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提升的建议

2023-10-25 06:26:35袁燕飞
活力 2023年14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经营管理工作

袁燕飞

[博滤克斯特种纤维(宁波)有限公司,宁波 315800]

引 言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健康发展,有效发挥制造企业的经济促进作用。因此,在制造企业经营发展期间,应根据实际经营现状科学地进行管理优化,合理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效加大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力度,从而提升制造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使制造企业能够持续在社会经济进步过程中发光发热。

一、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一)内涵特点

全面预算管理属于企业对未来某一时期内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筹划的内部控制管理工具。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作用下,可以有效对企业内部的各项优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加大各环节的监督控制力度,对各方面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评价和反馈,进而有效指导经营活动改进和完善,推进企业战略目标最终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具有非常显著的全方位性、全过程性及全员参与性特点,在实践过程中涵盖比较广泛的经营管理内容,并且能够渗透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均需要参与预算编制和实施工作。

(二)基本原则

在制造企业中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需要遵循一致性、全面性、可行性、协同性、可覆盖性和可修正性原则。其中,一致性原则是指需要在全面预算落实期间,将战略目标和预算目标进行统一规划,从而确保各项全面预算管理活动能够与企业经营活动实现一致发展;全面性原则是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时,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工作落实,同时应该保障全员参与度;可行性原则是指在全面预算管理实践过程中,不能脱离企业经营现状进行管理规划,在保障全面预算过程的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前提下,推进各相关措施有效落实;协同性原则是指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经营主体都应该参与到管理活动中,做到密切配合、高度协同,从而为加强管理提供助力;可覆盖性原则是指全面预算指标应该具有良好的可覆盖性,从而为管理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可修正性原则主要是工作人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管理措施的修正改善,从而建立动态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实践模式,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促进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提升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风险抵御能力

在全面预算管理实践期间,工作人员需要科学设置管理目标,并根据具体的预算管理落实目标制订工作计划,从而维持生产经营的正常推进,避免在经营管理期间出现随意性过高的工作行为。由此可见,在全面预算管理落实期间,制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措施能够得到强化,落实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在完善的管理举措支持下得到全面改善。由此,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能够迎刃而解,管理人员将会从自身岗位职责角度出发,做好各项防范措施,从而使制造企业日常经营风险大幅降低。

(二)有益于促进内部资源配置优化

在制造企业内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企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期间的内部资源配置协调将会得到全面优化。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作用下,工作人员在企业日常经营期间能够对内部优质资源进行全方位掌控,进而在业务执行期间对各类资源进行合理协调匹配,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有效降低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的发生率,使企业能够真正既重视短期利益,又关注长期效益,从而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有效发挥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的积极作用,提高各项工作与资源配置的匹配度。

(三)有助于达成企业经营发展目标

通常情况下,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时需要以数量化的方式体现预算内容,从而保障预算管理的可靠性和标准性。在全面预算管理实践过程中,预算指标本身具有一定的可考核性,能够辅助考核评价工作实现进一步优化。在全面预算落实期间,工作人员需要对各类预算内容进行层层细分,进而有效落实考核目标,使各岗位人员能够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和具体职业定位,进而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积极性,使其在日常经营期间为制造企业的良好发展发光发热,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经营目标高效达成。

三、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提升现状

(一)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数据逐渐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推进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需要从信息建设角度出发进行管理调整。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制造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管理体系的整体信息化程度仍然相对较低。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部分制造企业仍然沿用传统手工预算制作方式,不具备强有力的信息化系统支持,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效率较低,各项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在进行预算执行、预算反馈及管理工作中,各项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

(二)业务融合不到位

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管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够为战略管理的顺利落实提供良好基础。因此,在制造企业预算管理实践期间,需要将战略意识融入管理工作中,从而有效提高预算管理和战略的衔接性,使企业经营期间的业务功能得到充分融合。但是,在实际的全面预算管理落实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不具备良好的战略意识,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实践与业务实际脱离;在执行管理工作时,不够重视管理流程的优化改善和战略方向的指引,导致全面预算管理落实不到位,从而影响了业务融合效果。

(三)组织体系不完善

在实际的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并没有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反而由财务部门监管,导致相关管理措施的权威性大打折扣,预算管理各项举措难以真正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不同部门之间的预算管理矛盾很难在此情形下得到有效协调。长此以往,全面预算管理将会逐渐沦为空中楼阁,无法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预算管理自身的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度相对较低,不够健全的组织机构使全面预算管理难度进一步提高,更有甚者可能会使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从而影响日常经营质量。

