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云 谭远忠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脾胃病科,湖北 恩施 445000)
结肠癌是一种发生率、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放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案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肿瘤负荷,缓解肿瘤相关症状,但也会造成一系列毒副反应[1]。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放化疗不良反应。随着神经肽K-1受体(NK-1)拮抗剂、5-羟色胺3受体(5-HT3)拮抗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放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但这些药物无法减少厌食症的发生,仍有许多患者放化疗后出现厌食、恶闻食臭等症状,造成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理、心理状态,甚至影响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2]。单纯西医治疗肿瘤放化疗后厌食症效果并不满意,研究显示中医配合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有减毒增效作用[3]。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我们应用养正合剂联合滋脾益胃汤治疗结肠癌放化疗后脾虚痰湿型厌食症49例,并与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49例对照,观察对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98例均为我院脾胃病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37~72岁,平均(57.45±6.63)岁;腺癌10例,黏液腺癌21例,未分化癌18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7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5例,横半结肠切除术9例,乙状结肠切除术8例。对照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41~73岁,平均(57.72±6.25)岁;腺癌9例,黏液腺癌23例,未分化癌17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8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6例,横半结肠切除术7例,乙状结肠切除术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肿瘤厌食症诊断标准[4]:长时间食欲不振,无法进食或进食量低于正常食量的1/2。中医脾虚痰湿型辨证标准[5],主症:食少纳呆,腹部胀满,大便糖稀,或黏腻不爽;次症:肢体困重,神疲乏力,渴不欲饮,嗳气,消瘦;舌脉:舌边齿痕,苔白腻,脉滑或沉滑。符合主症3项,或主症2项加次症2项以上,结合舌脉确诊。
1.2.2 纳入标准 病理、细胞学确诊为结肠癌;符合肿瘤患者厌食症诊断标准及中医脾虚痰湿型辨证标准;年龄18~75岁;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接受放化疗;卡氏评分≥70分;心脏、肝、肾、血液学功能正常;无药物过敏史;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配合。
1.2.3 排除标准 结肠癌复发者或癌症转移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无法配合、不接受定期随访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醋酸甲羟孕酮片(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370)0.5 g,每日1次口服。
1.3.2 治疗组 予养正合剂联合滋脾益胃汤治疗。养正合剂(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70042)20 mL,每日3次口服。滋脾益胃汤药物组成:白术15 g,茯苓12 g,陈皮12 g,山楂10 g,砂仁10 g,党参10 g,柴胡10 g,生麦芽6 g,山药6 g,甘草6 g。脾胃气虚者加黄芪10 g、人参10 g,阴虚者加麦冬10 g、石斛1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营养状态: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总蛋白(TP)水平。②免疫功能:采用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测定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水平。③胃蛋白酶原: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肝素抗凝,3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I(PG Ⅰ)、胃蛋白酶原I(PG Ⅱ)水平,计算PG Ⅰ/PG Ⅱ,试剂盒由河南凯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5 食欲改善疗效[6]食欲评分:进食正常,记0分;食量减少,在正常食量的1/2以上,记1分;食量明显减少,少于正常食量的1/2,记2分;无法进食,记3分。显效:食欲评分下降1分或以上;稳定:食欲评分无变化;无效:食欲评分增加1分或以上。改善率=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中医症状疗效[7]腹胀、乏力、嗳气、消瘦、便溏症状由轻至重分别记分0~3分。显效:症状总积分下降70%以上;有效:症状总积分下降30%~70%;无效:症状总积分下降不足30%。改善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卡氏评分疗效[8]改善:卡氏评分较治疗前提高10分或以上;稳定:卡氏评分较治疗前提高或减少10分以内;恶化:卡氏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0分或以上。改善率=改善例数/总例数×100%。
2.1 2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指标比较 2组治疗后Hb、ALB、TRF、TP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Hb、ALB、TRF、TP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指标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组治疗后IgA、IgG、IgM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IgA、IgG、IgM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比较 2组治疗后PG Ⅰ、PG Ⅰ/PG Ⅱ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PG Ⅰ、PG Ⅰ/PG Ⅱ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比较
