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2023-10-19 14:14吴爱英祝振全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3年4期
关键词:科学艺术材料

吴爱英 祝振全

备考20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2月3日晚在 CCTV-1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平凉市静寧县红寺镇魏沟村的50岁农民工朱彦军,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本季亚军。他既能“为五斗米折腰”,也能为梦中月、镜中花停留。

材料二 季羡林在《陈寅恪先生的爱国主义》中说,爱国主义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爱我的国家,一般的;一种是高层次的,爱我们的文化。

材料三 美国科学家罗斯因揭示了疟疾的奥秘而荣获1902年诺贝尔医学奖,他的爱情小说《奥莎雷的狂欢》是当时美国十大畅销小说之一。

材料四 生命通过艺术而自救。 ——尼采

要求: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文 题 分 析/

紧扣社会热点,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去认识、分析问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和方向。本题紧扣社会热点事件“《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及热点话题“爱国主义的呈现方式”“文化自信”“新型人才观”。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引导考生思考,在宏大时代背景下个人如何成才,科学和艺术会以怎样的关系呈现,并从中体会人才发展、社会发展永恒的驱动力。

/ 破 题 指 津/

本题由材料和写作要求两部分构成。其中,材料部分由多则材料组合而成。材料一链接《2023中国诗词大会》亚军获得者——农民工朱彦军;材料二引用季羡林金句,指出爱国与文化自信的紧密关系;材料三引入美国科学家罗斯的例子,侧重说明其在科学和文学两个领域的突出成就;材料四通过尼采名言,点明生命和艺术的相互关系。本题的审题重点在于:首先,要明确材料背后对隐含主题的限定和导向作用。四则材料同中有异,但都指向了“文化自信”“科学与艺术的相生关系”两大主题,组合材料合并主题时应控制在这一范围内,不能偏离题意。其次,应把握多则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四则材料虽然共同围绕两大主题,但每则材料呈现的角度和层次不同,写作时可选择两到三则材料组合,深入挖掘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这样的作品可展现出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立意1 丰赡自我,丰盈人生

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平凡的生命也会变得不平凡,黯淡的生命也会充满绚烂的色彩。从这个角度入手,考生可以阐述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自我,努力成为全能型人才,人生不设限。

片段导写>>

弗洛伊德的“三我”论是这样的:人有本我和自我,但最高境界是超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对社会与他人的奉献。我们并不是孤立地活着,成功与自我实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成功更多的是追求外在的认可,而当你能联结并表达自身的灵魂能量时,才会感觉到真正的自我实现。有创造性的生活总是敢于超越常规惯例。力克·胡哲天生没手没脚,却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活出不受限制的生命奇迹。他曾说:生命的重点不是拥有,而是存在。当你的天赋与热情找到交集、全然发挥时,你会获得满足。

立意2 文化之源,涵养自信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一个强大的国家、强大的民族,必须有根植于民族历史沃土的先进文化。当前,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更需要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锻造文化自信的生命力、找准文化自信的落脚点,汲取中华文化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这个角度入手,考生可以探讨传承中华古诗词之于传统文化,之于更高形式爱国的特殊意义。

片段导写>>

余光中先生曾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都凝聚在文字中。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汉字形体的变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美感。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启蒙和道德感召;中医药古籍,更是凝聚着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还有经典优美的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历经时代变迁、世事沧桑,但始终折射着独有的光辉,影响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立意3 科学在左,艺术在右

我们通常会把科学与艺术对立起来,其实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人类文化的两翼。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艺术是情感化的科学, 科学则是精确化的艺术。科学教人理性,艺术促人感性。艺术用创新的手法去唤醒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科学将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纵观中外科学界风云人物,他们大多不仅有着极高的科学造诣,还有着不俗的艺术品位。艺术之于生命的成长同样大有裨益。从这个角度入手,考生可辩证谈科学与艺术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片段导写>>

曾经有人对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说,科学家在研究一朵花时,就错失了花儿的美丽。对此,费曼的回答是:“对你而言存在的美丽事物,对我也一样美丽。但我更能看到其他人不易看到的深层美丽。我可以看到花朵中复杂的相互作用。”当人们为《蒙娜丽莎》的神秘惊叹时,也为其中的光与影的和谐搭配拍案叫绝。达·芬奇不仅是位成绩斐然的艺术家,更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艺术与科学看似背道而驰,其实从未分离。简单的几何线条可以在我们的思维中演绎出很多种美丽的图像,还可以激发出各种空间的想象!科学更像是一种边缘艺术,而艺术更像是科学的特殊形式。它们携手从远古走来,也必将共同走向未来。当科学与艺术牵手,生活会更加美好!

/佳 作 展 示/

华夏之魂 文化为先

◎ 杨米娜

中华民族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路走来,历经漫长的沉淀与积累,璀璨的华夏文化应运而生,流传至今。从楚辞汉赋到魏晋风度,从唐宋诗词到明清小说,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在滋养着中华儿女。

蓦然回首,先辈们踏过遥遥长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得文化的种子传播开来,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而今接过时代接力棒的我们更应心中铭记:华夏之魂,文化为先。

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的自信之源。习俗是文化,文字是文化,诗词亦是文化,我们的生活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传承。

华夏之梦正游走于世界中央,我们的文化也经历了重重考验,走过了外来文化倒灌的迷茫时期。而今的文化自信,是一代又一代人辛勤探索、刻苦创新的结果。比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在激烈的文化比拼中找寻诗和远方,以演绎的形式听古物讲述自己的故事,人们越是深入探究中华文化的奥秘,就越能够惊喜又震撼地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风采。又如舞蹈《祈》,舞者以水下舞蹈的形式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重现了洛神的神韵。“天问”问天,“神舟”逐梦,航天人用科技的力量实现了民族千年来的飞天梦想。

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恰似长河,昼夜奔腾,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助推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嫦娥奔月”“北斗导航”,这是一场古与今的对话,闪烁着穿越时空的璀璨光芒,是山川河流间回荡的长歌壮曲。

鲜衣怒马,意气风发,青年一代更应乘百舸争流之势,学习、传承、发扬、赓续中华民族文化之魂,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携满身正气,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开篇拉入历史长河,点明文化的意义

·强调文化从古到今的延续与发展,根脉始终留存

·文化呈现多种样貌,百花齐放

·当今的文化经受住了迷茫期的考验,正大跨步地走上探索与创新之路

·中华儿女在传承中重现古与今的对话

·表明当代青年的担当,乘百舸争流之势,昂扬奋进,开启新的征程

点 评

开篇拉入纵深的历史长河,從楚辞汉赋到明清小说,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滋养着中华儿女。中间部分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后半部分继续深挖文化之髓,从“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到“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结尾昂扬奋进,在“学习、传承、发扬、赓续、自觉”中号召青年一代“携满身正气,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猜你喜欢
科学艺术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纸的艺术
最美材料人
材料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