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如才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只有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才能筑牢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判断。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确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看,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面对经济循环不畅等突出问题,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均衡,才能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就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使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体现到各领域各方面,著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高质量发展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党的二十大明确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发展的质量和韧性,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深刻把握“四个必须”的重要要求
我国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高质量发展提出“四个必须”的重要要求,深刻把握了高质量发展内在特点和规律,为我们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着眼于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只有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坚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才能有效破解一系列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突出问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发展要重视量的增长,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就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要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下大气力全面提升发展质量;要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就要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竞相迸发。2023年4月,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进一步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这就要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以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环保等重大关系,突出重点、抓纲带目,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出现了变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出现了变化。劳动力成本在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了瓶颈,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经难以持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全面上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只有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戰略支撑。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在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面对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要从“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这两个维度来研究和布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发展。只有农业强了,农产品供给有保障,物价稳定、人心安定,经济大局才能稳住。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会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极大地拓展我国现代化发展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内需、稳增长、促发展,农业强国建设是重要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党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要锚定这一目标,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抓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个重要任务,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促进人民幸福安康。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明确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要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变化,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发展是这次主题教育的一项重点措施。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要求和决策部署,增强系统观念和大局意识,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