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秋顺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幼儿园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关键词语,不仅指引着教育改革方向,也推动着各个教育阶段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和教师要更为关注幼儿从“学什么”到“怎么学”的转变,注重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是既常见又重要的活动课程。良好区域活动的构建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对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作用。幼儿教师通过区域活动培养其深度学习能力,不仅能够全面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能让幼儿在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实现成长。
基于此,本文从对相关概念的解释出发,对“在区域活动中影响幼儿深度学习的原因”展开分析,通过“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创设支持性的游戏环境”“尊重、追随幼儿的兴趣”“适当引入主题,整合活动内容”以及“注重反馈和多元化的评价”五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全面助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从字面意思讲,就是在对幼儿园活动空间划分的基础上,在每一个区域中提供或者投放不同的材料,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活动规则,让幼儿在适当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自主游戏、合作探究等活动,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区域活动要以满足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基础,在顺应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营造支持性的环境,带领其进行各种主题区域活动。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近些年来教育界的一个热词,其最初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提出的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后来这一概念被运用到教育领域,但至今还没有确定、统一的界定。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深度学习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深度学习,指的是幼儿通过与区域中不同的材料或者在和自己一同进行活动的伙伴之间的有效互动,更好地实现对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进行体验和探索,以此激发幼儿自身对新知的探究热情,并将这些知识融入自己认知结构的学习过程。
区域活动时间不充足 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最基础保障,也是幼儿展开区域活动的基本前提。但当前的幼儿区域活动时间往往难以保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之前就会对幼儿做出严格要求,如在说开始之后才能展开活动;听到铃声时就必须放下手中的材料等。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但是也会导致很多幼儿在铃声响起时并未完成对活动内容的探究,在这种情况下强行终止活动,对幼儿的深度学习必然会造成影响。其次,由于部分教师个人观察、指导、分析幼儿游戏行为能力的不足,未认识到区域活动对幼儿深度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只是将区域活动作为日常教学活动的延伸。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导致无法有效保障幼儿区域活动的时间,幼儿在这种零散的时间中进行活动,不仅不能实现深度学习,还会对幼儿的专注力造成影响。
区域环境创设成人化 在借助区域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现象。他们往往会将环境创设的美观性作为唯一标准,将区域环境布置成为高度逼真性的样子,但这种方式不仅违背了区域活动本身的开展目的,也会抑制幼儿探索兴趣的提升。首先,教师利用逼真的材料创设活动环境,会限制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幼儿一看就知道该区域内容是什么,反而会懒得进行思考和探究,进而影响他们的深度学习。其次,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时过分流于形式,过于注重环境创设的美观性,而忽略每一区域内容的真实创设目的,单纯为了应付检查而忽略了幼儿的兴趣,这对幼儿深度学习必将造成极大的阻碍。
区域材料投放盲目化 一般来说,每一个区域当中都会设置一个固定的主题,如阅读区、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益智区等,不同的区域又都有自己固定的材料要求。如果教师在进行活动材料的投放时过分盲目,不仅不能发挥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对幼儿深度学习也会造成影响。首先,部分教师在不同的区域中投放的材料种类较少且数量不多,幼儿在进行相应的区域活动时就会争抢材料,影响正常的探索。其次,部分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不考虑材料的层次性,如低结构高开放的材料,其本身就具备一些特有的功能,也能够让幼儿在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发展;而高结构、形象逼真的获得感材料,则不利于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展开思考与探究,容易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
区域活动指导模式化 通过区域活动实现幼儿的深度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指导密不可分。教师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不仅能够促进幼儿活动水平以及个人能力的有效提升,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也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部分教师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为了能够保障各个区域都有幼儿进行活动,会事先强行给幼儿分配活动方式,指派活动任务。在这种形式下进行活动,不仅不能体现出幼儿活动的主体性,幼儿也会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这对幼儿的深度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另外,部分教师还会将幼儿区域活动的秩序看得过于重要,不仅禁止幼儿在活动中展开交流,还不允许他们自行变换活动内容。幼儿在这样的要求下进行区域活动,会直接影响其深度学习的展开。不仅如此,还有部分教师会一味地沿用一种方式进行指导,这对幼儿深度学习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区域活动评价形式化 评价是推动幼儿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儿教育活动环节中的必要内容。但当前仍有部分幼儿教师的区域活动评价流于形式。首先,教师“一言堂”评价现象十分严重。在带领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强行将自己的想法施加于幼儿,导致幼儿缺乏表达想法以及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进而对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造成阻碍。其次,教师的评价目标不明确,具有明确针对性、目的性的评价较少。部分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虽然会倾听幼儿的想法,但常常会用“你表现得很好;继续努力吧;老师相信你”等类似语言进行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的方式难以让幼儿获得有价值的评价和建议,影响了幼儿发展。最后,部分教师在评价中过分重视结果,不注重活动过程,但是幼儿在每一环节的表现,如思考、探究、质疑等,才是促进幼儿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评价。