(四)预算工具落后

在科学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条件下,各类先进的管理手段层出不穷。因此,在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期间,利用创新型全面预算工具提高各项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十分可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类预算工具的落后性相对显著,现阶段部分制造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时,仍然采取一刀切式的增量预算和减量预算进行预算编制,导致预算编制结果无法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同时,预算内容与企业实际业务之间的联系紧密性也相对较低,这样一来,在全面预算管理实践期间,预算工作的松弛性相对较强,管理工作落实难度会随之提升。

(五)管理执行不力

在制造企业的实际管理落实期间,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执行任务未能真正下达到各岗位。全面预算结果执行情况也不是每一位员工都能知晓的内容,部分员工在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不了解具体的预算目标,对业务执行过程中支出的费用也不明确。如此一来,预算管理执行效率将会越来越低,个别工作人员可能在生产经营期间随意进行经费消耗,最终导致预算内容和执行成果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使管理工作从根源上失去执行效力。

(六)缺乏体系支持

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有效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执行提供有力支持。但从制造企业的管理体系建设现状上来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仍然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在预算实践期间,部分工作人员的关注点仍然落在财务预算上,未能从业务与资本预算结合角度出发推进工作,导致预算管理体系缺乏完善内核。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在执行预算管理时过分依赖财务部门,致使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相对较差,在不具备完善的体系支撑的前提下,预算控制和相关管理措施的客观性将大打折扣。

四、促进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提升的建议

(一)加大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

推动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升级的第一步在于加大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在当前的行业发展背景下,各类信息化手段为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进步优势。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实践期间的各类信息能够得到全方位的细致分析,企业单位应该在预算管理落实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对日常经营及管理的各项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基于具体的供应链分析和财务分析等结果构建模型开展工作研究,进而为全面预算管理实践期间的规划设计、决策控制及考核评价等各个工作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支持。当然,制造企业也应该根据全面预算管理发展需求建立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实践期间的信息处理效率。

(二)转变思维模式,推进业务融合

为了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效果,确保管理工作落实期间工作人员能够在正确道路上持续前进发展,相关部门应该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大思想教育力度,结合实际的业务执行情况,促进工作人员思维模式转变,有效创新全面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思想,使其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根据制造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对产品生命周期及各项产品服务内容进行高效管理,借此有效推进各项业务实现有机结合,使战略目标能够真正融入各个业务环节中,为制造服务的管理体系优化打下良好基础。

(三)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权威性

为了有效保障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效果,相关部门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从宏观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完善的预算组织体系,制造企业应该从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提升角度出发,制定科学的组织体系建设方案。在经营期间,根据业务执行需求建立预算管理机制,并给予相关成员特定权力,从而确保预算管理组织内部的工作人员能够在必要时调动其他人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当下的制造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经营状况,科学设置预算编制制度,尽可能使预算管理实践期间的预算数据归集处理有据可依,从而有效保障组织体系的工作效果,使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四)积极引入先进预算管理工具

在引入先进预算工具并有效利用工具推进管理落实期间,相关人员首先应该根据制造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和实际经营业务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建立灵活的动态化预算工具应用体系,确保各类预算工具能够真正应用到全面预算管理当中。比如,在开展全面预算工作时,相关人员可以从整体角度出发,对预算编制的精准度进行科学把控,进而根据当下的预算工作落实需求,科学利用增量预算法或滚动预算法或零级预算法进行综合性的工作处理,借此充分发挥先进预算工具的作用,有效完善预算管理功能。

(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力度

在制造企业内部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期间,充分强化预算管理执行力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为了有效增强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力,工作人员应该注意进一步扩大全面预算的覆盖面,真正确保企业内部各岗位人员能够参与到管理活动中,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在预算完成后了解具体的预算执行结果,从而有效保障管理工作的全员参与性和管理结果的应用有效性。与此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人员应该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类情况纳入审计和监督工作,将预算执行效果与考核激励机制相挂钩,借助激励制度推进预算执行力度提升。

(六)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工作人员需要立足企业经营发展现状,对实际的预算管理要求进行精细化处理,提高预算管理体系内容的丰富度。在此基础上,应该根据上文提到的先进预算工具建立优质的预算编制方法系统;同时,合理进行预算管理组织框架和责任机制的建设。由此,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供基础框架,在立足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及财务预算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管理体系内核,从而有效提高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完整度。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行业发展背景下推进制造企业经营优化时,应该从全面预算管理的高效落实角度出发,建立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效推进预算管理工作落实,从而提升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保障制造企业实际经营稳定运转。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在深度了解管理工作的概念特点和基本落实原则的前提条件下,分析制造企业内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现阶段的全面预算管理落实情况进行管理分析,深度挖掘全面预算管理落实期间存在的漏洞与问题,进而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转变思维模式、完善管理组织结构等方式,提升制造企业内部全面预算管理实践效果,有效为制造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经营管理工作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 05:35:18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10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