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宇,郭 苑
(1.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其中病程达2个月以上,面肌功能恢复不明显,仍遗留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者称为顽固性面瘫[1]。顽固性面瘫不会危害生命健康,但却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人际交往,严重者会导致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心理[2]。笔者近2 年来以阳白四透为主,配合照海穴、上迎香透睛明治疗顽固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月在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0 例,其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43.20±12.68)岁,病程(3.66±1.25)个月,眼睑缘宽度(1.62±0.73)mm,其中左侧面瘫11例,右侧面瘫19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拟定。病史:经临床、影像学检查(脑部CT、MRI)等确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程>2 个月。临床表现:单侧额纹消失,面部眼裂不能完全闭合,伴或不伴结膜充血、泪液外溢、角膜炎等症状。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6~70 岁;明确诊断为顽固性面瘫者;能坚持按照治疗计划进行治疗者。排除标准: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未能坚持治疗2个疗程者。
1.4 治疗方法 主穴取患侧阳白透攒竹、丝竹空、上星、头维四穴,配穴取照海和上迎香透睛明。操作:以患侧针刺治疗为主。常规消毒穴位后,采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规格:0.25 mm×40 mm)进行透刺,先刺阳白穴,针尖与表皮呈15°,分别向攒竹、丝竹空、上星、头维四个穴位所在方向透刺,进针0.5~0.8寸,行捻转手法施以平补平泻;上迎香呈15°进针,刺向睛明,不施以捻转补泻手法;照海直刺,手法施以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5 疗效观察
1.5.1 上下眼睑距离 治疗前后均由同一医师进行评定,采用标准软尺测量用力闭眼后上下眼睑缘中点之间的距离,计算患侧与健侧之间的差值。
1.5.2 额肌肌力测定 治疗前后分别评价1次额肌肌力。评价标准[4]:0 级为无肌肉收缩,不可皱眉或闭眼,露白≤7 mm;1 级为轻微肌肉收缩,额纹稍浅,不可闭眼,5 mm≤露白<7 mm;2 级收缩约为健侧活动幅度的1/4,额纹浅,3 mm≤露白<5 mm;3 级收缩约为健侧活动幅度的1/2,可皱眉或闭眼,1 mm≤露白<3 mm;4 级为近似正常收缩,皱眉闭眼功能稍欠缺,无露白或露白<1 mm,与健侧稍不对称;5 级为正常收缩,可自由地皱眉闭眼,无露白,与健侧对称。
1.5.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文献[5]制定疗效标准。显效:闭目试验、皱眉试验均为阴性,眼裂闭合在80%以上,用力时完全闭合;有效:闭目试验、皱眉试验均有明显改善,眼裂闭合在50%以上,用力仍未完全闭合;无效:尚未达到上述标准,眼裂宽度无缩小。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M(P25,P75)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等级计数资料用例数描述,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治疗前后上下眼睑距离和额肌肌力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上下眼睑距离明显缩小,额肌肌力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上下眼睑距离和额肌肌力比较[M(P25,P75),例]
2.2 治疗结果 经2个疗程治疗后,30例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
眼睑闭合不全是面瘫难治的后遗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面部形象,且角膜暴露会导致泪液迅速蒸发,角膜或睑裂区干燥,引起严重的浸润或缺损,重者可累及全角膜,更有甚者引发角膜的水肿、溶解或继发感染和穿孔[7]。石学敏院士认为,周围性面瘫其本在经脉,其标在经筋[8]。面部为手足三阳经筋的散布结聚之处,其性主升、主开,而《灵枢·经筋》有言:“经筋之病,寒则缓急,热则筋弛纵不收。”当正气内虚,腠理疏松,经脉空虚时,每睡卧当风或迎风而处,风寒、风热之邪则易侵袭,致经脉阻滞、气血失和、经筋失养、筋肉迟缓不收而成面瘫。以“阳白四透”为主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是石学敏院士“经筋刺法”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阳白,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 寸,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阳经之汇,多有转枢经气、联络内外经脉之用。采用阳白四透,不仅可加强头面诸经的联系,扩大针感感应,使气至病所,达到疏调经筋气血、恢复经筋的作用,而且攒竹、丝竹空、头维、上星四穴分属于头面阳经,可祛风清热,激发阳经气血,升发正气,驱邪外出。
从人体解剖学来说,同侧额肌和眼轮匝肌分别由面神经颞支越过颧弓后所分出的额支和眼支支配,发挥如抬眉、皱额、眼睑闭合等作用[9]。额肌及眼轮匝肌失能后患者常觉上眼睑沉重,外眦下垂,眼闭不和,额纹变浅或不能形成额纹[10]。结合相关文献研究[11-12],笔者认为顽固性面瘫应是患者面神经颞支功能未恢复及局部微循环障碍共同产生的结果。阳白穴位于额肌中央,上与帽状腱膜相接,下止于额部眉弓,部分至眼轮匝肌及鼻根部,由面神经颞支支配。而攒竹、丝竹空、头维、上星分别位于眼轮匝肌与额肌、额肌与帽状腱膜衔接两端,其下分布着额动静脉、眶上动静脉及额神经内侧支、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耳颞神经,阳白透刺四穴不仅可扩大对面神经分布区的刺激,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增加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促使局部炎症消退,还可刺激眼轮匝肌与额肌、枕肌的联动,促进其肌力的恢复,加快疾病治愈进程。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面瘫所致眼睑闭合不全多为目内眦,外眦多可完全闭合,故取睛明穴。睛明位于眶内侧缘,睛明既是手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及督脉之会,又是膀胱经的起始穴,既可清热明目、降温除浊,又可加强膀胱经之阳气,增强机体抗邪能力,御邪外出。但睛明穴周围分布着滑车上下动静脉、眼动静脉及滑车神经及眼神经等重要血管神经,直刺操作不易,且易损伤血管神经,加重病情。上迎香位于鼻唇沟上端,沿鼻骨向上透刺睛明穴不仅降低了危险性及技术难度,而且可增强眼轮匝肌收缩能力,使眼睑易于上抬。《灵枢·脉度》有云“跷脉者……气不荣则目不合”,阴跷脉起于照海,交汇于睛明,主司目之开阖[13]。跷脉得气血所养,则眼睑闭合功能正常。《脉度》亦指出:“跷脉从足至目,属目内眦,故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当刺足外踝之下……但客阳跷之脉,不合太阳之经,则左刺右,右刺左。”目内眦正是睛明所在,属膀胱经,肾与膀胱相表里,取照海正切合“病在上者取之下”之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以阳白四透为主穴治疗顽固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可明显缩小患者眼睑距离,提高额肌肌力,显著改善眼睑闭合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