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和风险承担
——基于多决策渠道机制的研究

2023-10-19 04:34孙建军
关键词:流动性竞争商业银行

孙建军, 曹 昱

(海南大学 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2021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经济将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工作应当“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妥善完成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重大任务。在促进公平竞争激发市场内生动力的同时如何保障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市场竞争与稳定性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中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业占据主导地位。自1984年进行金融体制改革以来,银保监会多次出台政策降低准入门槛,中国商业银行数量大幅增加,竞争水平显著提升。这一方面体现了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放松管制促进竞争,推动银行业服务经济实体,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银行为持续盈利采取更多的风险承担行为。银行面临利率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银行决策者可能会做出对未来盈利能力和整体风险承担都有重大影响的经营和投资决策,以应对银行竞争。基于此,考察银行竞争与风险承担的关系,以及决策渠道在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影响机制中如何发挥调节作用,对确保银行经营稳定、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制政策与保障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企业市场势力的获得与弱化,受边际成本的制约,而企业边际成本降低是长期技术进步的结果[1]。技术进步长期演进的特征表明,作为企业的银行,其市场势力的获取或弱化也是一个长期演化的结果。因此,竞争与银行稳定的关系也是长期演化的结果。企业短期内的经营行为对自身产生长期影响[2],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其短期内的经营决策也会对银行产生长期影响,影响长期中的竞争与银行稳定的关系。现有研究并没有讨论银行的经营决策是否影响长期的竞争与稳定的关系,本文试图填补这一缺失。为此,本文不但考察中国商业银行竞争与风险承担,而且进一步讨论银行多经营决策渠道如何调节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的影响。本文选取2007—2019 年220 家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的财务数据,基于系列面板数据设定,研究发现,银行竞争显著提升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这种提升主要通过银行资产组合与杠杆两个渠道实现;多样化经营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不但减少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而且抑制银行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强化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的促进;对全国范围内经营的银行而言,银行资本决策强化竞争对风险承担的影响。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第一,将多样化经营、银行流动性创造、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与银行资本等决策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进行分析。将多个决策渠道纳入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可以避免因数据、方程与实证方法选择的不同,导致银行竞争与风险承担关系中单个决策渠道的结论差异。而且,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可以基于标准化回归系数,讨论多决策渠道在竞争与银行稳定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的相对重要性。第二,首次引入银行流动性创造来考察竞争与银行稳定性关系背后的决策渠道。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决策有多个,在实证研究中存在的一个困难是如何引入一个最能体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的经营决策代理变量。理论上而言,所有的银行经营决策的最终结果会体现为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因此,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是一个好的代理变量。Berger 和Bouwman[3]开创性地提出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一个三步计算程序,使银行流动性创造指标在实证中运用成为可能,本文使用他们提出的银行流动性创造作为一个影响银行竞争与风险承担的决策渠道。

一、文献回顾

(一)银行竞争与风险承担的主要文献回顾

理论上对竞争与银行稳定这个问题有两种竞争性的假说。一是“竞争-脆弱”假说,该假说认为激烈的银行竞争降低银行利润,侵蚀了银行的特许权价值,银行有激励去从事更大的风险活动,这将降低银行稳定性[4]。另一是“竞争-稳定”假说,该假说认为激烈的竞争下,较低的贷款利率使借款者偿债压力下降,贷款违约率降低,银行的稳定性显著地提升[5]。银行规制理论研究表明,银行的稳定受到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对银行的规制能影响银行所有者从事风险活动的激励[6-8]。

实证领域的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文献讨论竞争与稳定的关系,但研究结论是不一致的。一些文献表明,那些集中度高与竞争不激烈的国家,更有可能发生系统性的金融危机[9],但Beck et al.[10]基于银行层面数据的实证发现竞争越小,银行风险越小越稳定。一些文献发现银行竞争与银行稳定性具有非线性关系[11],竞争加剧导致贷款利率水平的下降,企业的贷款违约率和银行的利润水平也随之降低,因此在竞争的开始阶段银行稳定性会升高,但经过“临界点”后,银行稳定性会不断降低。竞争与银行稳定中规制角色的研究也受到关注[10],因此,另一类文献基于竞争与稳定的关系讨论如何规制银行活动。这类文献几乎得到了一致结论,银行规制对银行稳定的影响依银行治理的变化而改变[12],银行从事过度的风险活动但缺乏有效的监管,最有可能导致银行业的不稳定,甚至引起银行业的危机[13]。

