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

2023-10-24 06:48王娜天津市滨海新区急救分中心天津30045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急救车救护车物品

王娜 (天津市滨海新区急救分中心,天津 300450)

院前医疗急救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急救、重大活动保障、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政府加大对院前急救事业的投入,院前急救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城乡覆盖率大幅提升。院前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的互联互通使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前得到了更加理想的救治与干预,保证可以及时、安全地将患者送至医院接受后续的系统救治[1-2]。因此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工作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想要高效地完成这一工作,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与高效操作,同时也要保证救护车、急救物品的充分准备,也就是说,做好急救车与急救物品管理对于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完成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对具体的管理方法与实施进行分析。本次实验研究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急救分中心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42例作为实验对象,分析了细节管理在院前急救车以及急救物品管理过程中所获得的效果与价值,现作如下总结。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急救中心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42例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在2019年1月-12月期间接受院前急救的21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其院前急救管理的方法为常规管理,在2020年1月-12月期间接受院前急救的21例患者作为细节组,其院前急救管理的方法为细节管理。细节组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区间分布于22-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6±3.24)岁;常规组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区间分布于21-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8±3.19)岁,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后可知,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实验研究期间急救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动,常规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期间急救中心共包括工作人员30名,其中男21名,女9名,年龄介于24-48岁,平均年龄(32.36±2.64)岁,其中司机6名、担架员12名、医生6名、护理人员6名。细节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期间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依然为30名,仅有1名司机、1名担架员与1名护理人员出现了变动,对实验研究结果不会造成影响。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急救车与急救用品采用常规管理方式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根据常规的管理流程与内容开展相关工作,细节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急救车与急救用品均采用细节管理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2.1 确定急救车数量并确定所需的急救物品 对于急救中心来说,其至少要配备3辆以上具有重症监护功能的急救车,而在准备各种急救物品的过程中则需要保证其具有小型医院的基本条件,具有ICU功能,并做好各个科室专用急救药品的基本配备,为患者得到更好的院前急救服务提供物资保障。一般在救护车内其所必须要配备的急救物品如下:首先是氧气、便携式心电图机、除颤监护一体机、血糖仪、便携式呼吸机等相关的医疗设备;其次,也要包括负压担架、负压夹板、头颈固定器、电子喉镜等物品;在此基础上,注射器、输液器、吸痰管、绷带、纱布、夹板、棉垫以及吸氧管等基本急救物品也是必需的,以保证急救物品可以满足各类型患者的实际需求,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奠定基础[3]。

1.2.2 细化急救车的日常维护 为了保证院前急救水平以及效果,做好救护车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细节管理中就要将救护车的日常管理、保养以及维护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可以根据救护车司机的能力、素质来选择一个组长,并让其总体负责全部车辆的管理、保养和维护,并由组长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组内其他司机的身上,明确每一位司机的责任与任务,并监督每一位司机具体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做好车辆的经常性、基础性检查。同时,也要执行交接班记录制度,每次交接班之前均要了解燃料状态,保证车辆的燃料充足,并保证每行驶7000-8000km即需要到4S店进行专门的保养和维护,保证车辆可以正常的运行。在此基础上,在实施院前转运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患者需要去的医院相对较远,针对路途较长的情况,就需要配备2名司机,并做好所在地、目的地环境的调查和了解,保证车辆能安全、顺利到达。

1.2.3 做好急救车内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 在内部急救物品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定位与定量放置”的基本原则,按照中心急救药品、医用耗材目录配置急救车出警配备的基本药物及医疗物资品种及数量,做好精细化管理。在对急救车内各种物品进行分类标志之外,还需要做好具体名称的详细标明,根据救护车室内的实际空间做好物品有序摆放。同时,也要保证各种急救药品、物品、用品标签的清晰度,保证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准确地拿取。要求每个班次清点急救用品,查漏补缺,定期检查好相关设备、仪器的使用性能,保证氧气设备处于完整的状态[4],保证相关物品可以满足实际的急救需求。

1.2.4 细化院前急救的基本流程:急救中心车组人员在接到调度指令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对患者呼吸、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瞳孔、气道通畅等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准确的判断,并注重查看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而更好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5]。同时,如果发现患者有心脏骤停情况的出现则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如果呼吸情况不正常,则需要给予氧疗,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为患者提供气管插管,对于血压指数不正常的患者就要快速地建立静脉通路,帮助患者更好地补充血流量。在此基础上,在院前急救现场护理的过程中要保证陪护人员情绪上的稳定,保证患者与陪护人员可以更好地配合相关人员的救护操作。

1.3 评价指标 本研究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标分别为出诊反应时间、救护车到达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与院前急救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本次实验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并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收集到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相关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均数±标准差()与百分数(%),并借助独立样本t和卡方(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以P小于0.05作为标准。

