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 循环管理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探讨

2023-10-20 17:32:23梁浩琦
建材与装饰 2023年27期

梁浩琦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000)

1 PDCA 循环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1 计划(plan)阶段的质量管理

做好技术准备工作,收到图纸后,预算员、施工员等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图纸分析,做好图纸标注,准备好图纸会审,将疑难问题放在施工前处置好;根据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以及水、电、机械设备等资源情况编写相对应的环境和资源报告。针对单项工程和隐蔽工程的设计图纸及要求,对其中的关键环节以及薄弱环节进行专项分析,提出并制定好可靠的解决措施;对项目进行分析数据化,计算出各个分项工程的实物工程数据。组织编写生产劳动力、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的需求计划。计算出材料用量、设备使用量以及进出场情况。编写好工作计划,并用进度表或是控制图的方式表述出来;根据施工进度及现场的各种材料和设备的需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地域规划,绘制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处理好各种设施、临时建筑和永久建筑的位置问题。规划好施工现场警示标语的放置以及“三通一平”的准备工作;编写及制定好各类技术和安全保证措施,主要包括有: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施工进度控制措施、风雪季节安全施工措施、成本控制措施等等;建立工程质量检查制度以及管理人员跟班制度,将质量管理总目标进行细化,由各个班组贯彻落实,强化施工队伍的质量理念,制定施工队伍人员的质量教育培训,全面落实质量管理理念,通过培训提升作业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实行每个生产区域都张贴安全生产标示[1]。

1.2 实施(do)阶段的质量管理

将计划阶段所制定的各项制度体系、材料及设备要求、技术措施等内容由技术人员向各班组人员进行交底,做到各班组内的作业人员都熟悉了解作业内容以及明确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标准要求、进度要求及奖惩措施。同时还要求对交底内容进行详细记录,便于后期存档及检查;根据总体目标的下达,现场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要及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细化分配,防止由于人员分配不当而导致人员窝工。与此同时,要保证材料的供给能够跟上工程施工的进度。此外,还需做好对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以及重点部位施工的质量监督与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该立即处理,应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态度,将现实情况及时向项目经理部反应,经决策落实后给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或是补充方案,施工作业人员要根据补充方案及时作出调整,以确保施工的有序进行。

1.3 检查(check)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各个作业班组要根据质量标准要求做好工程质量自检,对在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应分析其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正,避免在后期出现更大面积的返工。同时需要做好相应的记录,整理检查结果,为后期验收存档;工种间的互检,上到工序完成后接下道工序前,各个班组长应进行交接检验,认真填写交接检查表,经双方签字之后,方可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上一道工序出了成品产品之后需要向下一道工序办理成品保护手续,此后发生的成品损坏、污染、丢失应由下道工序作业组担责;所有的分项工程、隐蔽工程、重点部位施工项目,必须要按照程序作为一道工序,邀请专职检验人员来进行质量检验评定。同时对检测出的各类问题、建议,应做好详细的记录,检查后组织人员整改,并由相关单位负责人签字存档,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2]。

1.4 处置(action)阶段的质量管理

处置阶段是循环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但也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阶段,它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阶段主要是清理遗留问题以及总结经验的一个阶段。工程完工后,及时的对施工中出现的新工艺技术、可行性较高的施工方案进行一个归纳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加记录在档,以便在往后的工程中能有类似的案例借鉴。同时也需要找出此次施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该类问题加以分析,总结教训,并为之制定一个可行的改进措施,避免今后在类似的工程中再次出现此类问题。对于未能解决的新问题,应详细做好记录,并转入下一个PDCA 质量循环,做重点突破。

2 PDCA 循环管理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2.1 计划(plan)阶段的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计划是工程实施中成本控制的指导性文件,各项工程都必须要有其自身的项目目标以及实施方案,以此来协调施工中的各项工作。成本控制中心需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参照施工图纸对现场、市场等外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收集切合施工实际的各项成本资料再根据工人工资、材料用量、构件及半成品需求量、施工器械需求量等方面来制定成本管理计划。在制定施工成本计划时,需要注意从实际出发,能保证质量以及安全的前提下制定一个合理的、科学以及经济的施工成本方案。

2.2 实施(do)阶段的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中心要根据所制定的成本控制计划严密部署作业程序,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最大程度的降低可控成本,实现计划目标。在该阶段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小组需要加强对设备采购、施工材料的监管,这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在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经济分析可知,设备购置占投资比重较大,为占投资的35%,所以设备使用数量以及其采购价格对工程投资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对设备进行采购时,需要用招标、议标、报价的方式进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首选质量较好、价格比价合适的设备承包商。在对材料供应管理上面,采购人员应该货比三家,优选价格合理供应商。在对采购这块做好了之后,还需要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最大可能规避资源浪费现象。不同的作业组在对材料、设备进行申请时,需要做过程登记、签认、结算。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到责任划分清楚、目标清晰、执行有条理、结算有依据、考核有个性、奖惩有制度等等,遵循“谁能控制什么,就负责什么,考核什么”的可控原则,使得工程能够有效进行[3]。

2.3 检查(check)阶段的成本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中心需要不定期的对施工成本进行实时动态检查,随时管控成本核算台账,算出实际与计划的差值,找出存在的问题。例如,某个月的材料使用费用突然比计划值增加了很多,并且突破了计划上线,此时就需要找出材料使用失控的原因,并同时制定相应解决的措施,以求保证目标的实现,从而控制成本。