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 无论是幼儿教育阶段的学习,还是小学阶段、初中阶段乃至步入社会之后所进行的学习,都离不开充足的时间保障。对于幼儿阶段的教育来说,保障幼儿的活动时间,是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通过区域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要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能够在有条不紊的活动过程中实现对相应内容的探索、思考、探究、合作。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学会“等一等”幼儿,让他们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内容的回顾,幼儿整理的时间越长,其深度学习的效果也就会越好。
创设支持性的游戏环境 对于任何阶段的教育来说,环境对于学习者的良好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利用区域活动对幼儿的深度学习能力展开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幼儿游戏环境的支持性创设,以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为幼儿创设出更多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创造的游戏空间,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一是教师要给幼儿创设富含问题的真实情境。将问题融入游戏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还能使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实现自身知识以及生活经验的迁移,同时促使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有效的知识和技能。二是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低结构、高开放的游戏材料。众所周知,低结构、高开放的游戏材料本身就具备强大的吸引力,幼儿通过这类材料进行游戏活动,不仅能够实现幼儿探究空间的无限拓展,也让幼儿的深度学习在此类材料的帮助下获得保障。三是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持续的观察和恰当的指导。教师在幼儿进行相应游戏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持续的观察,可以确定参与幼儿游戏活动的时机,并且在不断鼓励幼儿尝试、探究的前提下,促使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获得成就感,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持续进行。
尊重、追随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驱动力,也是引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参与积极探索和深度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以尊重的态度探寻幼儿的成长需要,幼儿充分感受到区域活动的乐趣,并从中产生想要深度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教师要追随幼儿兴趣,并且在具体的区域活动过程中对活动难度进行适时调整,引导幼儿进行大胆的质疑,促进幼儿主动寻找答案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区域活动兴趣,通过一些具有强烈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更好的发展。
适当“引入”主题,整合活动内容 首先,在幼儿园教育当中,主题活动是其中重要的教育活动开展形式。为了充分发挥深度学习的教育引导价值,教师可以将其与幼儿园主题活动进行融合,带领幼儿在主题区域活动中展开深度体验,这不仅能够促使幼儿获得更加完整的活动经验,同时还能让幼儿实现更为整体、自主以及和谐的发展,为幼儿的深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例如,中班开展了一系列以“蔬菜”为主题的区域活动,如“种子宝宝成长记”“我们学种菜”“买菜去”“小小厨师手”“包水饺”“做寿司”等,幼儿在有趣的区域活动中不仅充满兴趣,也切实实现了深度学习的教育引导价值。同时,在引入主题的过程中,原本平平无奇的教育活动也能变得“生动有趣”,因为这些主题通常会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且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故而借此实施活动能够提升幼儿的参与主动性,带领幼儿在主题的引领下完成整合活动内容的积极体验。
其次,通过主题整合活动内容还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产生明确的任务意识,促进幼儿专注能力的提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与此同时,通过适当的引入“主题”,还能够促进幼儿逐渐具备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帮助幼儿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促进幼儿实现知识的迁移,切实实现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注重反馈和多元化的评价 教师在通过区域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发展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多元而有效的评价和反馈,一方面能够激发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促进幼儿自主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提升区域活动质量,促使幼儿形成知识经验,实现深度学习。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引领幼儿深度学习,其中涉及的反馈和评价无疑是帮助幼儿进行活动深入体验和主动学习的保证。一是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将多元的评价方式融合进去,通过幼儿自评、幼儿互评,以及教师根据以上评价对幼儿的实施总结性评价,来落实评价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促使幼儿区域活动更为有效的开展,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例如,在开展“车展”主题活动时,教师针对班级中幼儿动手自制的各种车辆进行评价,并鼓励幼儿通过“自主评价”说一说自己的设计理念、使用材料;通过“幼儿互评”鼓励幼儿说出他人作品的精妙之处,以此锻炼幼儿欣赏他人的品质;通过教师评价的实施帮助幼儿建立自信、优化作品。最终,幼儿将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验中不断进步。二是评价方法要多元化。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灵活地选择评价方式,同时要具备针对性,将传统评价中的“你表现得很好;继续努力吧;老师相信你”这种统一的评价方式彻底摒弃。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及时捕捉幼儿信息,记录有价值的区域活动情景,在评价环节时和孩子一起观看活动过程,帮助幼儿总结,获得活动经验。三是评价内容要多元化。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区域活动的结果,同时要注重活动的过程。这样可以让没有得到有效活动结果的幼儿也能产生继续努力的决心,进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幼儿阶段的教育对于幼儿一生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如果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幼儿园区域活动使幼儿掌握深度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同时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在明确区域活动与深度学习概念的基础上,找出当前区域活动对幼儿深度学习引领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这些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让幼儿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展开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最终切实帮助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