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健康管理师 乘客安全守护者
—— 记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昆明机务段工长郭为华

2023-10-20 05:51
中国科技产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机务段复兴号试验台

◎ 本报记者 郝 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牵引机车的稳定可靠,是列车安全行驶的基本保障,而机车电子设备质量稳定又是其中关键一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机务段检修车间电子组工长、高级技师郭为华,正是一名火车头电子设备的“守护者”。

工作20 多年来,郭为华将“安全稳定”铭记于心、践之于行,一路刻苦钻研,不断探索创新,突破技术难题,从检修领域的“小白”成长为带头人。他如同“机车大脑”的健康管理师,守护着列车在云岭大地安全驰骋。

勤学知识练好本领

走进昆明机务段检修车间,记者看到,电子脉冲检修线上,一排标准化检修工位整齐排列,技术工人将拆解下来的机车电子配件仔细检查后,拿到试验台进行模拟试验。通过调整参数,发现机车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可能发生的故障。这种智能化的检测方式既减少了搬运距离,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里共有33 个试验台,其中17 个是我们团队自己研发制作的。这些试验装置从里面的芯到外面的壳全是我们自己做的,有些单位还想购买我们的装备。”郭为华说,有了这些试验装置的帮助,公司机车的检修质量在全国排名前列。

记者见到郭为华时他穿着工装,戴着眼镜,说起话来不紧不慢。谁能想到,如今的车间技术专家,在20多年前也曾是个贪玩的小伙子。

2000 年,刚从学校毕业的郭为华来到昆明机务段检修车间工作。那时,他经常跑到网吧打游戏,车间的工长很是担心。

“老师傅们都很严谨、尽职,他们经常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天天玩游戏啥也学不到,要把知识和技术装进脑子,才能练成真本事。”郭为华回忆,有一次,他在工长的引导下,查找到一个机车故障并成功解决,一股强烈的自豪感让他产生了研究机车检修的动力。此后,他开始刻苦学习钻研机车检修知识,不断提高机车检修技能。

创新研发提高效率

2004 年,郭为华被调往整备车间工作。与检修车间分解车体不同,整备车间需要在整车运行状态下发现隐患并解决故障。班组里只有郭为华一人是学电子专业的,遇到问题时,他只能靠自己。有一次,列车上线后,郭为华跟车查找问题,直到七八个小时后才把故障解决。

“那次,我深刻感受到,跟车查找问题、解决故障的过程不太可靠,效率比较低。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创建一个能够模拟实际环境的线上试验平台,对电子装置进行检测,这样就可以在地面找到故障,减轻工作强度、提升工作效率。”郭为华说。

2006 年,回到检修车间的郭为华,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探索自主研发试验台。“2009 年,我们负责检修的韶山型机车已经累计行驶到一定程度,故障率比较集中。我们班组到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学习,发现云南地处高原山区,海拔落差大,昼夜温差大,隧道长、弯道多,即便是在平原地区能正常行驶的机车,到了云南有时也会发生故障,一些修好的返厂配件回到云南还是会出问题。”郭为华说,他与班组里的党员和高级技师进行研讨,大家都认为,解决问题不能完全依靠厂家,自己也要主动作为。

在广泛搜集资料、分析各类故障后,郭为华与团队于2013 年开始动手制作检修试验台。在国铁昆明局和昆明机务段的大力支持下,郭为华与其团队在当年底制作出第一代试验台,配件不用装车、在试验台上就可以发现问题,有效提高了检修效率。

每台机车返回库房检修时,班组人员不仅要对故障进行维修,还要发现隐患苗头。“不仅要治已病,还要治未病。”郭为华说,“检在前,通过各种仪器设备来检测电子配件,看看它有没有衰减、有没有老化、有没有达到疲劳极限、性能是否发生变化。电子检修就像手术室跟康复中心,除了修,我们还要日常维护电子设备的健康度”。

找准症结解决难题

铁路不断发展,列车一路向前。无论是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韶山系列、和谐系列,还是最新的“复兴号”集中型动车组,多年来,郭为华在见证我国机车技术快速进步和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总是要求自己走在机车检修的前沿。

