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军 王衍凤 张建玉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2737
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称为“三教”改革,它是职业院校关于“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三大教学要素,其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三者相辅相成,在“教书育人”基本原则下,如何在高职工科类专业基础课领域推行契合教学实际的“三教改革”,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高职工科类专业基础课具有理论性强、抽象,与企业岗位距离大等特点,高职改革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教学改革,切实实施“三教”改革,可以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以言传、身教与体验、感悟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转化为内在品性和素养[1],实现“教书育人”。“三教”改革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高度重视,双高建设等为“三教”改革的发展提供了驱动力量,教育教学领域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三教”改革在中国知网检索总库中检索到几千条结果,教育教学发展与改革已为高职工科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打造了平台,该平台为“三教”改革提供了高度和未来。
教师是“三教”改革的根本,必须全面分析“谁来教”的这个根本问题,才能打造“三教”改革的牢固根基,而德技双修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2],所以“教书育人”是“教师改革”的基本原则,“谁来教”可以从理念、综合素质、团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职业教育新阶段,教育发展方向、培养目标、创新创业等都拥有了新的发展形式,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必须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在此理念下才能选对教育方式,才能收到职业教育新阶段的教育教学效果,否则无法培养“心专才能绣得花,技高才能织得麻”的高职生。
通过培训学习,提升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掌握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等基本技能;通过企业锻炼,提升教师对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认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科技能力,把企业所需反馈到教学中,加强教学和企业需求的切入;通过社会服务,开拓专业领域视野,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引领。由此说来,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这必然要求教师提升综合素质,适应职业发展需求。
潜心研究高职在校生学习、心理特点,构建多元化教师教学团队,包括专业、企业、辅导员、思政多个维度,每门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明确教师组成,按照教学任务明确教师职责,其中企业教师负责从行业企业发展、企业岗位技能中挖掘企业元素,并融入到实践教学中,专业教师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与传授,辅导员负责学生心理分析。思政教师负责挖掘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并融入专业基础课教学。高职工科类专业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师团队构建参考图如图1 所示。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来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职业教育已发展至“互联网+职业教育”时代,“教材”改革作为“三教”改革的基础,必须从开发理念、开发内容、呈现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开发职业教育新教材。
教材开发理念必须紧跟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目前项目式教材已是教材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要着重突出技能和素养,取代长篇论述的逻辑理论,将碎片化、数字化、职业化、新知识、新工艺等理念融合到开发理念中,逐步形成新时代教材开发理念。
教材编写可以分一大一小两个主线,大主线是项目为载体,包括项目概述、项目目标、项目分解、视野之窗、项目拓展,视野之窗可以看企业、行业,可以融思政元素,任务拓展或者是知识拓展或者是企业元素,通过大主线,可以了解学习项目;小主线是任务驱动,包括任务引入、任务导学、知识链接、任务实施与训练、任务考核、学习反思六个环节,通过小主线可以了解每个学习任务。一大一小两编写主线构建了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条理清晰,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的学习,编写结构示意图如图2 所示。
“校企双元”教材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分析岗位技能,设置学习项目和学习任务,是高职生获取知识和发展的能力的前提。把“企业岗位典型人物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教材主体内容,所以编写过程首先要分析企业相关岗位技能,根据分析结果,将岗位技能要求融入学习知识及技能中,设置教材学习任务,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如教材《FX3U 系列PLC 应用技术》,选择FX3UPLC 为主要机型,设置PLC 基本指令的应用、PLC 步进指令的应用、PLC 功能指令的应用、PLC 特殊功能模块与通信模块以及PLC 控制系统的实现等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由PLC 应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构成。
活页式教材编写的最佳效果就是成为教师学生通用的学习资料,所以它不再单是“教材”。在课题编写研究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变为引导者、释疑者;然后“教师”应变为企业教师、专职教师、思政教师的“教师团体”,一门课由多个教师来完成。思政元素结合自动化类专业知识与技能,无声“润入”,重点体现家国情怀、科学思维、职业素养等,科学合理地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温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活页式教材编写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中心地位,无论线上线下,还是课中、课前、课后,学生手中的是学习资料——“学材”,所以必须设计严谨的教材编写结构,如在学习笔记侧栏中增加学习视频的二维码,增加头脑风暴式学习反思,设置讨论焦点,设置企业教师视频等,这些环节都是学生主体的重要环节。
设计丰富的学习资源,构建立体化教材,在编写研究过程中,设计引导文字、学习视频、学习课件、视野之窗、企业教师在线服务平台等学习资源,在信息化技术帮助下,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使教材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实现教材立体化。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理解、记忆,它有利于学习系统全面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但不完全符合高职生的学习特点,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高职工科类专业基础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压缩传统教学方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培养职业关键能力。它提出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体行为能力的培养,而个体行为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经过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帮助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可持续性学习本领高的应用型劳动者[3]。常用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头脑风暴、案例教学、角色扮演、项目教学、仿真教学、分岗位教学等。
分岗位教学是行动导学法中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按不同岗位开展学习过程,可实施“导、引、析(探)、做、评、思、拓”七步教学。
“导”是课前导学,包括导、测、评三部分,课程网站、智慧课堂发布岗位任务,上传岗位职责、电路工作原理、岗位操作方法、岗位分工要求等相关文件,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了解岗位规范,激发学生职业情感和岗位实践科技自信。
“引”是任务引入,承前启后式引入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反馈进一步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匠心筑梦”。
“析(探)”是方案探究,按照技能要求和作业实际,分为不同岗位,引导学生识读岗位职责,解读技能要点和职业素养。
“做”是岗位实施,不同岗位学生按岗位职责展开工作,强化安全意识,突出岗位技能。
“评”是总结评价,学生总结岗位实践情况,汇报各小组作品完成情况,实现技能和职业双自豪,教师总结岗位操作收获,释疑学生疑问,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刻苦务实、科学严谨的职业素养。
“思”是学习反思,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反思,巩固、拓展课堂效果。
“拓”是视野之窗(课后拓展),拓宽学生专业视野,“饱实”学生职业成就感。
本文以“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效果”为目标,贴合职业教育新发展,完成了“三教”改革在高职工科类专业基础课领域的研究,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开展了较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将“三教”改革融合高职工科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实施中,并被推广到相关领域,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