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垚
舌头是品尝食物的器官,食物中的酸甜苦辣都会在舌头上表现出来。在吃饭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咬到舌头的,因而过去民间曾流传一句老话,说吃饭咬到自己的舌头是馋肉了。
经常咬到舌头真的是馋肉吗?这个说法并不科学。不仅如此,有些咬舌情况还预示着身体出现严重的健康危机。什么样的情况需要我们格外警惕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牙齿的问题 上牙对下牙是保护的作用,这样舌头就是安全的,可有的人上牙弓较小,咬下来的时候离舌头更近。那么,就说明保护舌头的牙齿出了问题,不是松动了,就是牙齿畸形,您需要早点检查您的牙齿。
身体湿气重 一般湿气重的人,身体没什么力气,肠胃消化也不好,经常拉稀。还有,湿气重体内的水分就多,舌头上又都是小血管,很容易水肿变大。当舌头变大,超过牙齿的保护范围,就会容易咬到舌头。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舌头变厚,看起来很油腻,就要开始清除体内湿气。喝点赤小豆薏米水,因为赤小豆有利水健脾功效,薏米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冬瓜、山药、萝卜、绿豆等食物祛除湿气。
边吃饭边说话 舌头的任务太多了,一边吃饭一边说话,难免注意力不集中,偶尔会不小心咬到舌头。这种情况也没什么,养成细嚼慢咽少说话的好习惯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吃饭时频繁咬舌头的表现不仅不是馋肉,还有可能是中风前兆,也就是医学上的“脑卒中”。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四高”特点。
中风前为什么会出现舌头不灵活呢?舌头由脑部神经支配,脑部有病变时,脑神经受损影响到神经支配区域,就会出现舌头发硬、麻木、歪斜等症状。
如果你在咬到舌头的时候,觉得面部肌肉不受控制,舌头还麻麻的,没有前几天灵活,有的时候是吃饭突然咬到,有的时候是和人说话的时候咬到,甚至会不自觉地流口水,就说明脑血管有点堵起来了。当你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并且经常头晕难受,最好是去检查,看看脑血管是不是出问题了。
很多人会觉得脑卒中离自己很遥远,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二三十岁的患者并不少见。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年轻人越来越忽视自己的健康,严重依赖电脑,运动量严重不足,养成了喝饮料、订外卖的不良饮食习惯,这些习惯都有可能导致肥胖、血脂升高、血管健康状况下降,进而增加脑血栓的发病率,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重视自己的健康。
长期抽烟、喝酒、熬夜等都是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心血管病的人群更要特别注意。在脑卒中发作前期,半数以上的患者都会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其症状类似脑卒中,会突发偏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障碍,或理解力下降、视物模糊,突发头昏头疼、频咬舌头、平衡调节障碍或行走困难等。
一旦发现脑卒中的早期征兆,务必第一时间到医院寻求诊治,脑卒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4.5小时内可进行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且大多数患者可恢复到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
如果你已經发生中风,在急救车到来之前,应平躺或侧卧,头部歪向一边,避免呕吐物堵住呼吸道,不要随便吃药。若出现过度抽搐,不要强行按压肢体,用勺子或者比较硬的木棍放入口腔内,防止舌咬伤,家人千万不要急于扶起患者,也不可晃动其头部,应安静等待救援。
(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