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媒体监督和国有企业减排绩效∗

2023-10-24 07:01樊沁怡
经济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关注度国有企业污染

程 华 樊沁怡 龚 强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但以往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导致了污染频发、环境恶化,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更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自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党和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十九大报告着重论述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调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十四五”规划也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主要目标,包括“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等具体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美丽”也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标志性特征。此外,为着力解决资源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我国将“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过去关于国有企业的研究侧重于对其经济绩效的分析(Chen 等,2011;杨国超等,2020),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对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但对于政府而言,经济绩效并非唯一的目标。政府建立和维系国有企业的其他原因还可以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沟通和影响能力方面来探寻。一般而言,国有企业高层通常由政府任命,可以更为充分地与政府进行信息交换和沟通,同时需向政府上缴部分利润,并有更多机会获得政府补贴,这些因素很可能使得国有企业在执行政府环保政策方面扮演积极角色。相比之下,由于信息不充分、缺乏直接的人事和财务关系,政府对非国有企业的排污干预往往较为困难。

本文旨在探究以下问题: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是否会影响污染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尤其是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对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的反应是否有显著差异?如果某些企业在环境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那么这些企业的利润是否会下降?进而,与政府的关联会不会导致“监管捕获”而不是更好地执行政府减排政策?政府环境政策的影响通过怎样的渠道传递给企业?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国有企业的政治经济逻辑提供崭新的角度,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看待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提升环境治理成效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收集了26 个省和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四个直辖市和西藏自治区)310 个城市2003—2009 年的工业企业排污数据和《政府工作报告》,在此基础上采用文本分析技术得到关键指标——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并研究它对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排污量和利润的影响。根据Jiang 和Zhang (2020),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被定义为文本中环境方面词汇占总词汇(剔除停止词)的比重。结果发现:第一,相比非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与国有企业排污量的负相关关系更强。第二,相比非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与国有企业利润的负相关关系更强,而且这种利润下降部分是由减排行为导致的。第三,政府环境关注度增强,成立年份较早、上年污染较多、总资产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减排力度更大。一方面,相对来说成立时间较早、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更多的资源来影响监管者,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也有着更强的经济激励。另一方面,若政府希望通过企业实现减排目标,则更应该控制这些污染大户。我们的发现支持了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实现保护环境的政策目标。第四,我们手动收集了2003—2009 年各地市报纸上关于企业污染的近万条负面新闻报道,发现媒体报道可以将政府环境关注度的影响传导到企业,报道越负面,企业减排力度越大,且这一结论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为了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我们将省级政府环境关注度除以省会与城市间的距离作为工具变量,其逻辑是,省级政府环境关注度会对距离省会更近的城市政府产生更大的影响。为了解决不同类型企业的特征差异问题,本文还采用熵平衡法来选取更加相似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作为样本,结果依然稳健。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拓展了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性功能和政府政策目标的研究。政府政策目标具有多元性,经济增长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也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率并不是决定其成立和维系的最重要因素。本文研究显示,国有企业在牺牲部分自身经济利益的情况下,通过环境保护增加了社会效益,这为深入理解国有企业在我国社会中的作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第二,我们通过文本分析方法对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进行测量,并将其与企业减排行为、利润和环境治理成效联系起来,从而呈现政府政策对企业和市场的影响过程,为解释地方政府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微观解释。第三,我们发现新闻媒体可以作为政府环境关注度和政策传导到企业的渠道。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肩负社会责任的媒体信息传播有望架起政府与市场的桥梁,使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实现治理现代化,使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在《行政行为》(Administrative Behavior)中提到,“关注度是管理者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部分的过程”。张敖春(2017)认为,政府关注度是政府决策主体选择性地注意显著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的行为过程,也是其“觉察”、“编码”、“解释”和“聚焦”决策信息的过程。地方政府作为多任务主体,常见的任务分类包括经济方面和非经济方面(比如环境领域)。虽然长期以来经济建设是我国的中心工作,但由于环境逐渐恶化,进入21 世纪我国在逐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比如,2005 年环保工作被纳入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指标;2013 年之后“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相继出台等。面对关注度的稀缺性,地方政府首先要处理好关注度的配置问题。地方政府关注度的配置是否恰当和具有前瞻性,会直接影响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决策和宏观政策的执行效果。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是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政策性文本,代表政府的施政方向,表达政府“重视什么”和“引导什么”,是政府关注度分配和变化的重要载体,被视为资源分配和社会发展的“指挥棒”。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反映地方政府领导的政策目标,是地方政府关注度配置状况的直观呈现(文宏和杜菲菲,2018)。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方法测量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环境关注度,以量化的方式呈现文本内容所包含的信息(Jiang 和Zhang,2020;王印红和李萌竹,2017)。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本文探究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对企业排污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环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各种各样的“环境”,有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生态范畴,也有营商环境、文化环境、法治环境等社会范畴。Jiang 和Zhang (2020)将环境关注度定义为文本中环境方面词汇占总词汇比重(剔除停止词)。为了避免与环境保护不相关信息的干扰,我们根据现有研究选择了以下15 个紧紧围绕生态环境的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处理厂、生态建设、综合治理、覆盖率、退耕还林、污染物、污水处理、绿水青山、空气、PM 2.5、垃圾、节能、清洁,以它们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词频占比来表示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词频占比越高,说明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越重视,对环境治理的引导作用可能越大。

