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玲,郭建芳
(1.湖北民族大学,湖北 恩施 445000;2.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湖北 襄阳 441000)
膏方属于八大传统中医药剂型之一,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目前以内服膏方中的煎膏(膏滋)多见。膏滋是将药物反复煎煮、去渣、高度浓缩后加蜜或糖等调制而成,与其他剂型相比,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口味佳、滋补力强等优势。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膏方具有滋润补益的功效,治未病和抗衰延年的效果显著。
1.1 扶正补虚 秦伯未《膏方大全》记载:“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凡因素体亏虚、气血不足导致的虚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皆可用膏方治病纠偏、强身健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1]。《金匮要略》载:“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妇人经、孕、产、乳数伤气血,故临床上以虚性疾病为多,而膏方药性缓和,疗效持久,多含补益气血阴阳之药[2],故在妇产科疾病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三因制宜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充分说明了人们应根据四季的特点摄身养神,做到饮食有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素问·四气调神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民间也一直流传冬令进补的观点。皖派新安医家对此提出应遵循时令而治,勿拘泥于冬令[3]。膏方的拟定需因人而异,遵循补虚泻实、以平为期的原则。此外,拟方还需因地制宜,例如岭南多潮湿,罗颂平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症时主张在拟方时加用五指毛桃等健脾利湿类中药[4]。
1.3 健脾益胃 叶天士认为“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而喜燥恶湿,脾为湿困或脾气虚则脾不升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胃论》云:“脾胃之气既伤而诸病之所由生。”膏方以滋补药为多,多食或一味进补,恐滋腻碍胃而影响疗效,故临床医师运用膏方调治慢性病常辅以芳香化湿、健脾开胃药物,如砂仁、陈皮、佩兰等[5]。还有医家主张在服用膏方前先服香砂四君子汤等健脾助运,名为开路方[6]。
2.1 月经病类 月经病是指月经期、量、色异常及伴随月经周期或经断前后出现的症状为主的疾病。大部分临床医师主张从调补脾肾、气血方面入手治疗月经病,许多患者经过膏方调理后,月经明显改善。
(1)月经过少 许多医家在临床中主张先用汤药健脾益胃,然后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辨证拟方[6-7]。张婷婷提出采用分层模式治疗月经病,先予以补气养血、调理冲任,再根据月经期量、色、质等辨证拟方,最后取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胃,效如桴鼓[8]。胡国华认为,产后月经过少是因肝肾损伤、冲任亏虚所致,主张从肝肾、气血辨证,并加入鸡血藤、益母草、泽兰等药物调补冲任,使肝气条达、肾精充足[9]。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脉盛则气血调畅,月经如常。吴俊等[10]研究证明,使用补肾调经、调理冲任(左归丸加女贞子、肉苁蓉、补骨脂、桑寄生、黄芪、白术、泽兰等)为主的膏方治疗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可明显促进患者子宫内膜生长。
(2)痛经 《景岳全书·妇人规》曰:“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受此理论影响,吴熙提倡从虚实入手治疗痛经,认为本病病机为肝肾气血亏虚兼瘀阻,治宜培补肝肾、养血活血,方选左归丸合八珍汤加三棱、莪术、香附等[11]。余国珮认为,痛经是因血虚致肝失濡养,郁而化热,脾虚湿盛,湿热胶结所致,提倡以养血燥湿为纲进行调理[12]。邬素珍等[13]提出以同一种处方(由丹参、桂枝、白术、红花、木香、川续断、莪术、茵陈、佛手、三七、山楂、菟丝子、党参、甘草、鸡内金、桑寄生、血竭、茯苓、牛膝等组成)制成不同剂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肾虚血瘀证,结果发现膏方在缓解痛经及降低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方面效果均优于汤剂组。
(3)绝经前后诸证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肾藏精,肝藏血。徐莲薇认为,本病是因肝肾气血亏虚、肾阴阳失衡累及他脏而发,治疗以归肾丸合大补阴丸加酸枣仁汤补益肝肾、调理阴阳,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14]。丛慧芳教授强调本病枢机贵在“通”,提倡以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调畅气机、平衡阴阳[15]。华凌云等[16]以益肾疏肝为法拟方(六味地黄丸合柴胡疏肝散加何首乌、合欢皮、女贞子、龟甲、酸枣仁等)治疗本病,发现膏方组疗效远优于西药组,且不良反应小。
2.2 妊娠病类 对于妊娠相关的疾病,许多学者提倡从培养规律的月经及充盈肾气入手[17]。
