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进韬,郑 玲,赵媛媛,黄琼娇,雷金清,阮 萍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ervical carcinoma,SCC)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为6.5%,死亡率为7.7%,二者均排名第四,仅2020 年世界约有604 000 例新发病例和342 000 例死亡病例[1]。在我国,SCC 在女性癌症中的发病率为5.5%,死亡率为4.4%,二者排名分别是第六名和第八名[2]。本研究通过对52 例SCC 及对应癌旁组织进行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及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相应的病理、临床资料,寻找CK7 和CK19 在SCC 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索SCC 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机制,寻找SCC 预后相关指标,为SCC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方向。
1.1 材料 回顾性收集2016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并术后经病理医师确诊为SCC的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的病历资料及术后组织病理蜡块、淋巴结蜡块。患者年龄35~89岁,平均51.44岁。根据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2018 年)标准[3],Ⅰ~Ⅱ期患者31 例,Ⅲ~Ⅳ期患者21 例。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术前无放化疗及激素治疗史,无其他全身严重合并症。所有入选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1.2 免疫组化染色 所有标本均充分取材,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组织切片3~4 μm 厚,HE 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用LUMATAS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美国,Lumatas BioSystems Inc)进行。切片用下列抗体染色:北京中杉金桥公司鼠抗人CK7、CK19 单克隆抗体。二抗、显色系统、脱蜡液、缓冲液、抗原修复液和抗体稀释开放试剂瓶均由全自动染色仪配套提供。
1.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判定 采用组织学评分,所得免疫组化切片表达结果由本院病理科2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阅片审核。CK7 及CK19 均在细胞质表达,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 个高倍视野(×400),进行阳性细胞的计数和显色强度判定[4]:①阳性细胞百分比评分:百分率>75%为4 分,>50%~75%为3 分,>25%~50%为2 分,5%~25%为1 分,<5%为0 分;②显色强度评分:棕褐色为3分,棕黄色为2分,浅黄色为1分,未着色为0 分。二者乘积为最终结果,≥1 分判定为阳性,<1分判定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CK7 和CK19 的表达相关性采用Spearman 秩相关性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CK7 和CK19 的表达与SCC 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表明CK7 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FIGO 分期呈正相关(均P<0.05),与年龄及组织学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均P>0.05),而CK19 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特征均不相关(均P>0.05),如表1所示。
表1 CK7及CK1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例)
2.2 CK7和CK19在SCC 原发癌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 CK7 在SCC 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62%(31/52),表达模式为癌细胞胞浆成片(多表达于癌巢中央)或弥漫阳性。CK19 在SCC 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6.15%(50/52),表达模式为癌细胞胞浆成片(多表达于癌巢周边)或弥漫阳性(如图1 所示)。52 例SCC 患者中有21 例出现淋巴结转移,CK7在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阳性率为71.43%(15/21),CK19 在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阳性率为95.24%(20/21)。在SCC 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之间,CK7 的表达呈正相关(r=0.767,P=0.000,如表2 所示),CK19 的表达亦为正相关(r=0.689,P=0.001,如表3所示)。
图1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7和CK19在宫颈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200)
表2 SCC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CK7的表达(例)
表3 SCC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CK19的表达(例)