(二)银行决策渠道的主要文献回顾

竞争与银行稳定的关系是长期演化的结果,企业短期内的经营行为对自身产生长期影响[2]。

1.银行多样化经营 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竞争程度加剧,推动了银行开展多样化经营,非利息收入地位逐步上升,已经成为许多银行盈利的主要手段之一。有学者对银行竞争与银行多样化经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银行竞争促进非利息收入不断增加,多样化经营水平提高[14]。关于多样化经营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理论分析具有两种相反的结论: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多元化收入来源将带来风险分散效应;但另一方面,银行新业务的开展将增加运营成本并带来新的经营风险,尤其非利息业务范围逐步扩大至表外,将加深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15]。

2.银行流动性创造 银行基于其自身资产、负债与权益,实现流动性转换、期限转换与风险转换进行流动性创造,向实体经济提供流动性[16]。银行竞争水平的变动,可能通过多种传导机制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以及表外资产(负债)的持有比例产生影响,进而对银行的流动性产生结构性影响[17]。在银行的运营循环中,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收益实现都依赖于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而银行流动性中包含了期限错配效应,这代表当银行面临竞争压力所带来的经营风险时,资产负债错配程度的增加就会加剧银行的脆弱性,提高银行风险承担[18]。

3.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反映出银行决策者对未来信贷损失的预测,是银行预防短期风险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银行也可以利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进行会计信息的操纵,达到管理资本、盈余平滑以及信号释放等目的[19]。当银行决策者面对竞争压力,可以通过增加贷款损失准备来提高银行的风险缓冲能力,也可以通过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向外界释放未来利好的信号,表明银行可以应对重大不利冲击,尤其是被市场低估的银行,从而改变监管当局和市场参与者对其风险的判断,进而降低监管约束和市场约束。

4.银行资本决策 银行资本是银行控制风险的主要手段,主动增加资本能够有效抵御经营风险。银保监会以巴塞尔协议Ⅲ为基础,实行差别化金融监管,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约束以适应日趋变化的风险环境。因此,如果银行决策者感受到竞争导致的下行压力挤压了利润水平和特许经营权价值,可以通过补充资本进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方式来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同时降低受资本监管处罚的概率[20]。

二、样本选取、变量测度与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获取工作的可行性和数据的完整程度,结合中国商业银行自2007年起开始施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现实背景,避免2020年起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外部冲击影响研究结论,本文选择2007—2019年的220家中国商业银行年度数据作为样本,最大银行年度观察值为2169个,由于相关变量缺失值的存在,经过成对删除后,实证部分进入回归的样本量为709个。研究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泰安(CSMAR)数据库、Bankscope数据库、Wind数据库,部分缺失数据通过手工查阅银行年报进行计算补齐。同时对数据做以下处理:(1)剔除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村镇银行及已破产的包商银行; (2)合并前所有银行单独计入样本,合并后以一家银行计入样本; (3)对所有银行微观连续变量在上下1%的水平上进行缩尾(winsorize)处理。

(二)关键变量的定义及计算

1.银行竞争的定义及计算 银行竞争简单来说就是银行间的竞争程度。Lerner指数近年来被广泛使用以衡量银行竞争,主要通过度量银行的产出价格和其边际成本之间的背离程度,从价差获取能力的角度判断市场的竞争程度。该指数数值越高代表银行市场势力越强,竞争程度越低。但传统的Lerner指数内在假定银行存在完全成本效率,而中国金融市场尚存有价格和数量管制的双重扭曲,资源配置效率较低[21],为避免传统的Lerner指数不能准确体现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实际水平,本文采用经效率调整(经税前利润调整)的Lerner指数(ALR)作为银行竞争的代理变量,参考李双建和田国强[21]的研究得出以下计算公式:其中,π为税前利润(即利润总额),C为总成本,采用利息支出和非利息支出总和来计算,y为总产出,采用银行总资产度量,MC为银行的边际成本,同样参考李双建和田国强[21]的研究,通过面板随机前沿模型和三投入单产出形式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计算①为节省篇幅,将这里的设定与下文的银行流动性创造三步计算程序省略。。

同样,经效率调整的Lerner指数ALR的数值越高,则代表银行市场势力越强,竞争程度越低。

2.银行风险承担的定义与计算 假如利润服从正态分布,则银行亏损超过净资产的概率的倒数等于(ROA+CAR)∕σ(ROA),这里ROA表示银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CAR表示所有者权益∕总资产。顺着文献(如Laeven and Levine[12]),本文将这个概率的倒数定义为z_score并用其来测度银行稳定性。z_score得分越高,银行越稳定,风险承担水平越低。在实际计算中,本文使用下式:

3.各决策渠道的变量定义及计算 银行经营决策受两类目标的约束,一是利润最大化目标,另一是监管合规目标。本文使用多样化经营与流动性创造反映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的经营决策,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与资本充足率反映银行监管合规目标下的经营决策。

(1)现代金融机构高度依赖额外的资金来源,例如回购协议与商业票据,本文用银行多元化收入程度测度银行多样化经营决策(RevMix),即银行收入来源中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的比值。这里,非利息收入是除净利息收入以外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损益和其他收入的总和。因此,多样化经营是银行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经营宽度的一个代理变量。

(2)本文使用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LC)来测度银行流动性创造决策,其合理性在于银行流动性创造决策最终会表现为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根据流动性创造水平的计算方法,流动性创造水平是基于单个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具体的会计科目基础而计算的一个非常微观的指标,这也是使用流动性创造水平充当银行流动性创造决策变量的一个优势。银行通过流动性创造获取利润,当其他条件不变,银行流动性创造越多,利润越丰厚。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流动性创造越多,银行也会越不稳定。因此,银行流动性创造是银行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经营深度的一个代理变量。

(3)中国银保监会及会计准则要求银行按照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准备用于弥补可能性损失,要求银行应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准备金,是反映监管合规要求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用当期的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总额的比值来测度贷款损失准备计提(LLP)。

(4)用银行资本充足率测度银行资本决策(CAR)。银行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总额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值,主要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4.控制变量的定义与计算 本文中所选取的控制变量主要分为银行层面和宏观经济层面两部分,参考了以往相关文献如Bushman et al.[22]、张宗益等[23]的研究。银行层面控制变量中,银行规模SIZE是经GDP平减指数调整至基期2007 年的银行总资产规模的自然对数,控制了银行规模效益;存贷比LDR控制银行资金差异;资产收益率ROA衡量银行盈利能力;流动性比例LQ刻画银行变现能力。宏观经济层面控制变量中,选取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GDP刻画银行的顺经济周期特征,广义货币增长率Money则代表宏观货币政策,反映银行所处的宏观环境变化。具体变量定义参照下表1。

表1 控制变量的定义与计算

(三)描述性统计

本文最终使用的数据为2007—2019年期间220家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年度样本,包含6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113家城市商业银行与89家农村商业银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银行竞争的代理指标ALR平均值为0.312,最小值为0.105,最大值为0.580,体现出银行竞争程度上的差异性。z_score是银行风险承担变量,均值为4.526,最小值为2.587,最大值为7.103,虽然经过自然对数处理,但样本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差别依旧较大。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的比值即多样化经营水平数值平均为33.14%,体现了中国商业银行当前非利息收入业务与传统存贷业务同时发展的现状。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平均水平为15.15%,最小值为-18.31%,最大值为45.74%,存在银行年度数为负的情况,说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在银行年度上存在被反吸收的情形。商业银行当期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平均占贷款总额的1.17%。资本充足率的平均水平为13.44%,最小值为8.63%,均符合巴塞尔协议Ⅲ中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的要求。

表2 样本变量描述性统计

三、模型设定与实证结果

(一)基准模型设定与实证结果

1.基准模型设定 本文首先检验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其模型设定如下:其中,被解释变量Risk为银行风险承担,由z_score测度,其数值越大代表银行越稳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越低;主要解释变量COMP代表银行竞争,由经效率调整的Lerner指数ALR测度,其数值越大代表银行市场势力越强,竞争水平越低。模型包含以下控制变量:经GDP平减指数调整至基期2007 年的银行规模SIZE,存贷比LDR,资产收益率ROA,流动性比率LQ,实际GDP增长率GDP,广义货币增长率Money。γ为银行个体效应,ε为随机干扰项。对上述模型采用固定效应进行回归,为避免模型变量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导致内生性问题,使用以上所有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滞后一期。

2.实证结果 表3第(1)列的回归结果显示,COMP的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银行竞争增加了风险承担。本文参考李明辉等[24]的研究将银行风险承担变量z_score拆分为Z1与Z2两个部分,并同样对Z1和Z2取自然对数,其中:表示银行资产组合风险;Z2= -C--- -A--R-/δ(ROA),表示银行杠杆风险。数值越大,代表银行的该种风险承担水平越低。表3 中第(2)列为银行竞争对银行资产组合风险影响的回归结果,竞争系数显著为正,代表银行竞争提高了银行的资产组合风险,第(3)列则为银行竞争对银行杠杆风险影响的回归结果,竞争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银行竞争同样增加了银行的杠杆风险。银行竞争通过同时增加银行资产组合风险和杠杆风险,来提高银行的整体风险承担水平。

