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职业院校创新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逻辑和探索实践
——以《创业初体验》课程为例

2023-10-21 02:15徐云晴曲菁菁
学周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初体验职业评价

徐云晴,曲菁菁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商分院,江苏无锡 214045)

2016 年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同年制定并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17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国家新发展的格局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劳动者大军的主力,应当大力发展创新教育。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课程仍然依据理论知识为中心的学科体系构建。国务院办公厅2015 年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中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等问题。2022 年5 月颁布的新职教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所以开展行动导向理念下的职业院校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陶行知先生说:“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例如种豆,则种豆始终一切应行之手续为一课。”[1]某校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开设的校本课程《创业初体验》实践的创新教育正是以“一个具体的创新产品开发”作为“一事”而开展的。

行动导向教学是通过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学习者以个体或者小组合作方式通过完成一系列综合性学习任务达到脑力和体力劳动的一致,从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2]。《创业初体验》课程所实践的“行动导向”正是指基于产品开发的基本流程,融入市场化运作模式,让学生从创意到落地完成创新产品开发的系统化过程。

一、行动导向理念下的创新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逻辑

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把“目标”“内容”“结构”和“评价”称为课程开发的“永恒的分析范畴”[3]。以下从这四个维度以《创业初体验》课程开发为例来分析行动导向理念下的创新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逻辑。

(一)确定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综合职业能力指的是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的专业问题的能力[4]。《创业初体验》课程体系是基于企业产品开发的完整过程,包含了公司创立、产品定价、营销推广、商业路演等商务环节,是培养学生整体化地开发综合性创新产品的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还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非技术性的综合素养,同时突出创新能力。

(二)源于真实的生活或场景确定教学内容

行动导向理念下的教学内容源于职业工作活动中真实的工作任务、项目或工作流程。《创业初体验》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学习者在观察生活后发现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真实的问题出发分析创新产品的需求,进而确定教学内容。当学习者的学习内容与真实的生活或者场景紧密关联,不仅能获得技能的提升,认知的转变,还会经历情感的转变。比如:“智慧课桌”产品的提出是因为学习者观察到,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身高变化幅度较大,但是课桌高度却很难及时调整,导致学生坐姿不正确,使脊柱侧弯以及近视程度加剧。再比如:“智能头盔”产品的提出是因为学生在电视上看到因坍塌、瓦斯爆炸引发的矿难,所以期望能够为解决煤矿工人井下作业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三)依据“创新产品开发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结构

行动导向理念下的教学内容常常是结构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处理这些综合性问题,一般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进行[5]。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指“让学习者有机会经历完整工作过程,获得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理念,《创业初体验》课程开发提出“创新产品开发过程系统化”:即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需求调研→明确需求→提出方案→产品开发→产品定价→营销推广→撰写商业计划书→产品路演”的创新产品开发的完整路径,获得一件创新产品开发的全流程的工作过程知识。

(四)针对职业能力开展教学评价

行动导向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但是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很难进行准确的判断。如何实现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价?《创业初体验》课程从职业行动能力评价和职业行动能力的学习成果评价两个维度做了一些探索。

1.职业行动能力评价。在《创业初体验》课堂中,学生角色是以公司岗位角色定义的,在创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对于岗位的贡献度开展过程性评价,这有别于以往仅仅以学生身份定义的评价,体现了职业行动能力。比如:对于项目经理的角色,要评价这一角色对项目任务的分工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调动所有小组成员的行动力;对于财务专员的角色,要评价这一角色对资金管理的能力,等等。

另一方面,《创业初体验》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进一步组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脱颖而出,进入大赛队伍,也体现了对于职业行动能力的评价。

2.职业行动能力的学习成果评价。《创业初体验》课程体系的构建,来源于企业产品开发的全过程,所以《创业初体验》课堂如组织参照企业创新产品开发模式,首先要成立“产品开发项目小组”,在课程结束时对每一个项目小组的考核中必然包含一件创新产品。对于创新产品的评分充分体现了产品开发项目小组基于职业行动能力的学习成果评价。

《创业初体验》课程产生的优秀创新作品可以进一步优化,参加创新比赛,甚至生成为真实的商品,这也是职业行动能力的学习成果评价更充分的体现。

二、《创业初体验》课程的探索实践

《创业初体验》是行动导向理念下开发的职业院校创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跨学科的教师共同体,创新了课堂组织方式,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课内课外交互式教学,呈现出企业学校渗透式教学,把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在教学过程中,践行了行知合一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在行知合一的教学过程中

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创业初体验》课程是以“行”——一个具体的创新产品开发为主线而展开。围绕创新产品开发,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这正是“行之成”。《创业初体验》的教学实践是行知合一的教学过程。

