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竞赛和项目为依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3-10-23 07:27张春红刘伟力吕荣鑫
科技风 2023年27期
关键词:竞赛应用型课程体系

张春红 田 晶 刘伟力 吕荣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沈阳 110136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当代高校改革的目标。目前,高校提出了针对提高学生能力的教育模式,比如“竞赛、项目、创业”[1],这就要求高校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并对影响较大的活动提供一定的支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才能为培养实践创新人才,凸显出竞赛项目的作用,才能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2]。针对陈旧的培养模式,高校课程建设应采取创新多变的形式,既能拥有课程的独立性,又能在创新能力方面发挥出课程的联合性优势,这样才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2]。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长期深耕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双创教育一线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相对的经验,总结出特有的一体化、等级结合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课程+实训+孵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课程为基础、竞赛为牵引、俱乐部为载体、项目为支撑、孵化基地为平台、课赛相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新体系[4]。

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所谓创新人才培养就是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运用超强的创造能力,以及变通的思维模式,以特定的目标配合相对应的教学体系、教学资源实施的教学过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生力军,是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5]。从整体来看,学生都具备相应的创新思维,只是有一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被传统思维所占据,无法发挥出其自身拥有的创新性。高校负责此相工作的人员,应当承担起来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责任,利用学科竞赛的方式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研究人才培养的真正含义,采取相对应的创新改革措施,为高校教育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一定的支持。人才培养是一种多方联动的育人形式,不是学校自己的事情,其中涉及教学、科研、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社会的参与支持。社会发展不仅仅是国家对社会的要求,也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呼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发展需要遵循此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加强对人才质量的建设,将培养高质量人才作为主要目标,要把培养意识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将其渗透进知识中,以丰富教学内容、学科建设等保障体系建设为基础,实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6]。

2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新模式

针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的需求,构建集“教育+实训+孵化”于一体,借助于“课外活动+校企合作”的支撑的创新创业平台,打造出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本,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注重知识、能力与实践的融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完整教育教学实践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7-8],逐步形成“大学生科技创新俱乐部”为重要核心载体,构建具有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特色的“以课程为基础、竞赛为牵引、俱乐部为载体、项目为支撑、孵化基地为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新体系。

2.1 以课程为基础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所接受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科教学为主,极少有相关创业知识的教育培养。因此,刚入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极为薄弱,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课程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相对应的创业意识,这样才能有利于此项课程的开展。

经过教学实践表明,采用“五位一体”课程体系开展教学,如图1所示。按照学科将专业课程层次化、模块化,相近的课程按照难易程度划分,其中要包含基础与扩展层次的划分[9-10]。以此使得整体课程体系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其中通识教育、工程基础教育总学分占比55%,实践课程占比30%,相对重要的工程课程都需要配备实践活动。设置创新能力训练模块,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2.2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导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教学团队精雕课程教学,注重课程思政价值引领,持续建设一流课程;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创立28个科技创新俱乐部,拓展课程内外延,实现数字化竞赛组织管理;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中,了解项目的流程,建立双创实践桥梁,融通课程体系、课程项目等,通过各类竞赛项目,与校内外教师、企业积极互动,紧跟社会的步伐,符合行业发展要求,建立相对应的合作路径,为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实奠定一定的基础。

实践能力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明确创新创业学院的统筹指导作用,强化二级教学单位的主体地位;组建以学生为主体、学科为基础、项目为支撑、教师为主导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俱乐部”;吸纳思想觉悟高、技术水平强的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指导工作;引导学生组建跨学科、专业和年级的创新创业实践团队;强化“大创项目”、科技竞赛以及创业孵化工作的系统组织与信息化管理。

2.3 促进专创、科创融合,推进竞赛和项目培育

利用各二级教学单位的专业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硬件资源和专业教师的智力资源,形成以“科技创新俱乐部”为载体、以项目输出为目标的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体系,引导学生参与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同时,发挥俱乐部“项目策源地”作用,为“大创项目”、科技竞赛以及创业孵化提供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项目来源[11]。

依据各二级教学单位的学科特色和专业方向,鼓励和引导专业教师将科研项目分解成为若干适合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创新创业类项目,并借助于“大创项目”的完善和优化,形成各类科技竞赛项目,打造一批以“科创融合”为基础的“科技竞赛项目群”,不断提高参赛项目的质量,提升获奖层次和等级。

2.4 “思创融合”为引领构建课程体系

从2016年开始,学校将创新创业教学纳入培养学生课程体系中,设置相对应的创业实践学分制度,设立“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公共基础课程,开设创新创业类系列选修课程。同时将“思政元素”植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搭建以价值为引领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创新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对应的创业基础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思维,同时在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理论过程中,学生们将通过案例感受到创业者的优良品质、创业精神,激励学生们有追求、有目标、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为了能够实现中华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才干,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开阔创新视野,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会运用创新方法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具备开展创业活动的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建立起企业家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2.5 课赛结合,深化以学科竞赛为目标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科竞赛、创业竞赛为基础,全面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将竞赛内容、竞赛标准引入公共基础课“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和专业课程内容中,丰富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考核方式。课程内容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让学生对今后的规划有目标,并能在此类竞赛中获得宝贵的经验,这些都需要通过在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来实现。

3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效果

笔者所在团队,经过多年的教学和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活动,实践效果显著。近三年来,课题组带领学生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30项,参加国家级省级科创竞赛50多次,指导1000多个团队参与竞赛。荣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以上60余项。学生的创新能力、抗压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专利撰写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3.1 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学生从进入大学,能够接触到科技节浓厚的氛围,开始有意识接触双创活动。学生开始进行资料查阅汇总,开展市场调研活动等。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课题,以项目研究内容与方式,达到启发学生的创业思维,让学生能够有自学的意识,进而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应偏重培养项目研究与实践能力,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方式达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团队协作力的养成。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就面临毕业问题了,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业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3.2 团队协作中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大部分同学通过参与科创竞赛和大创项目,组成团队形式,分工明确,协作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经过项目的反复打磨,互相听取建议,师生之间,团队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沟通,为了共同的项目而努力,从而也促进了沟通协作表达能力的提升。

3.3 项目打磨过程中提升理论建模、数据分析和系统学习能力

学生们在参加一些特定的科创竞赛中,在一个项目的产生、培育直至完成过程中,不但需要对项目进行深入分析,还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同时,还要利用对应的软件对项目中的复杂问题进行模拟,通过数据分析将其中的印象因素用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得到结论,学生的文献收集能力、理论建模能录、数据分析能力也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此外,很多同学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撰写论文、申请专著或者专利,提升了系统学习能力。

结语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进入了发展新阶段,学科竞赛嵌入教学能够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塑造提供巨大作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双创教育工作中,逐步确立了以“竞赛为牵引、项目为支撑、课赛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思路。以高质量学科竞赛为依托,实现对人才培养的改革,构建完善的高校教学创业课程体系,借助高水平教学团队指导,建设相对应的实践环境,深化改革方案,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为提高辽宁省地方高校办学质量,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竞赛应用型课程体系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我看竞赛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创新思维竞赛(3)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