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亚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连接着宏观与微观经济、城市与乡村区域,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固本强基的作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区划单位和关键环节。
湖南省86个县(含县级市)常住人口占到全省人口的71%,国土面积占全省的90%。2022年,县域经济总量突破2.6万亿元,占到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5.6%。县域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20多年来,湖南县域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结构持续优化,长沙、浏阳、宁乡、醴陵四县(市)多次入选全国百强县,还涌现出一批拥有特、精、专、优特色产业集群的县(市),形成新化文印、临湘浮标、衡东土菜等一批具有市场公认度和美誉度的县域特色品牌。但是,当前湖南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基础薄弱、创新能力和内生动力不足、竞争力不强、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等短板,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县域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仍是大多数县域的典型特征。改变这种状况,湖南县域经济需要在转型升级、动力转换、效率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探索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落实总书记指示,湖南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县域经济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条件出发,着力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打好创新牌、生态牌、特色牌、融合牌、民本牌,在顶层设计、要素聚合、考核评价和防范风险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推进弱县赶超、强县跨越,努力走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走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路子。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必然。创新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快建设县域创新体系,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县域集聚,促进创新成果在县域转化;二是因地制宜探索县域新动能的培育模式,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县域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三是以县城和产业园区为主体完善创新载体的服务功能,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新平台;四是采取务实举措培育县域创新创业主体,实施优质民营企业梯度成长培育计划和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助力提高市场主体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绿色发展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发展理念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走保护生态环境、释放生态优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在价值取向上,从经济优先转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再到生态价值优先,使绿色发展成为县域发展的内在变量;在目标定位上,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行动举措上,坚持保护为重,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县域人居环境质量。
走好凸显特色集聚发展的新路子。县域经济本质上是特色经济。需要从县域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出发,大力发展具有历史基因、发展基础、带动能力和就业容量的特色产业。通过集聚、增创、塑造、扩大和用好县域比较优势,将其转化为竞争胜势和领先态势,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產业基础;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推进产业链横向成群、纵向成链,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推进县域产业园区的提质升级,搭建县域特色产业和集群发展、金融资本运作、创新创业、信息服务等高效能平台,增强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出台严厉措施和奖惩政策,打造“有事服务,无事不扰”的县域营商环境,服务产业和集群壮大。
走好城乡互促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县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应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形成互融互补的城乡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产业融合;统筹布局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促进空间融合;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有机结合打通城乡土地、资金、人员、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的制度通道,加强农村吸纳先进生产要素的载体建设,创新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要素在城乡间实现自由流动;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改变重城轻乡的资源分配政策,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事业向农村全覆盖;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的要素集聚功能、产业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走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遵循县域经济发展以人为核心这一底层逻辑,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和养老等基本民生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次,县域民营经济是扩大就业促进共富的主力,要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再次,破除贫困生成机制,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守牢实现共同富裕的底线。
要走好走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还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一是用好顶层设计“导航仪”。从发展理念、战略目标、空间布局、主导产业、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等方面统筹谋划,画好一张蓝图,坚持干到底。二是提升发展要素“聚合力”。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支持引导工商资本、城市居民到县域投资兴业创业。尤其要转变县域人才工作方法,变“全面引才”为“精准引才”,变“人才为我所有”为“人才为我所用”,变“单向引进”为“双向合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三是树好评价考核的“风向标”。从实际出发,既看基础更重发展、既看显绩更重潜绩、既看当前更重长远、既看县强更重民富,探索更科学合理的差异化评价与考核体系,综合评价县域经济在规模、效益和结构三个维度的发展状况,引导高质量发展。四是筑牢安全发展的“防火墙”。一方面要守住确保粮食安全、防范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的研判、防范和规避,建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风险消解机制。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