现实中,政府环境关注度对企业排污的引导作用能否实现?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在执行政府政策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关于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也展开过许多探讨。在环境治理领域,余泳泽等(2020)发现,将环境绩效纳入官员考核后,面临环境目标约束的地方政府其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更加明显。李强和韦薇(2020)发现,地方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度提升有利于降低我国环境污染水平。王岭等(2019)发现,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对空气污染有显著的降低效应。罗知和李浩然(2018)发现,“大气十条”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时的空气污染。以上研究均表明政府环境政策(尤其是在配套强有力的政府监管时)能够有效地影响污染治理,不过这些研究没有涉及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政策执行方面的差异。Hsu 等(2021)运用跨国数据发现,虽然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表现低于非国有企业,但是它们在环境绩效上表现更好。他们的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本文的发现,但并没有从政府角度来讨论这种国有企业环境绩效的来源。

此外,关于企业受政府政策影响的异质性,部分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了国有企业的非常规经济功能。比如,Cheng 等(2021)发现我国国有企业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上比其他类型的企业更加严格,政府的确能够在其控制力更强的企业里改变人们的生育水平。赵勇和初晓(2021)发现,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整体上提高了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的可能性,投资经历的正向示范效应和声誉效应大于负向的竞争效应。这表明国有企业在常见经济领域之外很可能扮演先导角色。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相比非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与国有企业排污量的负相关关系更强。

相比影响力较小的企业,影响力较大的企业很可能会软化政府监管,产生所谓的“监管捕获”。在20 世纪80 年代美国监管改革之前,民航和电力监管部门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为现有企业代言、阻止新企业进入的作用。一般而言,成立年份较早、排污量较多、总资产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更有能力和经济激励影响监管机构,如果出现“监管捕获”,这些企业可能减排更少。相反,若政府希望通过国有企业实现减排目标,则更应该控制这些污染大户,促使其更大力度地减排。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竞争性假设。

假设2 (a):如果“监管捕获”效应更强,则成立年份较早、上年污染较多、总资产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减排相对更少。

假设2 (b):如果政府能够通过国有企业实现减排目标,则成立年份较早、上年污染较多、总资产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减排相对更多。

通常来讲,减排并非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而制定的决策,企业更关心成本和利润。新古典经济学认为,降低排放意味着增加企业成本,因为一部分原本用于生产的资源和资金可能被迫投入治理污染和清洁生产,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He 等,2020)。如果这些企业因为环境治理投入导致了利润下降,可能需要政府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补偿,这解释了地方政府和国有金融机构给国有企业提供经济支持的原因。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相比非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与国有企业利润的负相关关系更强,而且这种利润下降部分是由减排行为导致的。

政策实施往往不是某个主体决定的,政策很难在颁布初始就顺利落实,现实中存在“政策网络”,即由多元行动主体在政策过程中形成的复杂关系联结,而在这一网络中媒体是重要组成部分(陈丽湘,2021)。在我国,新闻媒体尤其是报纸在组织结构和报道内容上受到政府的监管,因此会传递政策导向。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会通过媒体报道传导,进而影响企业排污。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数据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我国26 个省和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四个直辖市和西藏自治区)310 个城市的工业企业,通过匹配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信息、国家统计局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原环境保护部的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获得,样本区间是2003—2009 年。与现有文献一致(Greenstone 等,2021),我们关心的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确实是排污企业,我们剔除了历年排污量均为0 的企业。

