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越 艾长旭 李春甲
摘 要: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一项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一项重要任务。黑龙江西部地区学校的数量较多且具有地方代表性,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层次地在黑龙江西部地区的大中小学的各个阶段中开设思政课程,多维度、多角度推动黑龙江西部地区思政课一体化的发展,是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黑龙江西部地区;思政课;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7 — 0141 — 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对此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3月主持召开思政教师座谈会,并在会上提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要求。2021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大思政课’,要善用之”。[1]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遵循科学育人规律的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是破解思政教育现实困境的要求;对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也具有重要意义。推进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一项教育教学工程。因此,我们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努力做好这项系统工程。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概念界说
一体化是一种对事物发展系统的思维模式,运用辩证法思想来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和整体。在各部分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又要团结一致,全面行动。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整体和部分,全面发展的思想,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各个学段之间相辅相成、有机联系、共同发展,实现各个学段之间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共同育人。“一体化”是一个常见于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概念,其主要目的是将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优势,紧密又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为实现某一目标或达到某种预想的有机整体。如果将“一体化”的概念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那“一体化”便有了明确的指向,即认为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课程是一个整体,以立德树人和遵循学生成
长规律为出发点,制定出一个课程目标和育人体系,并使之与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特点的一体化建设相
符合,将三个学段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总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大中小三个学段纵向的一体化的同时,体现目标性、整体性、衔接性和贯通性,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所谓一体化建设,也就是说,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大学、中学和小学的教育目标上存在着纵向联系,同时强调思想政治课在各学习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内在适应性和一致性。所谓一体化建设就是“建设大中小各学段的纵向衔接,各学科间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课程实施体系。”[2]概而言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推进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逐步实现总体教育理念相通、教育目标相一致、教育内容相递进。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要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过程应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并不能一蹴而就,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寻找认识途径和认识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不断产生新的认识,从而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被升学考试分割开来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弱,教师传授知识机械化,学生掌握的知识碎片化,应试教育逐渐成为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主要障碍,导致学生们对知识没有系统性的整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无法紧密衔接制约着一体化建设的发展,一体化建设中所需要的衔接既包括同一学段的横向贯通,及不同学段的纵向衔接。教师队伍在此过程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一言一行也会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一)课程内容缺乏衔接性
1.与学生需求贴合不紧密
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初高中的学习内容、课程目标以及教材设计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从目前的思政教材来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在内容衔接上存在重复的问题,相同的知识点的阐述经常相似,且有同学认为思政课教材多是需要背下来的知识点,很难理解,学起来有些吃力。有些学校开设的思政课每节课的老师都不同,导致有些授课内容重复。重点反复讲,教材讲不完,学生反复学习相同的内容,缩小了学生学习的广度,限制了理解的深度递进。
2.德育目标脱节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德育目标的脱节体现在两点内容。第一,教学目标不够突出。现在的大学、中学、小学被升学考试所割裂,多采用应试教育方法,一切目标以升学为主,普遍存在“重教学,轻育人”的现象。中小学大多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教条式的思政课忽视了德育任务。大学的思政课堂通常以老师为讲授主体,未能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往往无法完成德育目标。第二,教学目标存在偏差。虽然每个学段的课程目标都很具体,学段与学段间的衔接也十分紧密,但在实际教學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衔接并不紧密,制约着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思政课通常按照“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顺序进行,但实际课堂教学总是先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其他两个目标变为辅助性目标,没有受到重视。
(二)教师队伍需要改善
1.教师队伍专业性有待加强
目前中小学通常存在思政教师专业性不强的现象,许多学校的思政教师并非思政专业,经常存在其他专业老师从事思政教师工作。有些老师并未系统学习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理论功底不够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也并不深入,无法为课堂提供理论支撑。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不同于传统的师资培训,既要改变教学理念,树立起一体化建设的思想,合力育人,又要不断推进教学方式的创新,推动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2.教师交流沟通过少
目前,仍有部分思政教师并没有全面系统地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横向上,不能很好地吸收其他学段的教学思想;纵向上,也不能很好的配合其他学段的教学进度。学科和学科之间的知识是相通的,都有其育人价值,思政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联系不紧密会阻碍共同育人的效果,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中小学虽有一定的连贯性,但并没有给思政教师建立起有效沟通机制,没有整体的教学目标,大多数思政教师“各自为政”,各自学段设计各自的教案,分割十分明显,会导致上一个学段学过的知识点在下一个学段重复学习,或上一个学段就没有深入讲解的知识点在下一个学段依然没有被重视,最终导致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欠缺,以及反复学习带来的厌倦。
中小学思政教育和高校的思政教育有着不同的特点,教育对象存在着不同,工作机制上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高中和大学之间的跨度较大,学生对于过渡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毫无准备,让学生措手不及。一些教师不能够充分认识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只熟悉自己学段的课程目标。即使国家不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但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之间仍未形成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制约着黑龙江西部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发展。[3]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意义
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符合立德树人总目标、符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对于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实现,以及思政课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有利于人才培养
思政课最能体现国家性质,能够对个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帮助个人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而是有利己本能的,为经受过教育的人是不会自发的为集体考虑的,个人和集体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要学会适应社会。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帮助个体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帮助个体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思政课贯穿大学、中学、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个体的认知和思想发展具有阶段性、连续性和可塑性,不同年级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特点,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正符合育人规律的要求。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符合新时代思政课的要求,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影响着青少年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培养人才提供了支撑。
