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红WANG Cai-hong;王艺霏WANG Yi-fei;姜燕飞JIANG Yan-fei
(①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730030;②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水 74102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1],高质量发展有别于以往发展方式,要求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生态环境。因此,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综合发展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中心城市是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心城市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关系是集聚与辐射并存的良性互动过程,即先将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形成增长极,中心城市发展后又对其他区域产生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探究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对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路径,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主要包括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即西宁、兰州、银川、呼和浩特、西安、太原、郑州、济南和青岛[2]。
本文遵照代表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原则,综合梳理现有成果,在王福博、师博、方苗、贺嘉等[3-7]学者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及经济系统指标体系,见表1、表2、表3。
表1 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指标体系
表2 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社会系统综合发展指标体系
表3 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标体系
本文采用全局熵值法确定权重,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但传统的熵值法更适用于二维数据的研究,本文涉及数据为时间—城市—指标的三维数据,因此本文引入全局的概念,将三维数据转化为二维数据[8],具体公式如下:
为了消除数据在单位和数量上的差异化,本文采用无量纲化对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同时为了保证数据非零化,采用功效系数α,本文中α=0.01[9]:
对指标比重变换:
计算熵值:
计算权重:
计算各系统综合发展指数:
本文采用全局熵值法确定权重,可以看出,生态治理指标层在生态系统中的权重比重较大,达到了0.64,其中代表生态治理水平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污水处理率这两个指标的比重较高;在社会系统中人口概况指标层的权重较大,为0.38,其中人口密度的比重最高;在经济系统中创新能力指标层的比重较大,为0.43,其中科技支出、专利申请书两个指标的比重较大,对经济系统的发展贡献度较大。
3.2.1 生态系统
从时间序列上看,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指数整体上呈现波动增长趋势。9 座中心城市生态,依据其发展特点,可分为四个阶段,2011-2013 年为第一个阶段,各中心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指数先上升再下降,流域内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耗持续增加,导致空气污染严重,持续的雾霾天气笼罩着各城市,9 座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下降最严重的是济南,2012 年有324 天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2013 年下降到79 天,生态综合指数的下降了0.13。2013 年9 月,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同年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流域内中心城市新增污染物排放的高位值逐渐降低,2014-2016 年生态综合指数呈现稳中有升趋势;2017-2018 年,流域内大部分中心城市生态综合指数下降。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持续高压态势,环保政策力度持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绿色环保的工艺技术受到大力支持和推广,2019-2020 年流域内中心城市生态综合指数保持平稳。
从空间格局来看,本文从四个发展阶段分别选取四个年份进行排名。2011 年,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指数排名为:青岛>银川>济南>郑州>西安>西宁>太原>呼和浩特>兰州,2016 年的排名为:青岛>济南>西安>西宁>郑州>呼和浩特>兰州>银川>太原,2018 年的排名为:青岛>济南>兰州>西宁>郑州>西安>呼和浩特>银川>太原,2020 年的排名为:西宁>青岛>兰州>西安>济南>郑州>银川>呼和浩特>太原。可以看出,上游城市兰州和西宁生态系统综合指数上升速度最快,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1%、4.8%;下游城市中太原生态综合指数最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比较多,主要包括煤矸石、粉煤灰、冶炼废渣、炉渣等。
从平均水平来看,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指数从2011 年的0.69,上升至2020 年0.77,平均增长速度为1.2%。
3.2.2 社会系统
从时间序列上看,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社会系统综合指数整体上呈现平稳上升趋势。依据不同阶段增长速度将社会系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11-2018 年,各中心城市社会综合指数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增长率逐年递减,此阶段,综合指数增长率下降最严重的城市为呼和浩特,增长率56.5%下降为2.98%;第二阶段为2019-2020年,2019 年大部分中心城市社会综合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均在2020 年得到恢复。
从空间格局上看,三个阶段分别选取三个时间各中心城市的排名。2011 年,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社会系统综合指数排名为:青岛>郑州>太原>济南>西安>兰州>银川>呼和浩特>西宁;2020 年的排名为郑州>济南>太原>青岛>西安>兰州>西宁>银川>呼和浩特。综合来看,相比较生态系统综合指数,各中心城市社会系统综合指数排名变动不大,中下游城市(济南、青岛、郑州、西安、太原)优势明显,下游城市(兰州、西宁、银川、呼和浩特)排名靠后。究其原因,上游城市从人口概况、人民生活和设施共享等方面差距明显,尤其是在城镇化率、人口密度等方面的差距较大。
从平均水平上来看,呈现平稳上升趋势,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社会系统综合指数从2011 年的0.26,上升至2020年0.52,平均增长速度为8.1%。
3.2.3 经济系统
从时间序列上看,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经济系统综合指数整体上呈现平稳上升趋势。依据增长速度划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11-2016 年,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增长率逐年下降。其中,下降最快的城市是西安,主要原因是西安固定投资增长速度急速下降,2014 年西安固定投资增长速度为15.2%,2015 年下降为-12.7%;第二个阶段为2017-2020 年,增长率逐年稳定上升,此阶段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快速稳定上升。
从空间格局来看,分别选取两个阶段两个年份的排名。2011 年的排名为:青岛>西安>郑州>济南>太原>呼和浩特>兰州>银川>西宁,2020 年的排名为:青岛>郑州>西安>济南>太原>兰州>呼和浩特>银川>西宁。与社会系统相似,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历年排名变动不大,整体上来看,中下游城市优势地位明显,济南、青岛为沿海城市,旅游业、工业都比较发达,经济水平、经济活力、创新能力等都比较突出;郑州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殊区位条件,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西安作为目前西北地区唯一的“新一线城市”,也是一座著名的历史古都,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发达;而对于太原来说,工业始终是太原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压舱石”,相比较其他中下游中心城市,没有其他突出的经济增长点。上游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兰州、银川、呼和浩特、西宁四座城市受地理位置及资源条件的限制,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经济更多依靠畜牧业和农业,因此,在财政总收入、对外贸易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与中下游城市差距较大。
从平均水平上来看,呈现平稳上升趋势,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经济系统综合指数从2011 年的0.18,上升至2020年0.43,平均增长速度为8.9%。
通过综合指数的分析,黄河流域9 座中心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系统以及经济系统整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同时,区域内各城市差异明显,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均呈现出中下游城市优于上游城市的特点;此外,本文发现兰州、西宁生态系统综合指数较高而经济、社会系统综合指数较低,太原、郑州生态系统综合指数低而经济、社会系统综合指数较高,生态系统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系统存在不对称性;青岛、济南、西安、呼和浩特、银川五座城市则呈现出生态系统综合指数高,经济、社会系统综合指数高,生态系统综合指数低,经济、社会系统综合指数低的特点。
①生态治理指标层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度较大,人口概况指标层对社会系统的贡献度较大,创新能力指标层对经济系统的贡献度较大;
②黄河流域9 座中心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系统以及经济系统整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
③流域内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差异明显,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均呈现出中下游城市优于上游城市的特点;
④部分城市(太原、郑州、兰州、西宁)存在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的不对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