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易 照片由江苏路街道社区(老年)学校提供
江苏路街道辖区内有10 8 幢老洋房、6 0 幢优秀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11处文保单位,使得这一区域兼具红色文化底蕴、海派文化气韵和江南文化神韵。江苏路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历史文脉,在办学中融入社区特色,打造具有特色人文精神的办学环境,开设许多贴近社区文化的特色课程。
学校开发了线下“漫步愚园探寻红色事迹”和线上“愚园路的历史与人文”行走路线,拍摄《邮票里的红色故事》微课,极大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学校协同街道邀请专家学者,对社区的人文历史进行提炼,编撰出版文化教育宣传读物《名人弄里》《弄堂深深深几许》《江苏社区老洋房地图》等,编写社区老人口述历史书籍《社区记忆》,编印优秀历史建筑图册《臻品典藏》,供居民、学员学习品读。
为营造百年愚园的人文氛围,学校专门打造了校园名人角,并在各市民中心设置“愚书房”。学校与江苏路街道共同挖掘与愚园路相关的历史名人,在社区学校名人角、愚书房收集相关传记、著书收录,供居民、学员自主阅读,引导人们了解区域文脉历史,增强社区归属感,提升爱国情怀。
此外,“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愚园路历史名人墙、钱学森旧居、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愚园路历史风貌区阅读点、粟上海、愚园雅集、故事商店、社区书院”等作为学习基地,携带其特有的学习内容,被纳入社区学校构建的“1+3+N+13”的社区公共教育空间多元格局中。
为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打破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优质学习资源能惠及更多居民,江苏路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将艾灸、太极拳、葫芦丝、瑜伽等传统文化课程,通过腾讯会议、微信视频等渠道搬到线上,并开展教学。
学校利用“社区教育云视课堂”平台,在4年间共有119 门“云视课堂”课程供社区居民云学习;参与制作链接语音和文字的二维码铭牌10 8块,方便居民扫码获取优秀历史建筑和相关名人信息,进行随时随地学习,实现社区内优秀历史建筑全覆盖。
学校还积极推进数字化融入社区老年教育,参与建设了镇宁路市民中心、愚园路历史名人墙、全市首家开放式社区书院等多个沉浸式老年教育智慧学习场景。
江苏路街道社区(老年)学校不断践行办学理念,赓续人文历史基因,优化终身教育内容,深化终身教育内涵,提升数字化教育水平,持续打造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教育品牌,让更多学员在家门口分享社区老年教育优质校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