(二)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总体目标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国民素质的提升、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都需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更要解决好“如何树人”的问题。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遵循学生不同学段的不同特点,形成一体化建设体系,贯穿于各个学段的思政课程,建立紧密连接、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从而实现学段之间紧密连接。一体化建设也有利于推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科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从而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德育内容与教育规律相符合,更有效的达成立德树人总目标。
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很多方法,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课程育人等都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方法,但课程育人是最主要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不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育时代新人。培育时代新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凝聚中国力量离不开理想信念教育;实现中国梦离不开责任担当教育,而这些都贯穿于思政课的始终。
(三)有利于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思政课程
我国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全国各地都在推进课程思政,充分发挥中小学各学科以及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各学科都能与思政课同向同行。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打造需要大学、中学、小学共同推进,需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总目标,统筹安排各学段教学具体目标。虽然过去缺乏一体化建设理念,出现各学段脱节、教师交流不畅等情况,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政课不重视甚至抵触,影响了思政课程质量,使思政课无法发挥正常效果。但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各学段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能够在新时代更好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整体上提高课程质量,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推进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师队伍、课程内容三个方面开始入手。
(一)统筹教育目标
1.坚持德育总体目标
无论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都应着眼于为国育人,为党育才。无论哪一阶段,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骨干课程,思政课的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所以,各个学段都应坚持德育总体目标,坚持立德树人。首先,无论哪个学段,教学内容都要兼顾知识目标和价值目标,既要使学生能够理解课程内容,提升知识技能,又要把知识内化于心,拓展学生的思维。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并且能够满足需求,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再次,教师授课时应同时拥有高度和温度。思政课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更要以身作则、谨言慎行,自觉遵守社会主义一样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最后,思政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都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促進德育的发展。
2.根据具体学情设计具体目标
学生在不同学段身心发展也有所不同,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也就不同。所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如黑龙江拥有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黑龙江西部地区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以先让学生们了解一些英雄故事,了解东北抗联将士的抗日史、革命史,了解北大荒人以及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钻井工人的事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初中阶段可以学习一些革命文化,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启发。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可以对革命事迹的时代价值进行阐述,帮助学生理解革命事迹的时代精神。大学阶段需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革命精神,例如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及其新时代价值,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思政课应将每个学段的具体目标都设计好,并且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总体目标,既有利于教学教学活动的进行,又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整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
(二)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
1.建立教师交流平台
为更好的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不同学段及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需要更好的沟通与交流,需要为教师搭建一个跨学段、跨学科交流的平台。首先,应建立一个交流机制。一体化建设既包括横向,也包括纵向,学校应定期组织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培训和学习,组织教学研讨会,把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师组织到一起,进行合作与交流。纵向上,不同学段优秀的思政教师应发挥带头作用,将自己的优秀的经验和方法分享给大家。横向上,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充分学习其他学科的有用之處,不要形成思政课“孤岛”,要与其他学科同向并行。其次,要成立一些相关组织,一些其他省份已经有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或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的领导小组。同时可以相应的成立相关组织,定期组织教师们跨学段、跨学科交流备课,以此来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合作。
2.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思政课的关键因素,思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的转化与执行、课程衔接的效果。因此,作为思政教师,应做到整体规划为主以及分段设计为辅,对各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再从学生所处阶段的发展规律出发,建构各个学段的教学体系。
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信马”“研马”“传马”。首先,思政教师要有正确的立场和信仰,坚定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思政教师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次,作为思政教师,更应该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正确的榜样,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最后,思政教师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经常更新思维方式,紧跟时代,不要用落后或是封建的思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广大思政教师还应深刻意识到“一体化”建设的意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推进其发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教师队伍的培养,能够为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思政人才奠定基础,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有由专家组成的队伍,对大中小学课程内容进行统一规划,使大中小学的课程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在此过程中,并不会将不同学段之间割裂开来,而是把不同的课程内容放在一个整体里,充分体现整体与部分原则,科学的设计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设置还要符合各个学段学生的发展规律,在相同的主题下进行不同的教育。每一个学段都是下一个学段的基础,学段的升高也就伴随着需要设立更高的教学目标。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避免相同的知识反复出现,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不同学段难免会出现相似的主题或内容,如若不能处理得当,会造成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对于这些知识点可以适当重复,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更好的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还需要将教学主题提炼,充分挖掘不同阶段的教学重难点,并将思政课和其他课程关联起来,实现不同学段之间的纵向连接,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连接。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组团”·两会现场观摩[N].人民日报,2021-03-07(01).
[2]魏民.在职业教育应用视角下的VR/AR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7(03):10-15.
[3]许凤伟.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意义、存在问题及策略探究[J].教师,2022(12):9-11.
〔责任编辑:丁 冬〕