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的温岭实践与亲历感想

2023-10-21 15:24陈宗明
浙江经济 2023年8期
关键词:村村温岭村庄

文/ 陈宗明

“千万工程”使温岭进入到一个以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为主线的美丽新农村建设崭新时代

2 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作出在全省农村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重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探索创新和生动实践。20年来,“千万工程”深刻改变浙江农村的面貌,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为浙江开辟了一条光明正确、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

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温岭市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村村新”工程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路子。通过温岭市委、市政府一任接一任,20年来的不懈努力和一以贯之的深化提升,“千万工程”使温岭进入到一个以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为主线的美丽新农村建设崭新时代。如今,村村向未来、村村奔共富,全域改造城乡一体,创建和美乡村,率先迈向共同富裕。笔者作为当时主持温岭农办和“村村新”工程的见证人、参与者,有着太多的感触和体会。

“千万工程”实施前温岭农村情况

村庄规划建设滞后。温岭当时有879个行政村,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占地多、浪费大,布局散、配套难,投入大、见效慢。且温岭村庄建设大多沿路呈线状无序扩张建设,新房林立,却杂乱无章,造成“有新房无新村”现象。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村级缺乏稳定的财力保障,许多村的道路、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共享性差,村庄普遍存在路面不硬、四周不绿、路灯不亮、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河水不清、电线乱拉、管道乱铺等乱象,社区服务功能更是落后。

农民共建观念滞后。改革开放后,家庭承包经营强化了农民的市场主体意识,但资源的共享意识、基础设施的共建意识有所淡化,参与热情程度不高。不少农民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淡薄。有人称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

政府指导服务滞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把大量的精力、财力投入到城镇建设上,对农村建设厚此薄彼。农村建设滞后现象,不仅造成城乡两极分化趋势不断加剧,也愈加凸显改变农村面貌、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紧迫性。

为此,温岭的决策者们越来越关注农村建设、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村建设。因为他们深知:只有农村兴,才能城镇兴;只有农民富,才能全市共同富裕;只有解决农村问题,才能实现城乡统筹,互促共进,协调发展;也只有农村稳,才能全局稳。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温岭在农村推进“村村通公路”“道路硬化”“卫生改厕”。

“千万工程”实施后给温岭农村带来的变化

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在全省农村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后,温岭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狠抓落实,作出了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决定。2003年下半年开始至2006年的三年里,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完成整治村155个,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32个,创台州市级以上示范村24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4个,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村庄整治建设先进县市。从2006年开始,温岭创新实施“村村新”工程,即计划用10~15年时间全面实施“生产方式新,生活方式新,村容村貌新,管理方式新”的“村村新”工程,努力把农村做新、经济做强、城市做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合力共建的共同行动,从而与时俱进深化“千万工程”的内涵外延。

立足市情农情,温岭实施的“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村村新”工程,一是坚持规划先导。缩并自然村、改造空心村、撤并小型村、整合城中村和园中村(工业园),建设中心村,盘活存量土地,整合集约资源,村容得改善,城区增面貌,政府得形象,干部得民心,百姓得实惠。二是坚持分步实施。制定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形成推势,取得实效。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加强集约集聚,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功能辐射延伸到农村,使农村农民也像城镇社区一样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推动“千万工程”迭代升级。

“千万工程”使温岭农村面貌出现了“五个变化”。一是使集体经济薄弱的穷村变成了富村;二是使众多只有几十户的分散小村变成了规模大村;三是使没有工业、没有现代农业园区的弱村变成了工业园区化、农业集约化的强村;四是使居住分散、土地插花、交通不便、基础设施配套性共享性差的落后村变成了住房别墅化(或现代化)、田地格子化、基础设配套的先进村;五是环境的改变,促使农民生活习惯也变好了。

“千万工程”在温岭的创新实践模式

“千万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在“千万工程”实践中,温岭在全省率先探索总结出中心村建设“四区分离、四进社区、七化一平安建设”的基本路径,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四种建筑风格”,使农村农民一代人建房几代人不落后,避免“建了拆、拆了建、建了拆”周期短、损失大的状况。在“千万工程”实践中,温岭探索总结出了“拆迁新建型、合并组建型、移民迁建型、整理改建型、保护复建型、整治改进型”六种村庄整治建设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一套“户集村收镇(街道)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四级联动洁化整治体系,促进乡村垃圾日积日清,净化农村环境整洁;在台州市率先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和探索,建立城乡供水一体化机制,积极试点探索农村污水生态化净化治理工程;首创“渔家乐”“民宿”农旅结合,促进渔民增收、渔区繁荣,带来生机和活力。

与此同时,倡导开展“百企联百村结对新农村活动”,涌现出“浙江明华齿轮”“浙江豪情房产”等“以工补农”典型,以及社会力量帮扶、致富能人回报家乡参与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等。这些都是“千万工程”的创新探索实践的成果,更是温岭市委、市政府把“千万工程”当作重中之重,财政以奖代补、政策激励驱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

“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的感想

温岭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村村新”工程在推动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基础工程”的作用,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中发挥了“龙头工程”作用,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中发挥了“生态工程”的作用,在推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建立中发挥了“民心工程”的作用。“千万工程”加速了温岭中心村建设社区化服务步伐,促使原来农村“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宅旁臭水沟,垃圾满地堆”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在温岭大地上呈现出“居者有新舍,村庄有新容,环境有新貌,城乡有‘新型’”日新月异的新面貌,一个“生产方式新,生活方式新,村容村貌新,管理方式新”的“村村新”格局不断形成。

“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温岭市通过精心组织、有序部署、政策激励、层级考核、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推进,坚持党政主导、乡村主体、农民参与、企业结对、部门共建,把新农村整治建设的点定到哪里,整合部门和社会资源力量就跟到哪里,形成合力共建新农村整治建设的新局面。温岭充分发挥“民资、民智、民力”的“三民”结合搞新农村建设,把群众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发动起来、把村镇干部的责任意识调动起来,一个村带动了周边村,极大地调动了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的主体热情,改变了温岭农村的整体面貌,使城乡一体均衡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共享性不断提升,使成片连线的村庄实现了“村庄美化、集体富强、村民富裕、班子坚强”。

回顾“千万工程”在温岭的20年实践,经历了从“村村通”到“村村新”,再到正在实施的全域改造工程建设、率先实现“村村强”的大跨越过程,真可谓“政府树形象,城乡新美强,共富小康村,百姓得实惠”。

猜你喜欢
村村温岭村庄
稷山县蔡村村千亩樱桃迎来丰收季
张家塬村村歌
我的小村庄
温岭嵌糕
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温岭联络线大溪枢纽设计
村庄,你好
温岭坞根之秋色满塘
王村村:我在无聊这个领域有天赋
张家塬村村歌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