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实验幼儿园
众所周知,评价作为课程管理机制之一,是监控课程组织与实施的重要途径,是保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开发和科学使用评价工具,如何善用评价结果并作用于课程,如何丰富评价主体提高课程质量监控能力,是把关课程质量的关键。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笔者从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实验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的园本课程“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入手,借助智能化“运动区儿童行为观察与评价表”(因评价表中是以获得不同颜色手环来区分评价的能力点与发展水平,因此本文简称“手环评价”),在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从“观察评价—分析调整—实施课程—观察评价”循环监察的课程质量评价机制,并以问题为导向做了四步的明晰。
我园的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以混龄、混班的形式开展,幼儿自主选择场地、材料和玩法,教师则站位分散在各个场地。如何使教师了解本班幼儿在户外运动游戏的情况,如何让不同经验、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对户外自主游戏进行有效的评价,是这一课程活动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动作发展”指标和学前儿童运动核心经验内容中,提炼出幼儿常见的几类运动能力和水平指标,编制出“手环评价表”。在经过专家的多次论证后,将评价量表嵌入智能化的移动评价体系,并借助此工具,收集幼儿发展、教师观察分析等数据和信息,定期对户外自主游戏课程进行诊断评估、反馈调整,从而实现优化课程并促进幼儿运动能力与品质发展的功效。教师在全园十几个运动游戏场地中,不断记录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的动作水平信息,从而在后台形成日、周、月、学期等大数据。基于此,我们明晰了:智能化“手环评价表”是评价工具;教师是评价主体,对幼儿动作水平发展进行评价;评价工具辅助教师观察评价幼儿的行为水平。
在“手环评价”的实践中,教师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面对18 个指标、4 个水平等级,如何做到有目的性地深入观察?对此,教师通过教研和讨论,达成理念共识:评价不是评判幼儿,评价的目的是发现幼儿的特点,依据其特点支持幼儿的发展。于是,教师调整节奏,只需根据场地内容,有目的地锁定观察2~3 种的幼儿运动行为和能力进行有目的性的深入观察;同时通过定期轮换场地的站位和场地材料的调整,逐渐实现对18 个指标的熟知熟记和对幼儿动态的全面观察,进而对幼儿行为作出快速评价。
仅仅了解幼儿的运动情况和水平就可以了吗?评价是为了什么?我们意识到评价结果应作用于课程的优化,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于是,我们将评价数据的应用指向班本课程和园本课程两个维度。
生成班本课程 班级教师每周都会通过白板和幼儿分享和交流“手环评价”的统计情况,并以幼儿的发现与疑惑为契机,通过视频、图片、谈话、讨论和分享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户外场地的各种项目现场,激发对不同的运动游戏的兴趣;梳理游戏挑战成功的动作要领,促进幼儿能力水平发展;针对班级幼儿的弱项运动,补缺增强班本课程“专项体育游戏”。例如,在班级周数据分析中,教师发现本班幼儿的身体控制与平衡能力水平较低,于是便在下午的体育游戏中增设支持幼儿开展身体控制与平衡的材料与游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运动。由此,评价运用有效推进了班本课程,促进了班级幼儿的发展。
优化园本课程 通过阶段实践,教师在统计分析“手环评价”数据时,发现总有一些幼儿由于运动参与度不高,频率不强,基本没有获得手环;总有一些场地过于拥挤或一些游戏无人问津,有的颜色手环很多、有的颜色手环几乎为零。基于此,教师尝试将遇到的问题带到园级教研中寻找破解方法。经过分析与研讨,一方面,教师更加明确手环数据作为游戏活动质量评价的参考标准,为场地运动项目内容和材料调整提供重要依据。于是大家分工合作,快速调整了部分户外游戏内容,添加了新材料和新项目,为场地游戏增加了新鲜的刺激因子。另一方面,基于幼儿发展和均衡运动理念,教师们共同研发了“超级手环”。“超级手环”的评价内容由精选5~6个散布在全园户外各区的运动项目组成,幼儿只需环绕全场,打卡式完成定向内容即可获得一枚超级手环。“超级手环”综合解决了幼儿园开展户外游戏中幼儿选择单一、人数激增场地拥挤等部分现实问题,整合了必要的零散项目,连贯全场的运动更加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幼儿园户外游戏再度被盘活了:盘活小角落(吊环区,移动垂悬)、盘活冷场地(转动吧滚筒)、盘活闲置场地(曲棍球),运动游戏明显丰富起来,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游戏水平持续上升。实践证明,“超级手环”的诞生,调整优化和加强了园本课程的质量。
