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诰
2023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刚出场时是个穷书生,他饱读诗书,有真才实学,心怀大志,脂砚斋曾为他写下“雨村真是英雄”的批语。可在登科及第步入官场后,贾雨村丧失了做人的良知与道德,逐渐变成了一个忘恩负义、丧尽天良的奸险小人。书中曾预言他“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脂砚斋曾十多次怒批贾雨村为“奸雄”。
热播剧《狂飙》中的高启盛出身寒微,从小学习刻苦,有较高的人生目标,凭借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但是,由于毕业后长期遭到旁人的歧视,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扭曲,他贪慕钱、权与“胜”,失去了读书人的信仰,逐渐沦为一个不择手段、没有道德底线的黑恶分子,最终坠入毁灭的深渊。
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警示意义。请结合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关于记叙性材料作文,常见的审题方法有:抓关键词句,抓因果关系,多则材料抓共同点。 这道作文题由两则材料组合而成,分别介绍了贾雨村、高启盛由满腹才华的读书人最终堕落成无耻小人的人生历程。
在审读本题时,我们需要从两则材料中寻找共同点,并以此来确定立意。材料一中的贾雨村有真才实学,但步入官场后丧失了做人的良知与道德,变成奸险小人;材料二中的高启盛从小成绩优异,但大学毕业后失去信仰,不择手段,逐渐沦为黑恶分子。简言之,贾雨村丧失道德,最终“致使锁枷扛”;高启盛没有道德底线,最终坠入毁灭的深渊。由此可看出,两人的共同点是“有才无德,走向毁灭”。
从因果关系来看,“果”是材料中人物、事件的结局,“因”是我们写作时立论的基础。本题中,贾雨村的“果”是“致使锁枷扛”,高启盛的“果”是“坠入毁灭的深渊”。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是因为“失德”,但他们的“失德”又与一般人的“失德”有所不同,因为他们“有才”。正如司马光说的“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有才而失德的人对百姓、对社会、对国家的危害更大,其走向灭亡的过程更疯狂、更迅速。
综上所述,最切合题意的立意应该是:探讨“才”与“德”的辩证关系,提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写作时,如果考生只泛写“德”而不提及“才”,那么此类文章只能评为二类文。
至于“才”与“德”的关系,司马光早已给出了答案。他在《资治通鉴》里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才”,是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支柱力量,社会的有序运行离不开“才”的帮助,但没有道德约束的“才”却存在着严重的危机。“德”之价值就在于确保“才”可以用在恰当的地方,确保“才”不会被用来作奸犯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往今来,凡欲成事者,无不把“修身”作为人生的第一要务。“德”必须驭“才”,“才”必须从“德”,绝不能舍本逐末。有德无才,难有作为;有才无德,必定失败;只有崇德尚才,德才兼备,方能行稳致远。
当然,考生如果写坚持理想、坚定信仰、不忘初心、坚守底线等主题,也是符合题意的。但写作时一定要照应材料,不能抛开“才”与“德”来泛谈理想、信仰、初心、底线等,否则只能评为基本符合题意。考生更不能只看到两则材料的开头“贾雨村穷书生”“高启盛出身寒微”等,就大谈“战胜苦难”“冲出逆境”等,这样的文章就脱离了材料的整体含意,偏离题意了。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不修养品德,不追求学问,见义而不为,有了缺点却不改正,这都是我忧虑的。”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译文】君子首先要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會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
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
——《国语》
【译文】栋梁不厚实,就不能承受房屋的重量。对于事情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国事,对于栋梁(人才)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德行。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译文】德才兼备是圣人,德才全无是愚人,德胜于才是君子,才胜于德是小人。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洪应明《菜根谭》
【译文】品德是才学的主人,才学则是品德的奴隶。有才能而无品德修养,就好比一个家庭没有主人而奴隶当家主事一样,这又哪能不使家中遭受鬼怪肆意侵害呢?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如木之根,才如木之枝。
—— 《曾国藩》
【译文】人之德行犹如水的源头,才能如同水的波纹,波纹只是水的外在;人之德行犹如树根,是根本,才能如同枝叶,根深方可叶茂,本固才能枝荣。
德才兼备 方成栋梁
⊙ 李忻洁
古人云:“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这一警世名言,道出了“德”与“才”的关系,只有不断涵养美德,修剪枝叶,人生的大树方能根固枝繁,参天耸立。
然而,有些人却忘记了这一古训,利欲熏心,恃才失德,如贾雨村、高启盛之流。两个“学霸”黑化的事例,启示着我们当代青年,身处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德才兼备,方能成时代大器,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固德行之根基,可正身立天地。
德行如淤泥中的白莲,可净人心;如冰雪中的红梅,可傲枝头。人只有守住德行的根基,方可成为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古往今来,不乏以美德立于天地之间的人:西周贤相周公旦,忠心摄政,春秋战国犹有声;大宋忠臣岳鹏举,精忠报国,华夏千年尚显威;时代楷模杜富国,突遇险情,不顾安危护战友;戍边英雄陈祥榕,清澈爱国,血肉之躯筑界碑……反观贾雨村和高启盛,他们没能守住道德的根基,导致人生之树枝枯根烂。无数事实证明,“德”必须驭“才”,“才”必须从“德”。我们当代青年,要恪守做人的良知,固守德行之根基,修身正心,才能以大写的人格立于天地之间。
繁才能之枝叶,可向阳展风采。
才能如夜色中的火炬,可融黑暗;如沙漠中的绿洲,可生希望。“才”,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本领,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支柱力量。当代中国,能人辈出,“太空出差”创造历史,“中国饭碗”端稳端牢,“国之重器”砥柱中流……可见,社会的有序运行离不开“才”的帮助。才能是人立世之技,可为贤德增添亮色。然而,才之枝只有受到德之根的支撑与制约,才不至于疯长失序。我们当代青年,应积学储宝,以德约才,向阳生长,华枝春满,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兼德才之根枝,可迎风成栋梁。
才如枝叶,伸向天空,为根提供阳光雨露;德如根本,深扎大地,为枝提供养分支撐。宋代诗人林逋说过:“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只有兼具德之根与才之枝,方能迎接时代的风雨,成长为参天大树。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中,中南大学高才生苏正民,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大凉山,立志“永远做这片黄土地最忠诚的儿子”,为脱贫攻坚挥洒青春的智慧与汗水;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坚持不懈攻克世界级难题,发明出以草代木培养食用菌的方法,为全世界脱贫致富贡献中国方案。这些德才兼备的人,是脱贫攻坚战中的栋梁。可见,德是生命的底色,才是生命的亮色,二者调和,方能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国语》有云:“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正心修行,培根固本,勤学苦练,强技提能,德才兼备,成时代大器,做国家栋梁。
简 评
文章紧扣材料,从两个“学霸”黑化的事例中,提炼出“唯有德才兼备,方成时代大器”的主题,并以古语“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为引,串联全篇,前后照应,清晰地阐明了“德”与“才”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全文引例丰富,古事今例、名言警句等信手拈来,运用自然贴切;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多用修辞,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