2.4 2组食欲改善疗效比较 治疗组食欲改善率85.71%(42/49),对照组食欲改善率55.10%(27/49),治疗组食欲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食欲改善疗效比较 例(%)
2.5 2组中医症状改善疗效比较 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率95.92%(47/49),对照组中医症状改善率75.51%(37/49),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中医症状改善疗效比较 例(%)
2.6 2组卡氏评分疗效比较 治疗组卡氏评分改善率77.55%(38/49),对照组卡氏评分改善率44.90%(22/49),治疗组卡氏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卡氏评分疗效比较 例(%)
厌食症是结肠癌等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常见并发症,可造成患者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增加了继发感染风险,甚至使病情恶化。根据既往研究统计,超过20%的恶性肿瘤患者并非死于肿瘤本身,而是死于放化疗后的营养不良[9]。现代医学认为,化疗药可直接损伤胃肠道黏膜,并通过抑制胃肠道细胞分泌消化酶,使胃肠消化功能减弱[10]。临床多采用甲羟孕酮改善放化疗造成的食欲减退,虽有一定改善作用,但该药物不良反应较多[11]。
放化疗后厌食症可归为中医学“纳呆”“厌食”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生化,二者互为表里。脾胃阴足,则纳化正常,腑脏得以供养。脾气虚,则水液运化失常,湿邪内生,胃纳失司;胃虚亏,则饥不欲食。脾胃虚弱,水谷纳化失常,久而形成厌食。本病为正虚邪实之证,正虚以脾虚为主,邪实以痰湿为主,久则化热,故临床常见腹胀、纳呆、倦怠、便溏、懒言嗜卧等症状。基于上述机制,治以健脾益胃、化痰燥湿为主要原则。养正合剂中红参补益元气,枸杞养肝益肾,黄芪祛邪扶正,茯苓利水渗湿。既往研究证实,结肠癌化疗中联合养正合剂,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12-14]。滋脾益胃汤中白术健脾益气,利水燥湿,为君药;茯苓健脾祛湿,党参益气和胃生津,砂仁调中止吐,健脾化湿,陈皮消食利湿,四者共为臣药,增强白术健脾之效;柴胡、山药、生麦芽、山楂滋补胃阴,消积开胃,共为佐药;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滋脾益胃、利湿化痰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可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15];黄芪可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诱导干扰素形成,促进血细胞生长、发育、成熟[16];茯苓中有效成分茯苓聚糖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1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食欲改善疗效、中医症状改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养正合剂联合滋脾益胃汤可增强食欲,改善厌食症状。
Hb、ALB、TRF、TP是反映蛋白质储备和红细胞状态的标志物,可反映机体营养状态。Hb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输送氧气至体内组织,恶性肿瘤厌食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现象,导致Hb降低;ALB和TP是评估人体蛋白质储备的重要指标,可帮助维持血浆内渗透压,也是机体的重要氮源,放化疗和厌食可导致机体蛋白质储备下降,故ALB和TP水平可能会降低;TRF是一种运输铁元素的蛋白质,铁元素对红细胞的生成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机体的许多生理过程有重要作用,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铁的摄取和利用受到影响,因此TRF水平也可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Hb、ALB、TRF、TP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Hb、ALB、TRF、TP均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养正合剂联合滋脾益胃汤能改善结肠癌放化疗后脾虚痰湿型厌食症患者营养状态。
IgA是黏膜防御系统的重要成分,IgG是机体抗感染最主要的抗体,IgM是高效能的抗生物抗体,有极强的促吞噬作用[18]。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IgA、IgG、IgM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IgA、IgG、IgM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养正合剂联合滋脾益胃汤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前体,存在于胃黏膜及血液,其中PG Ⅰ主要由胃底腺主细胞分泌,PG Ⅱ由全胃腺、近端十二指肠Brunner腺分泌。肿瘤化疗患者胃黏膜受损,胃蛋白酶原分泌细胞受累,故血液中胃蛋白酶原水平发生改变,因此PG Ⅰ、PG Ⅱ在血清中的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黏膜功能变化。既往研究显示,PG Ⅰ、PG Ⅰ/PG Ⅱ下降与胃黏膜损害、消化功能下降有关[19]。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PG Ⅰ、PG Ⅰ/PG Ⅱ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PG Ⅰ、PG Ⅰ/PG Ⅱ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养正合剂联合滋脾益胃汤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故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同时,治疗组卡氏评分改善率77.55%(38/49),对照组卡氏评分改善率44.90%(22/49),治疗组卡氏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养正合剂联合滋脾益胃汤可改善结肠癌放化疗后脾虚痰湿型厌食症患者预后及机体状况,整体调节低下的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养正合剂联合滋脾益胃汤治疗结肠癌放化疗后脾虚痰湿型厌食症,可修复胃黏膜损伤,增强机体营养和免疫状态,有利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