2 结果

统计学分析后可知,细节组出诊反应时间、救护车到达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以及院前急救时间与常规组相比均明显较短,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诊反应、救护车到达、首次心电图与院前急救时间分析比较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提供医疗服务之前,在事故现场或病人的家中提供的紧急医疗救助。这种急救服务相对于院内急救更具有挑战性,因为医务人员必须在现场处理复杂的医疗问题,并在缺乏专业设备的情况下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治疗。院前急救人员通常包括院前急救医生、护士、急救车驾驶员、救护员等,他们在接到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指令后,会尽快赶到现场进行急救。到达现场后则立即对病人进行伤情检查和评估,以确定病人的当前情况和潜在并发症,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行动。院前急救的目的是在紧急情况下尽快提供有效的医疗救助,以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并尽可能挽救其生命。在救护车上,院前急救人员可以通过高级生命支持设备进行危重情况下的治疗,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开放性创伤包扎止血固定、外周静脉给药等。在一些情况下,特别是在心脏骤停和严重外伤等情况下,院前急救可能是拯救生命和减少严重后果的唯一机会,因此,急救技能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十分重要,这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和减少病人死亡率。总的来说,接受院前急救患者的病情一般较为危重,在较短的时间内其病情就可能会出现相对较大的变化,再加上患者病情和急救周围环境的复杂性,给院前急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实施院前急救的过程中,现场的条件一般均相对较为简陋,医务人员在实际病情诊断的过程中大多依靠经验进行判断,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抢救效果[6]。细节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其具有全面性、细致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重视每一个细节的管理工作,避免了各种突发情况对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7]。细节管理强调从细节入手,做好每一个小事情,以此达到整体管理的目标。这种管理方法注重细节的规划、控制和监督,从而确保整个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细节管理能够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运营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和损失,提高满意度和品牌形象,同时,细节管理需要管理者具备高度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注重人文关怀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管理团队和企业文化。在急救中心实施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做好救护车与急救物品的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而在这一过程中,细节管理的运用明确了急救车组随车配备急救物品品种和基数,也明确了重症和非重症急救车随车携带的医疗设备品种。提升了便携式心电图机、除颤监护一体机、负压担架、负压夹板、便携式呼吸机、车载制氧机等相关的医疗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急救中心物资采购成本。救护车和急救物品是院前医疗急救的必备物品,对于急救中心的诊治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细节管理方面,急救中心应该注重以下几点:①做好物资管理:急救中心需要及时进行救护车和急救物品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处于最佳状态。此外,医疗设备的选购也应符合最新的效能标准。②建立规范化治疗流程: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诊疗流程,并确保所有的医务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这样可以使得医务人员在急救现场能快速应对各种急症状况,并提高取得根治性疗效的机会。③提高医疗质量:医生和护士应该重视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的提高,努力避免诊疗差错、输错液等医疗事故发生。④加强医患沟通:医患之间的关系也是急救诊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医生应该注重和患者的沟通交流,知晓患者的医疗史和过敏史,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治方案。在实践中,急救中心要认真贯彻临床细节管理工作,制定符合国家标准的各类规章制度的管理措施,反复进行系统化培训和知识普及,规范医务人员和急救设备的管理,以确保院前急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此基础上,做好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保证了各种仪器、设备的有效运行,避免了药品、物品放置不合理、准备不齐全或者是不在最佳使用日期而导致抢救不及时、抢救效率低下等相关问题的出现,保证了抢救的及时性[8]。具体而言,院前急救救护车的管理细节如下:①经常进行车辆维护和保养,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②配备专业的司机和急救员,确保他们具备丰富的驾驶和急救经验。③确保救护车上所有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都是有效的,并且在使用前经过检查。④实行规范管理制度,确保急救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⑤对急救车驾驶员进行定期培训,增强急救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⑥经常进行应急演练,提高急救车组人员的应对能力。急救物品的管理细节如下:①保持急救物品的干燥和防潮,确保其质量和效果。②统计急救物品的数量和种类,以备紧急情况需要。③对急救物品进行分类整理,方便使用和管理。④对急救物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在有效期内,并及时更新和更换过期或损坏的物品。⑤在急救物品使用前进行培训和演练,确保人员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非常重要,只有做好细节管理才能确保急救工作的顺畅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救病治病。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细节组出诊反应时间、救护车到达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及院前急救时间与常规组相比均明显较短,P<0.05”,说明了在实施院前急救的过程中,细节管理的应用不仅让相关医护人员可以更加快速地出诊,还缩短了其出诊反应时间,并保证了救护车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患者的发病现场,同时也保证了患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心电图检查,快速地完成各项院前急救操作,减少了患者心电图检查与院前急救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种相对较为理想的院前急救方式。而孙维星[9]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细节管理应用后并没有行车事故的出现,且救护车与急救设备状态完好率为100.0%,在工作期间无医疗纠纷、投诉等情况的出现,家属对专员相关服务的满意度高达99.1%,并得出了强化院前急救救护车与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工作可以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质量,保证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救治,提高患者与家属满意度的结论。虽然其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的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出入,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其核心结论依然是细节管理在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是对本次实验研究内容的拓展,为我中心对细节管理应用的进一步分析与应用提供了方向,更进一步证明了在实施急救过程中做好救护车与急救物品细节管理的重要性与意义。

综上所述,在院前急救救护车与急救物品管理的过程中做好细节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缩短出诊反应时间、救护车到达时间、开始首次心电图时间及院前急救时间,既有助于医护人员在接到调度指令后可以最为快速地出诊并到达患者病发现场,同时也缩短了患者接受首次心电图检查以及院前急救的时间,是一种效果理想且显著的管理方法,值得予以进一步临床分析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急救车救护车物品
救护车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急救车畅行不再难
给救护车让道
飞跑来的救护车
给急救车“让道”,为生命“保驾护航”
一次性PVC腕带在急救车封存管理中的应用
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