2.4 处置(action)阶段的成本管理

施工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在制定成本控制计划时,又无法完全的将可能出现的超支情况都规划下来,需要在施工进行时发现问题,将出现的超支情况具体分析,找出其原因,以便于在今后的成本计划中进行修改。施工造价所涉及的范围广、内容较复杂,我国的施工成本控制静态滞后,不利于施工动态循环管理,这就要求了施工造价管理者系统规范的做好造价资料的积累,以便于为今后新的项目提供可靠的依据,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

3 PDCA 循环管理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 计划(plan)阶段的安全管理

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便是制定一个实施目标的具体措施,需要具体分析施工现场现状,找出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导致这些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影响要素制定应对计策。工程项目在开工之前,项目安全负责人应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列出现场施工的各种危害施工安全的清单,对其形成的危害清单,需要用来预测施工现场的作业可能会造成的安全事故,并确定其可能出现的时间、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以及其变化的规律。在对危害施工安全事故可能出现的辨析时,需要对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识别、防止出现错项漏项,例如,按材料、建筑物生产采用的工艺方法、现场施工用电、现场施工机械、冬雨季施工等[5]。

3.2 实施(do)阶段的安全管理

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细化后各种安全措施计划进行具体的运作,各个有关部门层层落实,细化到每个作业班组的单个工人头上,让他们每个人都清楚的了解自己做的工作里面有哪些影响安全生产的要素,时刻警醒安全问题的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队或是个人也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也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将新的PDCA 循环应用其中。在计划运行一周或是一个月后,项目安全负责人需要召集各分项目标负责人对该阶段的安全目标进行一个汇总,分析各个部门出现的情况以及表现好的地方,以便对下一个目标的实施能够做出及时的修正,必要时刻组织相关部门对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检查,最后进过组织讨论得出下一阶段的计划,通过几次反复的循环,最终达成预先制定的目标。

3.3 检查(check)阶段的安全管理

检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检查实施阶段是否按照安全计划的内容在执行,看其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在施工安全计划执行过程中,施工工程各个部门之间需要自检、互检、专检以及交接检等方式对实施过程中的效工作进行检查。分析施工中安全薄弱环节,同时对其作相应的整改,需要保证整改之后的措施要取得初步成效,但其整体效果如何,还需要在施工生产中检验。在每一生产阶段完成后,项目安全负责人需要及时的对施工计划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其检查所包含的内容一般包括施工安全计划的执行程度(完成的目标、未完成的目标、对未能完成的目标找出其原因、完成目标的效果)。

3.4 处置(action)阶段的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的处置阶段主要是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成绩的一个巩固和总结,其具体内容如下:计划总目标负责人召集各个单位安全计划目标负责人对施工安全做一个实施评估判定后对整个过程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讨论,最后进行汇总。将施工中做成功的安全防范工作措施纳入相关的标准、规则和制度,将其应用到以后的生产工作之中去继承和发扬;对于失败的案例,可以作为安全事故案例汇总成册,让其成为前车之鉴,时刻提醒着大家,防止以后再重蹈覆辙。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循环,使得在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不断得以解决,施工安全得以保障,施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4 PDCA 循环管理在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4.1 计划(plan)阶段的进度控制

充分了解工程任务和施工条件,熟悉编制计划的各种资料,尤其需要详细分析施工图,同时尽可能预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解决措施。对这一系列做出了解后,确定好施工总体部署、施工阶段、施工方法以及工艺流程等。

根据施工内容和工程任务确定好工序以及每道工序需要完成的时间之后,按照各道工序的先后列成表格,再根据表格画出网络图。给网络图加上时间横坐标变成网络时标图。此时也可根据网络时标图确定施工主要资源的计划用量曲线。

4.2 实施(do)阶段的进度控制

在实施阶段,只要严格将计划阶段制订的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彻底执行,就能合理循环推进。项目各部门负责人需要严密监控施工队伍是否在按照计划执行,在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下,只有身体力行的去执行既定计划,才能更加完美的将工程完工。

4.3 检查(check)阶段的进度控制

施工工程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即便制定的进度计划很合理,总会有一些细节无法处理得到位,这一点弊端我们需要全面、客观的认识到,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与原定的步骤过多的偏差,既不能责怪计划编制者,也不能责怪施工队伍的不作为,而是要认真分析其原因,做好保障后期计划的工作。

4.4 处置(action)阶段的进度控制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分析在执行过程中,没能按照进度计划进行的问题,此时就需要对没能按计划的进行的那一部分重新制定一个可行性方案。想要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是不能靠一个或是两个项目的成功,而是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只有将整体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才能重新站到另一个高度。而想达到这个高度,这就需要不断的整理和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将其建立成一个系统的经验宝库,供我们在今后或是刚进入建筑企业的新人学习。只有整体能力得以提升了,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提高。

5 结语

即便PDCA 循环理论系统被深入应用到建筑工程之中,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不能止步不前,还存在着多种施工管理缺陷要求必须对其创新,想要彻底的改变存在建筑工程中的这些问题,就需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建筑施工行业里面新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模式,结合现实施工要求,制定一套更加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