2.3 CK7和CK19在SCC 原发癌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表明,SCC原发癌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CK7 及CK19 的表达均无相关性(如表4、表5所示)。
表4 SCC原发灶中CK7和CK19的表达(例)
SCC 仍然是我国女性主要的卫生问题之一,Xia等[5]预测,通过增加预算,我国可于21 世纪70 年代消除宫颈癌,但对于中低收入国家而言,实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到2120 年[6]。SCC 病程发生主要经历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浸润癌。SCC的起始部位为鳞状交界处(squamocolumnar junction,SCJ)细胞,SCJ细胞被确定为残留的胚胎细胞,容易发生肿瘤转化[7]。早期的研究报告称,与来自宫颈外区域的相比,来自SCJ的LSIL更倾向于进展为HSIL[8]。
CK 作为细胞骨架蛋白的主要成分。当上皮细胞形态与结构发生变化时,CK 的表达也往往发生改变。CK 的表达随着细胞的正常生长、分裂、分化和恶性转化而出现上调、不变或下调等现象,基于这一特点,CK成为上皮源性肿瘤病理诊断与分类的标志之一[9]。
CK7 属于Ⅰ型细胞角蛋白,多表达于腺上皮细胞,常见的鳞癌细胞中多不表达,但SCC 及食管鳞癌均可见表达,并且胎儿时期的宫颈基底鳞状上皮细胞同样表达CK7[10]。CK7 作为SCJ 前体细胞的标志,在大多数宫颈上皮内病变及SCC 中呈阳性表达[11-12]。我们前期的研究中同样验证了上述结果,与正常的宫颈细胞相比,CK7、CK19 在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率增加,且阳性表达率与上皮内病变的高低呈正相关[13]。研究发现,随着SCC 分期进展,CK7 阳性率和表达率下降,提示CK7 表达的缺失或许与肿瘤的分化相关,低分化SCC 的肿瘤细胞与来源于中、高分化SCC 的不一样,并非来源于SCJ[12,14-15]。而本次研究的结果发现,CK7 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并不相关,低分化SCC 同样大部分表达CK7,提示不同分化的SCC 仍然可能是同一来源的谱系进展。在淋巴结转移方面,以往研究没有发现CK7 的表达与SCC 的淋巴血管侵袭有显著的相关性[12,16]。但在其他肿瘤的研究中,则有不同发现。Xu 等[17]发现,CK7 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分化有关,其高表达是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标志物。与阴性表达相比,CK7 阳性表达的食管鳞癌预后更差且易伴有淋巴结转移[18]。结直肠癌的CK7 阳性表达同样与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且CK7 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浸润侵袭能力[19]。在本研究中,CK7 的阳性表达与SCC 的FIGO 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CK7 阳性表达者更易伴有淋巴结转移,FIGO 分期较高。以上结果提示CK7 的表达与SCC 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是肿瘤侵袭性生长及转移的危险因素。在淋巴结转移灶CK7 的表达方面,有文献报道,CK7 在结直肠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表达率相符,且淋巴结转移灶中CK7 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有很强的相关性,提示淋巴结转移灶表达CK7 的肿瘤具有更高的生物学侵袭性[20]。李德峰等[21]研究发现,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CK7阳性率比原发灶组织高,由此可推测,CK7 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和肺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灶CK7 的表达则与肿瘤的手术分期、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有关。随着手术分期的增高及分化程度的降低,CK7 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率增高[22]。本研究的淋巴结转移灶中CK7 的表达阳性率与原发癌灶的表达一致,提示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大多有相似的特性。但21 例淋巴结转移灶中,仍有2例为原发灶CK7表达阳性,而转移灶表达为阴性的,CK7 在转移灶的失表达是否与肿瘤的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分析。
CK19 属于Ⅰ型细胞角蛋白,相对分子量最小,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膜及细胞浆,其过表达约在30种肿瘤中被报道,这表明CK19 可能是一种有效肿瘤标记物[23]。研究表明CK19可能与病毒复制和恶性转化有关。CK7/CK19 协同染色可作为预测宫颈肿瘤中HR、HPV 和E7 等肿瘤相关蛋白水平的有价值的指标[24],是影响SCC 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25]。本研究中,CK19 在所有SCC 原发灶中阳性表达率非常高,FIGO分期早期及中晚期的SCC 组织的表达率没有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本次研究的病例均为中低分化SCC 有关。李琳等[26]研究发现,CK19 表达与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CK7 及CK19 在SCC 原发癌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均有表达,且原发灶及转移灶表达基本一致。SCC 中CK7 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和FIGO 分期具有相关性,对判断SCC 病情进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研究的病例数仍较少,且多为中、低分化肿瘤,后期仍需要扩大样本量并开展多中心研究以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