经验做法,积极为本地产业发展引进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装备。二是注重典型案例宣传。及时总结打造崇明农业科创岛重要价值、进展成效和典型经验,充分利用媒体渠道,宣传推介崇明探索实践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的先锋人物和成功案例,不断推动崇明农业科创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猜你喜欢
崇明科创课题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