表3 基准模型实证结果

此外,表3第(1)列和第(3)列中,银行资产收益率ROA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资产收益率提高可能会对银行追求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产生动力,促使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提高,这与李双建和田国强[21]的结论一致。表3 第(1)到(3)列中,广义货币增长率Money的系数皆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有同向促进作用,这与张宗益等[23]的结论也相同。

(二)调节机制设定与实证结果

1.调节机制模型设定 为进一步探讨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影响效应的具体调节机制,检验前文所述的四个决策渠道是否在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中发挥调节作用,构建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在基准模型⑶基础上分别引入多样化经营RevMix、流动性创造LC、贷款损失准备计提LLP、资本充足率CAR这四个决策渠道对应的代理变量,以及用以刻画调节作用的各决策渠道变量与银行竞争的交互项。其他变量设定同上文一致,使用所有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滞后一期。

2.调节机制实证结果 表4包括五列,前4列分别报告多样化经营决策、银行流动性创造决策、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决策与资本决策的调节效应,第(5)列报告上述4个决策纳入一个统一模型的实证结果。

表4 调节机制实证结果

表4第(1)列中,竞争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银行竞争增加了银行风险承担。多样化经营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代表银行多样化经营水平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银行多样化经营带来的多元化收入结构能够将银行的收入来源以及风险分散化,抑制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有助于银行保持稳定。银行竞争与多样化经营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0.0381,这表明银行多样化经营决策在经济与统计上抑制银行竞争对银行稳定性的下降,市场势力与银行多样化经营水平决策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贡献中相互替代。表4 第(2)列中,竞争的系数为-1.0632,但在常规的显著性水平上并不显著。流动性创造的系数为-0.0314,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流动性创造本身增加了银行风险承担,银行变得不稳定。竞争与流动性创造的交互项系数为0.1329,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说明银行流动性强化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的影响。表4 第(3)列显示,竞争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银行竞争增加了银行风险承担。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回归系数为0.7480,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代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能够有效减缓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证明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作为银行风险缓释工具的有效性。竞争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交互项系数为-2.9083,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表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在经济与统计上抑制银行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市场势力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在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贡献中相互替代。表4 第(4)列显示,竞争的系数为1.7227,尽管经济上表明银行市场势力越大,银行从事风险活动水平越低,但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不显著。资本充足率的系数,以及竞争与资本充足率交互项的系数即使在10%的置信水平下也不显著,这一结果表明,资本水平在银行竞争与稳定性的关系中不发挥作用。这很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利润追逐下银行做出降低资本水平的决策,但另一方面银行又会受到管制的限制,相对刚性的资本充足率变异很小导致标准误差相对于系数估计值过大,因此,统计上表现得不显著。现实中尽管资本充足率有助于银行稳定,但它不调节竞争与银行稳定性关系。

表4中的第(5)列报告多样化经营决策、银行流动性创造决策、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决策与资本决策的调节效应的实证结果。由于四个决策渠道同时纳入导致样本观察值缺失严重,样本观察值个数降低为332 个,但调整的R2值则相反增加为0.3170,模型的拟合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系数估计值为9.8129,对应的标准误差表明,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边际显著。这表明,银行竞争在经济与统计上显著促进银行从事风险活动。上述四个决策渠道及其与竞争的交互项的系数估计和对应的显著性水平,支持了单一决策渠道中的实证结论。多样化经营、银行流动性创造、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与资本这四个决策渠道与银行竞争交互项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155、1.1461、-1.1749 与-0.6908,这表明在调节竞争与风险承担关系的四决策渠道中,流动性创造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最重要。

四、稳健性与异质性讨论

(一)稳健性检验

本文的稳健性检验采用如下几种方法:动态面板设定、引入其他控制变量、改变样本覆盖时间、使用两投入单产出的成本函数、双维固定效应设定与决策代理变量更换等。受篇幅限制,本文在此仅报告动态面板设定与其他控制变量引入这两种稳健性检验方法。