《创业初体验》课程把学生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在行知合一的教学过程中。比如贯串教学始终的“项目小组制”,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中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集体意识、协作意识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公司角色的设定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职业属性,“公司”环境潜移默化地营造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人的意识。再比如“需求分析”环节,学生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下进行调研,无论是表达能力,还是待人接物都有了实践机会;无论遭遇挫折,还是收获喜悦,都不是在教室环境中面对同学和老师可以体悟到的。

(二)构建跨学科教师共同体

《创业初体验》课程包含专业技术、商务知识、财会知识、语言表达,等等,这些教学内容本身就是跨学科的,必然需要跨学科的教师队伍支撑。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不同学科教师进入课堂。例如:创新教师指导需求分析,专业教师指导产品开发,商务教师指导营销推广,语文教师指导商业路演……不一而足。同时,为了课堂的衔接,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跨学科沟通也成为必然,因此构建跨学科教师共同体也是一个自然生成的结果。

(三)参考公司岗位设置学生的课堂角色,创新课堂组织方式

《创业初体验》课堂实施中首先要成立“产品开发项目小组”,且项目小组的组织形式贯串于创新产品开发的始末。《创业初体验》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用了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感悟职业角色的内涵,体验职业岗位情感,从而建立起职业认同感。

《创业初体验》具体实施中,可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6—7 人一组分为若干组,每一组成立一个项目小组,参考公司产品开发项目的岗位设置学生的课堂角色。针对物联网专业群设置产品开发项目的六个基础岗位为项目经理、产品规划员、产品硬件开发员、产品软件开发员、营销专员、财务专员。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一起投入真实的创新产品开发的实境中,通过行动学习处理实际问题。

(四)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创业初体验》课程包含需求分析、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等教学内容,因为是基于创新产品的开发,产品的不确定性导致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所以教学实践中除了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教师指导方法或者设置框架后,必然需要学生通过线上的自主学习和线下的实践完成具体内容的填充。比如“需求分析”环节,学生一般要通过问卷星等工具制作调研问卷;进行线上或线下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再如“竞品分析”环节,除了线下的现实产品对照,一般还要进行来自淘宝或者京东等典型的电商平台同类产品的线上比较。又如“产品开发”环节,因为创新课堂中每个小组开发的都是个性化的产品,所以除了教师的统一教学外,每组学生都必须通过网上学习补充学习实现产品功能的方法和相关传感器或执行器的知识。

(五)开展课内课外交互式教学

《创业初体验》课程除了开展常规的课内教学,必然拓展到课外学习。比如场景创设、问题分析后开始进入“需求挖掘”的教学环节,而要真实了解市场需求,除了网上搜索或者资料学习,更应该促使学生真实地走入市场。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可组织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到课外开展市场调研;再如“营销推广”环节,开发出来的创新产品是否真的受欢迎,是要经历真实市场检验的,这些都需要把教学延伸到课外,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再比如:通过竞选产生项目经理后,组建“项目经理”社团,开展课外面试活动,组建出各个项目团队。

(六)呈现企业学校渗透式教学

《创业初体验》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是基于“公司制”展开,因此公司文化、公司管理理念理应有机渗入创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比如教学评价,除了常规的课堂评价,还要参考企业岗位考评制度;再如在教学中诞生的优秀“公司”团队,可以辅助学生把虚拟公司进一步创设成真实的初创公司,走向市场,开展创新产品真实的商务运作。

另一方面,创新产品开发一定要基于市场需求,在需求分析中,不仅要了解购买方的真实需求,也要了解当前市场行情,同时还要听取行业资深人士的建议,所以教学必定延伸到企业端。比如针对“智慧花盆”的创新产品开发,不仅要摸清养花人的需求,也要了解当前花卉市场的整体行情,更要与资深花圃园主沟通。

(七)促进学生充分运用信息化工具

信息素养是21 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在《创业初体验》课程实施中,大量环节促使学生必须运用信息化工具完成学习任务。需求分析环节,一般要使用问卷星等工具制作调研问卷,开展网上调研;对于调研出来的数据,要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分类汇总;调研分析结果要以PPT 的形式展开小组汇报;营销推广环节学生制作的商业计划书涉及电脑美工、文字排版;商业路演环节要用视频方式展示创新产品功能,等等。

综上所述,《创业初体验》课程以创新产品从“构思→成品→销售”的完整路径为主线,融合技术技能、营销思维、语言表达、信息素养,等等。打破了职业教育长久以来的分科教育模式,依照社会生产实践构建出跨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该课程开设三年以来,不仅被教育电视台做了的专题报道,经由课堂产生的创新产品还参加了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大赛,并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些成果的取得有赖于《创业初体验》课程实施中逐渐形成的实践特色。

猜你喜欢
初体验职业评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宾大初体验
志愿者初体验
滑雪初体验
正能环保的直销初体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