(1)滑胎 气血之根在肾,肾藏精,主生殖。臧玲等[17]认为肾虚血瘀是复发性流产的关键病机,自拟滑胎补肾膏(泰山磐石散加桑寄生、续断)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致的复发性流产,与肝素加强的松治疗相比,膏方对抗体的清除率更高,且能明显提高妊娠率。宋红湘认为滑胎是由脾肾不足、冲任损伤所致,主张以八珍汤合右归丸益气养血、补肾调经,经治疗后患者保胎成功[18]。对于高龄复发性流产患者,罗颂平主张从脾肾论治(四君子汤加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因此类患者多伴焦虑,故加香附、合欢花疏肝理气[19]。
(2)异位妊娠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肾亏虚、冲任气血不畅,无力运卵,停于少腹而发。邓高丕主张以化瘀消癥法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自拟散结养血膏(桃仁、皂角刺、三棱、莪术、荔枝核、人参、牛膝、木香、茯苓、大腹皮、牡蛎、路路通、柴胡等)治疗本病,同时辅以蜈蚣、水蛭破血通经,治疗后随访发现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正常,月经调畅[20]。
2.3 产后病 中医认为,产后亡血伤津、脉络失养导致血不归经,离经之血便为瘀,加之产后体虚,易受外邪侵袭,故产后病多虚实夹杂,常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法并施。
产后恶露不绝。《景岳全书·妇人规》曰:“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中医认为,本病是因产后体虚受邪、瘀热胶结阻于胞宫所致。丁倩倩等[21]主张补虚泻实兼施治疗本病,研究发现服用通乳生化膏(生化汤加通草、路路通、王不留行、党参、黄芪、桔梗等)5 d后,患者恶露排出评分及宫底下降高度均高于西药组。靳亚慈等[22]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患者,发现膏方可明显缓解宫缩疼痛程度及缩短恶露持续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2.4 妇科杂病 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郁滞则冲任气血不畅,故主张在治疗妇科杂病时应疏肝理气与活血并举,祛邪与扶正兼顾,祛邪应中病即止,以防伤正。
(1)慢性盆腔炎 《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邓高丕认为,岭南妇人慢性盆腔痛多因素体亏虚,复感湿热之邪,瘀热搏结于冲任所致,自拟散结养血膏(人参、重楼、皂角刺、薏苡仁、浙贝母、茯苓、五指毛桃、白术、桑寄生、牡蛎、续断、荔枝核等)攻补兼施,并嘱患者清淡饮食、强身健体,经治疗后患者腹痛、腰酸等症状均有缓解[23]。胡国华认为,盆腔炎的关键病机为肝肾亏虚、湿热瘀结,以清养肝肾、调理冲任为法拟膏方,两例盆腔炎患者服膏方后均未再发作[24]。张春梅[25]将慢性盆腔炎分为气滞血瘀、湿热瘀结、气虚血瘀、寒湿凝滞4种证型,主张以活血化瘀、理气祛湿等为原则分型拟膏治疗,总有效率达86.6%。
(2)癥瘕 中医认为,胎产耗气伤血,气血不畅,聚于体内则为瘀。邓高丕教授认为,瘀血阻滞是本病的关键病机,久病必虚,故主张以散结养血膏化瘀消癥健脾治疗子宫肌瘤,随访半年后发现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且肌瘤未见增大[26]。王谓川老先生认为癥瘕多与湿、热、瘀有关,在治疗中提出清、攻、消三法同用以化积消癥,首创的银甲丸系列方剂在临床中疗效突出[27]。
(3)不孕症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固有子。”胡国华认为脾主运化,肾主生殖,脾肾两虚则精血不足、冲任胞宫失养而致不孕,主张在辅助生殖技术前以补肾养血、活血调经为法拟膏,经治疗后两例患者皆顺利产子[28]。叶利群认为女子以肝为用,属阴易郁,故提倡以健脾补肾疏肝为主治疗不孕症,分别以固脾毓麟汤、逍遥散加减制膏,患者服药4个月后皆成功妊娠[29]。程力等[30]运用调经助孕膏(四物汤、五子衍宗丸、六味地黄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不孕患者,结果发现膏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能有效促排卵,调节性激素水平。
(4)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长发育与肾气充盛与否密切相关。有学者研究发现,补肾调经膏方(六味地黄丸加墨旱莲、桑椹、菟丝子、续断、肉苁蓉等)治疗肾虚型卵巢早衰,对患者月经状况的改善效果优于西药组,且能从根本上调整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及卵巢状态[31]。王茜等[32]研究发现,滋肾培膜膏(左归丸去龟、鹿二胶加阿胶、益母草、茯苓、牡丹皮)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减退,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生殖轴状态及妊娠预后,且远期疗效优于西药组。
膏方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疗效显著,在妇产科疾病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目前关于膏方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文章以名医经验、医案报道居多,对膏方的临床研究以小样本观察为主,缺少动物实验及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鉴于中药药效的多样性及复杂性,膏方在临床上难以形成固定的配伍及剂量,加之其药味繁多且作用机制难以阐明,阻碍了膏方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故探明膏方的作用机制是今后研究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