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来自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我们首先在各省市政府官方网站搜索,如果搜索不到则在各大主流媒体进行搜索。文本分析是测量政府关注度的常用工具,比如,王印红和李萌竹(2017)分析了30 个省市地方政府2006—2015 年共300 份工作报告,发现地方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关注度逐年增加。

(二)变量的选择和度量

本文核心被解释变量是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pollutioni,t,我们采用两个指标来度量:第一,企业的化学需氧量codi,t。化学需氧量是指以化学方法测量的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化学需氧量是一个重要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企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越小,说明其对水质的污染越轻。第二,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sulfuri,t。二氧化硫排放量是指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数量。二氧化硫对大气可造成严重污染,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越小,说明其对大气的污染越轻。另一个被解释变量是企业的利润水平profiti,t,我们采用企业利润额除以总资产规模来度量。

本文的一个核心解释变量是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和企业所有权性质的交乘项,用于观察国有企业在环境治理中是否更好地服从了《政府工作报告》的导向。核心解释变量由以下两个变量相乘得到:第一,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envi,t,采用各城市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15 个生态环境关键词的词频占比衡量。envi,t越大,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越强。在稳健性检验中,我们也采用10 个或30 个生态环境关键词词频、去除《政府工作报告》工作回顾部分后计算得到的生态环境关键词词频等。第二,企业所有权性质哑变量soei,t,采用企业的注册身份表示。如果企业的注册身份为国有企业,则soei,t取值为1,否则取0。在稳健性检验中,我们也考虑了以股权比重定义的企业所有权。在本文中,政府影响国有企业并不需要拥有控股权,如果企业注册身份是国有企业,该企业就需要服从政府制定的关于国有企业的各项规定,需向政府上缴部分利润,有更多机会获得政府补贴(Cheng 等,2023)。另外,其管理层往往由政府任命,信息交换和沟通更加充分。因此,基于注册身份定义的所有权在本文中更为恰当。

另一核心解释变量是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和新闻报道负面情感程度的交乘项,用于观察媒体在环境治理中是否会将政策的影响传导给企业。其中,新闻报道负面情感程度sentii,t构建方法如下:我们通过网络爬取收集了10 万条左右的报纸新闻报道,涵盖包括日报在内的各类型报刊。从中我们提取近万条样本区间针对企业排污且发布者不是排污企业的报道,经阅读和对比发现这些报道基本上是负面报道。接着,我们通过词频分析计算这些报道的负面情感程度,即每条新闻报道中负面情感词汇在全文(去除停止词)的占比,按年份和所属地市取平均值后得到城市层面新闻报道负面情感程度的衡量指标sentii,t。计算过程中选用的负面情感词汇有污染、灾难、恶化、死亡、加剧、排放、废水、废气、矛盾、威胁、超标、有害、严重、危害、刻不容缓、偷排、病、关闭、淘汰和违法。这些词汇有代表性地描述了工业污染及其严重后果。另外,加入更多词汇并不改变主要结果。

我们还控制了企业维度的特征变量,如总资产规模、固定资产比重(固定资产除以总资产),这些数据来自工业企业数据库。另外,我们还控制了城市维度的特征变量,比如企业注册地的GDP,第一、二产业分别占GDP 的比重,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等,数据来自各城市统计年鉴。变量定义和度量参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与度量

(三)实证模型设计

在模型设计阶段,为了尽可能避免反向因果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我们将核心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全部滞后一期(Cheng 等,2020)。此外,考虑到可能存在随时间不变或者随个体不变的其他不可观测因素,我们在回归中还控制了企业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所有误差性均在企业个体维度进行了聚类处理。

为检验假设1,设计以下模型:

其中,pollutioni,t为第t年企业污染衡量指标化学需氧量codi,t和二氧化硫排放量sulfuri,t;envi,t-1为第t-1 年企业注册地政府的环境关注度,用第t-1 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环境关键词的词频占比衡量;soei,t为企业所有权性质哑变量;ControlVariablei,t-1为表1 中定义的第t-1 年的控制变量;Companyi和Yeart分别为企业哑变量和年份哑变量,用于控制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若假设1 成立,envi,t-1×soei,t的系数a1应显著为负。为了检验假设2,本文基于成立年份、上年污染量、总资产规模的中位数进行分组回归。为检验假设3,设计以下模型:

其中,profiti,t为企业利润水平的衡量指标,用第t年的企业利润额除以总资产规模衡量,其余变量同上。若假设3 成立,envi,t-1×soei,t的系数β1应显著为负。本文将在报告对应结果时讨论政府关注度通过企业排污降低利润的中介效应。

为检验假设4,设计以下模型:

其中,pollutioni,t分别由codi,t和sulfuri,t衡量,sentii,t-1为第t-1 年企业注册地关于工业污染的新闻报道的负面情感程度,用新闻报道中表示负面情感的关键词占比衡量,其余变量同上。若假设4 成立,envi,t-1×sentii,t-1的系数β1应显著为负。除了对全样本进行检验,本文也对国有企业样本和非国有企业样本进行分组回归,并预计在国有企业样本中envi,t-1×sentii,t-1的系数β1绝对值应该更大。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2 所示的描述性统计可知,codi,t的平均值为5.073,标准差为4.618,说明该指标在样本公司中存在较大差异。样本中约有7%的国有企业。

表2 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基准回归结果

表3 报告了假设1 的检验结果,回归(1)中采用化学需氧量排放作为企业污染指标,只控制了企业和年份固定效应,结果发现envi,t-1×soei,t的系数为-164.444,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回归(2)继续加入企业和城市特征的控制变量,envi,t-1×soei,t的系数为-160.921,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且模型拟合效果更好。

表3 基准回归结果

回归(3)将地方政府对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关注度纳入考量(Jiang 和Zhang,2020),统计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类的词频占比ecoi,t和文化类的词频占比culi,t,并分别与企业所有权性质哑变量soei,t交乘,以便进一步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类关键词包括经济增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零售总额、增加值、可支配、GDP、大力发展、经济运行、投资、金融和进出口。文化类关键词包括文化产业、广播电视、文化遗产、新闻出版、文化、精神、核心价值观和传统。回归结果显示,envi,t-1×soei,t的系数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回归(4)、回归(5)和回归(6)将衡量企业污染的指标换为sulfuri,t,得到的结论不变。我们以回归(2)和回归(5)作为主回归并计算它们的经济影响。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增加0.1% (=1 个标准差),国有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6.1%和23.4%,企业减排在经济上的影响是显著的。

综上,企业的排污量和envi,t-1×soei,t显著负相关,说明相比非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与国有企业排污量的负相关关系更强,假设1 成立。

(三)分样本回归和作用机制检验

为了进一步探究理解政府环境关注度是如何影响国有企业排污的,我们进行了分样本回归。成立时间较早、规模较大的企业相对来说有更多的资源来影响监管者,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也有较强的经济激励。而如果政府希望能够通过国有企业实现减排目标,则更应该控制这些污染大户。

表4 报告依据企业成立时间、上年排污量、总资产规模的分组回归。在所有回归中,我们均控制了与表3 第(2)列和第(5)列同样的控制变量和固定效应。为了便于展示,我们只报告了envi,t-1×soei,t的估计结果。

表4 依据企业成立时间、上年排污量、总资产规模的分组回归

表4 Panel A 第(1)列和第(2)列中企业的成立年份均早于中位数,可将其看作“老企业”。我们发现envi,t-1×soei,t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第(3)列和第(4)列中企业的成立年份均晚于中位数,可将其看作“新企业”,envi,t-1×soei,t的系数不显著。这说明,政府环境关注度增强,会使得成立年份较早的国有企业采取更大力度的减排措施,产生更明显的减排效果。

表4 Panel B 是使用企业上年排放量中位数划分样本后的回归结果,第(1)列和第(2)列中企业上年化学需氧量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大于中位数,可将其看作“重污染企业”,envi,t-1×soei,t的系数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第(3)列和第(4)列中企业上年化学需氧量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小于中位数,可将其看作“轻污染企业”,envi,t-1×soei,t的系数不显著。这说明,政府环境关注度增强会使得上年污染较多的国有企业采取更大力度的减排措施,产生更明显的减排效果。