随着户外混龄自主游戏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幼儿逐渐在游戏过程中萌发了自主参与评价的愿望,游戏中单一的教师评价主体已经不能够满足课程发展的需求。于是,教师们及时捕捉契机,通过和幼儿的深入对话以及多次教研,生成了以幼儿为评价主体的“大众点评”。
“大众点评”起源于户外游戏中的足球游戏,基于团体对抗赛的要求和幼儿的自我认知特点,针对幼儿常常对赛场中的现象争论不休,各自眼中的“公平”不尽相同,哪怕老师做出了裁决和评价也不一定认同和服气,由此萌发了自己评价的意愿的情况,教师选择支持幼儿进行讨论和协商,并最终促使他们达成共识:要在球赛结束对游戏中的自己和同伴进行评价,从团结协作程度、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三个方面为对方球队进行评价,用贴五角星的方式呈现,并将其命名为“大众点评”。很快,“大众点评”的模式在户外混龄游戏场地上盛行起来,应用于足球、拍球、木工坊、射击、吊环等项目。“大众点评”是幼儿对游戏现场项目的兴趣、玩法、成效、行为表现等进行自评或互评,有效实现了评价主体的转换,促使幼儿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游戏中的行为、关注游戏过程、重视团队合作。
游戏的评价不应只是教师的专利,如果能够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和自主权,他们也可以对自我的行为做出评价。通过这样的自我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多角度地了解幼儿,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至此,户外自主游戏从教师“单一主体”转变为由教师、幼儿与同伴组成的评价实施共同体。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也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涵。
为了实现动态监测,幼儿园将骨干教师纳入评价管理队伍,设立了以追踪反馈户外自主游戏质量为目的的管理小组。该小组由四大户外场地小组长组成,每周通过现场即时观察、场地评价数据阶段反馈,及时梳理问题并进行调整。例如,PU 小组的组长发现PU 场地的足球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的参与率很高,但是场地局限、围合材料不适宜、对足球规则了解不清晰等问题也影响了幼儿的游戏水平。于是,组长将巡视情况、收集的评价数据及时与小组成员进行反馈,并联合其他小组共同研讨、优化策略,最后将足球场地移至草地,增加了更稳定、易搭建的围栏,并提取幼儿能够理解的游戏规则,通过“乐活时光群”、“向儿童学习”等版面向全园教师、幼儿进行推广。
通过“评价分析—研讨—调整—现场反馈跟进—评价分析”的追踪循环方式,不断调整户外场地项目内容和材料的适宜性和挑战性,获得了明显的成效。从整个评价流程来看,以“手环评价”为抓手,教师、幼儿、管理人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课程质量管理中来。从“手环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到透过幼儿发展状况审视游戏活动内容适宜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游戏内容和课程制定的方向进行把控,再通过手环评价对户外自主游戏课程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最终回到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上,有效实现了循环监测,在动态管理中提升了课程质量,提高了管理成效。
总之,透过实践与探索,我们认识到评价能够起到监控、检测、导向与促进课程质量的作用。为此,我们以评价为突破口,开发了有效的评价工具,明晰评价什么,怎么评;建构多元的评价主体,将教师和幼儿都纳入评价主体,丰富了课程内涵,多维促进幼儿的发展;还充分运用评价结果优化课程,在动态管理中促进课程质量的提升,提高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成效,最终形成了“观察评价—调整优化—实施课程—观察评价”的课程循环监察的评价机制,进而将这样的机制广泛应用于幼儿园各项课程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