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刘可智,梁雪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四川泸州 646000
双相情感障碍(BD)又叫作躁郁症,属于心境障碍类疾病的一种。研究[1]发现,约60%的BD 患者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长期存在会损害BD 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自杀意念。减轻精神病性症状可降低BD 患者自杀风险,改善其认知水平。目前临床上BD 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主要依据已出现的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而早期精神病性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略,因此找到一个生物标志物对精神病性症状进行早期预测极为重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BD 中研究最多的血液生物标志物之一[2],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调节突触功能、可塑性和神经元存活[3]。既往研究[4]发现,BD 患者的血浆BDNF 水平降低,但BD 患者血浆BDNF 水平与精神病性症状是否有关目前仍未明确。本研究观察了BD 患者中血浆BDNF 水平的变化,并分析了其与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关系,为精神病性症状的早期预测提供预测因子。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住院的30例BD 患者(BD 组)作为研究对象。BD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 版中BD 的诊断标准;年龄15~55岁,小学以上文化,汉族,右利手;能完成相关检查及评估;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共病其他主要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物质依赖等)者;有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痴呆者。另选30 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BD 组男15 例、女15例,年龄(20.90 ± 4.41)岁,教育年限(11.60 ±2.77)年,病程(37.57 ± 8.97)个月。对照组男21例、女9 例,年龄(26.70 ± 11.93)岁,教育年限(11.96 ± 3.40)年。两组性别、受教育年限均衡可比(P>0.05),但BD 组年龄较对照组大(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受试对象和(或)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血浆BDNF 水平检测方法 受试者在入院后第二天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以0.5 mol/L EDTA 2 mL 抗凝,离心、分离血浆,置于-80 ℃冰箱储存备用。采用 ELISA 法检测BDNF,试剂盒购自江苏酶免实业有限公司,按说明书操作。
1.3 精神病性症状评定方法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5]评价。所有项目采用1~7 分的7级评分法,各级标准:1级为无症状;2级为可疑或很轻;3级为轻度;4级为中度;5级为偏重;6级为重度;7级为极重。总分反映疾病的严重性,总分越高,病情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次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偏相关分析BPRS 评分与血浆BDNF 水平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浆BDNF 蛋白水平比较 BD 组血浆BDNF 蛋白水平为(9.44 ± 1.60) μg /L,对照组为(10.44 ± 1.37) μg /L,两组比较,t=-2.065,P<0.05;控制性别、年龄做协方差分析,其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41)。
2.2 BD 患者血浆BDNF 蛋白水平与精神病性症状评分的相关性 BD 组BPRS 总分( 47.43 ± 16.37)分, 其中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性五个维度评分分别为(12.80 ± 5.06)、(7.37 ± 2.99)、(8.50 ± 4.24)、(6.20 ± 2.86)、(5.20 ± 2.72)分。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BDNF 蛋白水平与BPRS 总分、缺乏活力评分、思维障碍评分、激活性评分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0.41、-0.46、-0.50,P均<0.05) ,而与焦虑抑郁、敌对性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14、-0.35,P均>0.05)。
BD是一种病情重又迁延不愈的精神疾病,给家庭及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目前BD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近年,BD 的多学科包括神经影像学、遗传学、流行病学、神经生化学、社会心理学等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目前仍缺乏明确的客观生物学指标用于BD 的诊断。 BDNF 在神经发生和神经可塑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6]。BDNF 在整个大脑中都能检测到,在大脑皮层和海马体中尤其丰富,这两个大脑区域对控制认知、情绪至关重要[7]。BDNF 可以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其在外周血中的浓度可以很容易地测量,并且它在血浆中的浓度与脑脊液中BDNF 水平显著相关,故推测血浆BDNF 水平可反映脑脊液中的水平[8]。外周BDNF水平为BD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9],且有大多数研究[10-11]表明,BD 患者血浆BDNF 水平降低。本研究发现,BD患者血浆BDNF 水平较对照组低,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提示BDNF水平与BD的发病可能有关。
既往研究[12]发现,BDNF 与双相抑郁发作相关,认为大脑内以BDNF 为代表的神经营养因子的减少而导致的神经可塑性减退为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原因。抑郁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是缺乏活力。本研究发现,BD 患者血浆BDNF 蛋白水平与缺乏活力评分呈负相关,提示BDNF 蛋白水平可能与抑郁症发生有关,与先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大多数BD 患者精神病性症状长期存在,尤其幻觉及内疚或罪恶妄想,与自杀意念相关[13-14]。神经处理的中断会导致感觉处理缺陷,这可能是产生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基础[15]。BDNF 水平降低可引起脑功能改变,尤其信息传递功能缺损,进而引起脑病理生理改变,这可能是参与精神病性症状病理过程的重要机制[16]。最近一项未分类精神疾病的研究[17]发现,血浆BDNF 水平与精神病性症状强度有关。精神病性症状对认知能力影响最大[18]。BD 患者存在认知损伤,其认知缺陷可能受与认知功能相关的精神病症状的影响,且高BDNF 血浆水平与BD患者良好的认知功能有关[19]。本研究结果显示,BD患者血浆BDNF 水平与精神病性症状相关,与文献报道一致,提示检测BDNF 水平可预测患者是否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进而指导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
综上所述,BD 患者血浆BDNF 蛋白水平降低,且其水平与精神病性症状相关。监测血浆BDNF 蛋白水平能否用于指导BD 患者抗精神病性药物的应用仍需要更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