表4 Panel C 是使用企业总资产规模中位数划分样本后的回归结果,第(1)列和第(2)列中企业总资产规模均大于中位数,可将其看作“大企业”,envi,t-1×soei,t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第(3)列和第(4)列中企业总资产规模均小于中位数,可将其看作“小企业”。使用codi,t作为企业污染指标的结果显示,envi,t-1×soei,t的系数不显著;使用sulfuri,t作为企业污染指标的结果显示,envi,t-1×soei,t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但显著性较大企业样本有所下降。这说明,政府环境关注度增强会使得总资产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采取更大力度的减排措施,产生更明显的减排效果。

综上,我们的发现支持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实现了保护环境的政策目标,而没有出现“监管捕获”,假设2 (b)成立,假设2 (a)不成立。

(四)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工业企业往往为了追求更高的生产利润而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政府环境关注度增强,会使得国有企业采取的减排措施力度更大,比如减小生产规模,购买新的清洁设备、开展污水处理、引入清洁能源和技术等,这些减排成本的增加很可能会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因此,本文试图从污染物排放的角度进一步探究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对国有企业利润的影响和路径。

表5 是关于企业生产利润profiti,t和envi,t-1×soei,t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相比非国有企业,政府环境关注度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的利润。为了进一步理解政府关注度降低国有企业利润的路径,我们用Dippel 等(2017)的方法来估计中介效应,该方法在识别中介效应方面较为有效。首先,我们估计下述回归:

表5 政府环境关注度和国有企业利润

然后,我们用估计的β1乘以方程(1)中估计得出的a1,即减排影响利润的中介效应,然后除以表5 中envi,t-1×soei,t的总效应,可得到通过减排影响的利润比重。经计算codi,t代表的中介效应是-0.325,在总效应中占比6.72%;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到sulfuri,t代表的中介效应是-0.185,在总效应中占比3.82%。两种污染物排放对政府环境关注度影响企业利润的总解释力达到10.54%。这说明,当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提高,会使得国有企业加大减排力度,从而降低企业利润,假设3 成立。因此,环境政策意味着企业成本增加,如果国有企业因为环境治理投入导致利润下降,可能需要政府通过其他方式补偿,这也解释了地方政府和国有金融机构给国有企业提供支持的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污染物减排并不能完全解释政府环境关注度对企业利润的负面影响,其原因可能在于:第一,虽然政府环境关注度会促使国有企业增加减排成本,例如购买清洁生产设备和污染物处理设备等,从而造成当前利润的明显下降,但对这些设备的安装调试和使用这些设备的培训都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减排上不一定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二,虽然由于数据获取限制在此不作分析,但是企业在氮氧化物、氨氮、臭氧、固体废物等方面的排放也可能下降,进而可能导致利润下降。第三,企业为了获得因为减排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补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夸大利润损失。

(五)关于政府环境关注度影响企业排污的媒体传导机制检验

通过对假设1 和假设3 的检验我们发现,政府环境关注度越高,国有企业的减排力度越大,利润越低。这个影响的传导机制是什么?报纸媒体在我国发挥着舆论导向的作用,同时它们对企业排污的负面报道往往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因此很可能影响企业的减排力度。我们基于方程(3)进行回归,以探讨媒体在传递政府环境关注度中的作用。

回归结果如表6 所示。可以看到,当以codi,t衡量企业污染排放时,envi,t-1×sentii,t-1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媒体报道的负面情感程度加强了政府环境关注度和企业排污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表6 政府环境关注度、媒体负面报道和企业减排

具体来看,表7 根据企业所有权性质进行分组回归,结果显示无论是以codi,t还是sulfuri,t衡量企业污染排放,envi,t-1×sentii,t-1系数的绝对值在国有企业样本中都要大得多。这说明媒体的负面报道对其减排的促进作用更大。