1.动态面板和系统广义矩估计 银行风险承担可能是连续调整的变量,存在一定的持续性。本文在模型中纳入被解释变量Risk的滞后一期与两期的动态设定,并使用系统GMM 估计方法,其他变量与设定不变。表5中第(1)到(6)列对应Sargan检验的统计量P值则均大于0.10,这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无法拒绝工具变量外生的原始假设。表5回归结果中,被解释变量Risk的滞后一期系数估计值均显著为正,滞后两期系数估计值则均显著为负,表明银行风险承担确实存在动态效应,且上一期的银行风险承担对当期银行风险承担存在遗留效应,而更早期的银行风险承担将影响银行减少风险行为,减缓当期风险承担。表5中,竞争与资本充足率的交互项在10%的显著性水平显著,结合后文中异质性讨论部分,这可能要归因于全国性商业银行子样本。其余各决策渠道变量、竞争与各决策变量的交互项系数估计和显著性水平,均与前文实证结果基本一致。

表5 稳健性检验:动态面板设定

2.引入其他控制变量 为了避免遗漏关键控制变量而导致模型产生内生性问题,本文在原模型基础上引入用以刻画银行资产组合结构的贷款总量与总资产的比值,刻画银行贷款质量的不良贷款率,反映银行杠杆系数的权益资产占比。前文的主要实证结论在表6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表6 稳健性检验:引入其他控制变量

(二)异质性讨论

本文选取的样本银行包含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城商行与农商行。银行之间存在潜在的类别特征差异,本文在此将样本划分为两类银行:一类是六大国有银行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组成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另一类是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组成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分别对两个样本组进行回归,考察上述实证结论是否存在类别特征差异导致的异质性,表7报告实证结果。

表7 调节机制的异质性实证结果

表7中第(1)列与第(5)列表明,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来说,多样化经营水平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而地方性商业银行多样化经营决策的风险分散效应较弱,统计上并不显著。这可能一是与地方性商业银行多样化经营开展程度不高,业务范围较为单一,且主要发展的是风险较高的非利息业务[14]有关;二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服务对象倾向于集中在一些特定群体,不如全国性商业银行业务开展范围和客户分布更为分散。表7 的第(2)列和第(6)列报告了银行流动性创造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与地方性商业银行之间的异质性,实证结果显示,银行竞争与流动性创造交互项的系数分别为0.6731 与0.0836,分别在1%与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尽管银行流动性创造强化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在全国性与地方性商业银行中同时存在,但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这种调节效果更为明显,前者的系数估计大约是后者的8 倍。就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决策渠道的回归结果来看,表7 中第(3)列和第(7)列表明,竞争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交互项的系数估计值分别是-8.1746 与-1.7356,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不但表明无论是全国性银行,还是地方性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均抑制银行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而且全国性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抑制效应更强。表7 第(4)列显示资本充足率的系数显著为负,银行竞争与资本充足率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但第(8)列显示银行竞争与资本充足率交互项的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这表明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银行资本增加了银行风险承担,并且加剧了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的激励作用。一旦满足最低资本要求,上期的高资本将导致全国性商业银行更为激进的风险行为,带来更高的风险承担水平[25]。

五、结 论

为了考察银行多决策渠道如何调节商业银行竞争与风险承担的关系,本文选取了2007—2019 年的中国商业银行220 家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银行竞争显著提升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这种提升主要通过银行资产组合与杠杆两个渠道实现;银行多样化经营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不但减少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而且抑制银行竞争对银行稳定性的下降;银行流动性创造强化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的促进;银行资本决策强化全国范围内经营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的影响。也就是说,市场势力与银行多样化经营及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贡献中相互替代,而银行流动性创造和银行资本决策则是互补,虽然资本决策强化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影响的调节效应仅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存在。除资本决策外,异质性讨论发现,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的其他经营决策渠道的调节作用,在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多样化经营抑制竞争对风险承担的影响要归因于全国性商业银行;在银行竞争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的调节中,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强化作用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抑制作用,在全国性商业银行及地方性商业银行都同时存在,且均表现为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调节效应更为明显。作为对2007—2009 年金融危机的应对,巴塞尔协议III 引入了对银行进行一系列规制的框架,其中的一个内核就是通过对银行微观主体的经营决策实施规制,达到银行稳定的目标。本文的研究,除了讨论日常的基于利润最大化与规制依从的经营决策外,还创造性地引入了银行经营决策的最终的表现形式流动性创造,并把主要的经营决策纳入一个一体的框架下,考察经营决策如何调节竞争与银行稳定的关系。中国金融体系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日益受到世界与中国政府的重视,金融稳定是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六稳”之一。本文的研究表明,银行流动性创造调节银行竞争与稳定的关系,因此,中国当前对银行规制政策的设计,需要考虑银行流动性创造以及如何基于决策渠道对竞争与稳定关系的调节进行设计。

猜你喜欢
流动性竞争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感谢竞争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组织成员流动性对组织学习中知识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