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原本不怎么下雨的小城,突然下起了大雨。
雨是半夜开始下的。下得急,下得猛,像瀑布倾泻而出,铺天盖地,没完没了。被雨声惊醒,我开始担心天亮后怎么去上班。
天亮了,雨并没有停。
第三天,雨还在下。
直到第十天,雨都还在下。单位早已通知,因特大降雨,所有职工暂停返岗。
被雨困住,那便看雨。雨的形态,从第一天夜里的瀑布型,逐渐变成如今的棍棒型——每根雨柱有手指头粗细,晶莹剔透,绵绵不绝。
母亲撑着伞出门买菜,发现根本无法进入“雨林”。手上用劲,使劲把雨伞往雨林里推,雨柱被推得凹下去,但韧性极大,无法撑开。被强行推凹下去的雨柱,雨水呈“<”形继续流淌。
父亲从厨房找来斩骨刀,手臂带风,挥刀平斩,想要把雨柱砍断。可无论父亲怎么努力,雨柱都坚韧无比,难伤分毫。到最后,拿刀的手麻了,刀刃锩了,只得放弃。
女儿和儿子年龄尚小,看着这不可思议的一幕,咯咯咯地笑起来。
到了第十一天的下午,大雨说停就停。停得毫无征兆,停得莫名其妙。
雨停了,雨柱还在,并已变大。每隔三四十厘米,就有一根手臂粗的雨柱,水在雨柱内部循环流动。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强烈的阳光照在雨柱上,像无数根彩虹布满天地之间。
女儿和儿子在雨柱里嬉戏打闹,每当身体碰触雨柱,就被柔柔软软地弹起来。发现这个秘密后,他们把身体当成石头,把雨柱当成弓弦,压到一定弧度,再一松脚,人便被弹送出去。对面的雨柱则把他们稳稳托住,又轻轻弹起。
透过窗户,看着他俩打打闹闹,我嘴角浮出笑意,转身收拾东西為返岗做准备。再次看向窗外,已不见姐弟俩的身影,也没在意。困在家里久了,由他们去疯。
直至晚餐端上桌,姐弟俩才回来,进门就喊:“爸爸妈妈,我们在天上闻到了红烧排骨和烤鸡的味道,还有清蒸鱼,快开饭!”
“天上?”
“嗯,天上!”
餐桌上,姐弟俩讲述了他们的经历——在雨柱里玩够,儿子提议顺着雨柱往上爬,到顶端看看。女儿担心雨柱突然消失,爬得高,摔得疼,儿子却已手脚并用行动起来。女儿只得跟着爬,口里喊着:“慢点儿,小心点儿!”
他们爬到了楼顶的高度。
他们爬过了白云的高度。
抬头仰望,雨柱还在延伸,看不到源头。低头俯视,白云悠悠,家成了小小的一个点。
天上地下,七彩斑斓。
“姐姐,还往上爬吗?”儿子突然有点儿心虚了。
“爬!”这次,女儿带头往上爬,“看看上面到底有啥!”
爬着爬着,听到头顶有波涛声和海风声。往上看,蔚蓝的大海倒悬空中,虎鲸、座头鲸、白鲸、蓝鲸、独角鲸和抹香鲸等各类鲸群劈波斩浪,逍遥游动。
“看,鲸!”女儿和儿子同时惊呼出声。
鲸群看向他们,先以鲸喷向他们打招呼,接着尾巴一甩,掀起层层巨浪。浪花散开如雾,水珠耀眼如虹,他们开心大笑。
“鲸鱼先生,你们怎么到天上来了?”女儿读二年级,对奇妙的事情总要探个究竟。笑过后,她认真地问。
“海上下起了大雨,下了整整一个月。”领头的鲸说,“雨实在太大了,我们从没见过这么大这么久的雨。下着下着,海天连成了一片,我们就游上来了。”
看到鲸们这么和气,姐弟俩就跟它们交了朋友。在鲸群的邀请下,他们骑到宽阔如大船甲板般的领头鲸的背上,在倒悬于天的大海上酣畅遨游。鲸们时而鲸喷,时而跃出水面,如风的游动速度和巨大的响动,让姐弟俩不时尖叫欢呼。
在又一个大浪中,咸咸的海水洒在姐弟俩脸上。舔舔嘴唇,他们闻到了饭菜的香味,是熟悉的红烧排骨、烤鸡和清蒸鱼的味道。看了看电话手表,已是傍晚,他们的肚子也咕咕地叫了起来。
经历依依不舍的告别,姐弟俩顺着雨柱滑回地面。脚一触地,充斥天地间的奇幻色彩突然四处激射,消失不见。再看竹子般林立的雨柱,越来越细,如手杖,如筷子,如牙签,如发丝,最后消于无形。
看着眼前大口吃饭认真讲故事的姐弟俩,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在虚构编造。从内心来说,我更愿意相信他们所言不虚,真实得如同此时此刻小区里家家户户锅碗瓢盆奏鸣出的美妙音符——没有什么比渡过难关后的家人团聚更美好。
[责任编辑 田双伶]
飘尘,1985年生,苗族,贵州松桃人,现居四川南充,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小小说选刊》《百花园》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