表7 媒体负面报道的作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

(六)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从多个方面进一步检验。

(1)政府环境关注度测度的稳健性。由于本文的污染物被解释变量涉及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在表8 第(1)列和第(2)列中,我们挑选出10 个与这两类污染物关系更为密切的关键词重新计算政府环境关注度。同时,考虑到可能存在关键词遗漏的问题,在表8 第(3)列和第(4)列中,我们在原有15 个词的基础上选取了更为全面的30 个词来计算政府环境关注度。此外,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可能并不能完全反映地方政府的环境关注度,与地方政府未来向企业摊派减排任务的关联更弱,因此在表8 第(5)列和第(6)列中,本文删除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回顾部分,重新计算政府环境关注度后进行基础回归。结论依然稳健。

表8 政府环境关注度测度的稳健性

(2)工具变量回归。为了进一步解决对内生性的担忧,表9 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我们使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15 个环境关键词的词频占比除以省会与城市间的距离proenvdisti,t-1作为envi,t-1的工具变量,并用proenvdisti,t-1×soei,t作为envi,t-1×soei,t的工具变量。其逻辑是省级政府的环境关注度会对距离省会更近的城市政府产生更大的影响,却不大可能通过其他渠道直接影响企业减排。

表9 工具变量回归

第一阶段回归显示工具变量具有很强解释力,F统计值均超过100,大大超过Stock和Yogo (2005)里10 的界线。第二阶段回归结果显示,envi,t-1×soeit的回归系数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而且估计系数与表3 的结果差异不大。

(3)政府环境关注度和环境规制对国有企业减排的影响。一个潜在的问题是,政府环境关注度可能与环境规制并不同步,因此政府环境关注度可能对国有企业减排并无显著影响。但正如我们在机制分析里观察到的,地方政府的环境关注度可以通过媒体监督来影响国有企业减排。另外,它也很可能通过国有企业投资和管理层任命等软性手段对减排产生影响。这些也是本文相对现有环境管制研究的一个新颖之处。

尽管如此,政府环境关注度可能通过环境规制产生效果。我们发现,省份层面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与envi,t-1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不过地级市层面环境规制强度数据的缺乏限制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为了检验环境规制加强后是否依然能够观察到相似的模式,本文根据我国六大环保区域督察机构设立情况构建新的解释变量treati,t-1,将所在省份政策实施及之后年份设为1,政策实施前设为0。过去的研究发现环保区域督察机构设立后地方环境规制的确得到很大程度的强化(Chen 等,2022)。表10报告了将envi,t-1替换为treati,t-1的基础回归结果。结果说明,环境规制更强的地区,国有企业减排绩效更显著。

表10 环保区域督察与国有企业减排

(4)其他检验。另外,本文还使用如下检验以验证结果稳健性:使用企业控股情况statecontroli,t衡量企业所有权性质;使用熵平衡法匹配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选取更加相似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作为样本;采用不同聚类方式和固定效应。结论依然稳健。①因篇幅所限,本文省略了其他检验的结果,感兴趣的读者可在《经济科学》官网论文页面“附录与扩展”栏目下载。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全国26 个省和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4 个直辖市和西藏自治区)310 个城市2003—2009 年的企业和政府,基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进行文本分析,探究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如何影响企业排污量和利润,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受到的影响是否有差异。研究发现:第一,相比非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与国有企业排污量的负相关关系更强。第二,相比非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环境关注度与国有企业利润的负相关关系更强,且这种利润下降部分是由减排行为导致的。第三,政府环境关注度增强,成立年份较早、上年污染较多、总资产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会采取更大力度的减排措施,产生更明显的减排效果。第四,我们手动收集了2003—2009 年各地市报纸上关于企业污染的近万条负面新闻报道,发现媒体报道会将政府环境关注度的影响传导到企业,报道越负面,企业减排力度越大,且这一点在国有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这一发现表明媒体发挥了监督和沟通作用,充当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几点政策建议:第一,推行合理有效的政府环境政策,坚定不移地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推行环境政策能够有效减少企业排污,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减排中表现得更积极,力度更大,可以以此为切入口促进生产要素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二,政府环境政策的实行会对企业利润造成损失,要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财政、环保等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应同时配套支持。第三,充分利用媒体这一抓手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一直以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饱受争议,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政府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政府政策应当增强传导的通畅性和温和性,避免“硬着陆”。通过媒体报道实现政策意图向企业的有效传达,是政府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降低治理成本的一个方式。

猜你喜欢
关注度国有企业污染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雄安新区媒体关注度
全国两会媒体关注度
暴力老妈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王者”泛海发布会聚焦百万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