2021 年12 月,中老铁路正式开通。郭为华和同事们承担着中老铁路的检修工作。中老铁路国内段沿线山高谷深,地质情况复杂,桥隧比近九成,列车要经过长大坡道和上下起伏不断的线路,并穿越热带雨林地区,行驶情况复杂。在中老铁路开通前,郭为华团队就对线路提前作出分析,发现其与成昆线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沿线高温高热容易导致电子插件性能出现动态故障,隧道容易引发散热不良。针对这些问题,团队研究提出了对应的检修和解决方案,保障了中老铁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作为班组的技术骨干,面对技术难题,郭为华总是冲在前面。有一次,郭为华休班期间,车间将一条诊断问题反馈给他:昆明南站站台感应器出现故障,开关门作业司机发现释放灯不亮,容易造成错误开门。了解情况后,郭为华立即返回岗位,检查站台感应器,经过两天的紧张工作,发现是由站台高度不够造成感应器检测不到位引起。对此,郭为华带头研究开展站台感应器检修攻关,经过反复试验,优化装置设计,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确保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站台停车精准对标达成率。

近年来,郭为华带领的质量控制小组还完成12 项攻关活动,先后被评为“国家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云南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昆明机务段机车电子配件自主检修率达到90%以上。

精益求精杜绝误差

“要做到零故障、零缺陷、零误差。”在检修车间里,郭为华常常把“三零”目标挂在嘴边。郭为华说,铁路就两根钢轨,机车一旦出现故障停了,整个线路就可能瘫痪,因此铁路对火车的行驶安全要求很高。

运行在中老铁路上的“复兴号”动车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动车组,电器模块集成化程度高,电器部件组合复杂。“复兴号”新机型上路时,缺乏数据、经验,郭为华带队不等不靠,以最快速度联系厂家,熟悉机车运用参数,搞清运行原理,每天与厂家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泡在一起”。在不懈努力下,他们制定了“复兴号”动车组C1 修、C2 修和C3 修的检修工艺标准,为机车运用检修奠定了基础。2019 年,“复兴号”在昆玉河线顺利投入运行,运行期间故障处置效率大大提高。

“复兴号”发生故障时,很多电器元件及模块需返厂修理,制约了设备维修和机车运行效率。对此,郭为华团队积极推动机车属地维修,并不断开展技术攻关,提升机车自主维修能力,先后实现了机车干燥器控制盒等部件自主维修。

“如今,中老铁路已是国家的一张名片。作为机车检修人员,我们要精益求精完成每一项检修工作,保障每一台上线的机车安全稳定运行。”郭为华说。

接续传承培养人才

从昆明至南宁的往返机车控制系统时常发生动态故障,维修人员多次检修仍未能彻底解决问题。郭为华得知后,主动请缨随车检修。为找到问题根源,他连续78 小时跟车,最终在乘务员第六次换班时查明了故障原因,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近年来,郭为华先后完成质量技术攻关创新28 项、科研项目9 项、实用新型专利3 项,荣获“全路技术能手”“云岭工匠”“首席技师”“奉献之星”等称号,2023 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面对诸多荣誉,郭为华说:“一个人再强,毕竟力量有限,只有培养千千万万的工匠人才,才能满足铁路发展需要。”

为培养出更多机车维修技能人才,郭为华以云岭工匠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坚持每周开展电子专业授课、每月组织实作岗位练兵,每季度组织开展技术业务比赛。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昆明机务段机车检修质量连年保持全国第一。郭为华带领的团队累计完成“小改小革”和研发项目1300 多项,16 项荣获国家级技术专利,10 余项QC 成果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奖。

猜你喜欢
机务段复兴号试验台
复兴号
血管吻合试验台的研制及试用
我的“复兴号”
广州机务段生活小区唐代砖室墓M30的发掘
电子联锁在机务段综合管控系统中的应用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试验台设计
复兴号
贯通式机务段加油产生火花原因分析及解决
“复兴号”提速
KYJ-T型空压机试验台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